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43539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引用本文:岳莉许宗瑞2 0 2 3.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台 J.语言教育,(2):2 2-3 1.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岳莉许宗瑞1 2(1.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摘要:新文科命题之内涵在于“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为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本研究从新文科命题着手,指出该命题在我国“本地化”过程中的独特内涵、实际发展和具体使命。以“新文科”为背景,再度认识高校外语教育的意义,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三维定位、课程多元性质深度融合、语言知识构建动态促成、教学客体资源立体交互、校本特色发展院际联动、信息技术素

2、养强势提升六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路径进行了思考。关键词:新文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 8 9 1(2 0 2 3)0 2-0 0 2 2-1 0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Proposition ofNewLiberal ArtsAbstract:The connotation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lies in“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and“cultiva

3、ting nature with culture,which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teaching in China.Starting from the proposition,this study points out its unique connotation,actualdevelopment and specific 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in China.With the background ofNew Liberal Arts,t

4、he study continue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the reflect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romsix aspects:three major dimensions of talent cultivating objectives,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

5、项目“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 0 2 ljyxm0430);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建设项目“大学英语教研室”(皖教秘高【2 0 2 0】1 6 5 号)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岳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育、翻译学。许宗瑞,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外语教育、翻译学23diversified natures of the curriculum,the dynamic promotion of the language knowledge construction,the interaction of the teachi

6、ng resources,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inter-department cooperationbetween schools and colleges,and the great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College English;teaching reform2019年对于中国外语教育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因为标志着中国外语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新文科、大外语”的历史发展阶段(郭英剑,2 0 2 0:4)。其中,

7、“新文科”命题的设定意味着高等外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升至更高的层面,肩负着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的历史使命。吴岩(2 0 1 9:3)强调高等外语教育意义深远,与“人才的培养质量”“各国的交流互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等密不可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新文科”命题带来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外语教育的主体部分,要培养“一精多会”和“一专多能”的青年人才,必须主动担当,思考改革路径,在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工具性、人文性的同时彰显其时代性和国际性。1.新文科理念的提出追根溯源,“新文科”一词出现于2 0 1 7 年,是当时美国希拉姆学院对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时提出的一种理念,具体做法是重新

8、整合各类专业,“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麦可思王慧,2 0 1 8:第0 1 9 版),实现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全面学习、综合思考。希拉姆学院主动捍卫文科教育的这一改革举措既是一项长远规划,也是为自身长久发展做出的努力和尝试。高等教育领域中,新变化不断涌现,“回归本科、强调全人教育”(修刚,2 0 2 1:2 1),明确教育初心,引发深层思考。全球工业化和信息化高速推进中,人们疏于关注教育的人文性本质,快节奏发展不可逆转,工具化、实用性目标占据了上风,教育之航道偏离了初衷。“2 0 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兴起了通才和专才教育兼顾的完美教育”(向明友,2 0

9、 2 0 a:2 9)。新文科理念兼顾“通才”和“专才”,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回归。2.新文科命题在我国的本地化2.1我国新文科命题的内涵“所谓立德树人,首重立德,其中文科的作用至关重要”(樊丽明等,2 0 1 9:11)。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中国悠久的教育历史一脉相承,是新文科命题内涵之关键着眼点。“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一直把德”24摆在首要位置”(刘正光等,2 0 2 0:4)。不同历史阶段演进中,中华教育理念中“德”之内涵通过形式各异的表述,不断夯实文化传承的根基。从先秦时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理想,到管仲“树人”教育思想中强调道德教育关乎国家

10、存亡,再到老子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德思想,“立德”是成人成才的根本要义(刘正光等,2 0 2 0:5)。2 1 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不断加强内涵式建设思考。“新文科要真正取得突破,需要很好地平衡其工具性与价值性”。我国高等教育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明确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实际价值和深刻内涵。2.2手我国新文科建设的发展2018年8 月,中共中央正式发文,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求(向明友,2 0 2 0 b)。为进一步明确行动步骤,2 0 1 9 年4 月,教育部(2 0 1 9)、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 3 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

11、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至此,新文科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在新文科建设逐步细化的过程中,2 0 2 0 年1 1 月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阐述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的具体部署,强调新文科之融合性,“外语专业作为新文科的一部分,必须思考新文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修刚,2021:2 1)。新文科命题对学科发展提出新要求,融合渠道拓宽、现代技术应用、理念更新迭代成为基本要素。有研究者强调,我国“新文科”建设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执着坚守和传承”,又要侧重“中国经验与中国特色问题”(纪秀明曾春箱,2 0 2 1:9 9)。筑牢“守正”之基,开拓“创新”之路,兼顾内容与形式的新文科发展才能充

12、分体现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2.3我国新文科建设的使命2018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文科建设宣言也指出,“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人”和“才”作为关键词成为新文科命题的内涵和目标。换言之,新文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有学者分析了新文科建设更高的格局和视野:“新学科建设的本质是要建立培养2 1 世纪所需人才的新模式,而不是简而化之的所谓教学改革”(刘建军

13、,2 0 2 1:2 1)。人才培养新模式下,“新文科”命题提倡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带来挑战,催生机遇。学科间孤立的、单一性的发展模式日益式微,打破壁垒、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内涵式发展成为主王之康.2 0 1 9.“新文科”:一场学科融合的盛宴 OL.http:/ 0 1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OLhttp:/ 0 2 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 0 2 0 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5流。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国家,中国的角色愈发多元,国际人文情怀的观照必不可少,推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也是职责所在。在我国,“新文科”

14、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注重国际视野”,不断“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科专业交又融合再出新”(吴岩,2 0 2 1 b:4)。使命在前,新文科建设须兼顾学科互促融通,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讲出中国故事,讲清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3.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之思考3.1亲新文科命题下高校外语教育意义再认识2021年3 月,吴岩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的深刻意义,并对外语教育创新的格局和视野提出了具体要求,“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吴岩,2 0 2 1 b:5),同时“把高等教育发展担在肩上,把外语教育创新发

15、展扎扎实实地落在脚下”(吴岩,2021b:5),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多元文化交流互动已成新常态。英语是重要的世界通用语,具备天然的工具性,为文化融通搭建桥梁。国际范围内各学科的交又整合向纵深发展,知识壁垒逐渐破除,要在国际化平台上交流对话,英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必然成为硬核力量,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其工具和人文双重属性,大学英语是新文科建设的构成要素,也是“全面实施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的有力推手”(向明友,2 0 2 0 b:2 3)。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在不断深化,通过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思维模式、提升个人素

16、养、升华价值观念,从而促使他们把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内化于心,再通过实践创造生产力。同样,教师也需要充分发挥个人内驱力,抓住职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规划和落实发展目标”(龙德银廖巧云,2 0 2 1:1 4 3)。3.2新文科命题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外语教育开始主动求变,创新学科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杨嘉琪徐锦芬,2 0 2 3:1 8)。“价值引领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思想内涵”(王欣陈凡,2 0 2 1)。“新文科”命题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动力,要想把新形势下的新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就需要深入思考,厘清方向,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再做研究。

17、3.2.1人才培养目标三维定位“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必须锚定两个向度:一是立足中国,二是面向未来”(姜智彬王会花,2 0 1 9:4)。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才,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对标国家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夯实语言知识和技能二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入价值观念塑造和创新能力发展,形成知识技能、价值观26山念、实践创新三维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放眼全球,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当下复杂环境中,我国教育根本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刘建军,2 0 2 1:2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为国育才的根

18、本就是要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正确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同理,真正的人才需要培养明大德的胸怀、守公德的素养和严私德的自律,从而做到敬业奉献。价值观念与德行操守既是新文科“以文化人”和“以文培元”内涵的外在表征,也是文科启智增慧道路上的立身之本。文科教育以人为本。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必能善思融合,创新发展的同时要体现价值关怀和文明关注。回溯美国希拉姆学院的改革举措,不难看出其践行“新文科”理念的具体做法就是进行学科重组,实现文理交又,主要目的就是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五大技能,包括沟通技能、批判性思维、系统性和设计性思维技巧、团队合作和计算

19、能力(麦可思王慧,2 0 1 8)。五大技能概括了新文科命题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着力点,突出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体现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多元要素融合交互的内涵。知识能力、价值观念、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中国学派新文科建设之本,也指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方向。即学校和社会加强协作,多方并举,深化价值引领,细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助力国家对外交流,增强对外话语能力。3.2.2课程多元性质深度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 0 2 0 版)在对大学英语课程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详细阐述时,也明确指出了新形势下两者之间关联的进一步深化:“工

20、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和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升华”(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 0 2 0:4)。可见,工具性表征实际应用,人文性蕴含发展创新。向明友(2 0 2 0 a:31)在对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 0 2 0 版)的评注中解读课程性质方面的修订语句时指出,强调此处更改是为了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统一,同时深化人文性,赋予其“中国文化理解、对外传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等新的内涵”。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是交流媒介,其天然的工具性与语言教学融为一体,语言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进程又承载着相应的历史与文化,蕴含教化功能,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要双管齐下,不可偏废。工具性体现在教会学生行

21、事方法,人文性体现在涵养为人之道,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常态共存、内在统一。郭英剑(2 0 2 0:8)指出,新文科时代“大外语”之“大”的主要特质之一就是“大外语”承担文化输出之责。新文科建设的推进赋予人文性更丰富的内涵,兼顾价值塑造和德育引领。国际传播大环境也强调发挥工具性之媒介作用,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未来全球化持续深入,国际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所需要的27国际化人才与大学英语教育关系密切,诸如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等关键能力更要融会贯通,对国际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本身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意蕴的切实体现。比如,英语的实际运用要结合具体的交际场合、社会语

22、境和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者认识并主动面对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差异,合理使用语言表达取得交际实效;思辨能力强调不同思维体系的建构和认知视角培养,离不开语言作为中介传递各类想法和见解。3.2.3语言知识构建动态促成吴岩(2 0 2 0:2 8)强调学生认知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即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是“一种可建构的并需要通过探索、讨论、辨析、批判等方式达成的阶段性共识”。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调整认知模式是教学改革推进中的重点。如何改变学生的认知常态就是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教学改革重点。认知范式和知识积累习惯的改变催生求新、探新、创新的新态度,整个动态构建过程要依托教学主体间的互动合作

23、和平等对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契合国家发展、区域振兴和现代社会需求的学术训练、素养教育和工作能力”(黄国文,2 0 2 2:5)。首先,师生双方需要在主观层面增强认识,发挥主体作用,换位思考,积极互动,构建顺畅交流的和谐课堂。互联网的便捷性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师生两类主体认知线上资源的不同视角既可以相互补充,又能够充实自我。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时应立足学生需求,学生也要认可教师的努力,积极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双方高效互动,建构情感信赖。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王文静(2 0 0 0:1 8)指出学习与发展“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已的头脑中构筑自

24、已的理解”,其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该理论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其中教师的“促进者”角色被本土化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者吸收内化,文秋芳(2 0 1 5:547)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把教学流程划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阶段,强调了教师“促进者”的身份和“帮助者”的作用。教学中切忌割裂“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剥离感会造成过度强调某一方的需求及其在课堂上的作用,片面性又会引发教学失衡状态。教师要精心设计,为学生搭建获取知识和操练技能的脚手架;学生要积极配合,主动实践,取得教学主体互动实效。为有效促进知识构建,课堂上师生

25、平等对话的话语模式远胜于教师单方独白,因为单方独白的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需求感,而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地增进理解。课堂教学的使命并不是“有效地传递知识”,而是“借由协同学习,促进知识建构”(钟启泉,2 0 1 8:1 1)。有温度的课堂不是教师自说自话的独角戏,更不是哗众取宠的滑稽剧,要靠师生在尊重的基础上持续合作,表达情感,真诚交流,建立平等信任,实现深度对话。因此,教学的深层次变革要求师生28O双方跳出个体固有思维的苑囿,主动倾听另一方的声音,不断提升自我。课堂为师生双方提供了对话的平台,即使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合作,提升整体思维品质,涵养人文精神。3.2

26、.4教学客体资源立体交互“新文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寻美,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李凤亮,2 0 2 0:6)。教学素材是教学实践的基石,不仅蕴含“真”“善”“美”要素,而且可以通过师生交互式对话有效锻炼批判思维能力。教科书作为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自然成为新形势下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的重要抓手。“学生获得接受性语言技能的主要媒介是教学材料,而且教学材料在语言教学中的价值导向作用亦不可忽视”(何莲珍,2 0 2 0:1 7)。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智慧,把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等多元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目标融入具体的单元知识点讲解和教学任务设计之中,层层

27、展开,步步深入。学界有研究者意识到教材的重大意义,并不断对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的相关情况开展调查,张虹等(2 0 2 1)指出就教材的内容设计而言,输入材料、练习/活动设计、单元设计、配套资源这四个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明确了问题所在,高校教师就要寻求解决之道,挖掘教材内涵,重组材料要素,深度加工处理,灵活操作运用。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勘探发掘过程就是与教材之间的交互对话,领会编者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提炼教材要点,构建对话型课堂模式。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通过教学设计中的活动安排,对手边的教材建立信任。师生双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教材,深入挖掘,通过合作对话,筛选适当的素材作为

28、输入内容,善用教材配套练习,梳理单元之间的逻辑层级,完善个性化的教材配套资源,实现与教材客体的积极对话。此外,教学空间也是教学客体不可或缺的因子。教学活动实现的场所不应局限于教室这一物理空间之内,课堂外的时空利用也不容忽视。打破单一场景束缚,教学时空延展至课堂以外,让课堂内与课堂外双线共进,融合互通,并行不,打造教学新境界。刘建军(2 0 2 1:2 5)在研究中阐明师生之间有相互需要的关系,也提出“只有课堂教学,没有课下学习,教学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既然对教学主体单向度的线性思维无法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和共同进步,同理,课堂内线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线反思更需要深入拓展,互补联动,多维交又。

29、课堂时间有限,空间不足,仅仅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无法确保教学效果,无法实现通识教育要求的宽度和厚度。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就十分必要,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拓展学生与语言的互动广度、深度,增强学生课后参与度,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再结合自我反思,巩固教学效果,提升个体能力。3.2.5校本特色发展院际联动2021年3 月,吴岩(2 0 2 1 b:5)对新发展阶段高等外语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尤其强调周“外语+专业”“专业+外语”“通用+非通用”等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显然,29新形势催生了“新文科”发展理念,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创新、融合和发展的要求。若想进一步细化举措并落实要点,大学英语与优势学科就需深

30、度融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和“新医科”建设的内在结合点。我国高校办校宗旨各异,侧重点不同,或以“四新”中某一点著称,或综合“四新”学科优势为一体。鉴于此,“不同类型高校不能搞一刀切,应各有侧重、分类实施”(王铭玉,2 0 2 0:2 2)。各高校须做好顶层设计,综合分析,全面统筹,着力实现多元化提升,避免高校间趋同化现象。以国家对专业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为目标,持续夯实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基础,实现专门用途英语合理高效融入,构建通识、专业双向连接模式。例如,传统专业英语类课程可以再侧重具体专业方向,细化为学术写作、国际发表、文献阅读、会议交际等,举办“国际会议

31、发表”沙龙、模拟国际论坛现场翻译等活动,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辅助下深化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擅长国际交流的专门人才。高校立足校本办学特色,增强各学院和系部间联动,强调个性发展是重要举措。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要做到校本特色下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彰显,其根本在于以国家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校本特色优势学科,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实现与校本特色专业基层教学组织间的良性链接,学以致用。吴岩(2 0 2 1 b:6)也指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建设教研室、课程模块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可见,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基层教学

32、组织是校本特色创新发展的必要步骤和发力点。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按照学校的整体思路,制定出执行步骤,学期开课前、开课中和期末评估等环节做到明确细化。确保基本环节顺畅的同时,在校际基层教研室之间形成“请进来”和“走出去”共学互鉴交流模式,尤其是加强大学英语教学部和校本高原学科的基层教学组织合作创新。从规划设计到具体落实,学校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健全配套设施,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学科专业交流工作坊或者集体备课平台,定期开展学科融合或者教学推进研讨会。3.2.65信息技术素养强势提升新文科命题兼容并蓄,呈现出跨学科、跨领域发展之势,一场高质量的深度变革方兴未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将成为文科类学生多元

33、技能培养中的关键环节”(胡晓娜唐锦兰,2 0 2 1:3 8)。当下,全世界人民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互联网愈发普及,云端技术不断发展,智慧教学灵活运用,技术迭代已成常态。复杂的形势对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信息素养的高端要求,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有助于破除学科壁垒。当下大学生多为2 0 世纪9 0 年代后出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长至今,属于网络数字原住民群体。相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以2 0 世纪7 0 年代或8 0 年代后出生居多,可归于网络数字移民范畴。因此师30生群体在对互联网的认知力和接受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要想让教师的“教”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需要不断提

34、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联通思维模式,从学生群体的需求出发,换位思考,实现“教”与“学”的交互融合。蔡基刚(2 0 2 1:7)把“信息素养”界定为“反思性地发现、理解、评价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模式,应做到多元化和信息化。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时,更要结合个人的思考和判断,秉持客观态度,操练思辨能力。信息资源过载的当下,教师学生都要具有判断力,发挥主动性,筛选信息,加工处理,正确评价,合理使用,自我发展,力争“立德树人”见实效。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传统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单一线下模式向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转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提升成为

35、新业态。提高个人“应变”能力,秉持“迎变”的积极态度,寻找“求变”的有效途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结合不同专业背景,师生共创共寻“外语+专业”领域中的研究生长点,反哺教与学的互促过程。4.结语文科教育,任重道远。吴岩(2 0 1 9)认为文科教育一方面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另一方面也是观照理工农医发展的一盏“灯塔”。“新文科”命题之所以“新”,是因为它是一种新的学科理念,并且与“新工科”“新农科”和“新医科”圆融互通,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社会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卓越拔尖和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

36、代国家对公共英语教学的最大要求”(蔡基刚,2 0 2 0:6 5)。“新”字当头,未来外语教学方向明确,与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同频共振。吴岩(2 0 2 1 a)也进一步阐明“四新”建设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多元化内涵,是“质量革命的战略举措”“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大学英语教学属于新文科重要基建的组成要素,是我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应该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性质深度融合的内涵,动态构建语言知识体系,实现教学客体资源立体交互,立足校本特色创新发展举措,同时强调新时代信息素养的提升。多学科融合下,师生需要协同共进,探寻学科间互促共进的研究生长点,设计操作性强

37、、推广度高的方案,实现为国育才和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并且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展现中国智慧和弘扬中国理念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蔡基刚.2 0 2 0.高校公共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升级从1.0 到2.0 .外语电化教学,(1):6 5-7 0.2蔡基刚.2 0 2 1.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3-1 4.313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2 0 1 9.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1 0):1 0-13.4郭英剑.2 0 2 0.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重大问题的思考 J中国外语,(1):4-12.5何莲珍

38、2 0 2 0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一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外语界,(4):1 3-1 8.6胡晓娜唐锦兰.2 0 2 1.外语专业本科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定义及其培养路径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1):38-43,6.7黄国文.2 0 2 2.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 .语言教育,(4):3-1 1.8纪秀明曾春箱2 0 2 1.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改革的几个平衡点与适度性问题 当代外语研究,(4):97-102.9教育部.2 0 1 9.介绍“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有关情况 OL.htp:/ 0 2 0.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OL.http:/ 2020-3-11

39、.11姜智彬王会花.2 0 1 9.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外语人才培养的战略创新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践探索 .外语电化教学,(5):3-6.12李凤亮.2 0 2 0.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 .探索与争鸣,(1:5-7.13刘建军.2 0 2 1.“新文科”还是“新学科”?兼论新文科视域下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 .当代外语研究,(3):2 1-2 8.14】刘正光孙玉慧李曦.2 0 2 0.外语课程思政的“德”与“术”1 .中国外语,(5):4-9.15龙德银廖巧云.2 0 2 1.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师的能动性研究 .外国语文(双月刊),(5):1 3 9-146.16麦可思王慧.2 0 1 8.一

40、场新文科的尝试 N.北京日报,2 0 1 8-9-1 9.17王铭玉.2 0 2 0.新文科-场文科教育的革命 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 9-22,30.18王文静.2 0 0 0.维果茨基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心理学探析,(2):1 7-20.19王欣陈凡.2 0 2 1.角度、深度和温度新文科背景下价值引领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外国语文(双月刊),(6):1 6-2 2.20文秋芳.2 0 1 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外语教学与研究,(4):5 4 7-5 5 8,6 4 0.21吴岩2 0 1 9.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

41、大外语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3-7.22吴岩.2 0 2 0“守城”到“攻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 .探索与争鸣,(1):2 6-2 8.23】吴岩2 0 2 1 a.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教育研究,(1):5-1 1.24吴岩.2 0 2 1 b.抓好教学“新基建”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 .外语教育教学前沿,(2):3-6.25向明友.2 0 2 0 a.顺应新形势,推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课程设置评注.外语界,(4):2 8-3 4.26】向明友.2 0 2 0 b.新学科背景下大学外语教育改革台议 .中国外语,(1):1 9-2 4.27】修刚.2 0 2 1.新时代外语专业教育的新转变 1 .中国外语,(1):2 1-2 2.28杨嘉琪徐锦芬.2 0 2 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发展一徐锦芬教授访谈录 .语言教育,(1):1 4-23.29张虹李会钦何晓燕.2 0 2 1.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 .外语与外语教学,(1):6 5-75.30】钟启泉.2 0 1 8.最近发展区: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 .全球教育展望,(1):1 1-2 0,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