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新媒体视角下对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思考刘佳(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摘要:在重大事件面前,心理弹性处于中低水平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人际关系的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要想有效维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需要优化心理教育工作团队,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本文从心理弹性视角探索重大事件下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的方法,旨在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新媒体视角;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策略方法引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在普
2、通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学生有着人才培养年限短、学习以技能为主的特点,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生活中一旦遇到重大事件,高职院校的学生既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抵抗心灵上的压力,这使得处于中低心理弹性水平的学生难免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一、心理弹性的含义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遭遇危机事件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能力。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能够使个体在面对威胁时起到缓冲作用。即当危险事件或者不良情绪产生时,高水平的心理弹性者能积极调动自身的保护性因素,降低心理受损程度。因此,拥有高水平心理弹性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表现出高抗压的特点。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分为外部
3、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外部环境,内部因素则是指个体内在控制点,即个体修复力。内在控制点使得个体在受到压力性事件时,对压力进行反弹以保护自我不受伤害。因而强化个体内在控制点,可以使个体有效抵抗外力的伤害。二、新媒体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的问题分析(一)情绪方面产生的问题适度的焦虑可以增强学生解决事件的积极性,过度的焦虑却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无助感,甚至感到恐慌。生活中遇到的重大事件越多,越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学生应对重大事件的焦虑情绪一旦泛化,则会对生活中的小事情同样感到焦虑,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部分学生出现情绪压抑的现象,无法宣泄的情绪引发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抑郁。(二)人际关系导致
4、的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个体在遭遇危机事件时获得支持、帮助,重建自信顺利渡过难关。而在重大事件中,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极度紧张。面对紧张的形势,心理弹性较低的高职生在情绪、行为方面非常容易失控,表现为暴躁、歇斯底里进而与他人发生矛盾。若没有及时化解矛盾,则会产生消极影响,进而不愿与他人交往。回避的人际关系使得学生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消极的心理问题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就会使学生在学校中出现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影响学生正常的学校生活,甚至引发退学行为。(三)不良行为引发的问题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引发了各种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围观、厌世、冷漠甚至是传谣。高职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
5、形成期,对自身的行为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在重大事件中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而不自知。趋利避害是个体的本能,在重大事件中为了保护自身,避免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个体会选择围观、冷漠的方式。消极的行为不利于个体间的交往,甚至引发当事者的仇视心理,做出报复社会的行为。围观者事后通常表现出后悔的情绪,懊恼自己当时没有勇敢站出来解决问题,否定的情绪不利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面对重大事件,高职生无法辨别事情的真伪,极易成为传谣者。所谓三人成虎,谣言严重影响着当事者的生活,造成心理压力。三、新媒体视角下高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思考分析(一)功利主义心态,学生学习基础差首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及
6、时32美眉 2023.06 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得到考虑,而且在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有趣,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业是学生学习的首要目的,有一些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在对接上存在差距,使学生产生学习无用论心态,故而不愿意学。其次,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高职生源在高考录取体系的末端,同时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的开展,使得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听不懂,跟不上;一些高中文科学生来到高职院校以后被安排在理工科专业,学习理工科知识,更觉吃力。再次,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二)高职管理松懈,缺乏
7、自我约束能力高职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频率越来越高,新媒体平台使大学生心理诉求有了新的途径。另外,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表达自我心理的愿景和观点。据相关报道,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一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会将多的精力放在新媒体平台上。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内涵不足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低等原因,学生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满以及学校对生源减少的担忧,使得高职院校在管理中陷入了左右为难的窘境。严格的管理、贴心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作本应是高等学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但在现实面前,管理和制度执行却打了折扣。除了依靠贴心的服务来获得学生的满意外,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上不能完全达到理
8、想状态。由于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同时由于就业的激烈竞争和压力,以及对未来就业前景不确定的焦虑,使得学生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不配合,最终陷于非良性循环,学生学习及遵守纪律方面不能令人满意。(三)心理成长滞后,认知判断能力不足人的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成长,人的这种成长规律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由于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一部分中职、职高的学生年龄更小,心理发展更加滞后。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感性大于理性,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以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分析。情感主义色彩导致学生情绪不够稳定,起伏较大,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偏激,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四、新媒体视角下对高职学生心理弹
9、性的策略方法(一)培养学生积极归因,优化人格品质有研究表明,高水平心理弹性的学生在面对逆境、挫折和重大生活压力时,能够乐观地面对并积极调节自身的情绪和行为。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应对困难,降低心理问题产生的几率。同时,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学生相比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学生能更有效应对自身心理问题。因此,从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出发,为高职院校学生维持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性建议。即在面对逆境、挫折时,积极的归因方式能让高职学生更快地恢复自信,保持健康的心理水平。在学习、生活中培养高职学生自信、乐观、坚韧性、高自我效能等人格品质可以提高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帮助高职学生积极面对逆境。拥有积极人格
10、品质的学生能有效调节自身不良情绪,更能很好地疏解自身的心理问题。(二)加强心理课程建设,有效开发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功能心理课程建设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三年学习能够获得胜任相关领域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与社会媒体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借助新媒体部门的优点,加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度。因此,高职院校一要按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需求,科学设置心理课程门类,实现心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能够满足将来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二要加强心理课程教学内涵建设,提高心理课程教学质量,使每一门课程都能实现功能最大化,使学生学有所得;三要调动教师开展
11、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关键因素,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相同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师资力量不同。(三)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阅历简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倾向于向熟悉、信任的人倾诉、求助。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纾解自身消极情绪,提供可参考性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自我幸福感。有研究表明,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能帮助学生培养较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和谐的家庭关系更能体现在沟通次数上,与家人沟通次数多的高职生,能经常得到父母的支持理解时,心理弹性较高,幸福感更强
12、。经常性与家人沟通,可以借助父母的生活经验,听取合理建议,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除家庭外,在学校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情谊,同样可以使提升高职生幸福感。在生活中来自朋友的支持、理解同样重要。朋友之间年龄相仿,知识结构相近,背景相似,相互之间的感受更能产生共鸣,因而高职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朋友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完善自我,提升心理弹性水平。(四)开展团体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表明,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和团体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团体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加强个体与团体的合作能力,提升个体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使学生整体能力得到提升。高能力者往往能较好地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从
13、容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团体训练中个体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成就感,使个体在面对逆境时充满能量。开展团体辅导时,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进而探究自我、改善自我,最终提升自我。正念训练是用非批判性态度使个体感受当下、关注此时此刻、专注自我,进而缓解不良情绪。正念训练可以培养个体的耐心,提升对负性事件的包容,引发个体积极体验。其核心项目包括身体扫描、正念伸展、正念静坐、三分钟呼吸空间等,训练项目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强的特点,更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并通过训练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新媒体视角下,高职学生信息获取途径不断丰富,所受影响不断加深,复杂网络资源的入侵更为严重。高职院校在
14、培养高职生就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其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是综合性能力的反映,尤其是面对重大事件中的应激能力。为此,需要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此了解和发现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制定更有效的心理教育措施。因此,提升高职生心理弹性水平的教育应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所渗透。参考文献:1 刘佩佩.关于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J.考试周刊.2019(2):30.2 万昕.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224.3 王慧奇.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20(20):84-85.4 任颖.新媒体下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危机无感干预防范路径 J.新西部.2019(35):133-134.作者简介:刘佳(1987.04-),女,河北唐山,汉族,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