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学概论.ppt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7491890 上传时间:2025-01-06 格式:PPT 页数:562 大小:64.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概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2页
美学概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2页
美学概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2页
美学概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2页
美学概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美学概论,第一章 美,人生在世,美的现象和美的事物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而存在的。,从具体事物的存在讲,事物的美是最见其真实存在的,从人类的价值谱系讲,美的价值是最普世最核心的价值,从人类的需要讲,美的需要是最内在最人性的,从美好生活来讲,美的要素是美好生活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美的现象是最平常且奇异的现象。美的感受是最深入心性且又愉悦的感受。美的问题是人类各文化中最基本且又最难解的问题。,“,美是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依然是直到今天还有待解决、有待研讨的问题,仍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美是什么

2、,开头语,金玥,蝴蝶雁来红,金玥,石潭清溪图,李超士,蝴蝶花,(纸本粉彩,39.354.3cm 1960,年)他最出色的绘画之一,林风眠,瓶花图,(,67,65cm,约,1970,年代作),恽寿平(,1633-1690,年),金农(,16871763,)好画梅。,一,.,柏拉图的追问,大希庇阿斯篇,论美,作者:(古希腊)柏拉图,译者:朱光潜,对话人:苏格拉底 希庇阿斯,论题:,苏:不过谈到文章问题,你提醒了我须先要向你请教的一点。近,来在一个讨论会里,我指责,某些东西丑,,赞扬,某些东西美,,被和我对话,的人问得无辞以对。他带一点讥讽的口吻问我:,“,苏格拉底,你怎样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3、,你能替美 下一个定义么?,”,我由于愚笨,不能给,他一个圆满的答复。会谈之后,我自怨自责,决定了以后如果碰见你们,中间一个有才能的人,必得请教他,把这问题彻底弄清楚,然后再去找,我的论敌,再和他作一番论战。今天你来得正好,就请你把,什么是美,给,我解释明白,思维方式:,苏: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 所以善,是由于善?,希:那是很明显的。,苏:学问和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发生效 果,是不是?,希:它们都是真实的,毫无疑问。,苏: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否也由于美?,希:是的,由于美。,苏:美也是一个真实的东西?,希:很真实,这有什么难题?,苏:我们的论敌现

4、在就要问了:,“,客人,请告诉我什么是美?,”,希:我想他问的意思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苏:我想不是这个意思,希庇阿斯,他要问美是什么。,希: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分别呢?,苏:你看不出吗?,希,:,我看不出一点分别。,苏,:,我想你对这分别知道很多,只是你不肯说。不管怎样,他问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请你想 一想。,希,:,我懂了,我来告诉他什么是美,叫他无法反驳。什么是美,你记清楚,苏格拉底,美就是一位漂亮小姐。,苏:,我的论敌要这样问我:,“,苏格拉底,请答复这个问题:如果你说凡是美的那些东西真正是美,是否有一个美本身存在,才叫那些东西美呢?,”,我就要回答他说,一个漂亮的年

5、青小姐的美,就是使一切东西成其为美的。你以为何如?,苏:他一定这样反驳:,“,苏格拉底,请问你,年青小姐比起神仙,不也象汤罐此起年青小姐吗?比起神,最美的年青小姐不也就显得丑吗?你提起赫剌克立特,他不也说过,在学问方面,在美方面,在一切方面,人类中学问最渊博 的比起神来,不过是一个猴子吗?,”,我们该不该承认,最美 的年青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呢?,苏:他就要再向我说:苏格拉底,如果我原先提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美可丑,?,你的回答就很正确。但是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你总以为这美本身就是一个年青小姐,一匹母马,或一个竖琴吗?,”,苏:如果恰当只使一个

6、事物在外表上现得比它实际美,它就会只是一,种错觉的美,因此,它不能是我们所要寻求的那种美,希庇阿斯;因为,我们所要寻求的美是有了它,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犹如大的事物之所,以成其为大,是由于它们比起其它事物有一种质量方面优越,有了这种,优越,不管它们在外表上什样,它们就必然是大的。美也是如此,它应,该是一切美的事物有了它就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不管它们在外表上什,样,我们所要寻求的就是这种美。这种美不能是你所说的恰当,因为依,你所说的,恰当使事物在外表上现得比它们实际美,所以隐瞒了真正的,本质。我们所要下定义的,象我刚才说过的,就是使事物真正成其为美,的,不管外表美不美。如果我们要想发见美是什么,

7、我们就要找这个使,事物真正成其为美的。,“,什么东西是美的,”,是由,“,美本身,”,决定的,,“,美本身,”,对于具体事物的美的存在是根源性和本质性的。但是,“,美本身,”,总是在具体事物的美的相对性、变化性、条件性、多样性、外在性上给予美的定义中滑落了。,“,美本身,”,不能被下一个普遍性和绝对性的定义,但,“,美本身,”,是真实存在的,柏拉图把苏格拉底为事物的本质寻求定义的过程变为为事物的存在探求本体意义的过程,在柏拉图看来,一切定义所指称的都不是个别事物,而是指称这些事物的理念。个别事物是易变的,只有个别事物的理念才是永恒不变的,尽管它们看不见,但是却能被思想到。于是,,“,美是什么,

8、”,的问题就是关涉,“,美本身,”,的问题,即美的理念的问题。,“,美本身,”,是一个本体范畴,,“,美本身,”,是,“,美的事物,”,的本体。,美本身的性质:,“,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此,这种美并不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

9、而灭,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美本身的认识是一种至美的本体境界:,“,这种美本身的观照是一个人最值得过的生活境界,比起它来,你们的黄金,华装艳服,娇童和美少年,这一切使你和许多人醉心迷眼,不惜废寝忘食,以求常看着而且常守着的心爱物,都卑卑不足道。请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有运气看到那美本身,那如其本然,精纯不杂的美,不是凡人皮肉色泽之类凡俗的美,而是那神圣的纯然一体的美,你想这样一个人的心情会像什样呢?朝这境界看,以适当的方法凝视它,和它契合无间,浑然一体,,只有循这条路径,一个人才能通过可由视觉见到的东西窥见美本身,所产生的不是幻相而是真实本体,因为他所接触的不是幻相而是真实本体。,”,

10、柏拉图把美本身的问题展开为思想对美的同一性、普遍性、绝对性、永恒性的寻求。,“,美是什么,”,的问题对柏拉图而言就是美的理念和理念的美的哲学问题。,“,柏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要求的人,他要求哲学对于现象(事物)应该认识的不是它们的特殊性,而是它们的普遍性。,”,(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第,27,页),柏拉图对美的本质的追问,产生了三个重要结果:,1,、明晰地区分了美的本质和美的具体事物,确立了,“,X,是什么,”,的现象和本质二分的思维方式,具体的美的对象后面的美的本质才是真正的美。,2,、把美的本质实体化,用理性逻辑或者概念给美的本质下定义或者给出美的本质

11、定义是难以实现的。,3,、从追求美的本质开始、以追求美的本质为基础去建立一个美学理论,是美学得以产生和完成的基础。,米勒,二,.,西方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解答:三种维度,1.,从客观的精神本体说明美的本质的;,2.,从主体的主观心理来说明美的本质的;,3.,从事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的。,其一,理念论,认为美在于一种超越现象而又决定现象的美的理念,对这个理念是什么,有各种说法,有哲学式的概念,理念;有神学式的概念,上帝;有静止性的说法,理式;有运动性的规定,绝对理念。但各种说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性存在作为美的最后根源。其二,形式论,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这里形式(,

12、form,)一词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艺术感性事物,它突出了事物的感性和个别性(形),二是感性事物中超越感性事物个别性的一般性东西,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式)。形式,形(,shape,,,body,,,apperance,等等)与式(,form,,,structure,,,type,等等)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统一决定着一事物之所以能成为美的事物。,其三,快感论,主张美是一种快感。只有主体有了美感,才知道事物是美的,美是一种能使人产生美感的事物。各种快感论对快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从客观上说,事物固有引起人快感的能力;有的从主观上说,审美快感来源于内在感官。康德极力把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和认识

13、快感区分开来,亚里士多德把审美快感等同于认识快感,但它们都共同地通过快感来定义美。(张法,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黑格尔继承柏拉图,从客观的精神本体说明美的本质及其表现:,1,、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定义出发,,“,感性,”,的最高和最典型的显现就是艺术,理念在最感性的艺术上显现出来而进入典型的美。,2,、典型性的艺术门类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歌,通过研究艺术及其门类就可获得美的普遍法则,通过把握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大审美类型便可获得对一切美的对象的认识。,3,、以辩证法的自我扬弃、自我发展的精神为核心,黑格尔创造出了从美的本质、五

14、大艺术、三大类型到宇宙的一切美的对象的美学体系。,罗丹石膏雕像,克洛岱尔,卡米尔的头像和皮埃尔的左手,Mask of Camille Claudel and Left Hand of Pierre 32.126.527.2cm,),创作于,1895,年。,(沉思(局部),大理石,745552,1886,),罗丹,钢琴家的手,青铜,1393,约,1886,上帝之手,大理石,95.57556,1896,达娜依德,(,局部,),大理石,703654,约,1886,),三,.,中国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四个派别派的产生与国家的意识形态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侧重

15、面作为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唯心、唯物,形而上学、辩证法成为理论研究的普遍话语和主要的方法论,五六十年代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研究美学,在美学史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入,使马克思主义美学成为真正具有流派性质的美学。,美的性质:美的主观性,美的客观性,美的自然性,美的社会性。,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艺术美、现实美。,美的本质的观点及其派别:1、以蔡仪为代表的,主张美是客观的;2、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主张美是主观的;3、朱光潜为代表,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4、以李泽厚为代表,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中国现代美学在最初的发展中,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思想统一

16、性要求而产生的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不同认识,使美的本质问题政治化,美学研究牵扯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斗争。美的本质问题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问题。,1.,美即典型:客观性和自然性,蔡仪的唯物认识论美学观,新美学,之,“,新,”,:,首论美学方法,对美学的方法、美学的对象与范围、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个方面作了深入讨论,对美学史上各种美学研究方法作了总结,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将整个西方美学史分成三大派:形而上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客观美学,这三大派即,“,旧美学,”,。总的结论是:,“,正确的美学的途径是由现实事物去考察美,去把握美的本质。,”

17、,新美学,对,“,旧美学,”,的艺术中心论传统提出质疑,基于彻底的唯物主义学术思路的要求,应由艺术论而上溯到人类审美形态更朴素的环节即自然美与社会美。,美学是,“,美、美感和艺术的关系及其发展法则之学,”,。,“,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本身,不在于我们的意识作用。但是客观的美是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是可以引起我们的美感。而正确的美感的根源正是在于客观事物的美。,”,美在客观事物本身:任何事物可分为个别与种类(即共相与殊相,个别与一般)两端;决定一事物为该事物者为,“,本然的种类范畴,”

18、,,种类属性条件优势者能更显示该事物之本质特征及其所属种类的种类特征,此即充分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必然性(即本然的种类性)。,究竟怎样的客观事物才是美的客观事物呢?美的客观事物必须具备怎样的本质的属性条件呢?或者说美的本质是什么呢?,“,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美的事物就是典型的事物,就是种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显现者。在典型事物中更显著地表现着客观现实的本质、真理,因此我们说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的一种形态,对原理原则那样抽象的东西来说,它是具体的。,”,美的事物是,“,它的种类中发展得更圆满的或完善的事物。,”,单象美是单个现象的美,指那些尚无完整

19、明确的自主物质形态的审美对象,光、气、云等及非生物界、低等植物界众审美对象,多为声、色等形式之美。,个体美则指有自足完整外在物质形态的审美对象,如人类个体。,综合美是由不同单象与个体组合而成的审美对象。,这三者不只是空间结构上对审美形态的划分,其中,单象美是最简单的审美形态,个体则是其较高级的进化形式,最高级、最复杂的审美形态。三者环环相扣,次递演进,形成一由低级到高级的人类审美形态进化历史过程与逻辑链条。,美的本质牢牢地基于对事物的客观属性、本质特性、规律内容的强调。审美活动是认识活动,美的知识也是科学真理知识,美学也是一门提供科学真理知识的科学,这是蔡仪的一个根本的立场和诉求。,蔡仪所坚持

20、的客观及其客观性、典型及其典型性、科学认识及其真理知识,使蔡仪认为他在美的本质问题上坚守了唯物主义的立场,他的新美学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他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蔡仪的美论以及他的全部美学,都透着他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真理般信仰,他终其一生都在用这样的哲学理解世界,也用这样的哲学研究美学。而这正是共和国前期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典型表现。,2.,美是人的社会意识,是人的一种观念,吕荧的观念论美学,美是典型,一切的典型都是美,可典型的猴子、鳄鱼、苍蝇、蛔虫,通常都认为不美呢?典型的高利贷者、恶霸、帝国主义者,为什么都不是美的呢?,典型说不能够解释美。,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它是社

21、会存在的反映,第二性的现象。美必须从社会科学观点,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加以说明,不是离开了人的自然科学观点可以得到解释的。自从美学提出以来,深思的唯物论者从来没有把美当做离开人的客观存在看待。(吕荧,吕荧文艺与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400,页。),美的意识,美的观念,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怎样,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怎样,美的观念也就怎样。这就是美的观念的客观性。美的观念,它是第一性现象的反映,是由客观所决定的主观,在它里面,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统一的。(,401,),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任何精神生活的观念,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形成的,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

22、的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美的观念,它是客观的存在的现象,但是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和历史条件下的客观的存在的现象,并不是离开社会和生活的抽象的客观的存在的现象。美的观念因时代和社会、因人、因人的生活所决定的思想意识而不同。(,416,),3.,美即美感,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的感觉论美学观,事物之成为美的,是因为欣赏它的人心里产生了美感。没有人就没有美感,也就没有美。所以,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美产生美感,产生以后,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扩大和丰富了美感。由此可见,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绝对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美,只要人感受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要想超美感

23、地去研究美,事实上完全不可能,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任何想要给美以一种客观性的企图都是与科学相违背的。如果一定要把美说成是物的属性,得加上一段解释:这属性是欣赏者暂时附加给对象的。(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甘肃人民出版1982年版,第322。),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渊。一只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寻找一些吃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高傲,自由。实际上,纯洁、冷静、深远,高傲,自由,等等,与星星,与老鹰无关,因为这是人的概念。(第326),美既然是主观的东西,美的规律也只有到主观中去寻找。也就是说,到心理结构的变化逻辑

24、中去寻找,到人类的理智、情感、自由联想等多种心理过程的组合法则中去寻找。(第330。),不被感受的美,就不成其为美,而美,作为感受,作为内在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它永远是真实的。(第335。),人的心灵,是自然美之源泉,也是艺术美之源泉。如果你有能感受美的眼睛和耳朵,那么,美就,客观地,在你的周围,所有的艺术作品对于你就是活的。如果你没有这种眼睛和耳朵,那么,任凭你到哪里,,你又能找到什么呢?(第351),美,作为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也就是自由的象征。(第27页。),美是我们对爱、温暖、同情、信仰,等等的需要,不论其获得何种理性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感性的需要。正是由于这种感性的需要,才产生了审美

25、的需要和审美的能力。所以这种需要和能力的实现,它的对象化和客观化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本质,自由的确证。所以作为感性对象的客观事物的美,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审美主体的自由的象征。(第37页。),在审美活动的一刹那,人由于与对象世界的暂时统一,而得以从一己的忧虑之中逃逃遁出来,而感觉到自身的解放。,解放,的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审美的快乐就是这种人的需要的象征性满足。所以任何事物,从万古长存的雪山到瞬息即逝的鸟语花香,只要一旦成为审美对象,也就同时成了接通个体与整体,有限与无限的中介,而成为人们从一己的忧虑之中遁逸出来的桥梁。(第28页。),4.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的物我统一论美学观,

26、我们说花美、人美、风景美、声音美、颜色美、图画美、文章美等等,美也应该是所形容的东西所共有的属性。这个共同性究竟是什么呢?美学却没有像光学分析红色那样,把它很清楚地分析出来。美学何以没有做到光学所做到的呢?美和红有一个重要区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一种自然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分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纷歧。(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39-340页。),美不能完全当作一种客观的事实,主观的价值也是美的一个重要成因

27、。,研究美不能像研究红一样,专门在物本身着眼,同时还要着重观赏者在所观赏物种所见到的价值。我们只问,“,物本身如何才是美,”,还不够,另外还要问,“,物如何才能使人觉到美,”,或是,“,人在何种情形之下才估定一件事物为美?,”,(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40-341页。,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人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在美感经验中,我们须见到一个意象或形象,这种,见,就是直觉或创造;所见到的意象须恰好传出一种特殊的情

28、趣,这种,传,就是表现或象征。见出意象恰好表现情趣,就是审美或欣赏。创造是表现情趣于意象,可以说是情趣的意象化;欣赏是因意象而见情趣,可以说是意象的情趣化。美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时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美,是一个形容词,它所形容的对象不是生来就是名词的,心,或,物,,而是由动词变成名词的,表现,或,创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46-347页。),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如意识形态、情趣等)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只是一种知识形式。在这个反

29、映的关系上,物是第一性的,物的形象是第二性的。但是这,“,物的形象,”,在形成之中就成了认识对象,就其为对象来说,它也可以叫做,“,物,”,,不过这个,“,物,”,(故简称,“,物乙,”,)不同于原来产生形象的那个,“,物,”,(故简称,“,物甲,”,)。物甲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换句话说,已经是社会的物了。美感的对象不是自然物,而是作为物的形象的社会的物。美学所研究的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物如何产生,具有什么性质和价值,发生什么作用;至于自然物(社会现象在未成为艺术形象时,也没有看作自然物)则是科学的对象。

30、(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美学意义上的,“,美,”,是意识形态性的,而一般所谓物本身的,“,美,”,是自然形态的,非意识形态性的。日常语言都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美,”,混为一事。,在科学上,我们要求概念明确,就不应把意识形态的美和非意识形态的美混为一事。我把通常所谓物本身的,“,美,”,叫做,“,美的条件,”,,这是原料。原料对于成品起着决定作用,但是还不就是成品。艺术成品的美才是真正美这意义上的美。,“,物,”,与,“,物的形象,”,的区分和,“,美的条件,”,与,“,美,”,的区分是一致的:,“,物,”,只能有,“,美的条件,”,,,“,物的形

31、象,”,才能有,“,美,”,。(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6页。),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所谓,“,意识形态性的,”,,就是说:美作为一种性质,是意识形态的性质。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形态是第二性的。说美不是一种客观存在,就是说,美不是第一性的而是第二性的。(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美是主客观统一,”,的确切表述: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凡是未经意识形态作用的东西都还不是美的,都只能是美的条件。,”,(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

32、989年版,第79页。),美感就是发现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快感。(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5.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自由的形式,李泽厚实践论美学观,从哲学根本观点上说,不在心,就在物;不在物,就在心;美是主观的便丄客观的,是客观的便不是主观的;,我们强调美具有不依存于人类主观意识、情趣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性质。美感和美的观念只是这一客观存在的摹写。美是第一性的,基元的,客观的;美感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主观的。承认或否认美的不依存于人类主观意识条件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水

33、岭。(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美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宽广的客观社会性和生动的具体形象性是美的两个基本属性。,”,(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一方面,,“,善,”,得到了实现,实践得到肯定,成为实现了(对象化)的,“,善,”,。另一方面,,“,真,”,为人所掌握,与人发生关系,成为主体化(人化)的,“,真,”,。这个,“,实现了的善,”,(对象化的善)与人化了的真(主体化的真),便是,“,美,”,。人们在这客观的,“,美,”,里看到自己本质

34、力量的对象化,看到自己实践的被肯定,也就是看到自己理想的实现或看到自己的理想(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就是看到了生活或,“,应当如此,”,的生活),于是必然地引起美感愉快。,“,美,”,是,“,真,”,与,“,善,”,的统一。真、善、美都是客观的。所以,美只有在主观实践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的意义上,才可以说是一种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一方面,,“,真,”,主体化了,现实与人的实践、善、和目的性相关,对人有利有益,具有了社会功利性质,这是美的内容;另一方面,,“,善,”,对象化了,实践与现实、真、合规律性相关,具有感性、具体的性质,,“,

35、具有外部的存在,“,,这是美的形式。,如果说,现实对实践的肯定是美的内容,那么,自由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就内容言,美是现实以自由形式对实践的肯定;就形式言,美是现实肯定实践的自由形式。(李泽厚美学旧作集,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第98页。),自然与人、真与善、感性与理性、规律与目的、必然与自由,在这里才具有真正的矛盾统一。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这里才有了真正的渗透、交融与一致。理性才能积淀在感性中,内容才能积淀在形式中,自然的形式才能成为自由的形式,这也就是美。美是真、善的对立统一,即自然规律与社会实践、客观必然与主观目的的对立统一。真、善的统一表现为客体自然的感性自由形式是美,表

36、现为主体心理的自由感受(视、听觉与想象)是审美。(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六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36-437,。),美作为自由的形式,首先是指这种合目的性(善)与合规律性(真)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本身。它首先是能实现目的的客观物质性的现实活动,然后是这种现实的成功、产品或痕记。所以它不是什么象征。,真正的自由必须是具有客观有效性的伟大行动力量。这种力量之所以自由,正在于它符合或掌握了客观规律。只有这样,它才是一种,造形,改造对象的普遍力量。,自由与自由的形式并不是天赐的,也不是自然存在的,更不是某种主观象征,它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

37、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自由形式作为美的本质、根源,正是这种人类实践的历史成果。(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8,页。),自然的人化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美学上(实际上也不只是在美学上)的一种具体表达或落实。就是说,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因此才使得一些客观事物的性能、形式具有了审美性质,而最终成为审美对象。这就是主体论实践哲学(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3,页。),自然的人化是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生产,即实实在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我认为这才是美的真正根源。,是人类总体的

38、社会历史实践这种本质力量创造了美。(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9,页。),东风浩荡春风好,(立轴纸本,6134cm,),丰子恺,空将荷叶盖头归,(立轴,设色纸本,6834cm,),着鞋踏青,(立轴,设色纸本,43.532cm 1962,年),献岁图,(立轴,纸本,3235cm 1949,年,),四,.,美学意义上的,“,美,”,的用法,1.,“,美,”,的古汉语词源,:,从,“,羊人为美,”,到,“,羊大为美,”,中国的,“,美,”,字,最初是象征头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虽然其含义同后世所说的,“,美,”,有关,但所指的

39、是在图腾乐舞或图腾巫术中头戴羊形的祭司或酋长。在比较纯粹的意义上的,“,美,”,的含义,已脱离了图腾巫术,而同味觉的快感相连了。后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给主膳也。,”,宋徐铉注:,“,羊大则美,故从大。,”,这就是说,,“,美,”,是味道好吃的意思,,“,美,”,与,“,甘,”,是一回事。,说文解字,释,“,甘,”,云:,“,甘,美也,从口含一。,”,虽然这是汉人的说法,但保存了起源很古的以味为美的观念。,上述字源学的考证说明,在中国,,“,美,”,这个字也是同味觉的快感联系在一起的。两汉以后中国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如钟嵘和司空图关于诗歌的著作,还常常将,“

40、,味,”,同艺术的鉴赏相连。,根本原因在于味觉的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重要特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9-81,页。),(甲,868,)(甲,1269,)(乙,5327,)(,京都,981,)(原字无法输入,以代,编者),周代金鼎文“美”字见于,美爵,(,金文编,卷四第,13,页):,(,1,)细审甲骨文、金文,“,美,”,字,,“,皆由两部分组成,上边作,羊,,下边作,人,,而甲文,大,训,人,,象一个人正面而立,摊开两手叉开两腿正面站着,,大,和,羊,结合起来就是,美,。这些字形,

41、都象一个,大人,头上戴着羊头或羊角,这个,大,在原始社会里往往是有权力有地位的巫师或酋长,他执掌种种巫术仪式,把羊头或羊角戴在头上以显示其神秘和权威。,美字就是这种动物扮演或图腾巫术在文字上的表现。,”,(,2,)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往往跟当地的人类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羊图腾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羊在原始经济生活中很重要,所以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丰富的关于羊的记载、神话、传说和故事。,牧羊民族、牧羊人所扮演的图腾羊、跳的图腾舞,就是最美的事物了。可见美最初的含义是,羊人为美,,它不但是会意字,而且还是个象形字。,”,(,3,),“,原始社会变成了阶级社会,,羊人为美,的图腾扮演仪式也不大

42、举行了,大字也从,大人,变成了形容词,巨大,、,硕大,、,伟大,之类,美字的古义含糊了,泯灭了。于是人们把它当作纯会意字。宋朝徐铉注,说文,时就说:,羊大则美,故从大。,说文,说:,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当然越肥大越甘美。,羊大则美,虽然不是最古老的美的定义,但离最初的健全的审美活动和价值判断不远。,”“,美由羊人到羊大,由巫术歌舞到感官满足,这个词为后世美学范畴(诉诸感性又不止于感性)奠定了字源学的基础。,”,(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9-81,页。),“,从所谓,羊大,兴起的、人们对于生活直接的意识或感情,即包涵在,美,字中的最原始的意识

43、内容,应该是:第一,视觉方面,对于庞大的肥躯和它所象征的羊之强壮的感受;第二,味觉方面,对于其肥美的肉的甘味在官能上的感受;第三,触觉方面,期待这种羊具有的可作为最优良的防寒必需品的感受;第四,从经济的立场出发,对于这种羊具有的高度经济价值,交换价值的预想的感受,等等。归根结底,这些感受在心理方面是包含在喜爱、愉悦、快乐之中的,可称之为生活的吉祥、幸福感吧!,”,(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第,6,页。),“,就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经验来考察,无论是从所谓,羊大,这一美字的构造上来观察,还是从纯理论角度来思考,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起源,在最原始时期,都只能是围绕着所谓,羊大,的姿态所激发的种种生

44、活情感的某一种,或者说存在于这一生活感情之中。,饮食物之味,一般在,甘,这一味觉美,本来性方面,仅起源于对羊的肥肉之,甘,的官能的感受性。,”,(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第,7,页。),吕荧做了三点引申:第一,我们的祖先造出这个,“,美,”,字是在驯养了羊以后,它的年代当在商代以前;第二,,“,美,”,字最初表述美食,即好吃的食物;第三,最初,“,美与善同意,”,,即,“,好,”,的意思。,当,“,美味,”,过渡为,“,滋味,”,、,“,体味,“,、,“,韵味,”,、,“,兴味,”,、,“,意味,”,、,“,趣味,”,、,“,情味,”,、,“,品味,“,、,“,味外之味,”,时,味觉之

45、觉就转化纯粹的美感了。,在先秦文化中,美字与羊字系列、味字系列、器皿系列、示字系列、乐字系列皆有密切的关联,构成了规模性的有关美的词汇体系。而且艺术之美,也用,“,品味,”,的,“,体味,”,、,“,品味,”,的方式来鉴赏,,论语,述而,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知为乐之至于斯也。,”,就可证明孔子对韶乐之美的评价是基于,“,味道,”,的。,2.,“,美,”,的古汉语词源,:,美善同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

46、,如地之物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产论礼所强调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以礼奉之。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国语,楚语上,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夫君国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且夫私欲弘侈,则

47、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其有美名也,唯其施令德于远近,而小大安之也。,”,国语,楚语下,单穆公论和:,“,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夫耳目,心之枢机也,故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以为宪令,而布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从之不倦,成事不贰,乐之至也。,”,3.,“,美,”,字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中的用法:,.,指示声、色、味之感官快适的强烈表达,是,“,羊大为美,”,的意思。,.,指示伦理道德和实用功利实现的肯定表达,是美善混一的意思。,.,指示纯粹的美,即指产

48、生审美愉快的对象,不关涉伦理道德的行为肯赞与实用功利的目的实现,也不关涉感官生理的物质享乐,是美学意义的,“,美,”,的意思。,4.,作为美学学科的,“,美,”,的用法,美学意义上的,“,美,”,,最早在柏拉图哲学里,有两种用法和两种含义,一种指个别事物的美,亦即现象、经验层面的美;一种指美之为美的抽象本质的美,作为理念的美本身。而抽象意义的美,正是哲学探求的美的本质,因而,柏拉图试图对美本身下定义,但美本身又是不能下定义的。这两种用法和意义最初规定了美学意义上的,“,美,”,之概念。,纯粹审美意义的,“,美,”,是把,“,美,”,看作是一种能够唤起审美经验的对象。,在审美心理学派的美学理论看

49、来,美感即美,美即美感。美和审美经验是同一件事情。美不是客观事物的特质和性质,它起因于心灵。,高尔泰:,“,客观因素只是美的条件,并不就是美。美是审美主体的经验属性,而不是审美客体的形式特征。,”,(P346),李泽厚的三种用法:在美学范围内,,“,美,”,这个词也有好几种或几层含义。第一层(种)含义是审美对象;第二层(种)含义是审美性质;第三层(种)含义则是美的本质、美的根源。所以要注意,“,美,”,这个词在哪层(种)含义上使用的。你所谓的,“,美,”,到底是指对象的审美性质?还是指一个具体的审美对象?还是指美的本质和根源?从而,,“,美是什么,”,如果要是问什么是美的事物、美的对象,那么,

50、这基本是审美对象的问题。如果是问哪些客观性质、因素、条件构成了对象、事物的美,这是审美性质的问题、但如果要问这些审美性质是如何来的,美从根源上是如何产生的,亦即美从根本上是如何可能的,这就是美的本质问题了。,所谓,“,美的本质,”,从根本上、根源上、从其充分而必要的最后条件上来追究美。所以,美的本质并不就是审美性质,不能把它归结为对称、比例、节奏、韵律等等;美的本质也不是审美对象,不能把它归结为直觉、表现、移情、距离等等。(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1,页),张法的四种用法:美学上的,“,美,”,,在四种意义上被使用。(,1,)美,=,美的本质,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