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451673 上传时间:2025-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题名称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科 目 地理 班 级 初二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四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北方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已有所了解,但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问题的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学习时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教学重点及突破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及突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活动意图 教学内容与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其它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教师: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教师: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利用下面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示资料。 教师总结:根据上面的证据,多数同学同意是风成说,大多数科学家也都同意风成说,但“风成说”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教师: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教师总结: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学生欣赏歌曲,并准备进入新课学习。 学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学生:北方地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学生: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文明的有利条件是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 学生:羊肉泡馍口味厚重,热辣暖胃,符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又符合高原人的豪爽本质。 学生: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学生: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思考。 学生做简化总结: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④人口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设计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能张扬个性、展示自已的舞台,并使知识点具有生发性。 设计意图:通过图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黄土高原多种地貌的发育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谈看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板书设计 课后教学自评: 自评指评 自评等级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全体学生达成度高。 A B C D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