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40146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爱爱医资源-中基、中诊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基、中诊说课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中医基础教研室 熊道明 说课包括的内容 改进措施改进措施课程定位课程定位师资状况师资状况实践建设实践建设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中基中中基中诊 一、课程定位1 1、课程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是其它各学科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是其它各学科的必修课程,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的必修课程,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的特点,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不断吸收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的医疗经验,不断吸收现代中医临床实践的新成果、新进展,在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新成果、新进展,在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

2、的地位,是必须认真学好的一门基础重要的地位,是必须认真学好的一门基础课。课。2、确定课标,明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掌握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去诊察病情、识病辨证能力。从而为临床各科奠定理论基础。3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团队协作、勇于进取,敢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谐处理医患关系的精神。3、选用教材及教材的重点、难点 选用教材:选用教材:新世纪全国中医中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中医中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中医基础学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由

3、王农银、郭靠山主编由王农银、郭靠山主编 中国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出版。重点:阴阳、藏象、病因、防治原则、四诊、脏腑辨证、八纲辨证难点:藏象、病因、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教学对象情况 高高 职职 高高 专专 20092009级中医级中医1 1班,班,20092009级骨伤班共级骨伤班共140140人人 二、课程师资状况12人人中医学教学团队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学位5人本科6人教研、教改活动1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固定每周星期二下午进行本组的教研活动,商讨教学问题、示范教学、协调理论教学与临床带教活动。2教改活动教改活动:模拟执业助理医师技能考核模式,强化学生

4、判断分析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四诊能力;实施中医学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模式。3教改课题教改课题: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的参差不齐及教材内容多、学时少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中基、中诊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师资建设规划1 1、35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岁以下青年教师全部获得硕士学位。2 2、所有教师都培养为、所有教师都培养为“双师型双师型”教师。教师。3 3、每年至少派遣、每年至少派遣2 2名教师外出进修或附院名教师外出进修或附院 轮岗。轮岗。建设规划1 1、联系本地区中医科实力较强的医院作为、联系本地区中医科实力较强的医院作为课程教学的实践基地。课程教学的实践基地。2 2、外聘兼职中医教授

5、、外聘兼职中医教授1 1名,定期开展中医名,定期开展中医教学、讲座、临床带教等活动。教学、讲座、临床带教等活动。3 3、开发和构建模拟中医医院和中医病症模、开发和构建模拟中医医院和中医病症模型系统。型系统。4 4、联系基层和农村中医实践教学基地。、联系基层和农村中医实践教学基地。四、课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1问题引导法2指导归纳法3案例分析法4实践教学法(PBL教学)指导采集临床资料,尤其是中医四诊指导采集临床资料,尤其是中医四诊布置更深层的临床问题作业布置更深层的临床问题作业教师与学生提出临床问题教师与学生提出临床问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分组讨论学生查阅文献资

6、料,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和启发教师点评和启发提交集体结论提交集体结论较典型病例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开始讲授内容,逐步解决问题教师提出诊断、病因病机、辨证、方药的问题教师装病人,学生问诊,提供其他资料电教手段1234 课件课件(PPTPPT)动画动画病因病因五色五色视频视频名家名家授课授课视频视频教师教师临床临床视频视频舌诊舌诊脉诊脉诊视频视频学习方法设计1自主学习:对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励志、学生进行励志、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多;多采用鼓励、嘉采用鼓励、嘉勉手段。勉手段。2合作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讨论相关问题,共同查阅中医学共同查阅中医学文献,解决问题,文献,解决问题,培养团

7、队协作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神。3探究学习:在采探究学习:在采用实践教学法时,用实践教学法时,尤其要注意提出尤其要注意提出问题、查阅文献、问题、查阅文献、解决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新知贯穿其中。新知贯穿其中。课程教学时间设计1 1、全学期、全学期中基、中诊学中基、中诊学共共9090学时,理学时,理论教学论教学9090学时,课外实践教学学时,课外实践教学1212学时。学时。2 2、其中中医基础讲授、其中中医基础讲授4848学时,中医诊断学时,中医诊断4242学时。学时。3 3、周末组织学生见习,不计入正规教学课、周末组织学生见习,不计入正规教学课时。时。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时间设计讨论问题或病例,

8、布讨论问题或病例,布置作业置作业10分钟分钟讲述内容,解决讲述内容,解决问题问题65分钟分钟复习上次课内容,复习上次课内容,概述或提问概述或提问3 3分钟分钟提出问题或病例,收集资料,提出问题或病例,收集资料,1212分钟分钟五、课程建设思路1创建校级、市级精品课创建校级、市级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程和教学团队。2探讨并实施实践教学法、探讨并实施实践教学法、开放互动教学法等。开放互动教学法等。3创立整套教学创立整套教学PPT,拍,拍摄整套中医学视频摄整套中医学视频。课程建设思路临证视频PPT参考书练习题集成教学软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题临证考核动画中医学 参考书籍说课举例说课举例 颜色(五色):赤

9、白黄青黑;光泽(明度):明润、枯槁。望色望色观察病人皮肤(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2.2.原理原理“气由脏发,色随气华”1.1.色色皮肤 二、望色二、望色(一)概述(一)概述脏腑腑(产生)精气精气(充养)肤色肤色(外显)色为肤色,泽为光泽。泽是脏腑精气之外荣,故泽与色即精气 与肤色的关系。精气充养于皮肤,无论何色,只要有精 气(润泽),则有生气。3 3色与泽的意义色与泽的意义 4 4面部分候脏腑理论面部分候脏腑理论 灵枢五色分候法内伤杂病。素问刺热分候法外感时病。(二)常色和病色(二)常色和病色 1 1常色常色 含义含义:人在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色泽。特征特征明润,含蓄。中华民族

10、的中华民族的常色常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分类分类:(1)主色主色人基本的,终身不变的肤色。(可因种族种族或个体差异个体差异而不同)(2)客色客色因外界因素(如季节、气候)的影 响而发生变化的正常肤色。(较之主色略有不同;变化是暂时的)四季平色:四季平色:冬季稍黑冬季稍黑 秋季稍白秋季稍白 春季稍青春季稍青 长夏稍黄长夏稍黄 夏季稍赤夏季稍赤2 2病色病色 含义含义:因疾病所致的面部色泽。特征特征晦暗,暴露。分类分类:善色:面色光明润泽(如“阳黄”,黄鲜如橘)脏腑精气未衰(新病、轻病、阳证)恶色:面色枯槁晦暗(如“阴黄”,黄晦枯槁)脏腑精气已衰(久病、重病、阴证)善色恶色,提示恶化 恶色善色,提

11、示好转。面色光明润泽。脏腑精气未衰,新病轻病阳证。气至善色善色面色枯槁晦暗。脏腑精气已衰,久病重病阴证。“气不至”恶色恶色(三)五色主病(三)五色主病 1 1赤色赤色主热证主热证(实热、虚热)(实热、虚热)、戴阳证戴阳证(假热)(假热)满面通红满面通红阳热亢盛(实热证);两颧潮红两颧潮红阴虚阳亢(虚热证);泛红如妆泛红如妆虚阳浮越(假热证)。2 2白色白色虚证虚证(气、血、阳气、血、阳)、寒证、失血证、寒证、失血证 晄晄白虚浮白虚浮阳虚水泛(晄白阳虚);淡白无华淡白无华血虚/失血;面色苍白面色苍白阳气暴脱/阴寒内盛。满面通红 阳热亢盛(实热证)赤色赤色(1)赤色赤色(2)两颧潮红阴虚阳亢(虚热

12、证)晄白虚浮阳虚水泛白色白色(1)淡白无华血虚/失血白色白色(2)白色白色(3)面色苍白 阳气暴脱 /阴寒内盛3 3黄色黄色脾虚证脾虚证,湿证湿证 面黄无华面黄无华(萎黄)脾胃虚衰;面黄虚浮面黄虚浮(黄胖)脾虚湿泛;面目身黄面目身黄(黄疸):黄鲜如橘(阳黄阳黄)湿热熏蒸;黄晦如熏(阴黄阴黄)寒湿困脾。4 4青色青色寒证寒证,气滞气滞,血瘀血瘀,疼痛疼痛,惊风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面色淡青或青黑寒盛,痛剧;面唇青紫面唇青紫心阳气虚,血行瘀阻;面色青黄面色青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鼻、唇间发青小儿眉、鼻、唇间发青热盛惊风。面黄无华(萎黄)脾胃虚衰黄色黄色(1)面黄虚浮(黄胖)脾虚湿泛黄色黄色(2)黄色黄

13、色(3)黄鲜如橘(阳黄)湿热熏蒸黄色黄色(4)黄晦如熏(阴黄)寒湿困脾面唇青紫心阳气虚 血行瘀阻青色青色(1)面色青黄肝郁脾虚青色青色青色青色(2)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热盛惊风青色青色(3)5 5黑色黑色肾虚肾虚,寒证寒证,水饮水饮,血瘀血瘀,剧痛剧痛 面色暗淡面色暗淡肾阳虚;面黑干焦面黑干焦肾阴虚;眶周发黑眶周发黑肾虚水停;寒湿带下;面色黧黑面色黧黑瘀血内停。黑色黑色(1)面色暗淡 肾阳虚黑色黑色(2)眶周发黑 肾虚水停;寒湿带下黑色黑色(3)面色黧黑 瘀血内停复习思考题 1.何谓常色、病色?其有何临床意义?2.色与泽有何意义?3.何谓五色诊法?4.青、赤、黄、白、黑五色各主何病证?其有何临床意义?谢谢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