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5048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MayJOURNALOFSHANGOIUNORMAUNIVERSITY2023年5月No.5Vol.39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3 9 卷第5 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张才国1赵梦瑶2(1.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苏州2 1 5 1 2 3;2.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 3 0 6 0 1)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备丰富话语体系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是符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薪新的科学论断,它根据社会历史规律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符

2、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把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整体思维、人民主体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武器;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提供了实践路径。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文明形态;和谐;生态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D64;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3 6 0 0(2 0 2 3)0 5-0 0 2 5-0 5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以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若干科学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

3、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在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不断创新的产物。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特点和创新之处,有利于我们直观和全面地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加坚定地推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1 人类社会在历经了漫长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生产力得到充分积累,但社会内部的矛盾也随之涌现。因此,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被时代所召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4、顺应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以战略思维科学地界定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阶段。(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客观存在和更高阶段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变革力量,而生产方式则是一种社会文明形态的核心和划分依据。在原始社会,人类尚未清晰地认识自然,只能盲目地接受自然的主宰和支配。在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探索中,人类几乎完全以采集和狩猎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生活资料,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进入农业社会,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类的居所相对固定,并能够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自然进行生产活动。尤其是铁器和农具的出现,更是推动人类开创了古代的灿烂文明,使人类迈人“文明的门槛”。进人工业社会,一方

5、面,大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突飞猛进加深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知。但工业文明突出强调对自然的支配与征服,以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态势给地球立法、为世界定规则,使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加剧出现。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走绿色发展之路是不可逾越的一项历史任务。以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收稿日期:2 0 2 2-1 2-1 0基金项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2 0 2 1 年思想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6、研究”。作者简介:张才国(1 9 7 4 一),男,安徽铜陵人,教授,博士;赵梦瑶(1 9 9 8 一),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20233年26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生态文明孕育于工业文明的母体之中,它作为一种新的、较高层次的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必然会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二)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工业革命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伟大升级,其推动建立的工业体系高度发达,为人类社会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 1 4 0 生产力的发展构建了工业文明时代的薪新图景,科技、文艺

7、等诸多事业得到空前繁荣。不可否认,工业文明大大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拉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这背后隐藏着人类正被逐步积累的各种生态危机所包围的真相。工业文明开始后,人类依赖科学技术声势浩大地向自然界展开进攻,导致生态环境千疮百孔。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使人类不得不思考重新建立新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工业文明发展方式的破坏性,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3 1 3 5,,科学扬弃了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孕育于“旧文明”之中,它在反思生态安全的基础上摒弃工业文明社会盘剥自然的片面思想,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文明形态。(三)建

8、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只要有人类的历史,就有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演进史。自然界作为人类生存栖息的场所,孕育了人类的生命,离开自然,人类便失去生存之基。不论是敬畏自然的原始社会,还是迈进主动选择权的农业社会,抑或是全力向自然进攻的工业社会,人类无时无刻不与自然发生着亲密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人类要想健康幸福并获得永续发展,必须正确对待自然,保护好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内国际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为破解生态难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指引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基本立

9、足点,是在吸收前人优秀成果和长期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科学真理。只有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以产生,进而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人类的任何行动都应该符合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这在客观上规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本质。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丰富深刻的科学思维方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位高远,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正确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利于从战略高度谋划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学理念和正确方向。(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已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10、4 1 2 8 9-2 9 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人民立场上,是为破解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态难题所形成的具有现实性的科学理论。环境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如若不能得到有效治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难以为继。当前,如何有效应对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破解的重大现实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敢于直击环境痛点,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寻求环境治理良策。该思想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出发,厘清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生态历史观”“生态价值观”“生态全球治理观”等生态智慧。可以看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

11、显忧患意识,以积极进取的思想境界洞察困扰人民群众的突出问题,使生态环境质量获得了明显好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与时俱进,推进社会发展进步(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就是要把握好事物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度”,维持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线。坚持生态底线,就是要守住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尽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使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更坏。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发展,必须得到人类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5 1 1 8 6 生态环境没有任何的替代品,因此,习近平总书

12、记要求我们必须划定严防死守的生态环境底线,守护好空间底线、发展底线和民生底线。一方面,防患于未然。积极研判各种风险,全面普查环境污染源,摸清生态环境家底,防患于未萌发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主张在环境问题上要居安思危,以长远目光着眼未来,在思想上作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才能预防意外的发生。另一方面,严守原则,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生态环境系统脆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27张才国,等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第5 期须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守护好生态环境“雷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推动制定史上最严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用制度和法律约束人类在处理环境问题时的不当行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底线不被突

13、破。(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整体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6 1 8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顾全社会发展大局,从一开始便以战略的眼光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以整体联系的思维统筹生态工作运转。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自然要素,提出“生命共同体”论断。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紧密联系,排列在一条有机链上,不能顾此失彼,在生态保护中应一体化均衡管理。第二,在内容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融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总体布局的高度上,实实在在地把生态保护落实到各项事业的开展中。第三,在主体上,构建多元参与。生态环境问题深人“骨髓”,是社会发展需要铲除的“疑难杂症”

14、,需多方主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构建党政主导、企业担责、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系统,压实各方责任,提高治理效能。第四,在区域要素上,促进整体协调发展。生态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生态文明不可能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单独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为推动“美丽中国”实现迈出新的步伐,又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提出了中国方案。在国内视角上,根据区域特点落实改革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公平。在国际视角上,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给各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主体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始终把关系人民

15、群众的生态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让环境保护以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基准。同时,他坚定人民主体地位,主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7 5 0 生态环境蕴藏着人民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料,生态环境的破坏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事业,在环境保护中广泛听取人民心声,收集民众智慧,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全民绿色行动,他倡导在全社会发扬绿色环保节约意识,用自身行动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上,没有一个人

16、能够置身事外,必须通过人民自主自觉的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汇聚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磅伟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生动局面。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和前进方向(一)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1.正确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8 这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收益终究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习近平总书记著名的“两山论”道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在他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获得经济效益的物

17、质基础,同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也为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变革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健康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就是不能被资本的逐利性冲昏头脑。不合规律地开发和利用自然,只会使自然丧失增值价值,从而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把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生产力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持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2.以供给侧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也是科学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如何依据民众需求,扩大有效

18、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成为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优质生态产品的提供并未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增加,必须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生根,以此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的就是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突破生态环境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打造符合生态需求的供给体系一方面要坚持做加法,补齐生态“短板”,增加优质生态产品的输出,以生态产品的多样化促进生态领域的良性竞争,增加人民生态感受的选择权利。另一方面要坚持做减法,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无效供给,化解产能过剩,转变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实现资

19、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绿色升级,使人人都能享受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带来的2023年2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福利。(二)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1.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发展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下大力气迈人环境领域的深水区,以坚毅的勇气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作好顶层设计,这其中既包括体制机制改革,也包括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我国在宏观层面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从“九龙治水”向“统筹治水”的转变,通过空间管制和规划改革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条块职责。在生态文明机制设计上,习近平总书记充

20、分考虑各个机制的有效区间和相互制衡,构建起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足鼎立、齐抓共管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建立了兼具强制性、选择性和引导性等特点的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激发整治生态环境的动力,建立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坚固屏障。2.以全面从严治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党来掌控方向、统揽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守正创新,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纵深发展,使党在自我革命中永葆生机活力。“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9 4 9 生态环境治理的

21、好坏从侧面体现党的执政能力。长期以来,党内面临制度规矩缺失,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滑坡等问题,生态改善工作难以开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都要重视环境问题,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首先,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在生态环境领域重大方针政策上的领导地位。其次,在思想建设上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基,确保党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思想不滑坡。针对环保领域的不正之风和不作为现象,全党上下都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建设一支生态环保铁军。事实证明,只有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才能稳固提升党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能力,3.以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文明法治是社

22、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关系着国家的有效治理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必然要经历一场历史性、彻底性和生动性的变革,而这种颠覆性的改革往往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不用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规范,改革便寸步难进。习近平也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10174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先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法律,以环境保护法为统筹,立法体系涵盖生态环境多个领域。同时,中国还开创绿色民法典之先河,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生态环境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法治的强制性可以有效避免生态环境的安全阈值被突破

23、,遏制住环境污染势头。生态环境保护不容忽视,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不容商量,必须在全社会形成法治观念,以法律保障人民生态权益,做到人人心中有法。(三)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1.坚定人民立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工作一贯坚持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宗旨意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升级变化,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期盼。生态文明建设顺应民意,是提升人民满意度、加速社会生态治理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习近平站在人民视角上作出了“环境就是民生”的新阐释,深刻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将生态保护融入改善民生工作的全方面。山清水秀、鸟

24、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被人所向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改善民众生活,增加人民的生态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攻克民生领域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腹之患。民心所向就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社作为价值旨归,能够有力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实效。2.转变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活人类为了生存和创造历史,首先必须学会以正确的方式消费物质资料。工业文明掀起的高消费模式严重超越地球生态承载能力,生态文明型的绿色生活方式被时代所呼唤。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

25、式和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关系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共同联动,开展一场广泛的绿色革命,以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动员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方式超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对自然充满热爱和尊重,崇尚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高质量生活的极致追求。响应习近平总书责任编辑:姚炸和29张才国,等: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第5 期记要求,近年来煤改气进人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青。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氛围,只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才能促进人类生活的可持续,构建更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四)生态文明融入文

26、化建设1.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儒家把“天人合一”“与天地参”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认为人只有与大自然结成友谊,和睦相处,才能实现天地人的和谐发展。“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道家认为自然法不可违,顺乎自然而任其生长,才能“无为而治”,得到“有为”的结果。佛教追求“众生平等”,认为包括草木在内的众生皆可有佛性;它主张“大慈大悲”,既救死又护生,忠于“善”的慈悲心肠有力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习近平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经常引经用典

27、告诚人类要尊重、顺应并保护自然。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1 2 1 等生态文明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兴衰论”的文明史观,升华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对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2.加强生态文化传播,开展绿色教育“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重点在思路,关键在人,根本在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转变。”1 3 生态文明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其蕴含的生态文化通过教育和传播可以指导我们在当下的文明背景中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狭窄视野,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

28、,提升思想理论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的教育宣传,他多次强调要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提升环境道德伦理水平,鼓励形成包括机关、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在内的绿色环保社会,绿色教育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体系,在他的领导下,生态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大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相继落地。同时,中国秉持大国形象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环保技术与宣传教育上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环境治理经验,促进了生态文化的国际传播。综上所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内容丰富,其对生态文明历史发展阶段的界定揭示了社会

29、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效运用使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治理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人经济、政治其他各个方面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实践路径并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现阶段,我们就是要从理论认知上,建构起反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体思路、理论特质和具体实践的话语体系,破解生态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0、:第4 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6.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9.8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J.求是,2019(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0.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 0 1 9.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 0 2 2 1 0-2 6.1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 0 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0 1 8-0 5-0 5.13董德福,桑延海.新时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路径及意义探析:兼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