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0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0页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和加减法后,进一步学习有关0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从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这三方面来认识0,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5以内数的顺序,为进一步学习数序以及计算奠定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学情分析: 1.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对0有一定的认识,多数学生都知道0表示没有,但是对0表示起点的含义还不太清楚。2.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较弱,要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学生都会写0,但要写好有一些困
2、难,有关0的加减法要结合加减的意义进行理解。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关0的加减法,并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意义,规范0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在认识0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猴子吃桃子”的故事课本P30的猴子吃桃动态图,说说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用数字2来表示。小猴子吃了一个
3、桃子,盘子里还有1个,用数字1来表示。贪吃的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呢?一个桃子都没有了。那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2.接着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重温故事,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表示一个也没有。 2.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0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拿出直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在尺子上找到“0”。在找到“0”后,让其观察直尺上数的顺序,感知“0”是起点,在直尺的最左边。 3.寻找“0” “你在哪儿还见过0?” 4.学习“0”的写法 利用小精灵的对话引入“0”像什么?0像鸭蛋、像气球、像鸡蛋等等,那0像不像片呢(
4、从右上角起笔,往左往下再往上与起笔相连,要写的圆滑,不能有棱角)。 三、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P30的小鸟图,认真观察图,说出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式子:33=0,再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有0参与运算的加减法。观察青蛙图,再说出图意引导学生列出式子4+0=4并说出每个数的含义。 3.最后让学生思考:5-0=?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出结论: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四、尝试练习,巩固新知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分别通过创设童话、生活、游戏情景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猴子吃桃来认识“0”、感知“0”。在学习有关“0”的减法时,我拿出奖励贴,分别奖励给表现最好的两个小朋友,再让小朋友说一说老师手上还有几张积分卡,可以怎样列式。 1.当然整堂课下来,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一开始小朋友们都听得比较认真,随后有点浮躁。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作为学生,既要懂得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聆听其他同学的回答。 2.课堂练习形式有待改善,以便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同时课堂对0的加减法练习时间较短 3.0的书写较难,没能有效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