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佳 木 斯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第 卷第 期 .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建设路径丘登荣(中共长汀县委党校福建 龙岩)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新时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年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中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正式通过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于新时代新发展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厘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当下环境中的现实意义找出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境来拟定针对性优化建设方案 因此
2、现立足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在我国当下的建设意义与现状探讨能够用于改善现状的建设路径关键词绿色理念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迈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着资源消耗量大、清洁能源需求旺盛的现实问题从系统性发展观来看需要充分衔接绿色、低碳、循环三个要素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同时对可循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搭建良性的经济流通链条形成能够突破生态约束与资源瓶颈的有机结合体 可以认为在当前发展环境下绿色、低碳、循环应以系统工程的形式存在如仅仅独立存在则无法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当三者共成体系之后便需要以全面的视角去看待其整体的建设致
3、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一)有助于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目前为止我国经济体系发展进程中仍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如工业化大生产中污染程度过高等在没有得到有效统筹协调的前提下将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选择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向进行平衡但在后期的实践中表明仅以末端治理的形式无法从根源上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只有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理念才能够将对资源环境气候的影响控制在最小化形成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发展局面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人均 迈入一万美元门槛后便结合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提出要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理
4、念通过经济体系的转型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昭示着大国担当与决心 意见出台以来我国通过落实低碳发展举措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紧缺、环境生态受损严重的危机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的资源环境生态局势有重要利好意义(二)有助于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我国在世界范围上虽属于后进国家但利用短短数十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通过制造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扩张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应对产业发展中的资源需求问题我国同样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也因此在经济发展趋势上呈现出高能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且许多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过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指出了当下产业结构变化及对应的技术、法
5、规、运作环节等要求由根源上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体制区分开来同时采用与新时代环境需求相符的对应调节举措来使以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得到重视与解决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下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多重空间失衡及破解路径研究”()作者简介丘登荣()男福建长汀人中共长汀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 从本质上看这些举措是通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境进行剖析、探究后勾勒出的针对性解决路线因此也可以认为在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一项能够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必要举措既有助于
6、形成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平衡格局也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完成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协调对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裨益(三)有助于形成产业建设新动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便开始提出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想而目前取得的实践成果也表明这一路径不会对经济发展进度产生负性影响反之还可带来强大的绿色发展新动能有助于优化当下产业建设格局 得益于党中央与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我国有着坚实的战略、政策基础尤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当中彻底成为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重要构成与之相关的配套法规体系也随之不断成型完善 根据意见指示我国在产业转型过
7、程中更多地采用了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工作也被带动到新的高度针对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也展开了深入探究与实践譬如据预测我国如将一个中型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余压、余热用于分布式发电能够通过回收循环发电量来满足至少 的生产需求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源压力也为循环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 如果在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全面推广绿色发展模式我国总体能耗、物耗强度将会有较大的下降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在各个行业、各个环节形成对绿色技术的创新需求绿色技术创新反过来又会引领产业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绿色动能新经济发展又会在新的层面产生新的绿色技
8、术创新需求如此循环递进螺旋上升将形成绿色技术创新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激励效应二、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内容及建设现状(一)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第一绿色发展 针对经济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坚持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调整对环境存在巨大破坏现象的产业结构通过一些优化利用现有资源的举措来规避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影响 目前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昭示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新经济体系的建设应始终以推进绿色发展为目标在当前产业结构基础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保各个社会生产环节的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第二低碳发展 针对工业经济建设项目中污
9、染物排放量过大、能源消耗速度倍增等问题需要深刻结合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形势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因素的汲取与消耗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方方面面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降低地球负担 随着石油、石化能源开采力度的加深能源危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将人类视为命运共同体强调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才能对现行消费模式做出创新性改革实现经济需求与生存需求的共同满足第三循环发展 针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格局拓展的问题新时代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做出了关于“资源回收循环再利用”的要求将循环发展视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长期处于高消耗状态下极易造成能源枯竭现象的出现进而直接阻碍到经济的发展 因此循环发展强调全
10、面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反复利用将现有资源的经济支持效应发挥至最大化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程度(二)新时代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建设现状第一产业体系薄弱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整体产业布局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以往经济基础薄弱的短板得以调整 但由于发展时长较短历史、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局限仍然普遍存在导致了产业体系薄弱、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长远来看不利于经济体系健康稳定的建设 在经济扩张时期我国为适应当时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分别在不同区域内依托不同的资源搭建起分散化特征相对明显的产业分布格局且不同产业之间差异性极大不利于形成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在当下也难以迎合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行业壁垒
11、明显 现阶段我国已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但总的来说区域壁垒、行业壁垒现象仍然严峻区域与区域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融合交互十分困难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客观存在尚未完全挣脱 在此现状下社会整体要素市场得不到合理而快速的发展关于行业监管工作的职能边界也难以被清晰划分公共服务职能无法得到最大化突显人们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就业压力、社会保障压力也随之加剧如何适应这一现状加快突破行业壁垒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关键社会议题第三区域发展不均 建国之后国家根据建国初期阶段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不同区域空间及自然要素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衡量将有限的资源适当倾向于部分地区一些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就此落实不同区域之间的发
12、展基础差异随之形成 同时在长期以来政府引导、市场配合的模式下行政壁垒问题也日益明显相关的制度保障时常无法结合实际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均现象不同区域所适用的行政体制各有差异因此不同空间下的市场分割现象也客观存在当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情况受阻时这种不均衡现象带来的负性影响也就愈为突出第四格局亟待扩大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形成了庞大经济体在规模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变革也正因如何要满足全面协同发展诉求就务必要扩大开放格局在现有的经济制度下主动探索更多的目标实现路径从而瓦解经济体系运行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据此“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目标但要真正推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
13、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体系助推国家真正迈进国际舞台中心三、新时代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的路径思考(一)优化顶层设计规划加大现代技术推力基于绿色、低碳、循环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及相互衔接的必要性应当由顶层设计规划的视角出发全面开展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战略设计加速推进绿色治理格局的形成 首先将“绿色”理念贯穿顶层设计工作全程使制度建设与政策设计始终围绕绿色、低碳、循环三个核心促使系统的绿色标准体系形成在此基础上设置标准化支撑机构针对绿色领域内的产业及产品展开有标准的统计监测工作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检测制度致力于绿色标准体系的逐步优化 其次广泛实施绿色全产业链发展计划积极推广绿色
14、建筑行动引入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底线控制水平的提升并逐层完善标准实施依据 另外针对产业资源能效、水平不足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大现代技术在其中应用推广力度一方面主动挖掘可利用的再生循环资源深化绿色科技研发工作另一方面则主动结合物联网、人工智能、通信等现代化新技术将之普及运用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中与现有的绿色技术形成高效的相互配合之势(二)筑牢标准保障根基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要从根源上落实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战略方案就需要从夯实发展根基的方向出发将对应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细则清单充分明确到位通过提供硬性执行依据来筑牢标准保障根基形成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 首先提
15、高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使财政投入与税收政策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与杠杆作用并借此构建全新的绿色监测评估体系将绿色采购制度与绿色技术引入其中推动市场交易体系的转型升级 其次为进一步加快绿色技术的研究进程可通过搭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的形式来扩大研发空间并辅以配套的完善机制来创新技术管理方案确保技术的概念提出、研发执行、成果转化等流程均可依托于完善的标准制度从而实现市场导向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绿色投资资源 另外针对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需求可在推动绿色金融监管标准设立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绿色信贷模式向证券市场借力增加面向绿色产业、生态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同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
16、度形成多元化生态补偿路径当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时可获得对应的损害赔偿(三)加强供给结构改革加快推动循环流转经济活动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只有在供给链条有效衔接与运作的前提下才能保障循环流通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循环结构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 首先在生产环节坚持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道路将产业供销渠道、上下游短端口进行有效衔接重视具有低碳特征的新兴产业培育致力于将清洁生产工程推向农业、工业、建筑业等各个领域由源头上降低因经济生产而导致的资源损耗及污染加剧程度打造链接循环式产业体系 其次在分配环节应当充分认识到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重要意义由市场来引导资源交换与分配的过程
17、保证公平性 另外在流通环节搭建起“通道 枢纽 网络”的基础格局强调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以资源交换的形式推进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格局的形成 最后在消费环节可借助新时代融媒体优势通过多种不同渠道加大关于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降低社会消费结构中的资源消耗程度减少不合理消费现象如尽量避免过度包装、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将环保理念渗透至方方面面(四)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形成协同发展势态在现有的经济体系基础上还应当将视角投放在更长远的层面解构当下发展格局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诉求的创新机制共同着力构建协同发展链条 首先立足于实体经济这一着力点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制造
18、业的转型升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优势构建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目标的现代化产业布局在充分提升产业高度的前提下以工业在资本、技术上的优势为牵头致力于农业生产效率及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升在格局上形成“取长补短”之势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共同促进均衡(下转 页)明博爱的大国形象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优秀文化品牌的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依托独特的文化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 利用一带一路、博鳌论坛、国家学术交流会议等高端平台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展机遇在对外开放和交往中向世界呈现绚烂的中华文化显现国家强大的文化自信力量彰显中华民族
19、日益强盛的文化软实力参 考 文 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年 月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葛玉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李娜.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逻辑维度和价值意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金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
20、().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邹广文.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光明日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田丽华(上接 页)化发展目标的达成 其次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区域协调战略的调节作用下进一步结合区位要素、经济要素等差异化特征深度挖掘各个地区的产业优势从扬长避短的角度规划地区发展战略设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带来有利前提同时驱动我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突破传统区域发展路径的桎梏作用拉近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 另外针对当下市场环境中存
21、在的不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管制尽可能地为市场交易行为提供良性、公平的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搭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制度用于约束各种妨碍市场公平的行为 最后打造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开放新格局坚持走对外开放、互利共赢道路在国际竞争中抢占足够的主动权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建设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需紧密结合的战略目标突破传统经济体系的桎梏重新搭建起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新体系 考虑到绿色、低碳、循环三个要素在当前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现从统筹建设的视角出发根据意见中的具体指示找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为后续经济环境的维护与创新带来了可行的参考依据参 考 文 献尹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构建路径探讨.宿州教育学院学报():.张友国窦若愚白羽洁.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李文平王雪梅庄丹婷等.基于 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以江西省为例.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王植张慧智黄宝荣.有效治理视角: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基于深圳实践与政企调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张浩张子扬.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机制研究.商展经济():.责任编辑:刘卫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