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653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同时,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有助于增进海外华人华侨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向心力,亦可进一步提升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彰显中国考古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安徽省省会合肥位于南北交融、东西过渡的重要

2、地带,因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达,成为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栖居地和中华文明互鉴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留下了灿烂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合肥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安徽省迄今出土和发现石制品数量最多的旧石器遗址柳家2号遗址、中国考古学历史上单次发掘夏商之际铜器数量最多的肥西三官庙夏商遗址、西周晚期椭圆形台型遗址安定寺大墩遗址等考古发现,都实证了合肥在中华文明不同阶段中的突出贡献,以及在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对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等一系列历史问题具有重大价值。深入挖掘阐释文物考古成果蕴含

3、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大国际传播力度,面向海外讲好文物考古故事,有助于传承、赓续合肥历史文脉,涵养“文里文气”城市气质,不断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影响力,赋能合肥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城市国际影响力,招徕更多的海外民众入境旅游体验、投资兴业,进而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市。当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传统模式、轻新兴手段,重模仿跟风、轻创新创意,重各自为战、轻跨界合作,以致开展传播活动时吸引力不强、传播力不足、效果不显著等,对此应予充分重视。在研究阐释考古成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意打造文物考古故事内容载体,化传统为现代、化厚重为灵动、化小众为大众,见物见人见文化,紧

4、密结合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习惯偏好,精准选择国际传播平台,持续拓展推广渠道,切实加大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研究阐释考古成果蕴含的重要价值是开展国际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开展考古发掘,研究阐释重见天日的文物、遗址【作者简介】李瑞生,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交流传播。【课题项目】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HFSKYY202316)。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摘要:历史遗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时代价值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可或缺的独特资源。在挖掘、阐释文物考古成果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文物、遗址等考

5、古成果的价值与特质,围绕海外受众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接受习惯等,丰富载体,创新手段,创作生产优质内容,广泛运用各类国际传播媒介,搭建平台,拓展路径,精准策划开展文物考古成果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工作,讲好中国文物考古故事,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关键词: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路径研究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3.041李瑞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0)174Vol.256【考古研究】Archaeological Research的重要价值是开展国际传播的基石。需进一步加强考古学与历史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和深

6、入研究,不断探索、揭示、解读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世界意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基因,让其重放异彩,古为今用,造福当代。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发掘的位于巢湖市的柳家2号遗址,成功入选“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是安徽省迄今出土和发现石制品数量最多的旧石器遗址,也是安徽省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为中国古人类早、晚连续进化和旧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依据。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放眼全国,走向世界。在不断更新的考古发现基础上,着力加大多学科联合攻关,注重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外的

7、相同相近历史时期遗址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挖掘阐释其重要历史价值,为开展国际传播筑牢根基。为配合安徽省的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至2019年对位于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的三官庙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中揭示了2处土垣,还有包括房址在内的各项遗迹共130余处,以及包括陶器、石器、铜器、玉器、骨蚌器等在内的众多遗物。遗址首次出土了安徽地区经考古发掘的成组的夏代铜器群,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点,也是中国考古学历史上单次发掘夏商之际铜器数量最多的一次,铜器工艺超越了既往认知的同时代水平,并呈现出风格的多样化。应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挖掘阐释其在工艺、

8、科技、美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及在中华历史文化演进和铜器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意义。2创意策划考古成果主题故事是开展国际传播的核心要素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因其生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故事也更易为海外民众所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具备核心和灵魂,也要具备形式和载体,要神形俱备,同时还要进行创新。文物故事有助于增强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同样需要形神兼备,并不断创新其语言和内容,用受众群体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得出、讲得清、讲得好,有效传递给海外民众,让其听得见、听得懂、听得进,实现深入人心的共情传播,进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2.1以文物考古成果为依托,创意生产故事内容依据考古

9、成果和历史真实,创新思维、创意策划、创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对文物的背景、来历、内涵、价值等进行生动诠释,是对考古成果进行活化利用的关键环节。合肥曹魏新城遗址是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合肥城址的历史变迁也具有重要意义。可结合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具有深远影响的三国文化,进行内容创造和创意加工,讲述曹魏新城这座曹魏用于抵御孙吴的军事堡垒的历史文化故事,注重结合受众群体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增强故事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以曹魏新城研究为基础,探索中国历代军事重镇的历史演进,勾勒描绘其历史脉络,揭示彰显中华文化基因世代相传、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精神特质和重要意义。安定寺大

10、墩遗址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同时也是引江济淮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作为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的引江济淮工程,因该处遗址而进行了绕道施工。安定寺大墩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建筑遗存、夯土围墙、人工围壕等重要遗迹,构成了遗址的核心,具有颇强的防御功能。遗址沿古河道分布,无声地讲述着两千多年前淮河岸边的古人临水而居、依水而生、与水抗争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此为基础,链接当今引江济淮伟大工程,创作故事讲述千年以降淮河流域的沧桑巨变,展示璀璨悠久的淮河文明,彰显中华儿女改造利用自然、人定胜天的顽强斗志,进而讲述当今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默默奉献的奋斗事迹和工匠精神,以故事链接古今,向世界展示呈现中华民族

11、一脉相承的砥砺奋进、勇于求索的伟大精神。2.2以新兴技术为手段,精心策划故事形式不断迭代更新的新兴技术为考古成果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手段。应紧随形势,开拓思路,精心策划,充分运用多种广为受众接受的科技手段,持续创新文物考古成果的呈现形式,有效提升考古成果的观赏性、接受度和触达率。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将文物考古与综艺完美融合、无缝175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对接,紧抓受众的求知欲、探索欲、好奇心,迅速在国内“破圈”,受到观众的关注欢迎。创作灵感源于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隋代乐舞俑的唐

12、宫夜宴入选2021十大年度国家IP,堪称现象级佳作,其故事化、立体式、唯美风的舞台呈现让观者在欣赏惊艳之美的同时感悟中华历史文化的悠远厚重。文物戏精大会H5刷屏网络,让众多代表性文物载歌载舞,以生动诙谐的形式让文物“火”起来。这些都是运用新兴技术进行文物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和融媒传播的成功案例,值得充分借鉴发扬。2.3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精准打造故事载体考古成果国际传播需综合考量目标受众需求,在着眼海外受众习惯偏好,研究其精神与物质层面需要的基础上,结合考古成果的背景、形态、价值等特质,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交互性和体验性,精准打造故事载体,赋予文物崭新生命,使其鲜活立体,从而更易被人接受喜爱。

13、单纯说教对文化传播效果甚微,形象直观的文创产品则可增强中华文化的可读性。文创产品集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身,是考古成果走进日常生活的生动载体。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绿马玩偶、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安徽博物院的文物冶铸盲盒等一系列创意精品文创让文物“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大众追捧和喜爱。合肥亦可结合区域内出土文物和遗址等造型、特质,创作三国、包公等系列特色文创产品,将观赏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勾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同时,将文物活化为指尖上、舌尖上、案头上的文创,并进一步包装设计面向海外推广发售,可望有效促进考古成果从“走出去”到“走进去”。3构建“考古+”立体推广体系是开展国际

14、传播的重要桥梁在开展文物考古成果国际传播工作中,应调研细分受众的年龄、职业、知识背景等群体特征,注重针对不同区域和国家受众群体的需求特点与常用媒介,分区域、分层次制定传播策略,运用全球化、区域化、分众化、本土化表达,搭建多元传播推广体系,精准把握传播时机,切实增强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力度、密度,提升国际传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3.1官方机构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主渠道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官方机构传播平台广为民众所信赖。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中国使领馆、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分社以及孔子学院已成为海外普遍接受认可的官方信息传播机构,应积极提供内容素材合力传播。中国文化中心因其职能定位,更

15、是中国与海外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如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等对接合作,以蒙古语、英语等目的国语种在其官网、脸书账号等平台开展以凌家滩遗址、大运河遗址等为主题的线上宣介活动,面向周边国家和RCEP国家宣介推广,得到海外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积极互动,取得良好成效。3.2学界交流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专业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需在加强考古学自身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国外考古学界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以及考古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

16、方面的合作交流力度,进一步拓展考古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相关工作经验,切实提升考古业务水平和传播能力。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业务交流和学术研讨,发挥学界交流的专业作用。结合合肥的三国文化节,探索举办三国文化国际论坛(学术研讨会),将大众参与节庆活动和专业学术交流有机融合,不断扩大合肥三国文化影响力。3.3社交媒体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大众平台应充分运用境外人群普遍使用的TikTok(抖音国际版)、脸书、推特、优兔等社交媒体平台,发挥其覆盖广、传播快、互动强、参与度高等独特优势,在条件允许、时机成熟的前提下,及时开通

17、文物考古海外宣传账号,掌握传播主动权和推广话语权,常态化发布有关考古成果的精美图文和短视频,加强与网友的实时互动交流,增强受众的体验感,进行深度传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ChinaStory(中国故事)脸书账号合作,推出以合肥包公园、凤阳明中都遗址等为主题的泰语版图文、短视频宣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推广,得到广大海外网友的关176Vol.256注、点赞和互动。3.4文物展览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传统阵地文物展览作为传统有效的传播途径应予充分重视,“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等重大展览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创立了优秀典范。在对外展览中应注重加强互动体验,增强文物展览的故事性、生动性和参与性,让

18、博物馆的观展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博物馆展陈方面,加强智能交互、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增加互动体验性项目,提供多元化服务,真实还原文物所处时期的宏大历史场景,让观者穿越时空与文物面对面交流,与历史无障碍对话。同时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面向海外常态化开展文物线上展览,拓展延伸线上线下全天候传播展示阵地。3.5跨界合作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新生力量探索发现考古成果和社会发展的共通之处,发掘其时代价值,加大与电影电视、出版传媒、文创、游戏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将考古成果有机融入日常生活。如策划生产在东南亚、日韩影响深远的三国文化、包拯廉政文化等主题的影视剧、综艺、出版物、文创产品、网络游戏等

19、,借助官方、民间、国际友城、华人华侨、海外媒体等海内外相关力量,联动外事、外宣等部门共同促其走出国门,走进海外民众的日常生活。组织接待来访外宾、外国留学生参观合肥文博场馆,注重与经营旅华市场的国内外重点旅行社、OTA对接合作,将合肥的文物考古元素植入旅游产品线路,面向海外游客打造一批以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为主题的国际化精品线路,纵深推进文旅融合,招徕海外民众实地领略中华文化。3.6复合型人才是考古成果国际传播的第一资源考古成果国际传播工作跨越文物考古、新闻传媒、对外传播、外语翻译等多领域、多学科,应充分运用合肥科教之城、创新高地的优势资源,注重打造、培养、引进兼具文博专业知识、传播推广经验、

20、目的国语言技能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队伍,发挥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体制内外的相关人才优势,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切实增强考古成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考古成果国际传播效能。综上,作为历史文化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重要载体和具体呈现,考古成果蕴含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做好考古成果的国际传播对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先天优势和独特作用。需进一步阐释价值、策划内容、瞄准需求、打造载体、拓宽渠道、培育人才,进行精准有效的国际传播,让更多的考古成果更好地讲出中国历史文化故事,助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如今已成为文物考古工作的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注释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J.求是,2020(23):4-9.高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问题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0):38-41.范周.互联网时代,文物文创产品开发路在何方?J.人文天下,2017(1):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