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凉州文学选读》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91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凉州文学选读》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以《凉州文学选读》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41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教研一方面,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和综合能力为依据,合理安排小组成员,使小组中的成员之间实现互补,既要保证每一组中的成员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又要保证每间组的实力相差不大,如果不同组别之间的实力差距太大,就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只有在组别间的实力比较平衡的情况下,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合理的小组构建才会提高学生讨论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划分好小组后,要明确组内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组员职责。在小组合作开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了解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完成

2、活动预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清楚本组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带着任务进行实践活动,清楚在活动中具体要做什么,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哪些方面。(四)健全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使师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建立科学的评价量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要对学生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又要结合小组讨论总结过程针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进行评价。制定评价量表,使模糊的评价指标具体化,将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分解为可观测的不同层级,让评价活动更加具体,指向更加明确,避免宽泛的评语,促进学生的发展

3、。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应用PBL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生需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具体学习任务完成度进行查漏补缺,也需要对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进行点评。因此,要坚持教师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结合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 PBL 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利于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针对应用 PBL 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4、,需要教师完善教学问题设计、提升引导能力、科学规范小组合作以及健全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增强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以及高阶思维,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刘儒德.问题式学习:一条集中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改革思路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5):53-56.2 樊玲均.PBL 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3 李芳.PBL 教学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研究 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4 陶艺丹.PBL 教学法在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延安:延安大学,2021.在学

5、校教育活动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遵循多元育人原则。一方面,以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递人文思想,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促使其形成乐学、深学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与地方文化环境与的文化资源接轨,以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将学生培养为文化的继承者、接班人。凉州文学选读作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其在地方民俗、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等角度详细介绍了凉州文化的具体构成,以生活、文化为背景,为地方文化资源在育人活动、课程设计中的融合提供了实践经验。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必要性分析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构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以 凉州

6、文学选读 为例孟东燃(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甘肃武威,404600)摘 要 为深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传承地方文化、进行文化审美的良好学习意识,必须要重视文化资源在教育活动中的渗透,打造更为全面的育人体系。推动校本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解读文学与教育、人文情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在课题研究基础上,现对以凉州文学选读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地方文化、人文思想构建校本课程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凉州文学选读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21(2023)23-0

7、041-03 42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教研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出来。新课标指出,要建立完善的育人体系,从思想到道德,从文化到情感,贯彻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对于现代教育的深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学生发展角度,校本课程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在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德育引导、创新实践等角度驱动学生展开学习,在情、景与文化的协调下,打造具有吸引力、生命力的课程体系,从而吸引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其次,在学校教育角度,校本课程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特色育人课程,依靠校本课程与地方文化、艺术、民俗的深度融合,将乡

8、土气息、地方文化、民俗魅力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在推动课程育人理念落实的同时,打造文化育人框架。第三,在文化传承角度,校本课程将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与文学作品融入学校教育当中,打造了具有人文气息的乡土教育模式。在挖掘文化资源的同时,学生的人文意识与民族文化传承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校本课程将成为驱动学生文化素养发展的原动力。关注校本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以凉州文学选读为例(一)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明确育人目标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育人体系,要明确校本课程的教育定位,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积极转换教育思想,革新教育理念。部分学校、教师

9、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虽然提出了多元化学习任务,但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存在着“有名无实”的尴尬问题:校本课程本身仅具有教学价值,并不能激发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情感认同,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开发校本课程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课程知识的构成、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挖掘教育资源,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从课程知识、育人要求等角度入手,丰富课程内涵,实现深度育人。凉州文学选读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包容并济”的发展思想。在校本课程开发环节,课题研究小组以完善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路径。一方面,以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思想为核心,在全面育人的大格局之下进行校本课程育人资源调研活动,结合学校

10、教育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地方文化传承需求完善学生教育体系,将文化资源、人文要素、民族特色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建立了完善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另一方面,关注校本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语文教育中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人文意识教育为要求,结合学生兴趣与地方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教育特色的脚本课程。在校本教材编排过程中,将古典诗作、古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充分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在语言文化学习、历史文化传承视角下完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驱动学生了解灿烂辉煌的凉州文化,发展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与归属感。以完整的校本课程编排框架提出育人方案,驱动校本课程的创新开发与建设。(二)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挖掘育人资源在开发校本课程

11、的过程中,除了积极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之外,还要将多元文化资源、人文要素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丰富校本课程的思想内涵,创新人文教育模式。基于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开发校本课程,要积极展现校本课程的人文性价值与文化教育功能。一方面,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发挥校本课程的连接纽带作用,依靠校本课程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的,以校本课程驱动学生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学生自学、好学的学习能力。在思想上、文化上、情感上补充校本课程,深度完善校本课程育人方案,才能实现校本课程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度契合。在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设计环节,课题研究小组对地方文学资源、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度解读,以此来丰富凉州文学选读校本课程的内

12、涵。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古诗词资源为参考,构建跨越时间线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学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汉代到民国的诗作挖掘文化资源。在校本课程中,以文化资源驱动学生展开多角度的学习活动。在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当中展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生活图景,创新校本课程育人方案。其次,关注凉州地方文学产物的应用,以凉州地区当代作家雪漠、许开祯、李学辉的代表作为对象,补充校本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理解凉州精神、传承凉州文化的学习平台。在校本课程开发环节,应该做好校本课程内容的“填充”工作。以文化理论创新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将多元文化资源融入学生教育活动当中,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创新。以校本课程为核心,打造文化与教

13、育交互、文化与资源交互的全新育人平台,从而逐步提升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三)开发校本课程教材,提供学习资源以语文教学要求为切入点开发校本课程,将校本课程应用到学生教育活动当中,必须要重视校本课程教材的编排工作: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进行学习,更要以校本教材为资源,驱动学生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开展多角度的文化鉴赏、学习活动,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路径。以教材资源驱动学生展开多元化学习活动,提升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力度,将校本教材应用到语文学科教学、文化审美教育等活动当中,可以有效进一步展现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针对校本课程 凉州文学选读 的定位与教学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对校本教材的编排方案进行了细化

14、、创新,在多元视角下完善校本课程教材编排路径。从校本课程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教育活动设计等角度入手,基金项目: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一般课题“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开发及实施方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22GH351。43 教学与科研2023年8月(中)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教研驱动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在教材编排过程中,打造以文化鉴赏、文化学习、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人才教育方案,提升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的整体教学质量。首先,重视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以有关的凉州历史发展、生活图景的诗词作品为核心,编写凉州词选读教材。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诗人小传、诗作、注

15、释的融入到校本教材当中,配合习题,引导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感悟凉州文化:体验其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宏伟风光,学习“五凉文化”的思想内涵,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发展。其次,以凉州当代文学作品为参考,以作家雪漠、许开祯、李学辉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对象,打造集作家小传、原作、习题于一体的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文学审美能力。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建立“由点到面、逐步过渡”的学生教育方案:明确校本课程的教育定位,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将文化资源融入教学活动当中,驱动学生生成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兴趣。(四)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实现深度育人在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除了积极导入文化资源、形成完

16、善的教学体系之外,也要深度解读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文化发展视角下,语文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人文意识与文化素养为目标,关注文化资源与学生情感之间的交流。当校本课程与文化资源相互碰撞,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不仅要发展学生的基础语文学习能力,更要对文化教育教学范围进行延伸,在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等角度驱动学生展开学习。根植文化根苗,推进人文教育,让校本课程为学校教育活动服务。在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的开发中,课题研究小组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同时,指导学生在多角度对文化资源进行应用,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强调学生对“凉州历史”的解读,将单纯的文学教育转化以历史教育、人文教育、民俗教育为核心的育

17、人方案。将本土的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要求充分结合起来,开发特色化文化育人机制。以诗词文化为切入点,借由诗词文化资源,感悟凉州历史,体验凉州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文化传承的良好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意识教育与归属感教育,从而创新校本课程育人路径。在校本课程教材中,以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为发力点,组织学生对凉州诗词作品进行鉴赏,感悟凉州历史,发展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其次,重视学生人文意识、文化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聚焦本土文学作品,抽选雪漠、许开祯、李学辉、陈玉福、李林山、杨先、杨若冰等作家的代表作构建校本教材。在领悟作家所呈现的凉州精神、凉州文化的同时,依靠校本教材设计文化交流

18、、文学作品鉴赏等专题,驱动学生结合相关学习资源对凉州文化进行溯源,体验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专题活动中,从文化学习与实践体验的双元视角展开教学工作,驱动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文化认同意识的全面发展,使其形成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的优秀情感。(五)组织实践体验活动,深化校本课程当学生完全接纳了校本课程之后,教师应该尝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实施策略进行调整。在积极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地方文化资源、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实践,传承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文化中学习,才能优化校本课程开发路径。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应该做好文化资源、实践活动之间的协调工作。以校本课程中的文化知识为参考,以

19、课外主题活动为引导,驱动学生体验凉州文化,传承凉州文化,实现深度育人。在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小组建立了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活动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校本课程 凉州文学选读、校本教材与语文教学要求为参考,在学校内设计文化溯源、专题演讲、文化创新等主题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文化积累,加强学生与文化资源之间的交互,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热情与文化审美意识。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也可以尝试将其纳入到校本课程 凉州文学选读 当中。如对于凉州重要战事的解读,感悟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与抗争精神;对凉州灿烂文化的宣传,学习凉州人民、中华民族的文化智

20、慧。基于语文教学要求展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要考虑文化学习与实践活动的交互的问题,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结语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科教学活动进行补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校园特色的育人体系。以校本课程凉州文学选读的开发经验进行分析,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应该坚持开放性、包容性原则,建立完善的校本课程育人框架,科学编排校本教材,结合教材内容导入文化学习任务。多策并举,才能深度开发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参考文献:1 王斌山.依托地域文化,培育中学生文化自信 J.基础教育研究,2021(16):16-17.2 王守荣.弘扬凉州文化 推进文旅融合关于创新文化传播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的几点思考 J.发展,2020(09):103-104.3 马式先,薛文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05):9-11.4 张学忠.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与实施策略 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9):14+22.5 牛桂林,朱郁.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实施 J.教育科学研究,2003(06):57-59.6 林琳,李丽辉.校本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8):120-123.7 朱晓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困境与思考 J.中学课程辅导,2022(02):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