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6890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天水行政学院学报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万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摘要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的精髓要义,传承了中华民族重储足食的历史文化底蕴,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粮食安全方略,是新时代应对国内外粮食安全挑战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的地位、目标、观念、主体、方法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端稳、端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这一时代课题。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开辟了马

2、克思主义粮食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关键词粮食安全;思想渊源;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3)04-0031-07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理念、政策方略与实践指向,形成了新时代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在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粮食生产在高基数上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愈发牢靠。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同比增长0.

3、5%,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需要注意的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粮食安全是一项永恒课题,必须做到居安思危。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习近平对新时代粮食安全问题的精准把握和深刻洞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渊源、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一、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思想渊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民心所盼和施政所向,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不仅昭示了解决好粮食

4、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还蕴含着清晰的思想渊源。具体而言,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的精髓要义,传承了中华民族重储足食的历史文化底蕴,赓续了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粮食安全方略,是新时代应对国内外粮食安全挑战的必然要求。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研究”(18JZD008)、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培育计划项目”(WKCX022)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23-04-14作者简介万军(1999)男,江西南昌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1(一)理论基石:汲取马克思主义粮食观的精髓

5、要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为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石。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粮食生产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前置条件。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生产和一切历史的首要前提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即为了生存“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3,并强调“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4。这说明解决“食物”这一基本生存需要是人类一切思想行动的物质动因,保障粮食在质和量上的供给是人类得以实现彻底解放的物质前提。此外,恩格斯还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揭露出资产阶级对于工人阶级粮食安全

6、的漠视,他指出“工人吃的食物本来就很不容易消化,对小孩是完全不合适的”5。列宁在承袭马克思恩格斯粮食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农业生产实际,提出了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思想。首先,在列宁看来,粮食是苏维埃政权的保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他指出“经济的真正基础是粮食”“没有这些粮食,国家政权就等于零”6。其次,列宁认为,缺粮招致的饥荒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加强农业生产。1917年他在论策略书中强调,苏维埃在夺取全部土地时“万万不能破坏经济和粮食生产,而要加强生产,因为士兵需要加倍的粮食,人民也不应当再挨饿”7,并进一步在革命的教训中警示道:“粮食没有了。饥荒又要来了。”8最后,列宁提

7、出布尔什维克党要做好粮食和供给工作,以此“满足工人和农民的迫切需要”9,并在1920年的论粮食税中提出建立“属于工人阶级的国家政权的粮食机关”10来同农民进行产品交换,并且“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11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粮食安全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精髓要义,为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源泉。(二)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民族重储足食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民族重储足食这一历史文化底蕴是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文化基因。我国自古以来讲究以农立国,有着清晰的重农思想脉络。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来考察,农业生产丰歉饥穰难以预料,粮食价格涨跌变幻莫测,每遇荒年或青

8、黄不接,粮荒频发饥民遍野,给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政权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这种认识,历朝历代都秉持“重储足食”“重农抑商”的思想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墨子七患 管子牧民 孙子军争等著作分别提出了“备者,国之重也”“务在四时,守在仓廪”“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等思想主张,劝谏统治者要重视农桑,注重积谷以防饥荒。春秋末期的范蠡曾是救荒史上平粜法的鼻祖,他认为农业丰歉取决于天时律动,这种农业生产周期变化会引致粮食价格变动。范蠡提出丰年粮食供过于求,国家应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储粮食;当歉年粮食供不应求,国家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抛售库存,维持粮价基本稳定。到战国初期,李悝在承袭范蠡平粜法的基础上,通过划分

9、粮食丰歉程度相机采用“籴、粜”措施,创设了更具有实操性的平籴法12。西汉宣帝时期,耿寿昌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粮食“常平仓”的制度设计,即通过政府调控“均贵贱”“平谷价”以实现粮价“常平”,这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常平仓制度在后世不断得到沿用和完善,如隋唐时期设立遍及州县的“义仓”,南宋时期设立下沉到乡村的“社仓”。到了清朝时期,常平仓制度已经臻于完备,从省府到州县均设常平仓,市镇设义仓,乡村设社仓,形成了成熟完整的官方粮储体系13。延续数千年的中华传统农耕文明所蕴含的重农传统、重储足食理念与粮食制度设计无不昭示着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为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提供了丰

10、沃的文化养料。(三)历史传承:赓续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粮食安全方略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赓续了我党传承百年的粮食安全方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工作各有其侧重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突出强调了保障粮食生产是保卫红色政权,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例如,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党的“二大”上指出,边界党的重要任务是“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14。为此,中央苏区军民通过开垦荒田荒地、兴修水利设施、开展互助合作、推广先进种植-32技术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苏维埃政权的军需民食难题,有

11、效巩固和壮大了红色政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百废待兴,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亟待解决,这一时期的粮食工作聚焦于恢复粮食生产与流通。例如,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热情高涨,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1955年出台的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确定了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政策,为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积累了物质基础15;通过完善铁路建设畅通粮食调运通道,保障受灾荒地区人民的粮食供给。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粮食生产以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导向。1978年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包产到户”和“自负盈亏”,极

12、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迅速攀升;1985年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废止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按照不同情况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的双轨制;2004年首个“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历史性地实施“两减免”和“三补贴”,国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逐渐减免农业税、给予农民种粮补贴、建立粮食最低价收购制度,刺激了农民种粮、地方党政抓粮的积极性,粮食安全保障效果显著。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推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四)现实关照:新时代应对国内外粮食安全挑战的必然要求当今

13、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是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对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的现实关照。一方面,就国内环境而言,“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农情。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紧张而粮食需求持续增加,要依靠仅占全球8%的耕地资源去养活全世界22%的人口绝非易事。然而,18亿亩耕地红线面积中还有不少受自然风险影响较大的“望天地”,而且城镇化的迅速扩张侵占了大量的耕地和农村劳动力资源。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变化和饮食结构升级,人民的粮食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精细化、品质化的趋势,但粮食浪费问题较为突出。现

14、阶段我国农业生产还面临着淡水资源紧缺、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挑战,具体表现为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东北地区黑土地腐殖质流失、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此外,我国农业科技应用、农田水利建设、粮食单产空间、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有较多不足。另一方面,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安全形势休戚相关。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极端气候、俄乌局势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几度创下新高,全球饥饿人口不断增加,国际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而言,美国对我国进行贸易遏制,粮食作为政治筹码遭受出口限制,造成国内玉米价格上

15、扬,粮食收购缓慢;疫情防控政策造成国际运粮通道中断,食品进口检疫标准更加严苛;蝗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和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造成粮食减产和牲畜减损更加严重;俄乌局势动荡造成这两大重要粮食出口国供应链断裂,进而引发全球粮食和农资供应紧张、助推粮食与化肥价格高位运行、引致粮食贸易政策变动数量激增16。总体而言,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较多,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应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必然要求。二、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鉴于粮食安全在治国理政中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的地位、目标、观念、主体、方法等内容,提出了

16、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端稳、端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这一时代课题。(一)粮食安全地位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在2022年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将粮食安全当作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对待。习近平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7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来看,粮食可以为工业和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生产者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并实现

17、劳动力的再生产;粮食供需变化引起的粮价波动会传导-33至其他产业,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民以食为天,让所有百姓吃上饭是最大的民生。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稳定,习近平指出:“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18国家安全谋求的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总体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础,倘若没有粮食安全做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便无从谈起。从国际竞争视角看,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撑。美国、俄罗斯等世界强国都是农业强国和产粮大国,习近平认为“这些国家之所以强,是同粮食生产能力联系在一起的”19。因此,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不能在粮食安全上有软肋。尽管当前粮食高位增产、农业形势整体向好

18、,习近平强调对待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须做到居安思危,把保障粮食安全视作“国之大者”。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也正因我国具有较为充裕的粮食储备,才能平稳应对新冠疫情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巨大考验,并再次验证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一至理名言。(二)粮食安全目标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总供给包括当年自产粮食、储备粮、进口粮和外援粮等。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本国自产粮食应成为粮食总供给的主体。为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层次的资源市场,习近平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方略20。一方面,“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是这一论述

19、的落脚点,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且里面应该主要装中国粮食。”21也就是说,必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把着力点放在粮食自主供应能力上。在习近平看来,对于中国这种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而言,粮食消耗量极大,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只相当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不能依赖粮食进口解决吃饭问题,否则“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22。当然,“立足国内”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要靠自己包揽全部,我国的耕地、淡水和生态环境等资源的承载力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全部粮食需求。习近平进而提出“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3,落实好“两保”是把饭碗牢牢端

20、在自己手中的最大底气。另一方面,“适度进口”是解决粮食问题尤其是国内稀缺农产品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满足群众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多元化需求。习近平特别强调不能将“适度进口”理解为放松国内粮食生产,否则会“误大局,误大事”24。习近平指出,在“适度进口”过程中必须确保“物种安全”和防范因形成垄断而“被对方卡脖子”25。因此,“适度进口”要讲究“节奏和力度”,妥善利用好国际粮食市场,注重种源安全和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加强海外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建设,获得稳定可靠的进口来源。(三)粮食安全观念论:树立大食物观和节粮减损意识解决吃饭问题,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观念。既要从单一的粮食观转向综合的大食物

21、观,也要树立节粮减损意识。习近平在 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大粮食观念代替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26。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再到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习近平对大食物观的内涵阐释不断完善。大食物观拓宽了丰富食物供给、促进国民营养均衡的新思路,启示我们要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广辟食物来源。习近平针对触目惊心的餐饮浪费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从而“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7。近年来,国家就坚决制止粮食浪费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如积极开

22、展“光盘行动”,纠治“舌尖上的浪费”,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习近平看来,节约粮食不仅要注重餐桌上的浪费,还要多途径“解决粮食在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浪费”28,通过加快实施粮食机械化收割、推进绿色仓储升级改造、严控粮食过度加工、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等措施,减少粮食在消费环节前的浪费。(四)粮食安全主体论: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回答好“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量青壮年人口外流,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短缺,不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动摇了粮食生产根基。对此习近平指出:“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

23、29也就是说,确保农民种粮有钱可赚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34键。现实却是随着化肥、农药、农用能源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攀升,种粮成本涨幅快于粮食价格,严重挤压了农民种粮的收益空间。如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习近平强调“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30,要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31。从生产者激励出发,确保农民愿意种粮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种粮比较收益,这需要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的合力,构建种粮补贴、信贷支持、保险兜底“三位一体”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具体而言,粮食价格支持体系是最直接有效的政策工具,要持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在农民播

24、种前释放积极的价格信号来稳定市场预期。习近平在肯定政策性托底收购的同时,强调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从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信贷支持方面,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多元化贷款需求,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分层分类的金融支持体系,延伸农村金融供应链,设立农业贷款绿色通道,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助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保险兜底方面,习近平指出“农业保险一定要搞好,财政要支持农民参加保险”32。近年来,财政部相继出台涉及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等多个险种条例,构建起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起到兜底作用。(五)粮食安全方法

25、论: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变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抓好粮食生产的关键变量。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提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33,要将这些关键节点落实到位。在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34首先,谷非地不生,地乃粮之本,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所在。习近平先后提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吃饭的家底”“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等精辟论断。习近平强调保护耕地要坚持数量和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制度,确保

26、耕地数量不减少,坚决遏制因资本逐利导致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另一方面,要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将看天吃饭的“望天田”变成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吨粮田”。其次,科技是农业的根本出路。习近平明确提出“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35,他认为科技是在人多地少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的最优解,因此要“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36。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研发、智慧农业运用等工作,致力于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生产从物质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种业作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

27、头,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37,提出要加快种源核心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培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用可靠的中国种产出更多的中国粮。三、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重大课题,需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一)理论意蕴: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粮食观强调粮

28、食生产和供给是人类得以繁衍和实现解放的物质前提,并提出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粮食产量来巩固国家政权,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方略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也为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石。一方面,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及新形势下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要求,提出了有关粮食生产和安全的“红线论”“两藏论”“饭碗论”“底线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出“守正”的一面。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在汲取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思想的精髓要义与赓续中国共产党传承百年的粮食安全方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是把马

29、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35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群众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民族重储足食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端稳、端牢、端好中国人的饭碗等系列问题,有利于解决粮食安全挑战和构建新时代的人粮关系,深刻阐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治国理政中的极端重要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二)实践意蕴:为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人民的粮食需求呈现出多层次、精细化、品质化

30、的趋势。保障粮食安全,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营养均衡的粮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这种使命型特质亦是我党区别于世界其他政党的独特标识。倘若粮食供给受制于人,人民生存和健康都难以保证,遑论“人民幸福”和国家安全。因此,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迫切需要解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粮食损耗和浪费严重等问题。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以对人民群众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态度揭示了粮食安全的需求导向和规律导向,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看作是“永恒课题”。习近平围绕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地位、目标、主体、观念、方法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这不仅符合国情农情,

31、更顺应民心众意。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不但体现出我国重储足食的工作思路,还积极引导人民发扬爱粮节粮的优良传统,有利于人粮关系健康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始终将粮食安全工作视作为“国之大者”,坚持“立足国内”,通过培育和保护科技、耕地、农民等粮食生产要素,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和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安全政策保障和科技创新等新举措,开创了粮食连年丰收、口粮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粮食市场平稳有序的良好局面。从更深层意义上讲,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聚焦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内涵由数量安全扩展至品质安全、物种安全、消费安全等。此

32、外,习近平还将粮食安全工作置于“三农”工作全局中统筹考量,在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工作中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粮食生产的长足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更为新形势下防范化解国内外粮食领域风险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三)世界意蕴: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粮食安全是关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课题。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在立足国内的同时兼具国际视野,不仅是指导我国粮食安全工作的战略指引,而且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消除全球饥饿问题贡献了智慧启迪和解决方案。一方面,中国粮食安全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

33、部分,我国在粮食自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全球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大有助益。前文述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工作,带领人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粮食安全看作“国之大者”来对待,通过培育现代粮食生产要素,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推动粮食科技体系创新、完善粮食安全政策保障等举措不断增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向世界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时代之问。另一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倡导世界各国携手消灭全球饥饿问题。当前,受国际地

34、缘政治、新冠疫情、极端气候、俄乌军事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挑战,国际粮食价格几度出现大幅震荡,全球饥饿人口不断增加,国际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有鉴于此,2022年11月,习近平在“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上强调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继续加强全球粮食安全合作38。为此,我国不断加强同主要国家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二十国集团、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粮食安全和贸易政策协调,推动消除贸易壁垒,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增强国际粮食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积极支持和参加联合国开展的援助贫困国家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降低全球饥饿风险;深化同“一带一路”沿

35、线及周边国家的国际农贸合作,促进农业资源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我国的“大食物”等粮食观念,为资源-36贫困型国家解决粮食供给不足,促进营养均衡提供了有益启示。凡此种种,无不展示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与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参考文献:1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EB/OL.(2022-12-12)2023-04-12.http:/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01).3 4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6、:531,527,414.6 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8.7 8 9 列宁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95,260.10 11 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41,207.12 李维林,赵梦涵.范蠡平粜法与李悝平籴法比较的经济学分析 J.东岳论丛,2008,(03):123-126.13 马丽,方修琦.清代常平仓粮食储额的空间格局 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03):68-74+91.1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54.15 唐正芒.试论1955年的粮食“三定”工作 J.党史

37、研究与教学,2011,(04):5-13.16 朱晶,王容博,曹历娟.俄乌冲突下的世界粮食市场波动与中国粮食安全 J.社会科学辑刊,2023,(01):158-168.17 18 19 20 22 23 25 27 28 29 32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61,659,661,660,661,662,667,668,668,664,680,664.21 24 3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6,82,86.26 习近平.摆脱贫困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38、1992:132.30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J.求是,2022,(7):4-17.31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 N.人民日报,2015-07-19(001).34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05.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96.37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N.人民日报,2022-04-14(001).38 新华网.习近平向“杂交水稻援外与世界粮食安全”国际论坛发表书

39、面致辞 EB/OL.(2022-11-13)2023-04-12.http:/ Ideological Origins,Core Principles and Value Implications of Xi Jinping 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Food SecurityWAN Jun(College of Marxism,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Xi Jinping 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food security absorbs

40、the essence of Marxist food ideology,inherit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 emphasis on food,and continue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 century-old strategy for food security.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new era to respond to domestic andinternational challenges in food

41、 securi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theworld,and agriculture,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new ideas,methods,and viewpoints that are in line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focusing on the status,goals,concepts,subjects,methods,an

42、d other aspects of ensuring food security.He has scientifically answere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grasp the Chinesepeople s rice bowls in the new era.Xi Jinping s important expositions on food security has rich value implications,opening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t food view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oviding strategic guidance for foodsecurity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and contributing Chinese strength to solving the worlds food security problems.Key words:food security;ideological origin;core Principles;value implications-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