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7405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DF 页数:55 大小:60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YD∕T 5248-202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通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 5248-20 xx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ltifunctional Steel Pole Engineering of Micr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报批稿) YD 201X-XX-XX 发布 202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s for Multifunctional Steel Pole Engineering of Micr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YD/T 5248-20 xx 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施行日期:202X 年 XX 月 XX 日 XXXXXX 出版社 202X 北京 前 言 本规范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6 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工信厅科2016110 号)的要求而制定。 本规范共分为 8 章,分别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塔身结构设计、地基和基础、构造和工艺要求

3、、安装工程和质量验收。本规范主要从设计、施工、验收三个方面对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工程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规范。 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 13 号,邮编:100804) 。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工程建设分会组织编制。 本规范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主编单位: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芮芳 陈允锐 汤伟方 葛卫春 孙健 冯飞 参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

4、院有限公司 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参加人:宋国涛 李震 周双波 张风岭 温纬立 谢郁山 马高东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2 3 基本设计规定 .3 3.1 设计原则 .3 3.2 荷载与作用 .3 3.3 材料选用 .5 4 塔身结构设计 .7 5 地基和基础 .8 5.1 一般规定 .8 5.2 独立基础 .9 5.3 预制装配式基础 .9 5.4 钢管桩基础 .10 5.5 刚性短柱基础 .10 5.6 基础施工 .13 6 构造和工艺要求 .14 6.1 杆体工艺 .14 6.2 防腐处理 .15 6.3 其它 .

5、16 7 安装工程 .18 7.1 基本规定 .18 7.2 运输及堆放 .18 7.3 安装 .19 8 质量验收 .20 8.1 基本规定 .20 8.2 一般项目 .20 8.3 主控项目 .25 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 .28 引用标准名录 .29 条文说明 .31 1 1 1 总总 则则 1.0.11.0.1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各行业都在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功能相对单一、重复立杆现象。为实现多杆合一,推进包含通信功能的多功能杆体的集约化建设和共建共享,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建设空间,编制本规范。 1.0.21.0.2 本规范适用于高度不超过 16m 的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

6、结构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1.0.3 本规范根据 GB 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规定的原则制定。 1.0.41.0.4 在既有建筑物上加建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结构时,应对原建筑结构进行复核。 1.0.51.0.5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本站址位置未来将集成的其他公共功能的需求。 1.0.61.0.6 在建设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时,除满足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2 2 2 术语术语和符号和符号 2.12.1 术语术语 2.1.12.1.1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Multifunctional Steel Pole

7、of Micr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是融合了通信和照明、监控、交通指示、广告、环境监测、 气象监测、 应急求助、 信息互换等两种及以上功能的高度不超过 16m 的钢杆塔结构,简称微站钢杆塔。 2.1.22.1.2 钢杆塔高度 (Height of Steel Pole) 钢杆塔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 2.1.32.1.3 外法兰连接 (Outer Flange Connection) 法兰盘连接的一种形式,连接螺栓设在相互连接处的外部。 2.1.42.1.4 天线抱杆 (Antenna Pole) 用于固定天线

8、的构件。 2.1.52.1.5 热镀锌 (Hot Galvanizing) 将金属浸泡在熔融锌中,使其表面形成保护锌层的工艺。 2.22.2 符号符号 H 钢杆塔高度; tg 基础倾斜角度正切值; 风荷载体型系数; wo 基本风压值; s3 x、y 钢结构强度计算用塑性发展系数; 基础(包括基础上的土体)及其上部结构的自重标准值; A 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 L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的重心到基础倾覆边的距离; 土与基础间的摩察系数; Ph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水平力。 kG4 3 3 基本设计规定基本设计规定 3.13.1 设计原则 3.1.1 微站钢杆塔结构设计应遵循 GB 50

9、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中相关规定,本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不宜低于 25 年。 3.1.2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安全等级一般为二级;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微站钢杆塔,其安全等级可按实际情况确定。 3.1.3 微站钢杆塔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变形或耐久性能的有关规定限值。 3.1.4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基本组合表达式及相应荷载的分项系数按

10、 GB 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执行。 3.1.5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准永久组合进行计算,荷载组合表达式及相应荷载效应的组合系数按 GB 5006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执行。 3.1.6 微站钢杆塔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应符合如下规定: 1. 当业主无具体使用要求时, 微站钢杆塔结构在风荷载频遇组合下 (且风压不小于0.20 kN/m2),塔顶水平位移不应大于塔高的 1/50。 3.2 荷载与作用荷载与作用 3.2.1 微站钢杆塔上的荷载与作用应分为下列两类: 5 1 永久荷载与作用:结构自重、固定设备自重、土重、土

11、压力、地基变形作用等; 2 可变荷载与作用:风荷载、覆冰荷载、地震作用、雪荷载、活荷载(包括平台安装检修荷载) 、温度作用等。 3.2.2 风荷载应按如下规定计算: 1 微站钢杆塔结构所承受的风荷载计算应按 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执行;风压取值不应低于当地基本风压,且不得小于 0.30kN/m2。 2 风荷载的计算应考虑钢杆塔构件、平台、天线、爬梯及其他附属物的挡风面积;移动通信天线的挡风面积应按实际方向计算,当同一高度的天线具体方向无法确定时,可假定天线均匀对称分布。由于天线、平台、主体结构及其他附属物的相互遮挡,挡风面积应考虑折减,折减系数应按 YD/T 5131移动通信工

12、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3 微站钢杆塔上的设备(包括天线、广告屏、监控等)的体型系数如表 3.2.2-1: 表表 3.2.2-1 挂载设备的体型系数挂载设备的体型系数 设备 体型系数 s 板状天线、广告屏面板、指示牌、监控枪机或板状设备 1.3 表面光滑整体集束天线、柱状设备 0.6 表面粗糙集束天线或玻璃钢槽钢拼装桶状罩 0.95 球状监控或球状设备 0.9 4 微站钢杆塔的杆身体型系数 s可按照表 3.2.2-2 采用。 表表 3.2.2-2 微站钢杆塔的杆身体型系数微站钢杆塔的杆身体型系数 截面形式 体型系数 s 表面光滑 0.6 圆形 表面粗糙 0.9 6 截面形式 体型系数

13、 s 四边形 1.3 六边形及八边形 1.2 十二边形 0.9 十六边形及以上 0.8 注:“粗糙”系指结构表面有突出肋条的情况。 5 计算风振系数时,单管塔结构的阻尼比可取 0.01,格构式塔架的阻尼比可取 0.02。 3.2.3 雪荷载的计算应按 GB 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执行,基本雪压按 50年一遇采用。 3.2.4 地震作用可按如下规定确定: 1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一般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有特殊使用要求时按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另行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其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基本烈度采用,但建于建筑物上的钢杆塔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可按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采用, 且抗震验算时

14、应考虑建筑物的影响。 2 地震作用计算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方法按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0.2g)及以下时,微站钢杆塔结构及地基基础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仅需满足抗震构造要求。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时,微站钢杆塔结构应同时考虑竖向地震与水平地震作用的不利组合。 3.2.5 计算微站钢杆塔动力特性时,宜把杆体内外线缆重量按高度均匀考虑在杆体结构上。 3.2.6 计算微站钢杆塔结构的地震作用时, 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自重标准值和各7 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结构自重和各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对结构自重(结构和

15、配件自重、各种功能模块设备自重等)取 1.0。 2 对平台的活荷载取 0.5。 3 对平台的雪荷载取 0.5(与活荷载不重复,取大者) 。 3.2.7 覆冰荷载的计算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微站钢杆塔结构设计应考虑结构构件、天线和挂载的其他功能模块设备表面覆冰后所引起的重力荷载及挡风面积增大的影响。 2 基本覆冰厚度应根据当地离地 10m 高、重现期 50 年的观测资料分析确定。当无观测资料时,应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或按当地经验数值分析。 3.3 材料选用材料选用 3.3.1 微站钢杆塔结构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

16、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3.3.2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钢材宜采用 Q235 普通碳素结构钢、Q345 低合金结构钢、20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有条件时也可以采用 Q390、Q420、Q460 等钢材强度等级更高的结构钢,其质量标准应分别符合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 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和 GB/T 699优质碳素结构钢的规定。需要焊接的结构不得采用 Q235 普通碳素结构钢 A 级;主要受力构件在冬季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宜采用 D 级及以上钢材。 3.3.3 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微站钢杆塔结构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时,选用

17、的焊条应符合 GB/T 5117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或 GB/T 5118热强钢焊条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8 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对于 Q235 钢,宜选用 E43型焊条。 (2)对于 Q345 钢,宜选用 E50型焊条, (3)对于 Q390 钢、Q420 钢、Q460 钢,宜选用 E55型或 E60型焊条。 (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2 采用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时, 焊丝和相应的焊剂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 不同强度的钢材相焊接时,可按强度较低钢材选用焊接材料。焊丝和焊剂应符合 GB/T 14957熔化焊用钢丝的规定。

18、3 钢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宜选用高强度材料的普通螺栓,高强度螺栓可采用 45 号钢、40Cr、40B 或 20MnTiB 钢制作并应符合 GB/T 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的规定。 4 地脚锚栓宜采用 Q235 钢、Q345 钢或 Q390 钢制作,也可采用 35 号、45 号优质碳素钢或 40Cr 合金结构钢制作,但不得焊接。 3.3.4 微站钢杆塔结构常用材料强度设计指标应满足 GB 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和YD/T 513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9 4 塔身结构塔身结构设计设计 4.0.1 微站钢杆塔的选型应综合考虑使用要求、周围环境与

19、景观、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功能扩展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 4.0.2 微站钢杆塔结构应按本规范第 3.1.4 条的规定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并依次以风荷载及覆冰荷载作为第一个可变荷载进行组合计算,必要时还应进行抗震验算。 4.0.3 微站钢杆塔结构应按本规范第 3.1.6 条的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应满足相应的变形规定。 4.0.4 微站钢杆塔可按悬臂压弯杆件计算, 并应考虑竖向荷载因杆身变形产生的二次效应影响。 4.0.5 微站钢杆塔的水平风荷载可分段计算, 以分段中央高度的风荷载作为该段的平均风荷载,整体分段数不宜少于 5,且每段长度不大于 3 米。 4.0.6 微站钢杆塔的外壁

20、坡度不大于 2%时,应根据雷诺数 Re 按 GB 50135高耸结构设计标准进行横风向风振的验算。 4.0.7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构件和节点连接设计除了应满足使用阶段的受力要求外, 尚应考虑施工阶段的受力要求。 4.0.8 结构构件和节点连接设计,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和强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 4.0.9 微站钢杆塔结构构件截面的设计,应根据受力状态分别进行受弯、轴向拉压等强度计算以及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 具体计算应按 GB 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 GB 50135高耸结构设计标准 、YD/T 513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并考虑维护孔

21、洞、进线孔洞对截面的削弱影响,塑性发展系数 x、y应取为1.0。 4.0.10 塔段间采用套接连接时,钢管套接连接的设计长度,应考虑加工与安装偏差,10 不宜小于套接段外管最大内径 D 的 1.5 倍,且不小于 300mm。采用套接连接的钢杆塔,杆体锥度不宜小于 11。 11 5 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5.1.2 微站钢杆塔结构采用扩展基础时应进行地基基础的地基承载能力计算;当地基主要受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0kPa,且各土层坡度5%时,可不做地基变形验算,其他情况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基础计算还应进行基础抗滑稳定

22、和抗倾覆稳定验算。 5.1.3 地基基础设计时, 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计算基础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 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4 当需要验

23、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 5.1.4 当天然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做地基处理或重新选址。场地进行地基处理时,应按 JGJ 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1.5 当基础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及覆土的浮力作用。 5.1.6 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时,应按相关规范的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5.1.7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基础设计应按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12 根据微站钢杆塔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及地基的液化等级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5.1.8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根据基础的类型和构造、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

24、大小和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确定;在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的前提下,宜浅埋。 5.1.9 当地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 膨胀土和季节性冻土时, 基础尚应满足 GB 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 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JGJ 118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5.2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 5.2.1 微站钢杆塔独立基础边缘距离河边或边坡距离较近时,河边或边坡应设护坡,且基础边缘离有可靠护坡的河边的距离不应小于基础埋深的 0.4 倍。 5.2.2 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标准组合下, 基础底面允许脱开地基土的面积不应大于底面全部面积的 1/4。 5.2.3 地基承

25、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承受轴心荷载时 (5.2.3-1) 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当承受偏心荷载时,除应符合公式(5.2.3-1)的要求外,尚应满足式 5.2.3-2 要求 : (5.2.3-2) 式中: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 当考虑地震作用时,在式 5.2.3-1、5.2.3-2 中应采用地基抗震承载力代替地基承kapfkp2kN / maf2kN / mmax1.2kapfmaxkp2kN / maEf13 载力特征值,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 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

26、定采用。 5.3 预制装配式基础预制装配式基础 5.3.1 预制装配式基础应进行配重结构强度、地基承载力计算及抗倾覆、抗滑移稳定验算。 5.3.2 当预制装配式基础采用预应力张拉方式连接预制混凝土块时, 应按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进行结构分析,保证在荷载作用下各混凝土预制块在预应力下能构成一个整体结构。 5.3.3 预制装配式基础应考虑不同风向作用下的抗倾覆稳定, 每个方向的抗倾覆稳定性应符合式 5.3.3 要求: (5.3.3) 式中:微站钢杆塔预制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自重标准值(kN) ; L预制基础及上部结构的重心到倾覆边的距离(m) ; M 风荷载或者

27、地震作用对预制装配式基础底面的弯矩代表值() ,取荷载分项系数为 1.0 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5.3.4 预制装配式基础的抗滑移稳定性应符合式 5.3.4 要求: (5.3.4) 式中:微站钢杆塔预制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自重标准值(kN) ; 预制装配式基础底面对地基的摩擦系数,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或采用经验分析值; Ph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对配重体系底面的水平力代表值 (kN) , 取荷载分项系数为 1.0 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afaEf2.0kGLMkGkN mh1.5kGPkG14 5.3.5 预制装配式基础构件均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保证预制装配式

28、基础的整体性。 5.3.6 预制装配式基础应安装牢固、连接可靠、拼装便利。 5.3.7 当预制装配式基础构件采用预应力方式拼装时, 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或者无粘结高强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其相关标准应符合 GB/T 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和 GB/T 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规定。 5.4 钢管桩基础钢管桩基础 5.4.1 钢管桩由单根钢管构成,其主体为圆形或多边形钢管。钢管桩基础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钢管桩基础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钢管桩基础应计算桩顶水平位移及转角,桩身计算时应考虑桩身的刚度影响。 3 验算上部微站钢杆塔的横向变

29、形时, 应综合考虑钢管桩桩顶的水平位移与转角。 4 钢管桩基础应按相应规范要求做好可靠的防腐处理。 5 钢管桩基础设计应对基础上部土层回填夯实或地面硬化提出要求。 5.5 刚性短柱基础刚性短柱基础 5.5.1 刚性短柱基础倾覆稳定的计算应适用于以下条件: 1 刚性短柱基础的基坑回填土回填质量需满足本规范5.6.3条和5.6.4条的要求; 2 计算刚性短柱基础的极限倾覆力或极限倾覆力矩时,假定土壤达到了极限平衡状态。 3 被动土压力的分布假定沿深度线性变化,如图5.5.1所示,被动土压力可按式5.5.1-1计算。 15 图5.5.1 被动土压力分布示意图 图5.5.3 刚性短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简

30、图 X = (5.5.1-1) = 2(45 +2) (5.5.1-2) 式中:X 土压力(kPa); 自设计地面起算的深度(m) ; m 土压力参数(kN/m3) ,按式5.5.1-2计算; s 土的计算重度(kN/m3) ,按表5.5.1确定; 16 等代内摩擦角() ,按表5.5.1确定。 表5.5.1 土的计算重度和等代内摩擦角 土类别 参数 坚硬、硬塑的黏土、粉质黏土;密实的粉土 可塑黏土、 粉质黏土; 中密的粉土 软塑黏土、 粉质黏土; 稍密的粉土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s(kN/m3) 17 16 15 17 15 () 35 30 15 35 30 注:本表不包括松散状态的砂

31、土和粉土。 5.5.2 刚性短柱基础计算宽度应按式 5.5.2-1 确定。 0= 0 (5.5.2-1) 0= 1 +23cos(45 +2)tan (5.5.2-2) 式中:0基础计算宽度(m) ; b 基础的实际宽度(m) ; 0空间增大系数,按式 5.5.2-2 计算; 土的侧压力系数,可按表 5.5.2 确定; ht 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 K0时,ht=h。 表 5.5.2 土的侧压力系数 土的名称 粘性土 粉质黏土、粉土 砂土 侧压力系数 0.72 0.6 0.38 5.5.3 刚性短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应符合式 5.5.3 的要求,如图 5.5.3 所示。 17 00121+23(1

32、-23) + ( + ) (5.5.3) 式中: y = + 0 01 + 2 0.810,且y 0 E =1202 e 131 = tan 2=0+ (F + 0)2 (1 + 2)+ 12 1 b、b0 主柱侧面宽度和侧面计算宽度(m) ; S0、F上部结构水平和竖直作用力设计值(kN) ; y 基底向上的作用力(kN) ; H0 作用点至设计地面距离(m) ; 0基础自重(kN) ; 地基与基础间的等代内摩擦角;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e 基底反力的偏心距(m) ; h基础全高(m) ; f 基础附加分项系数,不小于 1.1。 18 5.6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 5.

33、6.1 微站钢杆塔基础施工时,应对基础施工范围内埋设于地下的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道、电力管线、通信光缆等地下管线探明普查,并绘制地下管线分布图纸,且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批准。 5.6.2 基础底面标高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浇筑基础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并应保证基础坑内无腐植土、淤泥土、过湿土、垃圾土等压缩性高的填土。 5.6.3 回填土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含有生活垃圾或有机质废料的填土不得作为回填土填料。 2 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以卵石、砾石、块石或岩石碎屑作填料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 3 性能稳定的矿渣、煤渣等工业废料。 4 以粉质黏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

34、,可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5.6.4 基坑回填土回填质量设计文件未明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填施工的压实系数应不小于0.94, 采用分层回填, 应在下层的压实系数经试验合格后进行上层施工。 2 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压实机具确定。无试验依据时应满足GB 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 6 构造和工艺要求构造和工艺要求 6.1 杆体工艺杆体工艺 6.1.1 微站钢杆塔依据其物理接口类型通常可分为预留接口式、滑槽式以及抱箍式。 1 预留接口式:设备安装在微站钢杆塔杆体的指定位置,可通过杆体预留的多个19 接口或孔洞扩展设备,该杆体结构造型简单,成本造价较低,

35、适用于城市大面积新建布设、功能需求较明确的高速公路及市区主干道沿线等。 2 滑槽式:在杆体上设置多个滑槽构件,设备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滑槽上,可上下灵活地安装外挂设备。 3 抱箍式:在杆体上通过抱箍固定设备,扩展位置灵活,但不美观。 6.1.2 微型通信基站多功能钢杆塔的挂载设备应分层设计,具体功能模块一般适用于: 第一层 : 高度 02m,适用于充电桩、多媒体交互、一键呼叫、设备舱、检修门等。 第二层:高度 26m,适用于信息发布屏、视频采集、公共广播等。 第三层:高度 68m,适用于公共 WLAN、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 第四层:高度 8m 以上,适用于智能照明、移动通信、环境监测、气象监测

36、等。 挂载设备的尺寸、电气和通信设备的安装及走线应与微站钢杆塔造型整体相匹配。具体安装位置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考虑相邻环境的安全要求。 6.1.3 微站钢杆塔的设施搭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应满足道路净空要求,不得侵入道路建筑界限,并融入当地环境。 2 应满足通信的使用功能要求。 3 不得影响路灯功能的正常使用,标志标牌版面、监控设施等应避免被树木等物体遮挡,影响视认。 4 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有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6.1.4 为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防止漏电、雷击,所有钢杆塔杆体和电气设备可触及 的金属部分均应严格按照要求做接地安全保护。防雷接地要求应符合 GB 50689 通信

37、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和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20 6.1.5 杆体检修门朝向应一致,宜朝向人行道或慢车道侧,并应采取防盗措施。 6.1.6 杆体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功能设备的可拓展性, 为挂载设备和配套设施预留接口及安装空间,后期可在满足杆体承载要求的条件下便捷加装、更换设备。杆体预留接口及安装空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杆体上预留设备安装空间,内部预留穿线空间,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块要求宜分仓设置。所有线缆在钢管或灯柱内不应有接头,并留有一定余量。 2 预留孔宜呈圆形,如无特殊要求,预留孔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30mm。 3 预留孔应打磨光滑,无毛刺、无锐边,加塞防水

38、橡胶泥。 4 预留配套传输线缆位置,应根据需求预安装配套线缆。 5 设备连接件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并与挂载设备的重量相适应; 6 各系统间应进行物理隔离,避免设备间产生干扰,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行以及数据采集、传输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7 杆体底部设备检修门开口应小于该位置杆身直径的 40%, 检修门下缘应离地 300 mm 以上,检修门宜安装智能门锁。 6.2 防腐处理防腐处理 6.2.1 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杆体的黑色金属部件应采用热浸镀锌或热浸镀铝进行防腐处理,优先考虑热浸镀锌。根据需要还可再进行喷漆或喷塑。 2 热浸镀锌应符合 GB/T 13912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

39、要求及试验方法 的相关规定, 热浸镀铝应符合 GB/T 18592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浸镀铝 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喷漆应符合 QB/T 1551灯具油漆涂层的相关规定;喷塑应符21 合 JG/T 495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6.2.2 热浸镀锌层表面应平滑,无滴瘤、粗糙和锌刺,无起皮,无漏锌,无残留的溶剂渣,在可能影响热浸镀锌工件的使用或耐腐蚀性能的部位不应有锌瘤和锌灰。 6.2.3 锌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设计文件未作相关要求时,对厚度大于等于5mm的构件,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86m;对厚度小于5mm的构件,锌层平均厚度不应小于65m。 6.2.4 热浸镀铝层表面应

40、连续、完整,不允许存在明显影响外观质量的熔渣,色泽暗淡及漏镀等缺陷。 6.2.5 浸渍型铝涂覆厚度应大于等于 80 m,涂覆量应大于等于 160 g/m。 6.2.6 浸渍型热浸镀铝层使用坚硬的刀尖并施加适当的压力, 在平面部位刻划至穿透表面铝覆盖层,在刻划两侧 2.0 mm 以外的铝覆盖层不应起皮或脱落。 6.2.7 喷漆工艺的喷漆环境温度宜为 538,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85%,当喷漆环境不符合要求,雨天或构件上结露时,禁止作业,喷漆后 4 h 内不得淋雨。 6.2.8 喷漆工艺所喷底漆厚度不应小于 40 m,喷完漆后总厚度为 125175 m;喷漆应光滑均匀,不应有金属外露或有挂漆及皱褶。

41、 6.2.9 喷漆工艺的涂层划格试验应达到 GB/T 9286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中检查结果分级表中 0 级。 6.2.10 喷塑工艺的涂层外观应平整和光洁,应采用防紫外线塑粉。 6.2.11 喷塑工艺涂层厚度的平均值不应小于 60 m,且最小一点不应小于 40 m。 6.2.12 热浸镀锌杆体修整的总面积不应超过镀件总面积的 0.5%,且每个修复镀锌面不应超过10 cm, 修复区域内的涂层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平均厚度加厚30 m以上。其他金属构件的修整部位不应超过整个表面积的 5%。 6.2.13 用热浸镀锌方法防腐蚀的构件的焊缝宜连续,不能形成闭合焊缝时,应考虑热浸22 锌工艺

42、实现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6.3 其它其它 6.3.1 灯具的结构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灯具各类接插件、内外部接线和接线端子等在灯具内部应规范布置,避免阳光直射。 2 灯具与灯臂连接应牢固,灯具应具有防坠落保护措施。 3 灯具结构宜具备调整仰角和水平角度的功能。 4 灯具宜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兼顾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 灯具外壳宜由金属材料压铸一次成型,并具有独立电气腔。 6 灯具其他要求应符合 GB/T 24827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性能要求和 CJJ 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 6.3.2 灯盘材质宜选用铝合金等质量轻、防腐性能好的材料。 6.3.3 高架路、桥梁等

43、易发生强烈振动和杆体易发生碰撞的场所,灯具应采取防振措施和防坠落装置。 6.3.4 不同交通标志不宜并列设置,当受条件限制需并列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在同一支撑结构上的标志不应超过 4 个,并应按禁令、指示、警告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排列。 2 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会车让行标志、解除限制速度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应单独设置;当条件限制需并列设置时,同一支撑结构上标志不应超过 2 个。 6.3.5 交通标志的设置其他要求应按 GB 5103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和 JTG D82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执行。 23 6.3.6 微站钢杆塔的维护优先采用高空作业

44、设备,条件不允许时,钢杆塔宜设攀爬装置并符合下列要求: 1 攀爬装置应设置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2 爬梯或爬钉应能承受不小于 1 kN 的荷载,设置起点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 2.5 m。爬梯或爬钉的设置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6.3.7 微站钢杆塔结构组立后,塔脚底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当底板(法兰)与基础间有为调整底板(法兰)水平高差而预留的空隙时,在钢杆塔安装调正完成后 7 天内应用高一级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 6.3.8 微站钢杆塔结构安装调正完毕后,塔脚处的塔脚板及地脚锚栓宜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封闭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 24 7 安装工程安装工程 7.1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45、 7.1.1 微站钢杆塔结构的安装应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不致产生永久性变形, 并确保施工安全。 7.1.2 微站钢杆塔的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计文件齐备且已会审通过。 2 建设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对微站钢杆塔基础已进行了联合验收。 3 构件齐备,质量合格,并有明细表、产品质量证明书及预组装记录。 4 安装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必要的技术培训和安全交底已经完成。 5 劳动组织齐全,登高、吊装人员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持有相关特种作业证书。 6 机具设备运行性能良好;施工所需吊车、钢丝绳、滑轮组等工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

46、定;所用量具、检测仪器仪表应具有相应的精度,并通过质量监督部门授权的仪器仪表鉴定单位的合格鉴定。 7 供电、 道路及场地平整等施工场地情况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要求。 7.1.3 塔体筒壁在加工制作和装卸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凹瘪或凸鼓。 7.2 运输及堆放运输及堆放 7.2.1 装卸、运输、堆放和吊装均不得损坏构件,并防止搬动中的塑性变形。杆体运输过程中可不包装,或由供需双方商定包装形式。当吊车装卸时,应采用专门吊具以免损坏构件。 25 7.2.2 构件堆放应考虑拼装和安装程序的要求,并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就位。 7.2.3 装卸、运输、堆放和吊装等造成的钢构件变形及涂层脱落,应进行

47、矫正和修补。高空补喷涂须先除锈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涂层吸附牢固。 7.3 安装安装 7.3.1 微站钢杆塔安装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套接连接的微站杆体中,套接长度正误差不得超过设计套接长度的 5%,且不允许有负误差;套接部位接触面贴合率应大于等于 75%;相邻两段塔体套接长度,应有明显的定位标记,应采用施加竖向预加力的方法,确保套接长度,预加力应不小于 1.3 倍上部塔体自重。 2 法兰连接的微站杆体中,法兰的高强度等级普通螺栓拧紧顺序应确保均匀、对称,并采用双螺母防松。 3 塔体主要受力螺栓应用双螺母锁紧,其它螺栓应用单螺母加锁紧垫片锁紧。螺栓穿入方位应一致且便于施工和后期维护;竖向

48、构件法兰连接的情况下,穿入方向应从下往上。双螺母锁紧,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宜少于2扣;单螺母锁紧,拧紧后外露丝扣不应少于2扣。 4 拧紧法兰螺栓,应按圆周分布角度对称拧紧;拧紧节点螺栓,应按从中心到边缘的顺序对称拧紧。 7.3.2 显示屏安装应满足以下规定: 1 安装显示屏单元前,应对基层的结构、面层平整度、装修、装饰面的防水防腐等进行验收,并应在符合要求后进行安装; 2 安装显示屏单元前应检查竖向构件的安装尺寸,可采用挂线和吊线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6 3 安装显示屏单元过程中,不应触动单元内的控制板卡,随意松动内部线缆,不应在箱体内堆存施工用具和其他物料。 7.3.3 灯臂安装时应固定牢靠,

49、灯臂纵向中心线与道路纵向成 90角,偏差不应大于2。同一街道、广场、桥梁等的带有路灯功能的微站钢杆塔,从光源中心到地面的安装角度、仰角、装灯方向宜保持一致。灯具安装纵向中心线和灯臂纵向中心线应一致,灯具横向水平线应与地面平行。 7.3.4 交通信号灯安装时,一个信号灯组合应当设置在同一支撑杆件或固定设施上,且应避免遮挡,影响视认。 7.3.5 遇六级及以上强风、浓雾、雷雨等恶劣天气,不宜进行微站钢杆塔安装。 8 质量验收质量验收 8.1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8.1.1 地基处理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 GB 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8.1.2 天然地基基槽(坑)开挖后,应进

50、行坑底保护,组织地质勘探等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基槽(坑)验收。基础持力层应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符,不相符或存在事先未预见的暗沟、塘等情况应由勘探单位补充勘察报告,设计单位应根据补充勘察报告出具设计变更方案。经验槽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垫层。 8.1.3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基础施工单位和上部结构施工单位进行中间交接验收。 8.1.4 垂直度的测定应在小于 2 级风、阴天或清晨阳光尚未照射到结构时进行。 8.1.5 受剪的普通螺栓与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螺纹段不应进入剪切面。 8.1.6 要求无损探伤的焊缝被其他零(部)件覆盖影响无损探伤时,应先探伤,合格后27 方可连接其他零(部)件。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