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人类的性别决定和生男生女的比例学会科学的理解和争取的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男女染色体的差异,生男生女的原因。2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三、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场景导入课前设置生男生女的疑惑的场景引入认真的感受场景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2、望。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首先引导学生看男女染色体图谱找出不同,然后教师介绍染色体的发现过程。给出两个名词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引导学生说出男女性染色体区别。2、 师生共同总结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3、 进一步推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进而得出男女生殖细胞的种类。1、观察男、女染色体图谱找不同。2、思考、讨论、总结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搭建知识平台。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1、生男生女的机会如何呢?自己动手试一试,引出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讲解相关问题。2、在知道了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
3、女性只能产生一种生殖细胞;得到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结果后。再引导学生写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1、自己动手完成模拟实验并记录、汇报实验结果2、写出生男生女遗传图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生男生女机会相等的规律,认同男女性别比例。三、拓展延伸1双胞胎的性别和长相一定相同吗?介绍同学们都关心的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的问题。2、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妇女造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3、 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是105.2(女性为100)。你能尝试说出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吗?思考、讨论、分析、回答介绍学生都关心的双胞胎的问
4、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小结人的性别遗传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 染色体2、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3、人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对知识巩固记忆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描述生男生女疑惑的两个场景 学生:思考生男生女的原因教师:同学们知道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其实性别就是一种性状,它也是可以遗传的,这节课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人类的性别遗传。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完成学案自主学习。 学生:查找课本,完成自主学习 教师:(板书 一、男女染色体差别 1、染色体)为了研究性别遗传。科学家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5、上。教师:咱们也来看一看的染色体排序图(课本40页),仔细观察后回答这三个小问题:(1)男性和女性的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你能找到吗?你猜这对染色体跟什么有关?因此科学家将它命名为?后来科学家又将男性两条性染色体分别叫做?(2)下面两幅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染色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3)图中哪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它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学生:(1)能找到,跟性别有关,所以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是XY。学生(2)左侧是男性染色体,右侧是女性染色体。(3)短的是Y染色体,它要比X染色体短。教师:展示XY染色体的图片学生:看图片教师: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
6、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习惯上称为常染色体(板书常染色体)。教师:再次展示男女染色体图,人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请你来数一数,男女各有多少对常染色体?多少对性染色体?学生: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教师:你能写出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吗? 学生:练习写染色体,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教师:(板书 2、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教师:小组合作讨论,1、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2、就性染色体来说,男性能产生几种精子?女性产生几种卵细胞?(板书 3、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构成)学生:小组讨论写出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女性:22条+X,男性:22条+X
7、或者22条+Y学生:小组讨论男性的精子有几种情况,女性有几种卵细胞,并得出结果,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含有X的和含有Y的。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的卵细胞。教师:介绍女性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X的卵细胞。男性在一次生殖过程中会排出上亿个精子,这些精子从含有的性染色体来说只有两种且数量相等。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既然如此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是均等的呢?自己动手试试看。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黑白棋子和信封,请同学们首先参照课本完善实验步骤。(板书: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师:在实验时要注意这两个问题: (1)随机从两个不透明的信封中摸取一枚棋子(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
8、回去,注意摇匀再取(确保盒内两种棋子的比例为1: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并选一位同学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每个小组都得到了一个数据,为了使结果更准确咱们应该怎样做?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所测的男女的比例。 如果咱们全年级,全校同学都来做一下的话,你来推测一下结果会不会比咱们班得到的更准确?学生:回答取平均值。接近1:1。回答会。 教师:人的性别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决定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瞬间。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用遗传图解分析一下为什么男女比例接近1:1?引导学生画出遗传图解,说明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9、,性别比例接近1:1。学生:画遗传图解教师:想一想,性别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而与基因无关呢?性染色体上是否只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呢?学生: 引导学生看课本。2003年6月人类Y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成,它共含有78个基因。其中有一个基因控制着睾丸发育,另外还有三个基因控制着的精子的产生和成熟。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丢失会导致不育症。 教师:双胞胎的性别和长相一定相同吗?学生:不一定教师:在你的周围亲戚朋友,或是邻居有没有事双胞胎的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哪位知识渊博的同学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般情况下答不上来,老师来讲解教师: 社会上有些人认为生男生女是由妇女
10、造成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不同意,主要由父亲的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教师: 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是105.2(女性为100)。男性略多于女性,你能尝试说出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吗?这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分析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都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一、 人的性别遗传 性染色体 女:XX 1、染色体: 男:XY 常染色体 体细胞 生殖细胞男
11、性 女性 卵细胞 精子 22对+XY 22对+XX 22条+X 22条+X 22条+Y 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生殖细胞 受精卵 性别 男 X XX 女 Y 女 X _ XY 男人的性别遗传教学反思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主题是“人的性别遗传”,这是一节很好的内容,虽然它并不是第二章的重点,也不是第二章的难点,但它直接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们可以有话可讲。另外,学生们已进入青春期,性发育也已经开始了,他们也开始关心起性和性别之类的话题了。所以,这一节的内容,能很好地为学生释疑解难,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就为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因此本节课我做了以下
12、安排: 首先,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其次,直观的展示 “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完成讨论,明确男女染色体的区别。 接着,通过分析男女生殖细胞染色体的差别,用围棋子模拟探究实验,从理论上了解生男生女的理论比例为1:1。再展示“全国六次人口普查”调查结果,学生可得出现实生活中男女的比例并不是1:1,学生在关注社会的基础上可提出质疑:人口比例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此就可安排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了解性别比例正常的重要性。这节课总体来说,采用“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效果比较好。一节课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
13、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活动安排得较多,不大好组织,而且时间上没把握好,课堂练习没能及时完成;2.应该说,学生都动起来了,但是,探究实验的全员参与性还是不够。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每二人一个小组进行“生男生女概率”的探究。3.照顾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性不够。整个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基本上是整齐划一的。 4.核心概念的建构还不尽如人意,教学活动的衔接还不够流畅,教学细节的把握还不够灵活。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将抽象问题更应该具体化,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