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7618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00 22 33年年第第11 22期期 讲政治 作者简介 罗蓉,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 0 2 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 罗蓉 摘摘 要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管根本、管大局和管长远的系统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思想共识、注入发展动力,乡村全面振兴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二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关关键键词词 乡村振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工作 基基金金项项目目 新疆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2 1 BMZ 1 2 1)。乡村振兴战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关乎国家全局发展的理念与构想。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性时刻,接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对于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 党 的 民 族 工 作 的 纲,所 有 工 作 要 向 此 聚焦。”1因此,探讨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各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科

3、学内涵(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思考、在分析和实践中提出的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工作时就十分重视乡村发展,并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的重心。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各地的“三农”实际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带领全国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发展乡村建设的新办法,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乡村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新举措。“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美则中国美,农民富则中国富”2。体现了“三农”工作既与乡村发展紧密相关,又与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2 0 1 7年1 0月1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随后把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

4、章,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已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立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深刻理解这一内涵,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 0字总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体现了农业农村经济要更加全面发展繁荣;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体现了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

5、体系;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倡导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农村;从“生活宽裕”到“生08罗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活富裕”,体现了要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消费升级、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除“乡风文明”外,这四句表述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升级。第二,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农村发展,第一要务是抓好粮食生产。我国有将近1 4亿人口,如果粮食出现问题,那么所有的发展将会失去根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实现粮食安全稳定,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6、,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一味追求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而是要寻求一种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方式,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把农民反映最强烈和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既要尊重发展的差异性和区域性,也要注重发展的多样性。(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命题提出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虎有泽、云中从国家认同视角出发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其理解为政治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经济共同体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4。哈正利、杨胜才基于中华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集体身份认同,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认同意识,是

7、对政治、文化、社会和命运的认同,以此引申出共建共享意识、共同发展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政治法治意识、历史主流意识和国家家底意识等5。郎维伟、陈瑛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6。青觉、赵超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功能与嬗变的探析中,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经过人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心理过程7。沈桂萍从文化与情感视角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享有中华文化的一种思想意识8。高承海从社会认同视角出发,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义为“各民族成员对共有身份 中

8、华民族 的认同意识。综上,本文主要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从认知维度上看,是指我国各民族对共拓中国疆域、共写中国历史、共创中华文化、共育中华精神的理性感知,是人们在长期历史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正向性整体认知;从情感维度看,是指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有着一种强烈心理归属和情感依恋,这种情感凝练是我国各民族在“四个共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四个与共”的情感凝聚,这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情感投射;从行为意志维度看,是指我国各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而共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觉态度与坚定决心,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

9、期许和共同实践意志。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思想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广泛凝聚人民的力量,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奋力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含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和命运与共的理念,反映着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是我国一大特色,也是优势所在。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中华民族是“一体”,虽是由“多元”民族元素构成,但是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体”始终占据着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中华

10、各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的认知与反映,它不仅包含了概念认知、思想认同、情感归属,还强调了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精神文化的共同性。推动各族群众坚定“四个自信”,促进他们在理想、信念和情感上的高度团结统一,不断提高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五个认同,为乡村振兴提供18罗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稳固的思想基础。(二)有利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发展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各民族共同的价值导向,这一价值导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乡村必定毫无精神动力可言。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文化认同观,

11、如天下一统、家国一体、天下为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谱系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先进思想观念、传统美德及人文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谐、五伦等在乡村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寻回乡村文化基因,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重归乡村之体,回归到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三)有利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

12、现代化建设的,既缺乏资金保障,又缺乏技术支持,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封锁阻挠,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一切资金、技术都需要自己解决。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丰富的经济基础、人才基础、文化基础、生态基础和组织基础,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摆脱贫困到乡村全面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1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民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这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根本方向。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组织。民族地区好干部的四个标准,即“四个特别”,分别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挚”。强调各族干群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关键时刻敢于发声、勇于亮剑。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抓实民族工作主线,引导

14、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各族群众的血肉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国家认同的基础工程。用中华文化滋润、涵养各族群众必然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符号。加强国语教育,使各族群众熟练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真正领会中华民族的特性,把握好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使各族群众真正理解国家提倡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从而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多民族、多语言并存的地区而言,加强国家

15、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促进各族群众密切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三)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当前,全国范围内虽然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从总体看,局部贫地区的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现28罗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实中还存在诸多影响因素。诸如一些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不足、人才短板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抓好产业就业帮扶,主动作为,着重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地区特色资源,以发展实体经济

16、为着力点,推动特色农业专业化发展,着重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与活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扶志与扶智双轮驱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形式。推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方式发展一批嵌入式(村)社区及区域性中心城镇,通过推进商品房、保障房以及公租房嵌入式居住,推动民族团结示范小区建设,增强人口聚集力。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村)社区倾斜,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社会、校园文化环境,推进混合编班、混合住宿,营造各族师生共

17、同成长成才的良好育人氛围。三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夯实就业政策。持续推进就业惠民,做好就业者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就业能力和质量。四是加强思想引领。通过构建互嵌式文体活动、丰富民族团结活动内容,促进各族群众共娱共乐。通过组织宣讲、分发宣传手册、口袋书等,加强各族群众对“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的理解与认同,营造民族团结浓厚社会氛围。结语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强大力量之源。本文从阐释乡村振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当前乡村实际,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

18、机衔接等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不断增进共识的基础上把各族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凝聚起来,并为乡村全面振兴不懈奋斗。【参 考 文 献】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 0 2 1-0 8-2 9(0 0 1).2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0 1 3-1 2-2 3(0 0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2 5.4 哈正利,杨胜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探析J.中国民族报,2 0 1 7(2).5 郎维伟,陈瑛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 0 1 8(3).6 青觉,赵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 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 0 1 8(4).7 沈桂萍.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国家认同的文化纽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 0 1 5(3).8 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 0 1 9(1 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