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DOI:10.3969/j.issn.1008-9713.2023.02.017宋玉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研究J.2023-03,25(2):229-23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宋玉静(沈阳音乐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对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村社会公德培育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2、,又是助推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有益于维系乡村公共利益。但是,目前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存在农村社会公德舆论约束作用弱化,农民缺乏维护共同利益的道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乡村公共生活庸俗化倾向及公共道德认识不够等问题。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应立足于农村实际,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民道德内化,制定合乎乡情良俗的村规民约和规章制度,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等促进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公德;农民;乡风文明中图分类号:D422.6;G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713(
3、2023)02-0229-05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一定要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是“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当前农村社会公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重塑良好社会风气、砥砺农民奋斗志气,才能为乡村长远发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撑,重建乡村新气象、新风貌,推动乡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处于公共生活领域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4、。社会公德培育是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又是助推乡村经济有序发展、乡村生活环境改善的精神力量。(一)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1。最能反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的就是基层治理的好坏,只有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让乡村振兴稳步前行。目前,在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村民自治已成为村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主”,法治也进一步完善,德治则必不可少。德治是以道德规范和乡规民约等手段而进行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乡村治理需要辅之以德治,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要
5、加强农民社会公德建设,引领农民改善社会风气。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面是要看农民的精气神旺不旺、乡风好不好。近年来,部分农村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不仅阻碍乡村治理工作,还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一些农民缺乏社会公德,不关注集体利益,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更谈不上为乡村治理出力,甚至在一些农村,有悖社会公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各地应加强调查研究、探索解决之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同时,要增强农民社会公德意识,让其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这有利于农村公共秩序的维护,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所以,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可以规范
6、基层治理,维护稳定的乡村振兴环境2。(二)助力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强调生态宜居,要在农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然生态收稿日期:2022-12-23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0ADS003)第一作者:宋玉静(1971-),女,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硕士,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乡村文化与社会治理栏目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卷25环境,做好对传统村落和古文化的保护,让农村环境实现和谐的生态美,构建平衡、和谐、宜居的良性生态格局,全面提升农民的生存质量,促进乡村腾飞。重塑农村社会道德体系,加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
7、,可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有序开展,也可以陶冶农民的道德情操,使他们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这样农民才能更关注集体,关注乡村环境的改善,更重视绿色生态的外部环境,遵守法律规定,不断规范个人言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同时,通过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水平,使农民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可分割的关系,明白绿色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个人健康维护。当农民认识到产业发展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自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农民的个人利益也会相应地得到保护。农民只有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用实际行动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三)益于维系乡村公共利益在乡
8、村振兴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就是乡村公共利益,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农民的共同维护。农民要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要主动思考乡村发展出路,共同探索集体利益实现的途径,构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让农民在踊跃参与中加强沟通理解,形成对乡村公共利益的整体认识。同时,要持续增强农民的个人认同感与集体归属感,农民出生成长在乡村,只有持续增强其对生长的土地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引导其参与乡村振兴工作,自愿为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3。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农民中构建互助合作的友好氛围,帮助农民尽快实现集体利益,在共同合作中增强信任,构建良性合作关系,发挥农民自治作用。二、目前
9、农村社会公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农村社会公德舆论约束作用弱化乡村道德舆论指的是农民就农村内部事务中发生的特定事件的具体看法,这种舆论是公开的,表达农民的基本社会公德观念。农村环境较为封闭,熟人思想严重,由于农民之间往来密切,往往会迫于这种乡村道德舆论的压力,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4。简而言之,对于农民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无形之中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思想的革新,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道德舆论的作用渐渐弱化,加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广泛应用,有些农民不注重集体
10、生活,更喜欢私人空间,开始越来越少地参与集体活动,农民之间的交流也变少,更加注重自我利益的实现,道德舆论的作用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有些农民更倾向于家族式、小范围的交往,对他人事情不关心,不喜欢对集体事务发表个人看法。长此以往,农村中的很多人不关注道德舆论必然会让农村社会秩序维护的意识弱化。(二)农民缺乏维护共同利益的道德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自觉关心集体事务,能够积极参与农民自治过程,有利于乡村整体发展和良性治理氛围的形成。然而,当下的社会心态多样化,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有些农民日益浮躁,其权利意识和自由意识不断增强,但道德素养、责任意识和公共意识却相对淡薄,期待更多的个人
11、利益,不愿意参加集体事务,或者过多地考虑集体事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对自身利益的权衡多于对集体的关心,缺乏维护共同利益的道德精神,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一些农民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对于公私的界限没有清晰的界定。有些农民由于辨识能力不强,在私人空间与公共生活中个体意识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其社会责任感缺失。一些农民思想封闭保守并受传统观念束缚,做事首先考虑自己,认为自己过得好就行,其他事情尤其是公共事务与自己无关5。农民之间相互的沟通交流变少,更多时候都是被动参与集体事务,缺乏集体荣誉感。(三)乡村公共生活庸俗化倾向及公共道德认识不够实施乡村振兴以来,乡村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村民的公共道德
12、总体上呈现积极向好的趋势。然而,部分乡村的公共生活仍呈现庸俗化倾向,以及公共思想道德认识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乡风文明存在较230宋玉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研究第期2大差距。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乡村文化现代化也在加速发展,但是乡村公共生活庸俗化倾向,从侧面反映了乡村文化的缺失。传统的乡村伦理文化与当前农村变革、乡村振兴战略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亟待加强6。当前阶段,农村地区的家庭道德观念、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层次变化,部分地区的孝道观念淡化,不愿意尽赡养义务。邻里关系是乡村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但目前乡村邻里关系却出现疏远、弱化的问题,如乡村邻里间的联系和互助减少,时常会
13、由于耕地的范围、宅基地围墙的界线等问题发生矛盾。部分农民有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意识,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缺乏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增多,但一些农村文化演出充斥着低俗内容,有些农民沾染了黄赌毒等。这些庸俗化倾向仍占据着部分农村,严重影响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三、农村社会公德淡化的原因分析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农业文明形成的优秀传统道德一直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农村社会公德遭到冲击,出现了不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行为,这些现象的背后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一)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随
14、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不过随着农村市场化的加深,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意识中带有的消极成分严重影响农村传统的公序良俗、优良品德,一些不良社会思潮趁虚而入,对农民思想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因为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影响,对自由的提倡使得农民的独立意识增强,逐渐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农村社会出现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腐蚀了农民的道德心、同情心,使得一些农民形成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观念,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加之大量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人际交往也变得日益功利化、松散化。和之前的集体生活相比,现在有些农民很少关心
15、他人以及乡村集体的利益,这导致其缺少原本应有的责任感,对于集体利益和长远的利益持漠视的态度,不关心乡村公共事务,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道德的培育。(二)小农生活方式的制约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存在和发展是社会公德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但长期的小农生活方式,势必会导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公共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也会降低农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一些农民忽略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和义务,目光短浅,只考虑当前自身利益,不考虑子孙后代甚至千秋万代的长远利益,挤占公共用地进行种植或放牧、破坏生态环境、对公共资源掠夺式开发,对于公共事务则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农民生活方式落后,对公共
16、空间保护意识丧失,这也是造成农村环境设施破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环境卫生的好与坏影响农民日常的生活与生产,而农村环境建设又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外在保障,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农民也会养成随意乱扔乱吐破坏环境等道德失范行为。(三)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部分农民的现代化素养之所以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质的飞跃,与其所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此外,农民自身的主观意识及学习动机,也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教育水平。对于农民个体来说,其从传统观念转变为现代社会化观念的过程,需要持续学习并接受一些过去从未触及的技能,如在农业生产或经营的过程中研发新产品、引进新的技术或观念,通过吸纳创新型的科技理念,使个人能力持续提高,方可应
17、对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而帮助其提高素质、掌握创新技能的主要方法,就是教育。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采取短期的教育及培训是最容易使其提高现代化综合素质的方法。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多数农民并没有主观意识去接受教育。还有部分农民对待下一代的教育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或社会地位,关于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育人价值,他们并不重视7。部分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增加了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难度。四、推进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路径推进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231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第卷25兴目标的
18、现实需要。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绝不能单纯考虑道德教育问题,而是要把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一项系统工程。(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民道德内化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渐多样。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如何使不同的社会主体在多元的社会中对社会公共价值达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关系到各方能否凝聚力量、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和实现伟大事业。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之间要想进行有效的衔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就得凝聚广大农村社会的价值共识,画好最优、最大的“同心圆”,而这个最大的“同心圆”就是社会主义核
19、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推动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是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其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为24个字,仅仅让农民记住这24个字并不难,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让农民真正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有共鸣、传得开。鉴于此,必须要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表达的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符合农民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来讲,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上下功夫,在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与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可以结合不同农村地区的文化习惯、风俗习惯和
20、语言表达习惯,将理论化的表达进行通俗、地方化的表述,使农民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与实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农民心坎儿里,从而净化农民心灵,促进农民道德内化,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境界。此外,也可推出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如评选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在道德模范带动下,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农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价值原则8。(二)制定合乎乡情良俗的村规民约和规章制度英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曾提到,“一切道德体系都在教诲向别人行善,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9。这表明社会公德建设与道德主体
21、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此外,制定社会公德的奖惩机制,能提高社会公德的威慑力,促进公民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因此,制定合乎乡情良俗的村规民约和规章制度,健全道德保障机制是农村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村规民约,“约”出民情民意;通过规章制度,推动乡村振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制订符合民意的村规民约,将其作为探索乡村自治的重要抓手,提升农民的道德思想水平,规范农民的道德行为,助力乡村振兴。首先,乡规民约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符合当地的发展实际,着力解决农民普遍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为农民提供适宜的道德行为准则。其次,对已执行的村规民约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尤其是农
22、村村容村貌改善提升方面。比如,可以开展“门前三包”、垃圾源头分类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美丽家园建设。最后,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村规民约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墙上的装饰品,其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智慧的成果,强化监督执行,才能让村规民约更有力度。每年开展先进评比,表彰奖励遵守村规民约的模范家庭和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进而形成风清气正的道德氛围。此外,农村社会公德的建设还需要建立道德的制度保障机制,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10。(三)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乡村教育发展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其对社会公德的自觉遵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只有被农民广泛接受并内化为行动自觉
23、,才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良好社会公德行为的养成,必须通过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的道德认知,要加大乡村教育资源投入,以优秀家庭教育、良好学校教育和优良社会教育推动乡村道德重塑,特别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的日常性和生活化。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度。一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农民休闲娱乐广场和小剧场等。二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村图书室为服务点,提高农村图书利用率,让农民在空闲时间多读书;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等。三要利用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和影响面广的特点,在农村安装电子屏、设立232宋玉静: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会
24、公德建设研究第期2广播室或通过新媒体等,向农民传播正确、生动的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使他们潜移默化接受教育。这些举措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更大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还可加快乡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进度,让农民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社会公德建设。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5).2 梁爱蕴.新时代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公德保障机制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3):85-88.3 廖金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的时代诉求与路径选择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7(1):8
25、8-92.4 林崇德.加强品德塑造是促进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46.5 姜丹丹.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新时代农村社会公德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6):21-22.6 汤夺先,朱惠芳.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9,35(4):29-39.7 孟丕.农村青少年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4):80-83.8 张纲.论农村廉洁文化对诚信农民建设的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6):31-35.9 梁爱蕴.新时代
2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会公德建设问题研究J.新农业,2018(11):10-13.10 王淑芹,刘丁鑫.新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机制研究J.江淮论坛,2010(3):58-62.责任编辑聂颖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orality from the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SONG Yujing(College of Marxism,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Shenyang 110818,Liaoning Province,China)Abstract
27、: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gener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work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farmers in the New Era.It is a strategic plan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a systematic project.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morality in rural areas is the necessary
28、meaning of rural revitalization.It is not only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butalso the spiritual power to boost rural revital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oralit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level of ruralgovernance,helping to achieve rural ecological livability,
29、and maintaining rural public interests.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some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orality,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the constraint of public opinion in rural social morality,thelack of moral spirit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farmers to safeguard com
30、mon interests,the vulgarization tendency of ruralpublic life and the lack of public moral awareness.In this regard,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trengthening the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oral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ural reality,promoting the internalization of farmer
31、s morality through socialistcore values,formulating villag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line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and good customs,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rural public culture and rur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ocial morality in the New Era.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social morality;farmer;rural civilization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