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线段长短的比较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圆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借助于身高的情境,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借助于实际情境,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
过程与方法
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线段的性质公理以及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态度与情感
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比较线段的方法、线段的公理
难点
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
教学手段方法
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提
出
问
题
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可以有几种方法?
同学回答
分组讨论、探究合作交流
每组选代表到前面演示: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并用语言叙述。
学生发表见解,得出结论:(1)目测法;(2)测量法;(3)站在一起比。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尝
试
新
知
问题:我们能否借助于比较两位同学身高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1) 剪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折纸的方法,比较相邻两边的长短。 (2) 剪一个三角形纸片,用折纸的方法,比较三边长短。
(3) 在半透明纸上画两条线段,剪下后进行折合比较。 教师总结:
方法1、目测法。适用于线段的差别明显时,用观察和估测就可以比较长短。但当两条线段的长短相近时要用测量或叠合法加以比较。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长度大的线段较长,长度小
的线段较短,长度相等时两线段相等。
叠合法。将线段AB放到线段CD上,使点A和点C重合,点B和点D在重合点的同侧。
(教师板书第一种情况,后两种情况由学生自己推导完成。
学生观察,思考,再抢答。
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结论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会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发展学生自由探究、合作交流的创新精神。
创
设
情
境
(1)猫看见鱼的运动、小狗看见骨头的运动。提问:小猫、小狗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线?
(2)一个人过马路到对面的商店去。提问:为什么有些人要直穿草坪过马路到对面,却不愿走人行横道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讨论得
出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借助实际情境,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
归
纳
小
结
1.比较线段你有哪些方法? 2.根据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哪些数量关系?
3.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4你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思想?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
整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