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14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 O I:1 0.1 9 5 2 5/j.i s s n 1 0 0 8-4 0 7 x.2 0 2 3.0 3.0 0 1第4 4卷第3期20 2 3年5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D a l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V o l.4 4,N o.3M a y.20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魏 晓 文(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1 1 6 0 2 4)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特

2、征和人民需求为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立足新时代这一党和国家发展的最新历史方位,创造性地、历史性地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大时代课题做出科学回答和深刻诠释,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关键领域变革与重要实践突破的良性互动,彰显了科学世界观与实践方法论的辩证统一,标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

3、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新境界 中图分类号:A 8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8-4 0 7 X(2 0 2 3)0 3-0 0 0 1-0 9 收稿日期:2 0 2 2-1 1-2 9;修回日期:2 0 2 2-1 2-0 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研究”(2 1 B D J 0 1 4)作者简介:魏晓文(1 9 5 5-),女,吉林大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4、,E-m a i l:w x i a o w e n d l u t.e d u.c n。一、引 言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 克 思 主 义 行,是 中 国 化 时 代 化 的 马 克 思 主 义行。”11 6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义 政 党、怎 样 建 设 长 期 执 政

5、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政党”22 5-2 6三大时代课题,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3,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关照新时代的中国伟大实践,因应时代之变,解答时代之问,一以贯之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理论新形态,升华了对“共产党长期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的认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二、在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1 3。正是在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乎中国共产党方向、道路与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了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构筑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厦的“四梁八柱”,以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1.科学回答方向性质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7、“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 5这深刻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2 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主流与主力,在全世界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行得通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和兴党强国的精神旗帜,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自身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8、危机、非正义的剥削以及劳动异化等社会乱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创立了指引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基于理论论证和指导实践的双重需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性原则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时常处于变动、变革之中,并非一成不变的固有抽象物,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标志集中体现为“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国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54 4 3。并指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将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继而进入共产主义。在1 8 7 5年公开发表的 哥达纲领批判 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9、的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系统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表征和主要特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懈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迸发出无限生机与发展活力。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服务于中国的发展,并在使之破解中国难题的实践中,迎来了以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聚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问题,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正确认

10、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十大关系”的思想,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长期性问题,并强调要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这些开创性的探索引领中国社会完成了最彻底的历史性变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续探索“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贯通融汇于中国特色与时代要求之中,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3这一崭新命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总体架构,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动力等根本问题,不但成功迎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时代方位下的守正创新和赓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系统结合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

12、就”为核心要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针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方向性质之问,一是从根本领导力量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二是从根本依靠力量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使命任务;四是从总的战略设计路线上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

13、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22 4。并提出了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各方面顶层设计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从实践方法论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全周期、全过程、全覆盖的科学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中,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两个结合”体现了

14、中国共产党科学应对我国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的方法论自觉,提出了关切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解决方案。从“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16。这一发展深刻地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邃的理论视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5、命题的认识已经由实践探索上升到把握规律的新阶段,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入、认识更为全面,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正如党的二十大所强调的,十年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举措是战略性的,所进行的实践是变革性的,所取得的进展是突破性的,所取得的成就是开创性的。党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步伐,“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2.科学回答方向性质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72 2 0马克思主义

16、并非禁锢于书斋里的学问,坚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精神禀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科学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毅探索解决和应对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方位论、民族复兴论、人民 中 心 论、发 展 理 念 论、战 略 布 局 论、强 大 政 党论”85等一系列见解深刻的原创性思想,以理论与

17、实践的双向互动,深刻回答了上述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丰富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一是回溯廓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源去向,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的问题。思往日深者,见未来远。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历史观视野,完整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到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从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6个发展阶段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的整个历程,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

18、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92 1,由此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既薪火相传又赓续发展的源流关系。这一重大理论认识,从历史溯源上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二是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 01 0。并适时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

19、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既揭示了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本质内涵,又标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走向及状况水平,以原创性的理论贡献深化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站在新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遵循。三是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什么、为了什么以及应当秉持什么的问题。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 11 1 4,“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 14 1 6,“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 02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

20、分化”12 2,等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兴则社会主义强”这一共生互促逻辑的深刻阐释,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了对何为中国特色社会3 第3期魏晓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主义这一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四是体系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回答了怎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方法问题。“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关涉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人民立场与发展动力,涵盖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以及内政外交国防等各领域、

21、各环节。其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价值追求和内生动力作出了顶层设计;基本方略的主干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展开和具体目标;基本方略的重要支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条件。这“十四个坚持”,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远大前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

22、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 8唯有在思想上紧跟时代,实践上观照时代,理论上回应时代,才能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活力。三、在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时代之问未有穷期,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的“时”与“势”,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就“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予以科学解答,实现了对新发展阶段推进中

23、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全景谋划,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确立了一种能够彰显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全面发展与协同发展并进、兼具世界共性与中国个性的现代化建设逻辑,以崭新的现代化建设新理念、新范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推进到新阶段、提升至新高度。1.科学回答目标路径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站位高远、视野宏阔,精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路径之问,即从现在起,全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 1。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

24、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体推进又同向而行的内在统一关系,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实现强国梦与复兴梦的不懈追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历经的无数艰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书写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黯淡无望的前途命运,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使中国抓住了世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并走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代表着1 4亿多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梦想正在变为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现代化问题进行

25、了深入而又卓有成效的思考,他们在肯定资本主义现代化成就的同时,又深刻地批驳了其在资本运行逻辑中所具有的无法克服的弊端。在剖析人类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演进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一般特征作出了精辟概述,包括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生产关系的变革、世界市场的发展等等,其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矛盾原理,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形成、发展、衰败以及最终为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必然命运,科学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走向。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筑牢了坚实的社会条件和根本前提,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设想的新国家、新社会与新文明变为

26、现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引领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从物质积累、理论准备以及经验储备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扎实积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制定出目标清晰且部署详实的先达到温饱后建成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成为引领强国梦早日变为现实的思想灯塔。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聚焦“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27、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放弃社会主义旗帜转向资本主义的邪路,也不走传统社会主义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在独立自主与守正创新的发展中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始终坚持在解决中国问题、兼顾中国文化历史传统的进程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勇闯敢为的探索

28、精神,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致力实现共同富裕、着眼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之路,使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一座消除绝对贫困的不朽丰碑,书写了对全世界影响至深至远的恢宏篇章。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原创性贡献的新理念和新战略,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经过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变革和重大理论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和深化拓展,深刻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党的坚强领导优势、先进价值理念优势和强大制度优势,打破了“现代化

29、等于西方化”的思想枷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百年探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其历史轨迹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其理论创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科学回答目标路径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时代课题是折射发展难题、反映社会声音的问题。重大时代课题蕴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7 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关键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科学

30、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始终坚持应时而动、顺时而为,因此能够牢牢把握住中国发展的时代脉搏,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历史性成就。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实现路径却没有统一的模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苦苦探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从新中国成立“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到改革开放酝酿提出“小康之家”构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开拓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坚定意志。党

31、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汲取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方法路径、重要原则等一系列原创性新思想和新理念,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一是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阐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

32、的现代化。”12 2-2 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不仅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新境界,而且超越了西方所一贯主张的以资本为中心、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现代化老路。这一概括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新飞跃。二是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诉求,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究竟要坚持什么样的方向”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

3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 3-2 4这些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统领与核心力量,同时致力于为全人类的现代化事业提供新的范本,已经具备了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性与中国现5 第3期魏晓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代化的特殊性有机统一的高度历史自觉与理论自信,彰显出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三是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全面回答了现代化强国目标的规划路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适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此做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即

34、“到2 0 3 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总目标,还提出了涵盖科技、制造、网络等诸多领域的强国建设要求,事关文化、教育、健康等着眼长远、利民惠民的强国建设部署。这些战略部署以及具体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整体性的、系统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思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向更深的阶段迈进。四是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秉持原则,系统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方法问题。针对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必

35、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2 6-2 7。这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旗帜方向、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精神面貌,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的、联系的、发展的方法论应用于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的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路径之问,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宏伟愿景,绘就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既坚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又勇于创造中国特

36、色之新,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高度契合时代之需,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形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真理力量,在全世界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越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而且以其所倡导的国际关系的“交互式主体”,国家生存的“和谐共生”理念,“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多元-综合”的国际社会发展观,超越了资本主义单极性、对抗性的文明形态,全方位、深层次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方法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四、在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

37、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能否屹立飘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好愿景能否如期实现,解答这两大时代课题的总钥匙就在于能否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奋发有为。在新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谙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永葆刀刃向内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深刻思考“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力量保证之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深刻阐发了关于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

38、克思主义政党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有了更为厚重的实践基础,以解决中国大党独有难题的宏阔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行动纲领。1.科学回答力量保证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这一问题的不懈探索和科学解答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保持自身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首要问题,彰显了党对自身建设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和应有状态的坚定决心和行动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

39、严治党,在科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阐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了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因马克思主义而生,并始终将其作为兴党强党的纲领旗帜。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无产阶级政党本质规定和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方向,强调共产党人在实践维度,必须成6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 4卷 为“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维度,他们

40、应当“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 24 3 1。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新型政党以及领导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过程中,也一再强调党要在思想觉悟和行动践履上成为阶级的先进阶层和先锋队。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理论源头上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着力点,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自身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依循。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救国大任,毛泽东提出要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 36 0 2,并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社

41、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完成兴国大任,毛泽东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全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思想,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执政党要坚持拒腐防变的战略思想。这些重要论述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理论。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实现富国大任,邓小平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63 9,成为能够担当起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使命的坚强领导核心,并对执政党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成为一个善于领导

42、的党这一问题给出了契合中国国情与党情实际的答案,即党要成为一个勇于改革、锐意进取、公正严明、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江泽民接续探索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围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领导核心地位,明确了“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要求,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命题,以一系列新观点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主线的确定夯实了理论根基。着眼于新世纪我国发展所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适时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党建目标,围绕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要求,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五大方

43、面确立了“一条主线”和“五个重点”的党的建设总布局。这样极富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概括,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高度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完成强国大任,永葆“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既充分总结以往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和有益做法,又着眼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实际,着眼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力量保证之问,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总布局。一是针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事关党的性质宗旨问题,提

44、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 各 种 风 浪 考 验、朝 气 蓬 勃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执 政党”1 06 2的新时代党建目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这场激浊扬清的伟大自我革命创造了历史性、开创性的成就,迸发出根本性、深层次的影响,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加强,党的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四个意识”大大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思想行动更加团结一致。二是针对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党的建设的科学方法问题,明确了紧扣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45、、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坚持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紧密结合、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相互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总布局,既从整体建设思路上把握好党的建设的主流主脉,又抓好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实现党的各项建设的有机贯通和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建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既实现了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党建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又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纲领性要求,实现了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飞跃,开创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2.科学回答力量保证之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执政党

46、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如何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以肩负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党所关注的时代课题。对此,在7 7年前,毛泽东在著名的延安“窑洞对”中给出了“人民监督”这一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7 第3期魏晓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境界代,中国共产党踏上新征程的伟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属性,将执政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这一历史之问、世界之问,具体化为“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

47、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经过不懈探索,最终给出了“勇于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实现了新时代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做出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为确保党长期执政、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思想精髓、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站在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新起点上,着眼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以体系化、解决问题、提升实效的

48、建设思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重大理论突破、重要制度创新和丰硕实践成果,使全党对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的规律性认识提升至新的高度,极大地深化了对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的理论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境界。一是形成了大党建的管党治党思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时代化的新境界。一方面,从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党既要树立志在千秋的远大理想,永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也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拥有胸怀天下的站位格局,砥砺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本领,将党的建设同国家建设、国家治理

49、紧密相连,并提出了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大论断,使兴党强党的崇高目标与富国强国的宏伟梦想相互辉映、同向同行,为发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夯实了最为根本有力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所一贯主张的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系统观念和科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形成了体系化的全面从严治党新思路。其一,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服从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首要原则,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行动自觉。通过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着力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六大建设有机联动与同向发力,形成管党治党效能的集成优势。其二,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

50、紧紧围绕“大党建”格局展开,重点在于处理好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统领,以党的建设为动力,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以反腐败斗争为抓手的大党建格局,实现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是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方位影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实践时代化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坚定和敢于直面问题、刀刃向内的勇于自我革命精神,从解决人民最痛恨的腐败问题开局破题,通过加强反腐倡廉斗争赢得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