收藏 分销(赏)

依有所本,立有所创——评《汉代经学与文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50504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有所本,立有所创——评《汉代经学与文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依有所本,立有所创——评《汉代经学与文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依有所本,立有所创——评《汉代经学与文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承袭“依经立义”话语规则张金梅所著汉代经学与文论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展开寻觅深度探析汉代经学与文论之关系 而无论是内求经典传统的时间寻求还是外求他国理论的空间寻求都遵循了以“依”为前提“立”为动力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建构规则 因此该书既能“依有所本”还原并重塑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也能够“立有所创”为重建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知识图谱与话语体系贡献力量关键词 依经立义依有所本立有所创汉代经学中国文论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张蕊晗()女湖北恩施人博士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文艺学 自“五四”以降中国文论受到了“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冲击而随着经学的衰落“依经立义”等一

2、批传统的话语言说范式亦日渐式微 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如何做到在传承和敬畏中国传统文论经典及话语言说范式即“依有所本”的同时又能“立有所创”对中国传统文论经典及话语言说范式有所创造和生发是重建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所急需解决和思考的事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金梅教授所著汉代经学与文论从时空两重维度寻求研究动力深度诠析与还原汉代经学与文论之关系并致力于揭示两汉经学所建构起来的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在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普适性从而为重建中国当代文论如何保持“依有所本”与“立有所创”之间的张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一、依经立义:阐释和建构的渊薮孔子历来就是中国经学与文论研究领域中的“重中之重”对此曹顺庆先生就曾指出:“孔子的影

3、响不仅仅在于一部论语而更在于孔子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文化范型和文化话语模式”即“以读经为本、解经为事、依经立义的普遍的解读模式和意义建构方式”而此种“依经立义”文化话语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既属于一种纵向时间维度的演变历程又属于一种横向空间维度的多重力量的综合运动是孔子本人及历朝历代(尤其是汉代)的文论家、文学家、经学家对其不断诠解和发挥的结果 也正缘于此汉代经学与文论专辟一章详细深入地论析了“依经立义”作为中国经学和中国文论话语规则形成的主要历程 “萌芽于先秦确立于汉代是先秦以降述而不作和崇圣宗经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依有所本其立有所创以从变从义的圆融立场实现经典的传承与创新表现出限制与自由的对立

4、与统一”“依经立义”这一概念最初由王逸提出 王逸楚辞章句序云:“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其后刘勰于文心雕龙辨骚中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更为简化的阐述:“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 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前者第 卷第 期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旨在评论屈骚后者意在辨述骚评都是王逸评论离骚的精准断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学者依托五经评点离骚的时代风尚 淮南王刘安率先将离骚与诗经直接比况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 者可谓兼之”司马迁随后将离骚与诗书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并列称述认为都是“贤圣发愤之所为作”扬雄不仅将离骚与周易论语等儒家经典并称还一一比照仿作:“(雄)以为经

5、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班固一方面批评离骚“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载”另一方面又称赞“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王逸则不仅将屈原之离骚看成是孔子之后唯一一部能继承和发挥诗 书 礼 乐春秋等儒家经书“微言大义”之“经”而且为之作楚辞章句并仿照毛诗大小序为之作楚辞章句大小序显然从文学评论层面上看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王逸五家在评述屈骚时虽都“依托五经”作为参照系却“立”出了各家不同之“义”但如果是从经学范式的层面对五家“依经立义”之论进行审视则属于一种对“依经立义”的重新解读属于一种

6、为屈骚觅得经学合法性的积极尝试 因为此类“依”有所本“立”有所创的话语言说方式、意义建构方式和话语解读模式既以儒家五经为建构之基和意义生长点又渊源有自在张金梅教授看来“依经立义”话语言说方式、意义建构方式和话语解读模式之“依”有所本“立”有所创实际上就属于汉代经学阐释学中的应有之义而不只是这一时期经学文论“从变从义”的一种角度立场 举例来说围绕着春秋哀公十四年的经文“西狩获麟”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和春秋纬的“依经立义”就因阐释主体的差异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言说 左传以事传经简要记述了“西狩获麟”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将微言大义隐藏于复杂的叙事之中 公羊传着力揭示“西狩获麟”事件背后的“微言大义”将其解

7、说为“孔子受命之瑞”谷梁传则旨在对几个核心词汇予以诠释如“有”与“来”的差异等 春秋纬则将“西狩获麟”解说成“周亡汉兴”以上所述的几部著作尽管都是依托于春秋之经但因各自的阐释路径和基本内涵不同终究“从变从义”、立义各异 这样汉代经学与文论对“依经立义”的重新解读就建立在春秋三传与春秋纬等真实而厚重的例证和汉代“屈骚评论”深刻而圆融的论述之上既有汉代经学的内在质素又有汉代文论的构成因子是汉代经学与文论会通化成的重要表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较高的创新性二、依有所本:阐释和建构的前提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经部总叙”有言“经秉圣裁垂型万世”“自汉京以后垂两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又谓:“盖经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

8、而已”既然经学乃“垂型万世”“天下之公理”那么自然也是中国文论之范型与公理 实际上从中国文论肇始处讲经学与文论本就为一体同源 朱自清曾将“诗言志”誉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开山纲领而这一开山纲领即出自五经之一的尚书“尧典”篇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诗大序也是出自经学之典籍 德国哲学家巴霍芬说过:“事物的起源决定着事物的继续发展也明确了事物的特征和直接目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也说过:“论诗论文而知溯流别则可以探源经籍而进窥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矣”张金梅教授所著汉代经学与文论正是以“关系”为中心论题采用历史发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视角从滥觞处探析经学与文论的会通化成寻绎汉代经学对文论的文化心

9、理、审美观感、价值系统、诠释方式的影响因素从文化溯源中寻求汉代文论所赖以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并揭示其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普适性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书可谓是追本穷源截断众流思深而意远诚如汉代经学与文论所言研究汉代经学与中国文论之关系充分发挥“依经立义”等传统话语言说范式的现代方法论作用就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展开探索并将“依”视为经典阐释和建构的大前提 这里所谓时间寻求就是要内求经典传统即“依经立论”重新解读中国文化和文论经典及其所蕴涵的相关理论命题并揭示其当代价值而所谓空间寻求就是要外求他国理论即“借石攻玉”以此来达到中西方文化(文论)互识互补的目张蕊晗:依有所本立有所创 评汉代经学与

10、文论的 但无论是时间寻求还是空间寻求首先都应对经典持有一颗敬恕之心遵循以“依”为前提的阐释与建构规则在张金梅教授看来中国文化(文论)和西方文化(文论)经典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语境和适用范围 因此对它们的阐释与建构需持有一颗敬恕之心就是要对它们怀有一份“同情之理解”做到不臆造不虚构不违背经典原有之真义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论述“文德之恕”时也曾明确指出:“是则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 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遽论其文也 今则第为文人论古必先设身 以是为文德之恕而已尔”章学诚其所谓“文德之恕”意近现今学者所普遍认同的文史研究宜对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做“同情之理解”而这就需要设身处地的体

11、察经典著作的创作历史背景及文化场域 纵观汉代经学与文论一书其对文化元典和历代文论经典的解读也好对中国文化和文论的理论命题、理论范畴的解读也罢均贯彻了其所提出的以“依”为前提的阐释与建构原则真正的做到了“依有所本”体现了其以“敬恕”之心对待经典的为文之德 如是书第一章“汉代经学与文论的文化场域”即尽可能的贴近历史通过层层剖析逐步寻找类推思维与“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经学场域中相互渗透的轨迹及其对经学与文论的特定影响 又如是书第三章“文论空间里的汉代经学书写”通过结合汉代经学昌明当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众多学术皆以经学为准绳汉代经学与文论之间经常是一体两面的大文化语境去梳理和重塑“五经”文本在汉代授受

12、、流传、整理、研究活动中所包孕的文论思想三、立有所创:阐释与建构的动力张金梅教授在所撰汉代经学与文论一书中强调“依”是经典阐释和建构的前提而“立”则是经典阐释和建构的动力它要求我们对经典始终保存一种革故鼎新的冲动 若是只有“依”没有“立”对经典的阐释与建构则很难有推进更难有所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在阐释与建构经典时真正做到立有所创并对经典始终存有一种革故鼎新的冲动 对此巴赫金曾指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 语言的整个生命不论是在哪一个运用领域里(如日常生活、公事交往、科学、文艺等)无不渗透着对话关系”又谓:“思想只有同他人别的思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才能形成、发

13、展、寻找和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思想”而在张金梅教授看来巴赫金所提倡的这种“对话交际”正是解决经典阐释和建构能够立有所创的一个关键 因而她将经典和各时代读者之间的对话看作是经典建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提出无论是“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还是“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问题都属于“对话”的范畴前者为古今对话后者则为中西对话中国特色当代文论也惟有在古今对话、中西对话中才能得到持续的革新动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而汉代经学与文论一书对中心命题汉代经学与文论之关系的探究也正是通过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展开学术对话与交流来寻求发展动力实现开拓创新达到立有所创的最终目的 具体来说其价值应从下述两个方面

14、来得到肯定其一从时间维度寻求发展动力就是要打破时间的壁垒立足当代内求传统经典崇古却不贱今开展古今对话通过对散落在汉代典籍中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探寻汉代经学对文论的审美观感、价值系统等各方面的影响寻觅二者的会通化成并从文化探源中发现汉代文论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揭示其当代价值 中国文论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而经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历来占有很高的地位被视为“垂型万世”“天下之公理”因此让文论经典向中国传统文化(这里主要指汉代经学)敞开并结合当下新语境来进行重新解读、认识与评价进而揭示其当代价值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汉代经学与文论对“依经立义”这一话语言说范式的解读和论述就颇

15、具代表性亦非常精彩 书的第二章“汉代经学与文论的话语规则”通过对散落的相关文化元典和文论经典的解读揭示出“依经立义”这一话语规则萌芽于先秦最终确立于汉代的历史演变轨迹它是先秦以降“述而不作”和“崇圣宗经”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从变从义”的圆融立场实现经典的传承与创新表现出限制与自由的对立统一 汉代经学与文论最具创新价值和意义的章节“依经立义与文论的话语重建”则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了汉代经学与文论的意义生成规则 依经立义在中国当代文论建设中的方法论意义第 卷第 期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其二从空间维度寻求发展动力则是要打破空间的界限让中西方文化及文论展开对话与交流外求他国理

16、论通过对西方文化、文论的借鉴、印证及比较对话来达到互识、互补的目的 中国文论作为世界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藏理应为世界文论的发展贡献其特殊力量若是一味的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将不利于中国文论的继续发展不利于发挥中国文论在世界文论话语中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而汉代经学与文论提倡打破时空界限其借石攻玉的研究方法既可以发扬中国文论的优秀传统让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惠及世界文论又可借西方文论之力来促进中国本土文论的继长增高补缺中国文论之未有质素 如汉代经学与文论第二章在阐说汉代经学与文论的话语规则时就借用了当代西方话语分析理论中的相关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 其所谓“话语”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或谈话

17、而专指文化意义建构的法则即一定文化思维以及言说的基本范畴和规则参考文献 曹顺庆.中外比较文论史(上古时期).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张金梅.汉代经学与文论.北京:中华书局:.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苏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白春仁顾亚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责任编辑:高文强):():.:张蕊晗:依有所本立有所创 评汉代经学与文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