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首先创设情景,引入实际问题,涉及到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如何用数量的形式表示,从而引入了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公式,并结合引入的问题说明公式的应用,方差(或标准差)越大,波动越大,反之,方差(标准差)越小,波动越小.
教学目标
1.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知道方差、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3.初步学会利用方差或标准差解释与一组数据波动性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某食品厂有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某种100克的袋装食品,在试生产时,从这两条流水线分别随机各抽取5袋食品,称出各袋食品的重量(克)分别是:
甲:100,101,99,101,99;
乙:102,98,101,98,101.
(1)甲乙两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的平均数分别是多少克?
(2)哪一条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的重量波动较小?
分析:(克)
(克)
可见两条流水线平均数都为100克,将甲、乙两条流水线各5袋食品的重量画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组数据都在100附近,但甲的波动程度较小,乙的波动程度较大.
二、学习新课
1.那么数据的波动大小如何用数量表达呢?
以下介绍两个量:
方差: 如果一组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为,那么这n个数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个数的方差,记作
标准差:方差的非负平方根叫做标准差,记作
[说明]
(1)方差的单位为数据平方单位,标准差的单位与数据单位相同.(2)方差、标准差都反映一组数据波动大小.
由问题可计算出它们的各自方差:
=0.8
=2.8
(克) (克)
因为,所以甲流水线生产的5袋食品重量波动较小.
2.例题分析:
例1 某区要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挑选一人参加全市比赛,在选拔赛中,每人进行了5次射击,甲的成绩(环)为:9.7,10,9.6,9.8,9.9;乙的平均成绩为9.8环,方差为0.032.
(1) 甲的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多少?
(2) 据估计,如果成绩达到9.8环就可能夺得金牌,为了夺得金牌,应选谁参加比赛?
分析:先计算甲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再比较两人的平均成绩.如果平均成绩不同,那么谁的成绩好选谁是公正的;如果平均成绩相同,那么要根据两人的方差(或标准差),应选方差较小的,即稳定性较强的运动员参加是公正的.
例题2 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蛋白质的含量如图所示:
(1)100克的鱼和家禽中,可食用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数各是多少克?
(2)100克的鱼和家禽的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中,哪一个更具有代表性?请说说判断的理由.
分析:先分别计算鱼与家禽中可食用部分的蛋白质含量的平均数,再计算它们所对应的方差(或标准差),方差(或标准差)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的程度,方差(或标准差)越小,则这组数据的波动就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大.
三、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在射击比赛中,打靶的次数相同,且所得环数的平均数=,如果甲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那么方差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2、数据90、91、92、93的标准差是( )
(A) (B) (C) (D)
3、甲乙两组数据如下:甲:2,4,6,8,10;乙:1,3,5,7,9,用和分别表示这两组数据的方差,那么( )
(A)> (B)< (C)= (D)与大小不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从这节课中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28.4(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