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4404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6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鲁慧摘要:王猷定是明清之际的杰出文人,散文在当时有“开风气之先”的评价,然后世对其生平经历知之甚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文学史地位的评估。观其一生,丧父、国变、丧妻等事件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打击尤大,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家学渊源深厚,少时聪颖异常,但随着父母、亲人的相继离世、国破家亡,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体察,并在晚年创作出 义虎记汤琵琶传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奠定了其在文坛的重要地位。对王猷定生平经历加以梳理、探究,有助于解决王猷定研究中的相关问题,重新审视明清之际的文坛生态中其作为独特的“这一个”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王猷定生平经历清初文学文坛生态王猷定(15

2、99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现有 四照堂文集 四照堂诗集存世。关于其生平经历,散见于 清史稿 明遗民诗 碑传集 清诗纪事初编 清史列传等多种著述中,但多篇幅简短,又有语焉不详之处。本文结合以上著述,细读 四照堂文集四照堂诗集及相关作家、作品,对其生平经历进行考述可以发现,丧*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14ZDB076)的阶段性成果。父、国变、丧妻等事件对王猷定的人生经历产生了重要影响,打击尤大,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而一生漂泊无依,时常处于困窘之中,深刻影响了他的心态与文学创作。故而本文对王猷定生平经历主要以客观描述为主,力求揭示王猷定生平、创

3、作的相关情况,以期推进明清之际文坛生态的一些认识。一关于王猷定的家世,清人韩程愈 王君猷定传记载:“南昌王于一,天挺异材,家学渊源。”魏元旷 南昌县志载王猷定之高祖王崇祯“以孙希烈贵,赠侍郎兼学”,曾祖王廷望(14921574)“以子希烈贵,赠承德郎”。另,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卷 22 载:“赠礼部侍郎王崇祯墓在连珠岭,封礼部侍郎王廷望墓在本里官庄。”可见,王猷定出生在官宦之家,其高祖、曾祖都因其祖父王希烈而显贵。王猷定之从祖父王希烈,字子忠,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改庶吉士。魏元旷南昌县志对王希烈生平记载如下:王希烈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国子祭酒、礼部侍郎,改

4、吏部,兼侍讲学士,掌詹事府,充经筵日讲,尝摄宗伯事,肃府中尉某阴规为嗣,正色绝之。万历甲戌典会试,江陵子落地,人服其不私,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裕。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王希烈曾经在万历甲戌年(1574)同吕调阳一起主持会试,不阿谀张居正,时人誉其公正无私、刚正不阿。万历元年43 诗文研究(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见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18 页。(清)魏元旷:南昌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35 年版,第 543 页。(明)章潢:万历 新修南昌府志卷 22,明万历十六年刻本。(清)魏元旷:南昌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35 年版

5、,第 783 页。(1573),他曾为首辅张居正专为明神宗朱翊钧创作的 帝鉴图说作序。诚如孟久丽教授所言,此文除充满赞誉之辞外,王希烈还指出张居正出版此书的另一原因,即“使当世士大夫,知今日所亟,在君德,不在政事人人各举其职,则主必益圣,治必益隆,太平可期日而望。是亦公刻以传之意也”,张居正“希望以此来突出他自己的威信”,这就表明,王希烈不仅有文才,而且非常有识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他所作的 游白鹿洞一首诗,于嘉靖二十七年(1558)刻在“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的石碑上,成为“明代白鹿洞书院诗歌、游记类碑刻三十余块”中的一块,这些都足以见出他在当时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王猷定之父王

6、时熙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太仆卿。天启中,名在东林”。魏元旷 南昌县志对王时熙生平所述较详:王时熙,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御史。奸人刘世学,诚意伯刘荩臣从祖也,疏诋顾宪臣。时熙与其同官周起元交章论列,力斥其非。南京缺提学御史,吏部尚书赵焕调浙江巡按,吕图南补之,为周永春所劾,弃官归。时熙与汤兆京为图南申雪。又疏论汤宾允为韩敬关节事,赵焕乃以年例转时熙于外,分巡浙东。越二年,京察复被黜。寻擢太仆寺卿,珰祸起,以忧愤呕血,卒京师,名在东林朋党录。由是可知,王时熙当为东林党内名人,而且个性鲜明,做事有原则,不轻易妥协,呕心沥血,最终于天启五年(1625)卒于京师。清人饶宇朴5

7、3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 序言全文参见(明)张居正撰,王飞飞译注:帝鉴图说赏析,故宫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280281 页。德 孟久丽(Julia K.Murray):道德镜鉴:中国叙述性图画与儒家意识形态,何前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版,第 171 页。吴国富、黎华:白鹿洞书院,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3 版,第 209 页。(清)徐鼒:小腆纪传补遗卷 69,清光绪金陵刻本。笔者按:“臣”应为“成”,此处应为笔误。魏元旷:南昌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935 年版,第 867868 页。说王时熙“自昆山令入为御史,抗疏论万历庚戌科场,击党魁,劾勋贵,再起而陟冏寺者也”,亦可

8、为之佐证。王猷定就是在这样清正的家风与优渥的家境下成长的。少时的他聪慧异常,却个性十足,“不屑为章句学”,且兴趣广泛,喜琴善书:“余幼嗜琴,闻四方有蓄,必造观,然佳者往往不多见。余论琴颇与人异。审其质以考声,而知阴阳之所自生;察其形以验气,而知清浊之所由出。”甚至到了睡觉都要怀抱其中的地步王:“于一有洁癖,一匙一盏非手涤不入口。所爱博山、焦尾寤寐怀抱中,拂拭未尝假仆婢。”世交饶宇朴说他“天资善书”,曾拜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为师。他在 跋董文敏公书中自言:余少学书于董文敏公。公曰:“子知琴乎?余释褐时,有琴师讽学琴,因请教严中舍。中舍曰:此事极难。初下指时,一声不合即终身无复合理。书道亦然。然则初下

9、指时,一笔不合则竟不合,顾所合者何法也。米南宫谓 吾书右军,无一点俗气。东坡诋子厚,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乃知离合之故,理绝言提,古人妙悟,故自不传。”公书初学北海、南宫,晚学颜平原。然皆独露本色,天然秀拔,迥出标格之外,其合处当从未落笔时参取,惟菊溪先生知之耳。昭代名人尺牍小传记王猷定“善书,得李北海笔法”。少时得到董63 诗文研究(清)饶宇朴:四照堂集序,见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21 页。(清)王:四照堂集序,王猷定 四照堂文集卷首,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寒碧琴记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

10、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21 页。(清)王猷定:跋董文敏公书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震钧:国朝书人辑略卷 1,清光绪三十四年刻本。其昌的亲授,这也可以窥见其书“得李北海笔法”。但王猷定亦染晚明之习气,倾尽家财,“驰骋声伎,狗马、陆博、神仙,迂怪之事,无所不好,故产为之倾”。种种行为让王猷定似乎颇有“不肖子孙”的味道,但是这恰恰也体现出了他的名士之气。明代名士如袁中道、陈所学等皆尚“趣”,如袁中道在 南北游诗序中言,“夫名士者,

11、固皆有过人之才,能以文章不朽者也。然使其骨不劲,而趣不深,则虽才不足取”,强调了“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此期的王猷定不自觉地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名士之气初露端倪。在这一时期,对王猷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人和老师。其中,父亲对王猷定的影响是巨大的。王猷定是王时熙的第二个儿子,因天资过人,聪颖异常,深得父亲喜爱。“于一为太仆公仲子,以颖悟见钟爱,出入必随。太仆公与客讲良知之学,于一咸侍侧,则能执笔记其语。及长,一目十行下,无书不读,视金紫如拾地芥。”王猷定常常随父亲四处游宦,耳濡目染,对时势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风格,而且让他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在 许氏七

12、义烈传中,王猷定回忆起当年随父亲游宦至大梁的情景,如是说:“余与菊溪先生有世好,自尊府君与先太仆始。先生官金陵,余获从游。因念昔从先人游宦道大梁,时方幼,能问昔有宋宫阙陵寝,贤士大夫所聚及李纪、种师道用兵之所,而独未至南阳。今乃于先生问之。”可见,他与按察司许宸的友情是从父辈那里延续下来的。幼年良好的家风、丰富的阅历、多彩的见识,对王猷定未来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外祖母熊孺人对幼时的王猷定也颇多教诲,常常向其“口授73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王于一先生事略,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20 页。(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

13、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清)王猷定:许氏七义烈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许宸,字素臣,号菊溪,内乡人。官至江西按察使。参见吕友仁、查洪德:中州文献总录(下),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85 页。史传诸事”,而王猷定有些许进步、“略背上口”都会让外祖母颇为欣喜。王猷定的母亲亦时常告诫王猷定“小子识之”,这些都让他幼时的心灵倍感温暖,日后深情回忆道:昔猷定日侍先恭人,每道外王母事,未尝不泫然曰:“小子识之。”呜乎!定生也晚,犹记方髫时,从母之外家,孺人发鬖鬖,尝拥树面予,口授史传诸事,略背上口则喜。比稍长,

14、见先恭人事姑孝,声言不出梱,曰:“孺人是仪也。”孺人于先太仆有神鉴,今已矣。向之口授予者亡矣。先恭人之所仪而命予“小子识之”者,不复闻矣。世远事湮,使无闻于后,予罪也夫!可见,外祖母、母亲的学识、性格在无形中浸润着王猷定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对王猷定其人其文产生影响,王猷定散文尤其是传记文生动的叙事,娴熟的笔法当与其外祖母幼时常“口授史传诸事”不无关系。王猷定的青少年时期不仅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有良师的影响,除上文提到的书法受教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以外,文学方面亦曾受教于黄汝亨、李嗣京等名师。黄汝亨“博学多才,能文善诗,又善书法,名气很大”。王猷定受业于黄汝亨,受益良多。他在 黄母顾夫人七十寿序中

15、说:吾师少参黄寓庸先生,以文章名天下,一时学者翕然宗之。其83 诗文研究(清)王猷定:熊孺人列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熊孺人列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熊孺人列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黄汝亨(15581626),字贞父,号寓庸,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历任进贤县令、礼部郎中、江西布政司参议等。著有 天目记游 廉吏传古秦议 寓林集 寓庸游记等。参见(明)张岱:陶庵梦忆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年版,第 22 页。李嗣京,字少文,曾任浙江道御史,巡按福建,有 冷吟斋集 匡山

16、吟,刻印过宋杨亿等 册府元龟、邹德溥 圣朝泰交录、王维桢 王允宁先生存笥稿等。参见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32 页。龚笃清:八股文汇编,岳麓书社 2014 年版,第 342 页。后乃以节义著,称备德焉。予少受知先生,则自先生而下,凡其壶教与其子孙之贤者皆可得而知也。先生长子东生,有才,早世。其元配顾夫人以未亡人抚两孤者三十年。辛丑夏六月,春秋七十。其子灿、炜暨孙敬修属余言以介觞今少参公下世若而年,文章节义备德于前,而夫人如其才节继之于后余奉教于师门,不敢同世俗之誉,谨述其大者若此。夫人其以余为知言,而进一觞也?从以上叙述可知,王猷定是受黄汝亨子孙之托为师

17、母顾夫人作寿序的。尽管黄汝亨“四方弟子千余人”,但独嘱王猷定为顾夫人作序,其在老师及其后代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极有可能是黄汝亨当年的得意门生之一,黄汝亨的亲自指导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势必会产生重要影响。他的另外一位老师李嗣京是明朝内阁首辅李春芳之曾孙。崇祯元年(1628)进士,官南昌府推官。与哥哥李长科、弟弟李乔皆以文名传天下,时称“淮南三李”。王猷定与他的感情极其深厚,如同父子一般:“师初理南昌时,法甚峻。宰相铨部子弟入见,不少宽以礼数。独遇定欢然若家人父子,尝角巾野服,抵掌而谈当世之务。忌者侧目,定不顾,师亦不顾。”二人高谈阔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不仅如此,在崇祯三年(1630)王猷定母亲

18、去世、懵然之时,李嗣京竭其所能、亲自为其操持丧事:庚午,定有母之丧,懵然不能须臾,师日事鬼薪贯索,慰恤靡有间。先是,学使者举先太仆乡贤,旋入闱校士。会先恭人病且笃,小子忧劳窘棘,谋襄事,格于势,不得达。师从风雨中,举体淋漓,93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王猷定:黄母顾夫人七十寿序 ,四照堂文集卷 3,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明)张岱著,谷春侠、张立敏注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年版,第 41 页。郭馨馨:明末清初李长科世系、著述考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5 期。(清)王猷定:祭侍御少文李老师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角崩跽请督学,得

19、俞旨乃起,人以此诧师。师曰:“我为王生自寻常事。”王猷定晚年对此事仍记忆犹新,面对老师的无私帮助,不禁慨叹:为人父母谋,而生者得以济,死者得以荣,此岂寻常事乎?定怀此恩二十五年,入祠庙如见师焉,过丘墓如见师焉。庶竭顶踵以报万一,何期不才沦丧若此。定之负师,天欤?人欤?认为自己有负恩师。此外,王猷定还写到了尽管李嗣京“抱济世之略,顾戹于时”,有许多人想主动拜谒他,但能够“相与伤往事者”,只王猷定一人而已:定每过金陵造谒,师必曲尽宴款,感愤流连,念龙沙衂于百战,弦歌十万户荡为冷灰,幸存余息,相与伤往事者,小子一人而已。仲春,觞定郊园,足站站遮泥涂,惟恐别。岂意渡江一月,而师遂弃予小子,作百年永诀耶

20、?痛哉!师初病痿痺,定与师之伯兄小有居广陵,惊闻,趣国医诊视,尼不用。未几,遂疽发不可救。噫!人事果无憾乎?天之殄绝善类,兵不已而重以疾乎?抑师厌世之不可居,宁绝见闻,郁郁以至于死乎?皆非小子所能知也。所无解于心者,闻师病革,犹殷殷以不获遗赠为恨。命似君简定生平笔墨藏之。呜乎!小子何修,而师谬爱若此哉?定悔不能举学道事,劝师从事于早;又不能躬视师疾,听颠倒于庸医之手。负师之痛,讵止一端?惟有辑师嘉言懿行以传千古,如斯已耳。呜乎,师其鉴诸!字里行间渗透出对老师离世悲恸的同时,更多的是“负师之痛”。对李嗣04 诗文研究(清)王猷定:祭侍御少文李老师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

21、王猷定:祭侍御少文李老师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祭侍御少文李老师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京无限怀念的文字背后蕴藏着恩师当年对其的谆谆教导,虽然李嗣京已故去,但王猷定会“辑师嘉言懿行以传千古”,让老师的精神不朽。透过这篇祭文,足以看出李嗣京对其影响之大。过人的天资、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良师授业让王猷定度过了丰富、快乐、充实的青少年时期。但不幸也接踵而至。天启五年(1625),父亲王时熙去世,不久发妻也奔赴黄泉:“太仆没,豫贞亦捐闺阁。于一既服阕,弗乐于家,辄徙维扬居之。”父亲的离世对一向乐观、爽朗的王猷定而言,打击是巨大的,已经达到了“困踬跬

22、步不敢前”的地步。王猷定守丧期满之后,不愿再留在故园,即离家到扬州,并于天启七年(1627)拜见与父同籍且同志、私交甚笃的刘宗周。二人思及王时熙,不禁痛哭流涕。更不幸的是,约 5 年后的崇祯三年(1630),王猷定的母亲又离开了人间:“庚午,定有母之丧。”短短五年,挚爱的父母双亲、发妻相继离世,可想而知对王猷定的打击之大。自此,王猷定心中也开始萌生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的种子,并有焚“制义”之举:“崇祯季寇乱,余弃诸生,制义尽焚去。”崇祯三年(1630),王猷定与万寿祺初次相遇于淮:“迨庚午,君得隽,予始遇君于淮,而两家之先人已下世。”王时熙尚在世时,就对王猷定称许过万寿祺的才华,可惜未能相见。造化

23、弄人,二人相见之时,两家之先人均已离世,虽然此次见面未免有世事无常之叹,但却为二人之后的交往提供了契机:“因为身体染病,不利于行,万寿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大都困居淮安。而天下名士,凡过淮者,多相造访,前后算来,不下百人,其中大部分为明朝遗民。著名的有阎尔梅、顾炎武、归庄、14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清)王猷定:表贞遗墨弁言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祭侍御少文李老师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孝廉张公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

24、十二年刻本。万寿祺(16031652),字年少,徐州人。风流豪宕,倾动一时。参见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87 页。(清)王猷定:祭万年少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胡介、王猷定、梁以樟、邢防、宋曹等。”万寿祺向以天下为己任,去世后王猷定等人专门作文悼念之,彰显了天崩地坼易代之际的“文章气谊”。旅淮期间,王猷定与姻亲袁继咸交往密切。崇祯十六年(1643),王猷定到袁继咸家中探望,同时见到了女儿和两岁的外孙:先是癸未,公罢江督,挈家之金陵。余自广陵省公,吾女抱外孙,甫二岁,随别去。根据当时王猷定外孙的年龄推测,他和袁继咸结成儿女亲家当在此期间。通过袁继

25、咸的介绍,王猷定在崇祯七年(1634)结识了“与其仲兄职方公超宗并有名于时”的郑侠如:时袁公临侯以御史出为扬州副使,忤阉人,远嫌罕有至者。公独偕职方公往,侃侃言地方事,于利弊罔不中。袁公重之,数为余言,余之知公自袁公始也。郑侠如仗义直言、不惧权贵的性格颇得王猷定的钦佩,二人共同经历了“天下盛衰、骨肉友朋合散”之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王猷定的晚24 诗文研究田秉锷、张瑾:书香徐州,南京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30 页。曹虹:集群流派与布衣精神 清代前期文史的一个观察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6 期。袁继咸(15931646),字季通,号临侯,湖北宜春人。天启五年(16

26、25)进士,授行人。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左梦庚降清,执袁北去,不屈被杀。参见(明)王思任著、李鸣注评 王思任小品全集详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年版,第 368 页。(清)王猷定:外孙袁子制义序 ,四照堂文集卷 1,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贺郑水部士介公暨汪夫人五十双寿序 ,四照堂文集卷 3,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贺郑水部士介公暨汪夫人五十双寿序 ,四照堂文集卷 3,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贺郑水部士介公暨汪夫人五十双寿序 ,四照堂文集卷 3,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诚如王猷定晚年自己所说:余敝庐荡析,而公门阀既完且新。因叹人

27、生盛衰合散,虽百年,须臾事。然自余知公以来,及见公壮年慷慨论列时,天下之变,骨肉之所存、友朋之相见有几?而公与夫人转徙兵戈中若而年,迄今春秋方艾,见子之荣,虽余衰且老,流离患难之余犹获从公歌咏,以再睹其盛,岂其幸哉!虽然王猷定自己“敝庐荡析”,但看到好友“门阀既完且新”,心中还是颇多欣慰的。人生知己,本就难得,更何况他还为自己贫困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充足的、满满的回忆,这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运、幸福!除郑侠如之外,王猷定此期还结识了袁芳、李长科、李缁仲等名士。袁芳,“长洲人。善医,所至多活人,间为画,皆不欲有名,自号樗叟”,为人爱憎分明,好打抱不平。李长科,字小有,“故相国李文定公之孙”,在医学和

28、文学领域都成就颇著,一生有 残本金汤十二筹八卷 广仁品二集 兴化李氏传略附别记 牧怀五纪 李小有诗集淮南三凤文钞 妇科秘方胎产护生篇 广遗民录等多部著作,与王猷定感情甚笃,去世前将自己的 广遗民录遗稿交给王猷定保管,可见对其信任有加:“小有殁,以其稿属王于一。”综上所述,此一时期,王猷定父母、妻子等亲人的离世给他造成了很大打击,但是在这一时期,他与许多故朋新知相会,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体察。与万寿祺的初次谋面,与袁继咸的相处,与郑侠如、袁芳、李长科等坦坦荡荡、才华横溢之人的相识,都丰富了他的人生见闻,从34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王猷定:贺郑水部士介公暨汪夫人五十双寿序 ,四照堂文集卷 3,清康

29、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樗叟传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 49,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按:钱谦益记“小有”为名,“长科”为“字”当为误记。郭馨馨:明末清初李长科世系、著述考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 5 期。(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 49,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心灵所受到的创伤,丧亲之痛在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里得到了缓解,这些宝贵的经历都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对他未来的人生和文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二崇祯十七年(1644)到顺治七年(1650),这七年的时光看似很短暂,但于王猷定而言,却是炼狱般的七年。国破家亡,先是

30、入史可法幕做记事参军,“情文动一时”。随着南明小朝廷的覆灭,他不得不携带续娶之妻子及家眷四处逃生,多次遇险于途,差点丧命。尽管每次都能逢凶化吉,死里逃生,但生活上却时常困窘,经常断炊,王猷定不得不靠鬻文为生,甚至有时还要靠妻子和孩子挖野菜自给,甚而自嘲“贫而乞食”。王猷定专门有 黄叶篇纪年七咏来记载这特殊的七年,可见这七年在他不平常的人生中是极具特殊意义的,这也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彷徨、痛苦的七年。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之变不仅对国家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对王猷定的影响亦是如此。其 东湖二仲诗序云:两公皆明德之后,有声名于时,卜筑东湖,人谓之“东湖二仲”云予居湖上,两公年皆六十余迨国变而两公

31、(仲阳、宣仲)死,予浮家江淮。可见,“国变”之前,王猷定曾在南昌东湖居住,东湖自古就是南昌的主要行政区域,当地许多高官、名人等皆曾在此安家,由此也可以看出王猷定家世曾经的显赫,但这一切均被“国变”打破,他不得不举家迁移,流徙于江淮。因此,“国变”可以看作是王猷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44 诗文研究(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清)王猷定:祭万年少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东湖二仲诗序 ,四照堂文集卷 1,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王猷定先入史可法幕,担任文书工作,撰写了名噪一时的迎立福王

32、的檄文,轰动一时:“甲申之变,史公倡大义,表迎福藩于留都,又草檄,檄四方忠节之士,情文动一时,皆于一为之谋也。”清史列传王猷定传亦有类似记载:“史可法闻其贤,征为记室。可法迎立福王,传檄四方,情文动一时,皆猷定为之谋也。”由此可见,王猷定杰出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得到了南明小朝廷的认可,此时的王猷定也一定是期盼有一番作为的。可现实是血淋淋的、残酷的,山河破碎、小朝廷的腐败、百姓流离失所等真实情况都逐渐凝固了他的热血,所以后来亲家袁继咸屡次致书邀请他出仕时,都被他坚决拒绝了:弘光之世,文耻郎署,武鄙参游于时奉命江楚,特疏荐公可大用于朝,又以书起于一。于一方坚卧,为书累千言复袁公,道不乐仕进意。及玄纁到

33、门,竟不赴,今其书载集中。及两京陷没,人士沮丧,遂绝意人间世,日以诗文相娱乐。袁继咸奉命江楚,亦疏荐猷定可大用,猷定坚卧,复书累千言,道不乐仕进意。既入国朝,遂绝意人世,日以诗文自娱。晚寓浙中西湖僧舍,大吏重其人,皆虚左事之。按察使宋琬尤与相契。已而琬以事被逮,宾客散亡,猷定独周旋患难中。可见,“国变”以后,王猷定已再无仕进之意,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诗文创作上,为后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因为到处战乱、硝烟四起,王猷定便真正开始了四处漂泊、颠沛流离的生活。“九庙殄灭”的同时,对王猷定影响较大的还有另外一件事,就是54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敬

34、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王猷定传,中华书局 1987 年版,第 5721 页。(清)韩程愈:王君猷定传,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18 页。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王猷定传,中华书局 1987 年版,第 5721 页。(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 2,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继妻的亡故。他一度万念俱灰、自暴自弃,在 黄叶篇纪年七咏中,如是记道:右甲申。是年三月,予自石城归,九庙殄灭,一妻沦亡,病卧一小楼,人伦念绝。继妻亡故,王猷定自己也因身体虚弱,“病卧一小楼,人伦念绝”,但

35、是自古男儿肩上就扛着更多更重的责任,于是最终在亲友“宗祊大义”的劝说下,于同年九月再娶,渐渐地从继妻离世所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赋诗一首来记载这一年的遭际:“国破家亡此一时,天崩岂复问干支?新裳已溅铜驼泪,旧枕难听薤露辞。母到墓门劳淑妇,天为祖庙锡孤儿。当年阁下东湖水,短草幽燐却照谁?”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王猷定面对此情此景时复杂惆怅的心情不言而喻。顺治二年(1645)至顺治三年(1646)两年间,王猷定由南向北,携家人不断地逃难:乙酉。时事日非,正月,挈氏归里,改葬先王父,二月改葬先王母。及葬,先太仆公氏从予处,荒谷诛茅,营窀穸毕,始入城。七月兵乱,予居围城中得不死,氏奔窜落星桥。土寇发难,

36、趋丰城。十月乱平,复迁省城。顺治三年(1646),王猷定作的一首诗颇能说明当时的境况和心态:“包胥谁为哭秦庭?仡仡崇墉战血腥。白鹭舟前酹古月,黄河马上乞残星。廿龄弓韔愁边酒,半夜刀环梦里萍。我去天津桥畔望,兵声都作杜鹃听。”他真切体验到了古人所说的行路之难,妻子终日以泪洗面,抱儿64 诗文研究(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痛哭,虽然“无怨声”,但王猷定也非常难过,

37、奔波之苦尽然体现。此间,袁继咸被捕,他沿途北上,想与之相见,可惜历尽千辛万苦到达时,袁继咸早已死于三忠祠。他不得不沿途寻找袁继咸坠亡遗迹,吊访崇祯遗墟,流离于淮阴、南京之间:“迨乙酉,袁公以皖督被执北去,君橐徒步崎岖燕市,而袁公死三忠祠已阅月。于是访鼎湖之遗墟,寻西袁之坠迹,流离淮阴,踯躅邗上。”值得说明的是,袁继咸早在临死前即知自己性命难保,所以特地密书一封,托“牧儿”致王猷定:书衣带藏败笥,使牧儿授定,俾蚤达。又贻定书曰:“从此,雪窖冰天,为异域鬼矣。寄语家人,收我骨南归,幸甚!”可见,王猷定为袁继咸深信之人。袁继咸离世后,其门人高孝先整理袁继咸手迹时,没来得及收录的 浔阳一编,嘱托王猷定

38、补入:“所不及收者 浔阳一编,属猷定补入。”王猷定也表示自己与高孝先“当效铁函沉狼山古井,年年焚香陈酒浆祭醊,听杜宇哭冬青耳”,悲恸之情显而易见。此时的王猷定已经非常困窘,常到万寿祺处畅饮抒怀,“望故垒”,狂吟大叫,世俗之人见王猷定此举很奇怪,好奇其已经贫穷至此,为何还如此猖狂自是?王猷定对此给出的回答是“苟非是,将不活”:当是时,予赴友难,窜身燕、蓟间已,挈妻孥泾上,颠毛种种,羸惫非人。而君亦缊袍草屦,瞥见似不相识。久之,乃执手相劳曰:74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饶宇朴:四照堂集序,载陶福履、胡思敬编 豫章丛书集部十一,江西教

39、育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22 页。(清)王猷定:书袁山先生四山楼藏卷补入浔阳手迹事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书袁山先生四山楼藏卷补入浔阳手迹事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书袁山先生四山楼藏卷补入浔阳手迹事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子为故人良苦。”自是,每过韩王台下,必造君之浦,委巷春泥,茅堂秋草,不留连不已。酒酣则徜徉于黄河之岸,望故垒,闻水声溅溅,雄心激荡,相与走狭邪,狂吟大叫。世俗之人鲜不诧王子贫而乞食,何乃猖狂若是?而不知王子苟非是,将不活,盖举人世可悲可涕之事藉君以少宽焉。及予再迁邗上,求一髣髴君之声音笑

40、貌而不可得。予以是叹友朋之难也。由此可以想见王猷定当时的困顿愤懑之境。顺治三年(1646),王猷定到达京师,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宋琬,并相谈甚欢。顺治四年(1647),王猷定自北向南归,黄叶篇纪年七咏载:“右丁亥。正月,予出都。二月返淄川,携家南归。城戒严,从兵间十余日始渡河,侨寓宝应。四月,予往于湖问故园消息,舟回銮江,不幸效相如反成都事,噫!竹竿袅袅吟可再咏邪?八月返泾上,氏病脾,憔悴甚矣。”在此期间,王猷定与梁以樟订交:“公少负王佐才,余知公二十年,丁亥始订交泾上。”且与梁以樟、梁仲木兄弟“从容抵掌论天下事”,相谈甚欢:初,丁亥春,余自京师来宝应,君在越中。公狄为予言君与海内贤豪游,既,

41、从其司马公驰驱王事,及佐弟戎行,孤城血战,是心窃壮之。迨相见,言昔年收召中原河北义士事,不就,酒酣击柱,髯戟张靴顿地起。余既悲君之志,自念未即衰,与君兄弟,风雨鸡鸣,从容抵掌论天下事,尚未至潦倒无用于世。王猷定与梁以樟性情相似、个性相投,二人的相识给王猷定带来了极大欢喜,精神上自然是愉悦的。可是现实很残酷,王猷定的平时生活日益84 诗文研究(清)王猷定:祭万年少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汪超宏:宋琬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第 59 页。(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 2,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赠鹪林梁公序 ,四照堂文集卷 1,清康熙二十二

42、年刻本。(清)王猷定:祭梁君仲木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窘迫不堪,至顺治五年(1648),甚至到了有时无食可吃,靠妻子和儿子采野菜自给的地步:戊子正月,江省乱,道路荒塞。夏秋乞食于淮,归则行戚家溪草上,手一编。忆乱城中火三日,氏弃裙布,纳书于簏,良苦。旅烟不起,有枭来庭,氏携儿子采野菜自给。殡之日,无嫁时衣。悲夫!身为书香世家、名门之后,却落得如此困顿,王猷定深感悲哀和羞愧,但字里行间却又透露着无可奈何,或许只有他的诗才能最真切地表现他此时的心情:“乡心曲曲阵云西,老惯穷愁咽鼓鼙。每对黄花羞汗漫,可能白发有端倪。絅衣葬火残书泪,土灶生尘野鵩啼。剩得一棺萤苑冷,戚家芳草尚萋萋

43、。”凄凉中充斥着无限哀伤。顺治六年(1649),王猷定携家眷在高邮、南京等地继续漂泊,加上受到洪水影响,生活条件愈加艰苦。黄叶篇纪年七咏载:“己丑五月,迁高邮,寄孥走邗上。秋大水,及其半扉,予惊操短屋梁下,手持门扇渡,乱流至河故道,乃易两舟,泛太湖,双行树杪止寒河。十一月去淮,稍得食。祠灶日反,氏作食,请余祭诗。”幸得友人高胎簪之母张太夫人救助:吾家在涂,去夏大水,挈孥居馆舍,荫一壁,炀一灶。母察之,给米假担薪,十五朔以来无倦容。先是,余室病三日,前导而往。室既蓐蚁,母亦就木。这让王猷定非常感动,将其当做亲生母亲看待,“小人无母,二子之母,94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

44、四照堂诗集卷 2,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 2,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黄叶篇纪年七咏 ,四照堂诗集卷 2,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祭高母张太夫人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吾母也”。此间,他一度鬻文为生,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的 祭尚宝丞刘公文云:“十年以前,兄约身不取一钱,余卖文以食,穷且殆”,说的就是此一时期的事情。至顺治七年(1650)正月,王猷定自己独居,备感忧愁,遂与高姓友人自广陵抵滁阳,游览山水名胜,并作 滁游记一篇以记之,开篇即云:岁庚寅,叶诸大横之卜。乃中慅慅兮,独居块处,如不可以终日,因思 离骚

45、,赋 远游。远游必涉江,乃抱食櫑笔簏,偕高子从广陵雨行三十邮签抵滁阳。滁,古南北谯也,土荒俭无足观,亦无地道主款交者,乃仿 禹贡,纪山川不纪人物如左。这或许是王猷定七年中唯一一次真正放松身心的机会,他很珍视这次滁阳之行,每一日的游览都记得颇为详细,而且创作出多首诗歌,正如他在最后作结时说的那样:兹游也,不经旬而雨三日,雪一日。吾得洞三,得泉四,亭之可停者八,台之可以望云物者一,潭之黢黧可畏者亦一,而观止;得古体、歌行、近体凡二十首,删其六,而诗亦止。昔屈原见放,彷徨山泽,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诡,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因书其壁而问之,以泄愤懑。刘梦得游连、朗州,亦效屈

46、子作 九歌,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首。予之呼龙、拜梅,毋乃类是欤?枯居沉郁,则游以散之,而山川蔽亏,道路荒塞,周流而无所极也,犹有蹇产而不释者,谓之何哉!05 诗文研究(清)王猷定:祭高母张太夫人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祭尚宝丞刘公文 ,四照堂文集卷 5,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滁游记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清)王猷定:滁游记 ,四照堂文集卷 4,清康熙二十二年刻本。由此可见,王猷定此行收获颇丰。该年农历十月十四日,王猷定喜得一女,字琼生,可惜刚出生四十日母即身亡,又过十日,琼生亦亡。王猷定极为悲痛,作 庚寅孟冬十四

47、日,予产一女。以蕃釐台花字之,曰琼生。四十日,母亡;又十日,琼亦亡。悲哉!作百十二字,忏之。冀此种不复再落人间,与一切有情永断终古耳诗悼念不幸离世的妻女,诗云:母死儿生知不知?儿生儿死一人悲。悲时不为寻娘乳,乳断生前母是谁?何曾啼母只啼饥,也脱绯衣换孝衣。孝得母时刚十日,两衣齐着一棺微。忏汝来生勿再生,只今恩怨未分明。弟兄但识娘恩重,头血濡濡撞阿穷。百千万恨无言说,想像惟怜肖母形。忏得情销天地外,残生只写法华经。由是可见,妻子、幼女的相继离世对王猷定的打击之大,外部环境本就恶劣,家中又屡遭变故,此时的他感到深深的绝望和无力,只想“残生只写法华经”。综上所述,从崇祯十七年(1644)到顺治七年(

48、1650),是王猷定人生当中最为黑暗的七年,南北奔波不停,饱尝丧亲之痛,外部战争不断,家中又屡屡断炊,堂堂七尺男儿,却无法保证家人最基本的温饱,王猷定曾经的意气风发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这七年让他真切体验到漂泊与贫穷的滋味,同时也让他体会到与梁以樟等人至情至性的情谊,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促使他应用得游刃有余,为他成为一代散文名家奠定了坚实基础。15王猷定生平经历考述 三在经历了人生的富贵与贫穷、大起大落之后,王猷定对世态人情有了更深刻的体察,表现得也更为理性、冷静、沉着、淡然、成熟。此一时期,他常常参与友人的集会,据汤宇星教授考证,仅顺治十四年(1657)秋,王猷定就与龚

49、鼎孳、陈维崧、冒襄、余怀、杜濬、姜鹤侪、许宸、梅磊、姜廷幹等人有过多次雅集。顺治十六年(1659)八月十七日,梁巽卿宴客,王猷定与张鞠存、髙汉思、袁青来、程娄东、张季望、阎百诗、张云予等人于梁巽卿处集会,作 得树庭记:梁子巽卿居枚里之北,有慕乎古之学道者,游饮自晦,不近荣势。居旁有楼,楼之外有隙地,可数亩。有树森蔚参错隅左。主人曰:“此可资吾庭之胜者也。累土杂袭,攒以数峰,复架广其上,以宠吾树。小廊回折,随其高下,与后楹接,帘栊窈窕,几席可私。于是乎跬步之内,别有天地。”己亥八月十七日,主人宴客,张乐甚盛,残阳在树,翠竹虚壁。已而月上,影达人面。酒半,主人具绰楔,以属王子命名。王子执盏言曰:今

50、何时哉?戎马纷驰,中原无安土。顾兹河曲,犹有昔时丝竹管弦遗音之盛者乎?有之,而觥筹旅献,不足引重风雅,其谓之何?今群彦毕集,文雅纵横,抑何盛也!何地无树?虽青牛采华,撑霄障日,其不为人游息之具者,犹之丛莽无人之地。而兹庭得之,又何幸与?因取少陵“老树空庭得”之句与标斯胜。古之名庭者不一,如卢征君草堂曰“枕烟幂翠”,皆本于扬雄“爰静神游”之义,今之名亦取诸此。一时同集者为张鞠存先生、髙汉思、袁青来、程娄东、张季望、25 诗文研究汤宇星:丛桃叶渡到水绘图十七世纪的江南与冒襄的艺术交往,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14216 页。阎百诗、张云予诸君,而王子猷定为之记。可见,王猷定应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