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石市马家嘴小学教师电子备课记录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W W w .X k b 1.c O m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课前准备圆柱教具课时安排一课时xKb 1.C om
2、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教师点拨一、温故互查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r或Cd)二、设问导读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3)下面我们看看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用笔沿着圆柱物体边缘画出物体的轮廓,出现圆柱几何图形,展示画有圆柱几何图形的投影片。2圆柱的面(1)摸摸圆柱。请同
3、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X|k | B| 1 . c |O |m(1)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揭示圆柱高的含义。(课件显示:在图上标出高)(2)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
4、,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长方形X k B 1 . c o m(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
5、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一)小组交流汇报预习情况。(二)共同探究。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三、自学检测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w W w .x K b 1.c o M四、巩固训练填一填。(1)一个圆柱,上底面直径是40厘米,下底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2)一个圆柱的上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它的下底面面积是( )平方厘米。(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线剪开,得到一个长方
6、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42厘米,宽是4厘米,则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厘米,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新 课 标第 一 网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五、拓展延伸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恰好是一个正方形,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分米,你能求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吗?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配套练习册第6页做一做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长方形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 长方形的宽1、加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底面的特征时,学生先是猜想,再让学生想法证明;探
7、究侧面展开图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全班演示证实后,学生再次动手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或一张正方形的纸分别卷成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卷成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识,可谓一举多得。X K b 1. C o m2、我打破了课本的局限,让学生动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虽然剪出的图形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节课学生都处在愉快、宽松、有趣的氛围中,虽然内容不多,也还简单,但却很充实。因为打破了这个局限学生的思维就拓展了,出现了很有深度的几题。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1、能否形成圆柱。2、如果能形成,底圆周长是哪一条。3、高又是哪一条。新| 课 | 标| 第 |一| 网三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升华了全课,让我的思路也豁然开朗,也让我真正体会了还学生思考的空间,将会有意外的收获。系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