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实之困: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637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之困: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实之困: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实之困: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声屏世界 2023/6 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JIE现实之困: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阴 程淑玲摘要院野内卷冶原指外部条件约束下的内部精细化尧过密化发展造成的内部懈怠与消耗遥在当下的社交媒体中袁野内卷冶被网民纷纷再生产与传播袁含义早已变质袁含义的变化折射出当下人们内心的焦虑遥 与野内卷冶一样作为青年文化中新的话语表达袁野躺平冶现象的出现袁也让年轻人出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袁野躺平冶看似是对压力的放弃与抵抗袁实则是年轻群体的无奈与自嘲遥 从野内卷冶到野躺平冶体现着当代人心理状态的转变袁而野内卷冶与野躺平冶的转化展现了网络群体的心态历程袁两种传播现象背后隐藏

2、的深层次动因值得探究遥关键词院内卷 社交媒体 躺平 焦虑 网络流行语研究缘起美国人类学家克里福德 格尔茨最初提出“农业内卷化”这一概念,把内卷化概念用于某种农业经济过程的概括。爪哇岛人数众多,而资源与土地十分有限,农业无法拓展,内卷化就被用来表述这种生产模式:在达到某种极端形态之后无法对外扩张,也没有办法进行变化,于是只能在内部进行精进。自社交媒体被大众广泛使用,网络流行语由此产生,它反映出公众思想情绪动态变化和反映舆情变化的工具,还影响着大众的表达手段与思维模式。“内卷”一词从经典的学术理论到网络流行语的嬗变,被网民用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内卷”,已不仅仅是学者认识历史与现实的

3、理论工具,而是逐渐偏离了该词在学术研究中的经典内涵。“宁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万物皆可卷”,“内卷”的传播折射出自我重复和竞争消耗的现象,“内卷”流行语的情感数字化传播是社交媒体中的“内卷”焦虑的呈现。“内卷”成为社会热词,其产生和传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它又影响着社会发展和公众的生存处境。咬文嚼字 公布的 2020 年十大流行语中“躺平”脱颖而出,联系“内卷”与“躺平”的深层逻辑与因果关系,本文试图分析社交媒体中二者传播的动因机制。研究现状新闻传媒业关于“内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媒体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内卷”、农民工就业“内卷”、学术“内卷”及“内卷”心理机制研究,其中对社

4、交媒体中“内卷”焦虑的研究相对匮乏,青年人的“内卷”在网络上愈演愈烈,尤以大学生发声最多。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内卷”表征为工具主义倾向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心理焦虑、就业状况不乐观。“躺平”是对社会困境的消解和反抗,以一种“佛系”的态度追求内心世界的平和,它批判对于高欲望的极度追寻和对舒适生活的放弃。对于“躺平”现象,专家分析了青年人“躺平”的原因、类型、影响,将“躺平”者区分为三种: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研究认为“内卷”和“躺平”给予大众心理宣泄式的满足,并成为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表征。“内卷”本质上是一种亚文化,亚文化可以界定为“一种可以辨

5、识的小型团体之文化”。在“躺平”的呼声中,也能发现其与社会主流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对抗性。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都从原本的体系中被抽离出来,被社会以拼贴和重构等方式进行“再组合”“意义重构”,即把对象放在新的语义环境中赋予新的含义与运用场景。目前尚未有学者就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传播焦虑角度展开研究,因此,本文致力于结合社交媒体中的“内卷”与“躺平”现象探索二者传播的深层动因及合理规避。社交媒体中的野内卷冶与野躺平冶社交媒体中的“内卷”是对当下各行各业过度竞争现象的统称,而“躺平”则是处在“内卷”对立面,以一种对抗的方式存在。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中,网民用相似的句式传播玩梗并跟风模仿

6、拍摄视频,表示自己的“内卷”态度,夸张自信的语言、精心设计的动作与表情是此类视频的标配。最先引领“内卷”风潮的是抖音博主,以“室友都在看剧,我把游戏打开,偷偷背教资,卷死他们”引起网民纷纷效仿。在学生群体中传播达到鼎盛后,网民们又开始在各行各业“卷”起来。微博中内卷话题排名第一的是“当代大学生内卷现状”,共 3250 万次阅读,其中既有戏谑调侃自己的努力,也有表示对自己被其他人传媒 e 时代点出新媒体108声屏世界 2023/6 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JIE卷到的无奈。社交媒体不断放大“内卷”现象,不断放大焦虑,“卷死 Ta 们”在网络上的流行也代表着年轻网民

7、的自嘲,特别是当大家正处在疲惫、郁闷的工作或生活状态时,以幽默的方式进行吐槽其实就是他们在虚拟环境中的一种自我解压。随着社交媒体主体不断进行生产、消费与自主诠释,社交媒体上的“内卷”传播随之扩大,“内卷”开始被反噬和滥用。一些帖子将“努力”与“内卷”画上了等号,于是考试周挑灯夜读成了“卷”,在闲暇时间看书变成了“卷”,在这种不良的舆论氛围中,似乎只有完全“躺平”才是被认可、被崇尚的生活方式,“努力”与“内卷”概念重合,正确的努力也变得不被理解。众多网民又纷纷以“躺平”占据舆论阵地,宣泄情感。“躺平主义”者认为这是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躺平”虽是处于“内卷”对立面,却并不是完全放弃抗争,而是

8、深思熟虑后放弃不合时宜的高欲望,将消费主义和恶性竞争驱逐。“躺平”正是出于对社会日渐“内卷”化的恐惧,“躺平”者不用为了生存选择高强度工作,社交媒体表达者一面想要“躺平”,一面仍在继续奋斗。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可以将“躺平”者分为三类:“无奈式躺平”,是被压力击败后的被动躺平;“自嘲式躺平”,此类人表面高举“躺平”大旗,却从未停止奋斗的脚步,内心渴望拥有良性的竞争模式,通过自嘲表现自己的愤懑与无奈。在主流媒体对“躺平”现象持批判态度与网络媒体使用者的相互生产的过程中,“躺平”的真正含义已悄然发生改变,从完全放弃合作竞争到和谐平缓的积极动机,“适当停下来休息,惬意地享受生活”成了主基调。野内卷冶与

9、野躺平冶的深层动因迷因理论由道金斯提出,迷因即“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虚拟世界的快速复制转发,使得迷因尤其容易传播。一系列对“内卷”特质视频的跟风模仿是大众面对压力时的泄压阀,“卷死 Ta 们”系列文本和视频创作背后所涵盖的学术、工作与外貌焦虑和对工作压力的控诉等能够迅速击中网民的内心,引起共鸣,反映出大众在争取有限资源时的主观焦虑。追求认同导向的自我呈现遥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和互动成为网络用户的日常行为,从微博中的话题参与到微信朋友圈的更新,社交媒体上的集体狂欢成为自我展现的舞台。微信是网络用户群集的重要社交媒体,除了基本的联系功能,还可以进行日常生活的呈现,例如在朋友圈发自拍、发鸡汤

10、文等。不同于微信的熟人交往,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匿名性意味着是一种前台呈现。戈夫曼认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达,包括给予的表达和流露的表达,给予的表达包括各种词语符号的呈现,通过操纵言语满足自身表达的欲望,让别人了解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用户通过参与话题讨论和发帖来表达自己完成前台表演的建构。通过参与社会热梗抒发情绪,呈现自己的状态。网络中参与“内卷”传播的受众希望通过寻求身份认同进行形象建构,拉近社交距离。在微信、微博戏谑嘲笑打造“躺平”人设,处于热点风口浪尖,使得语言、视频打造的“内卷”现象成为新历史语境下大众自嘲自侃的情绪泄压阀。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上班党”出于

11、生计只能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与此同时,升学考研的激烈内耗并未让社会竞争的压力伴随着全民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高学历人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反而被不断加剧。情绪表达是一种社交媒体中的伪装表演,是为个体打造的豁达、接地气的人设,只为顺应网络潮流。不管是对现实“内卷”的无力改变,还是看清困境压力后对自我的积极安抚,“内卷”和“躺平”都是网络大众面对现实处境的两种选择方式,这种进退维艰的碰撞为处在困惑迷茫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宣泄的绝佳出口。群体认同下的情感共鸣遥“内卷”与“躺平”是当下年轻人主要的心理状态。人是社交性群居动物,在面对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相关的议题时,心理上具有高度相似性。通过了解群

12、体中其他人的想法与行为,最终群体情绪趋于一致。社交媒体公众舆论的情景结构,是群体情绪释放的出口,圈层化与碎片化形成群体认同下的情感认同。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互动性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现自我、释放个性的平台,地域上的模糊扩大了青年人情感话语的表达空间,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在网络中寻求身份认同,“内卷”的传播就是青年人追求群体趋同和心灵安慰的一种心理现象。“内卷”话语传播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和遭遇问题,更多的是社会性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身到社会,从身边小事到社会议题。议题不仅有青年人的就业、升学、身材问题,还有个人兴趣爱好的保持以及所处社会的公平等重大议题,在社交媒体中激起群体共同参与和传播,在传

13、播过程中一些媒体大 V 对“内卷”的二次传播,进一步强化了群体认同,经过社会舆论的发酵,各行各业都出现“内卷”现象,如升职“内卷”、学业“内卷”、身材“内卷”等,甚至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内卷”现象愈演愈烈。社交媒体的兴起缩小了人们的社交距离,通过在网络中发表观点,形成相对集中的小圈层,人们置身于某一圈层或某一群体中时,逐步缩小与群内成员的差异,追求圈层中的核心位置,对于共同目标的追求使得这一群体中的价值观被不断强化。人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当群体内部都在互相抵制、互相排斥时,人们选择放弃挣扎,如青年敢于拒绝加班文化等无意义的“内卷”。一些报道如“大学生有多 卷?”“法

14、大班长改同学作业,为夺保研名额上演宫心计”更是激起年轻人对“内卷”的无传媒 e 时代点出新媒体109声屏世界 2023/6 下SHENGPINGSHIJIESHENGPINGSHIJIE传媒新思维点出新媒体奈与情感痛点,通过分享希望求得关注与认同,通过打造高度竞争下的情绪出口,在“卷”不动的现实中寄希望于“躺平”,获得群体安慰。协商温和的无声抵抗遥“内卷”与“躺平”群体通过网络流行语争夺话语权,对社会事件背后隐含的资源不平衡、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表达抗议,甚至挑战社会禁忌,躲避社会规训,躺平所代表的抵抗不是激烈极端的,而是对问题较为温和的协商。具有抵抗性的“躺平”亚文化产生于内卷激烈的社会语境之

15、中,青年人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与实现,这便是“躺平”心态的一种体现。现实社会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均、贫富差距较大、阶层固化、社会竞争激烈等问题,社会群体倍感压力,于是他们借助社交媒体上“内卷”与“躺平”的转发与呈现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抵抗主流社会的复杂与残酷。“躺平”文化具有抵抗性,“躺平”是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人们究竟能不能完全“躺平”?这些问题引发网民的激烈讨论,将“躺平”的网络讨论热度推至顶点。“内卷”暗含着对竞争激烈但收益与努力不对等的社会现状的批判,内部加倍投入却无法带来更多收获;而“躺平”虽与“内卷”处在对立面,但并不完全相反排斥,它只是提出主动降低欲望,放弃无效的斗争,在这种温

16、和的协商中反思主流价值观以及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野内卷冶与野躺平冶的平衡“躺平”和“内卷”等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青年群体生活压力很大,当普通网民在社交媒体上不加区分地滥用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时候,会模糊二者的本质含义并放大社会压力,并且影响到日常行为。“内卷”的滥用使得仇视努力现象的发生,“躺平”则会让年轻人在焦虑传播中麻木,影响对复杂世界的正确感知。面对激烈的“内卷”,通过恰当的“微躺”或许能产生奋斗的动力。面对“内卷”,不作为的微“躺平”在抽身回归理性的同时,也向社会反映不公的现实处境;而不劳动的纯“躺平”表面脱离了“内卷“困境,其实消解了正常的良性竞争。“内卷”根源于群体内部每

17、一个人对“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走出“内卷”重围,首先要在认知层面上重新理解“内卷”。社会加速已是大势所趋,人与社会形成互动的加速系统,未来社会只会越来越“卷”。“内卷”增大了竞争压力,却也暗含着发展契机,以坚定的行动来回应现实“内卷”的压力与焦虑,才能真正走出“内卷”。社会发展愈加迅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群,青年人面临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社会的现状。无奈与彷徨下“躺平”族越来越多,为避免青年由逃避焦虑的心态走向精神懈怠的风险,出现低欲望生存状态,人们需要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解决社交媒体中“内卷”深层次的焦虑,以一种温和心态认识和处理“躺平”现象。结语“躺平”与“内

18、卷”现象的出现是青年人无力改变现状后表达情绪的温和形式,通过迷因扩散发泄情绪获得关注与认同。对群体心态变迁进行深入剖析,是形成健康社会心态的核心要义。社交媒体中“内卷”焦虑的动因归因为:给予表达的自我呈现、群体认同的情感共鸣、话语温和抵抗,无论哪一种情绪都应理性看待,防止心态走向极端。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需要在“内卷”与“躺平”间找到一种平衡,使当下的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挣脱“内卷”的束缚,摆脱纯“躺平”的生活态度。渊作者单位院烟台大学冤栏目责编院乐禾参考文献院1刘世定,邱泽奇.野内卷化冶概念辨析J.社会学研究,2004(05):96-110.2郭继强.野内卷化冶概念新理解J.社会学研究,200

19、7(03):194-208+245-246.3唐铮,丁振球.认同与宣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现状与引导建议J.编辑之友,2022(02):84-90.4陈烛.觉醒与突围:网络流行语野打工人冶和野内卷冶的话语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1,7(11):6-13+34.5卢晓雯.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野内卷冶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J.理论导刊,2022(04):99-106.6刘鸣筝,芦猛.从野躺平冶和野内卷冶的流行透视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及审思要要要基于 LDA 主题模型的分析J.东南传播,2022(03):95-99.7彭兰.表情包:密码尧标签与面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01):104-110+153.8令小雄,李春丽.野躺平主义冶的文化构境尧叙事症候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2):124-139.9刘博,董倩倩.情境结构与动力机制: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网络表达J.中国青年研究,2021(10):93-102.10张萌.亚文化谱系中的野佛系冶网络流行语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08):32-37+63.11欧文 窑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