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662934 上传时间:2024-12-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美学概论》习题全版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 诗学 。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 毕达哥拉斯 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 行壮 、 色彩 、 声音 。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 “神似” 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鲍姆嘉通 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 现实美 和 艺术美 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 劳动环境 的美、 劳动过程 的美、 劳动产品 的美。 10艺术美的三

2、种高级审美要素是 意蕴、 意境、 典型。 11 鲍姆嘉通 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 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 自然美和 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 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 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 、 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 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 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

3、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

4、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雕塑:是用可塑性材料或可雕刻的材料,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形式美:是指美得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得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三维空间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艺术美:指由艺术

5、家创造出来的、呈现于作品中的美。它是现实美的升华和结晶。 节奏: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有秩序、有规律的反复连续,它由速度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两种因素构成。 巫术直观:就是原始人类通过生命活力的普遍可沟通性而与周围世界直接的、前理性的交流方式,它把世界万物都变成了充盈着生命活力的形象,而人也与这些形象一样,受普遍的生命活力的支配。 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 简答题一、美感经验的直觉发生时具有哪些特点? 1.直觉是不假理性概念或逻辑的推断而获得直接的悟知;2.直觉是高度专注的经验; 3.直觉是一种具有洞察力的经验;4美感

6、经验的直觉是形成性的和造就的。 二、如何才能更好的领略自然美? 第一,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 第二,把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第三,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三、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有哪些?浓缩的自然美、综合的艺术形式、诗意画意的意境追求。四、“艺”向自由艺术的演变包含了哪四个方面? 第一,是“艺”向自由艺术演变;第二,是“艺”中蕴藏的自由本性被揭示出来;第三,是对艺术的自由形式的自觉;第四,是由诗性直观和自由的形式产生审美快感。 五、自然美的特征有哪些?1.丰富性,天然性;2变异性,多面性;

7、3重在形式美 六、巫术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1.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未分离的,它们之间是相同的,并相互影响的; 2.人的生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像的,也是相互可直接沟通的; 3.巫术世界是一个“存在”与“非存在”不分的世界; 4.巫术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也是一个受魔法支配的世界,因此巫术世界相信万事万物之间有一种神奇的魔法的关联,有种由神奇魔法控制的因果链,这魔法支配的关联链,是巫术活动得以成立的关键,其根基却是“万物有灵论”和“” 七、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古希腊的“七艺”指的又是什么? 中国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七艺 天文、算术、几何、音乐、文法、修辞、逻辑。 八

8、、美感经验的快感主要根源于哪些? 1.来源于人的心身之间和谐、自由的状态;2.来源于人的生命活动所达致的完满感、充实感; 3.来源于生命活动的自由创造和内在意义的表现。 九、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包含哪些基本含义? 1. 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首先是一种人的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形和神处于和谐融通的经验;2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验; 3美感经验作为自由的经验,是人与自己和谐统一的经验,即在美感经验中人获得了他的生命整体性存在。 十、优美具有哪些特征?1.和谐感;2.自由感;3.纯粹的形式感 十一、悲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人物遭受不幸,这种不幸或者是死亡,或者是失

9、败,或者是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2、具有人物不幸带来的悲感; 3、悲剧感中包含着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作用 十二、造型艺术具有的基本特征?造型性、直观性、瞬时静止性。 十三、什么是 “手艺”?从哪些方面 “手艺”为“艺”奠定了本源性根基? 答:“手艺”是身体劳作的一种凝结和提炼,是身体劳作所形成的完整技艺,它是3万年的原始身体劳作的结晶,并在身体劳作中持续地进行这种技艺的凝结。 第一:艺的根基是有目的的身体劳作与身体劳作中食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之间、身体劳作方式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规律性的显现之间的完美契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两个方面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既不完全属

10、于主观方面,也不完全属于事物方面,而是两者的出神入化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是一种形成性的和生成性的创建。因此,“艺”本源地属于创造。 第二:“艺”归属于身体劳作的实践领域,是身体劳作对一个属人领域的开辟和生成,是向未知领域的创造。在这种生成与开辟中,人不仅把自己的目的与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凝结在一起,而且把自己的生命力投射于这种契合与凝结。 第三:“艺”的创造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对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揭示、把握中进行的,“艺”不能离开对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揭示。 第四:就“艺”是身体劳作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的完美契合而言,它凝结和体现了一种实践

11、的智慧,即身体劳作直接捕捉自然的奥秘的方式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之间能够如此吻合的能力。 第五:作为有目的的身体劳作的“合规律性”与身体劳作中事物的“合目的性”的本性的显露的完美契合的统一体,“艺”在最深处揭示和见证了人的自由。 因此,以上五个方面为“艺”奠定了坚实而肥沃的本源性根基。作为审美活动的艺术正是在此基础上生长、结果的。 十四、丑的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就丑所关涉到的主体内在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主体内在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以及非理性的表现形式而言,它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丑所关涉到的主体已不再是一个理性的主体,也不再是一个无理性但合理性的主体,而是

12、现代社会中崛起的非理性主体。第二,就审美的丑所涉及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言,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和谐的关系。第三,非理性主体所主导的审美活动,其表现形式就不再需要遵从对象的自然形式,对象的自然形式也不能承担表现非理性主体的使命,因此为了他的非理性内蕴的表现,他只能将自然对象的形式进行解体、肢解,才能表现自身。第四,由非理性主体的非理性内蕴通过肢解自然形式,或通过扭曲的抽象形式,最后所构成的每个艺术作品的整体形象,已经不再是古典艺术作品的那种合于自然原型的有机形象,而使非有机的、碎片式的抽象象征形象。例如,非理性主体为了表现自身的非理性内蕴,或肢解自然形式,或者通过创造非自然的形式,由此进行的审美活动

13、所形成的状态,就是丑。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 达利的在海边出现的面孔和果盘,就是这种丑的经典体现。大家看这幅画,会有一种经历噩梦的感觉。画面中的果盘隐藏着一个女性的面孔,而这个重叠着女性面孔的果盘又与旁边的山构成了一条隐蔽的狗的形象。看这样的绘画,你已经不再能获得古典的美感,获得的只能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十五、荒诞的特征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作为美感经验的荒诞,其构成中的主体已经不再具有理性或先验的本质,而是一个孤独的没有先定意义的、只是在荒诞的世界上“去成为什么“的这样一种存在者。第二,就荒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不仅人是荒诞的,世界本身也是荒诞的、无确定意义的,因此荒诞的人也就不能与这样的

14、世界之间形成任何有意义的关系,而是相互冷漠、彼此疏远的关系,这就是荒诞中的破碎感和冷漠感。第三,在荒诞的美感经验中,人自身的内部已经不能分出理性和非理性,人整个作为荒诞的存在而呈现自身,他不是用自己的理性来规范自己的非理性,也不是唤起理性的无限来克服非理性的荒诞,他只是将自身的非理性的荒诞呈现出来。第四,因此在呈现形式上,荒诞的表现形式就不是优美的、和谐的、规则的、“合目的性”的形式,而是呈现为废墟性的、虚无的不规则形式。第五,荒诞的美感经验,在感性体验上是非常复杂的它一方面是一种意义丧失或缺席后形成的虚无感、空洞感,另一方面,它又包含着一种不承担责任、不追求意义、没有意义的轻松感。举例:西格

15、尔的公共汽车骑手画面中,这些乘坐公共汽车的人,面无表情,茫然而无助,就像一具空壳。 一、填空题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2、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4、柏拉图在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6、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提出来的。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二、名词解

16、释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喜剧4、审美趣味 5、形式美6、审美心理距离说 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8、悲剧 9、审美需要 10、风骨11、“美学之父” 12、“美在生活” 13、喜剧14、形式美15、审美趣味1.感知: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2.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

17、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3.共同美:能为不同主体共同欣赏的审美对象,一般称之为共同美。4.“和谐”: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它既包含了量的差异统一,又包含了质的差异统一,却又超出量和质的差异统一,成为度的关系。5、审美态度:所谓审美态度,也称审美立场,即审美主体所持的摆脱现实功利欲念的关照、欣赏对象的态度。6. “流溢说”:这是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鼻祖普罗丁关于美的本质的看法。他认为神或者“太一”是宇宙的一切之源,万事万物之所以美,就在于分享到这种流溢出来的神性或者“太一”。1、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

18、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

19、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4、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5、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6、审美心理距离说: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

20、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由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提出来的关于美本质的论断。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与柏拉图不同,黑格尔的理念强调的是概念与实在的统一,在他看来,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8、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

21、的必然产物。9、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是一种驱动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个体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审美需要往往是个不相同的。10、风骨:风骨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是由刘勰确立起来的。这一范畴实际上特指情与理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感人的凌厉气势。后来,风骨演化为一种“刚健”的美的理想。有时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1、美学之父:是指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嘉通。一般认为是由他第一次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的。其标志是,他在1750年出版了美学专著美学,并将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因此美学在初始时也成为“感性学”。2、

22、美在生活:是由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美不在理念,也不在人的主观意识,而就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他提出,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3、喜剧:作为美学范畴的喜剧,也可称为喜、喜剧性或滑稽。它不同于作为戏剧形式之一的喜剧,而是泛指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中一切滑稽的因素,也就是一切荒谬背理、显得可笑的现象。4、形式美:形式美是一种重要的特殊的美的形态。尽管它主要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并不相同。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某种朦胧的内容和意味。5

23、、审美趣味: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倾向,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主观爱好。人的审美趣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是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又直接参与和影响具体的审美活动过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答:崇高的对象往往包含丑的因素,强调恐怖和神秘,是一种矛盾对立状态。(5分)而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和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美。(5分)要求在要点的基础上有适当解释。只答要点无解释适当扣分。2. 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视听感官的美学功能表现在:第一,形式感的确立为审美快感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前提,而视听感

24、官正是形式感确立的主要途径。(5分)第二,视听感官感知对象世界的整合能力是审美活动达成的又一基础。(5分)3.审美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自由观照的一种精神性活动,是发生在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充满愉悦性的心物感应,物我交流的动态心理过程。(5分)它具有精神性、自由性、动态性的特征。 (5分)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答:人的美是美的精华,是社会美的集中体现。(3分)一切社会美的内容最终都要归结到人身上,人的美最能反映社会美的本质。(4分)因为所谓社会实践是人的实践,社会美是通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来实现的,

25、(4分)人的美是由社会实践活动造就的。(4分)要求有论有述,言之成理。2. 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答:答:1.主观说:美在于主观,美是主观的。否定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3分)2.客观说,主张美是客观的,坚持了唯物论,但忽略了美的相对性。(4分)3.“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相统一的。这种观点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把人的意识等同于人的实践。(4分)4.“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认为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4分)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1、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

26、,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 D、走向科学的美学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3、现代西方哲学提出一种研究哲学的新方法,即(),它强调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A、社会学方法B、现象学方法C、解释学方法D、语言分析方法4、实验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是德国心理学家()。A、卡西尔B、苏珊朗格C、托马斯门罗D、费希纳5、格式塔心理美学代表人阿恩海姆认为人的直觉至少有两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和()。A、分散化原则B、复杂

27、化原则C、简化原则D、统一性原则6、康德认为从质的方面看,审美判断是一种()。A、无利害的快感B、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C、没有概念的普遍性D、没有概念的普遍性7、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表明()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A、感染性B、形象性C、社会性D、变异性8、崇高是西方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西方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博克D、朗吉弩斯9、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造成的。A、预期的失望B、生命的机械化C、进步力量的胜利D、动作的模仿10、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

28、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11、黑格尔认为,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两种认识性感官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A、视觉和听觉B、听觉和味觉C、视觉和味觉D、味觉和触觉12、我们平时所谓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A、对比联想B、相似联想C、同一联想D、接近联想13、在美感心理活动中,理解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它们是()。A、体匿性存和简单直接性B、简单直接性和整体统一性C、体匿性存和多义难传性D、多义难传性和整体统一性14、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这表明,在审美上具有()。A、时代性差

29、异B、阶级性差异C、个人性差异D、民族性差异15、“美在关系说”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A、狄尔泰B、卢梭C、雨果 D、狄德罗1、A2、C3、B4、D5、C6、A7、B8、D9、B10、A11、A12、D13、C14、B15、D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美学界对美的本质主要有4种看法。第一,“主观说”,代表人为吕荧、高尔泰。他们主张美是主观的,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精神活动的结果。第二,“客观说”,代表人为蔡仪。他们主张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第三,“主客观统一说”,代表人为朱光潜。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

30、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第四,“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为李泽厚。他认为,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2、答: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基本途径有四个:第一,经过典型化的手法,使生活丑转化为艺术典型形象。第二,通过讽刺、幽默等喜剧性的手法,对丑的事物直接加以否定、批判,使人们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发出笑声。第三,通过对比的方法,以丑衬美,使美与丑的矛盾更尖锐更突出。第四,经过审美形象化的处理,使丑的形象更生动。3、答:由瑞士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主张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他认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

31、距离要求,使审美活动的显著特征,这里的距离不是指主客体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特指一种无功利的观赏态度。4、答: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朱光潜在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时,曾引用苏轼的琴诗作为论据。首先,朱光潜提出了“主客观统一学说”。他认为,美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在于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正如琴诗所言,单靠琴弦,或者单靠手指,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只有两者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美妙的乐曲。在此基础上,他提了自己的“物甲物已说”。其次,在后来,朱光潜越来越多

32、地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出发对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进行阐释和补充。他认为艺术不仅是实践,而且就是一种生产实践。朱光潜美学理论的优点在于,他克服了美在主观说和美在客观说的机械片面性,在一个更加辩证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概括。朱光潜美学理论的缺点在于:尽管他在学说中强调了美的客观性,但从理论逻辑上推理,他还是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强调了社会人的主观性的决定作用。此外,他还把人的意识与人的实践,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混淆了起来。这也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2、答:优美与崇高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上,优美表现为光滑、细腻、柔和、玲珑等品质,而崇高则表现为庞大、笨重、晦暗,甚至神

33、秘等特色。其二,在审美对象的内部结构上,优美事物内部的各部分相互协调统一,而崇高事物内部的各部分则相互龃龉冲突。其三,在主体客体关系上,优美表现为主客体的相互亲近与和谐,而崇高则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和斗争。其四,在主体的审美心理上,优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的快感,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带有痛苦的快感,带有压抑性。其五,在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上,优美一直表现为静态的愉悦,而崇高则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即由痛感向快感转化。七、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6、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答: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美

34、的形态;而后者仅仅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7、什么是自上而下的美学方法。答: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又称哲学思辨,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古希腊美学一直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方法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他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因而也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方法。8、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征?答:

35、审美感知的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第二,审美感知追求形式的情感性。第三,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9、什么是“移情说”?答:移情说是立普斯提出来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美感,就在于人类主观移情的结果,也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设身处地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意志、情感和思想,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1、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36、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 D美在距离2、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通美学 D黑格尔美学3、美感产生于A游戏 B摹仿 C巫术D社会实践4、“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A席勒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尼采5、美感开始于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招的崇拜6、中国古代把“艺”解释为各种操作的本领与技能,这说明艺术品是一种A精神产品B物质产品C人工制品 D自然物7、下列不属于美育特点的是A感性 B感染性 C愉悦性 D规范性8、“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李大钊 D李泽

37、厚9、朱自清的绿所描绘的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所表现出的风格是A优美 B悲壮 C滑稽 D崇高10、下列学说不属于中国古典学的是A言志说 B心生说 C缘情说 D表现说1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12、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13、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 B.社会 C.人生 D.艺术1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5、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38、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 B.民族性 C.阶级性 D.地域性1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1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1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人类社会的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20、明确地

39、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人生的基本活动模式有认知、 和伦理。2、 是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成分。3、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他在1750年鲍姆加通系统地提出了“ ”的构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4、美育思想早在古希腊柏拉图时就已提出, 18世纪在 那里获得了最高表达。5、美是一种人生境界,冯友兰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当人的存在进入他所说的 时,已与审美境界相互沟通了。6、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和 。7、主体在审

40、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 、 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8、意境的具体审美内涵包括 、 、时空转换、有无相生四个层面。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最主要的概念是“ ”。10、中国美学范畴的逻辑演进是从中和 意境。11、构成审美经验的基本要素有 、情感、 和理解。12、艺术家的主体素质包括 、 和技巧。13、艺术作品划分为 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14、芬兰美学家希尔恩所说的导致艺术起源和审美发生的最基本的人类生活六种冲动有知识传达、记忆保存、恋爱、 、战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美育: 2、艺术: 3、审美体验: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干?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1分)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基本原因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20分) 1D 2C 3D 4C 5C 6C 7D 8B 9A 10D11C 12D13D 14A15B16A 17A18C 19A2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空1分,共20分)1、审美2、艺术3、 “感性学”4、席勒5、天地境界6、审美主体、审美对象。7、惊异、体验8、主客统一

42、、情景交融、9、 “境界”。10、气韵11、感知、想象12、艺术敏感、想象力13、时间艺术14、劳动、巫术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美育:广义上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上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2、艺术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从狭义来说它指的是围绕艺术品的创造、生成、接受的全过程。广义上指所有的审美现象。3、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

43、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四、1、简答中和的审美特征。强调一种合适的尺度,一种恰当的分寸。既是情感的适中,也是人格精神的和谐。中和作为审美形态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2、简答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3、阐述一下劳动说对劳动与艺术和审美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劳动先于艺术”,“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原始狩猎的心理本性决定着他一般地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而他的生产力状况、他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则使他恰好有这些而非别的审美的趣味和概念。”人的审美能力也是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并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相一致的。4、从审美活动方面说说为什么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起源于生存。它是人们在生存是逐渐意识到、并加以确认、加以培养而发展成的活动,审美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审美活动为生存所需要。是人的整体性本质得到表达与自我确认的最佳方式。审美活动在生存中获得内涵。审美活动的结果使自我和现实更“痛切”地出现。5、为什么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应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干?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具现实影响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