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课时 整式的加减(2)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准确化简求值.2.体会整体代入法的作用.3.准确的运用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二)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能化简求值.(三)学习难点准确的运用整体代入的方法化简求值.体会整体的代入方法的作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整式的化简求值一般先 化简 ,再 求值 .2.预习自测(1) 化简:【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原式=.【思路点拨】根据同类项,把同类项结合到一起,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答案】.(2)化简:【知识点】合并同类
2、项.【解题过程】解:原式=【思路点拨】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求解即可.【答案】.(3)化简求值:;其中;【知识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解题过程】解:原式=当,时,=【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答案】.(4)化简求值:,其中.【知识点】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思路点拨】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可以简化计算.【答案】.(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 (1)去括号法则是 .注意: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 括号前的因数分配到括号内不要漏乘项.去括号前后项数一致.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3) 整式加减运算实际是 .2.
3、问题探究探究一 活动 (整合旧知,探究整式的化简求值)化简求值:,其中,.学生独立自主的解决,老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不同方法.抽两个不同方法的学生板书(一个是直接代入求值,另一个先化简再求值)师问:比较两解法,哪种方法更简单?生答:先化简再求值更简单一些.师问:你们能总结整式的化简求值的方法步骤吗?生答:先化简,再求值【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化简求值,掌握化简求值的格式要求.探究二 活动 (大胆操作,探究整体思想代入求值)已知代数式的值是2,求的值 .师问:题目没有直接告知x和y的值,如何求值呢?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认识整体
4、思想的作用.活动 (集思广益,证明整体代入的方法)师问:注意观察条件和结论中含字母的部分的系数有何特征?生答:成倍数关系师问:这类型的题目用什么方法求值呢?法一、由条件向结果转化 ,则,则,.把作为整体带入得值是-4法二、由结果向条件转化=,再由得,原式=-4【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整体带入的数学思想使运算化简更简便.探究三 运用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活动例1.求的值,其中,【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思路点拨】先化简,再求值.【答案】.练习: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知识点】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8【思路点拨】先化简再求值.【答案】-8.【设计
5、意图】通过例习题的学习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整式的化简求值,把握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时注意的问题.活动 例2:化简并求值:其中,.【知识点】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2.【思路点拨】先化简再求值.【答案】2.变式1.将条件变换成选择一个你喜欢的x和y的值,求多项式的值?变式2.若将条件换成,又如何求多项式的值?变式3.若将条件换成若, ,又如何求多项式的值?变式4.若条件, 不变,化简后是又如何求值?练习:若时, 当时,的值等于多少?【知识点】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因为时,所以,当时,=-2010.【思路点拨】当时,求出,再根据,得到,通过变形整体带入求值即可
6、.【答案】-201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去发现条件和结论的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引出整体代入的方法.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化简求值的一般思路.(3)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重难点归纳(1)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化简求值的一般思路.(3)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A.99 B.101 C.99 D.101【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7、【解题过程】解:,原式=,故选D【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整理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D2.已知:,则的值是()A5 B94 C45 D4【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代入思想.【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45+9+40=94,故选B.【思路点拨】把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答案】B.3.若多项式的值为10,则多项式的值为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思路点拨】由题意得,将变形为可得出其值【答案】2.4.若,化简的结果为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故答案为:【思路点拨】首先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的
8、值,再利用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答案】5.先化简,再求值:,其中,【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原式=,当,时,原式=1+1=0【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与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06.求代数式的值,其中,【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原式=,当,时,原式【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与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1能力型 师生共研1.若,则式子的值为().A.11 B.1 C.11 D.1【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原式= =,则原式,故选B【思路点拨】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与的值,原式去括号合并后代入计算即可
9、求出值【答案】B.2.定义一种新运算:,则当时,的结果为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解题过程】解:当时,原式=,故答案为:8.【思路点拨】利用已知的新定义进行化简时,应注意相应条件,再计算即可得到结果【答案】8.探究型 多维突破1.“整体思想”是中学数学解题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在多项式的化简与求值中应用极为广泛如:已知,则的值为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思想.【解题过程】解:,原式= =,故答案为:8【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后,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8.2.已知;,则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即,则原
10、式= = ,故答案为:-3.【思路点拨】利用乘法分配律化简求出,值是关键,然后去括号合并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3.自助餐1.化简,当,时,求值得().A.4 B.48 C.0 D.2【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原式= = ,当,时,原式,故选D【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与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D.2.若,则的值为()A.3 B.3 C.5 D.11【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整体代入思想.【解题过程】解:由,得,=,当;时,原式,故选:C【思路点拨】根据非负数的和为零,可得、的值,根据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求值,可得答案【答案】C.3.按如图所
11、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输入、输出A.0 B.1 C.1 D.2【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原式= = ,当,时,原式【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1.4.已知整式的值是2,的值是4,则= 【知识点】整式的化简求值.【数学思想】分类思想.【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或2,原式= = ,当,时,原式=;当,时,原式=,故答案为或 .【思路点拨】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求出与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或 .5.一般情况下不成立,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我们称使成立的一对数,为“相伴数对”,记为(,)(1
12、)若(1,)是“相伴数对”,求的值;(2)写出一个“相伴数对”( ,),其中,且;(3)若(,)是“相伴数对”,求代数式的值【知识点】化简求值【解题过程】解:(1)根据题中新定义得:,解得:;(2)答案不唯一,如(2,-8),满足;(3),原式= ,原式= 【思路点拨】(1)利用题中的新定义确定出的值即可;(2)类比题中新定义得出一个“相伴数对”即可;(3)利用题中新定义确定出与关系式,原式去括号合并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答案】(1);(2)(2,-8),答案不唯一;(3)-10.6.图1是某月的月历.(1)带阴影的方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方框中心的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将带阴影的方框移至图2的
13、位置,(1)中的关系还成立吗?(3)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试一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4)这个结论对于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5)如图3,如果带阴影的方框里的数是4个,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如图4,对于带阴影的框中的4个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知识点】整式表示数量关系.【解题过程】解:(1) 带阴影的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方框中心数的9倍;(2)将带阴影的方框移至图2的位置,(1)中的关系仍然成立;(3)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的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即带阴影的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方框中心数的9倍.证明如下:设带阴影方框的9个数中
14、的中心的数为,则=,即带阴影的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方框中心数的9倍.(4)成立.(5)观察图可知,11+19=12+18;15+23=22+16.即对角线的两数之和相等.(6)观察图4可知,12+19=18+13.【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关键是根据月历上数的特点:左右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上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从而找出阴影框中的九个数的关系,使问题迎刃而解对于(1),设方框中心的数为,表示出方框内各数之和,即可得出结论;对于(2),根据图2验证(1)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对于(3),根据月历中数的排列,总结出规律,相信你不难证明结论,自己试着解题(4);对于(3)、(4),自己根据图3和图4中的数,自己试着得出结论【答案】(1)带阴影的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方框中心数的9倍;(2)(1)中的关系仍然成立;(3)带阴影的方框中9个数之和是方框中心数的9倍.(4)成立;(5)即对角线的两数之和相等;(6)观察图4可知,12+19=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