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细菌》教学设计
洪湖市新滩镇中学 熊文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三、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课件展示,观看视频等手段教学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认识细菌。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腐烂水果)老师今天上街买苹果,发现有一个苹果腐烂了,同学们见过这种情形吗?你们能不能解释苹果腐烂的原因呢?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分钟,然后老师请两位同学谈谈。(大意:细菌以水果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使水果腐烂。细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师:非常好,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细菌》,让我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了解细菌。
【授新】
阅读课文:请同学们阅读细菌的发现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一)、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提出巴氏消毒法)
通过阅读和观看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自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巴斯德证明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后,人们认识到了细菌这种生物,通过研究,发现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总结细菌的结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异养(腐生和寄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三)、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分裂生殖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六、小结与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发现细菌
2、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巴氏消毒法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
⑴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有DNA)和叶绿体
⑵特殊结构:鞭毛(运动)、荚膜(保护)
3、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异养(寄生和腐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三、细菌的生殖
1、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2、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