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言文教学,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殷秀德访谈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363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学,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殷秀德访谈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教学,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殷秀德访谈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教学,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殷秀德访谈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言文教学,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殷秀德访谈录一殷秀德张硕殷秀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闵行区语文教研员,长三角基础教育语文学科专家、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闵行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著有浸润于新鲜体验之中一一初中文言文“陌生化”教学实践与探索口语交际等,参编教材著作多部,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在多地执教公开课,举办讲座,受到广泛好评。张硕(上海市七宝中学教师):殷老师,您好!久闻您的大名,很高兴能够与您一起探讨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我知道您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尤其是文言文教学领域,成果颇丰。能否请您谈谈为什么您对文言文教学研究情有独钟

2、?殷秀德:谢谢张老师!感谢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给予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我确实对文言文教学实践与研究投人了比较多的精力,也有一些心得与收获。至于为什么,倒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语文教师的责任!文言文具有了两千多年来记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主要工具的资格,它也有超越方言、超越时代的特性,中华民族靠文言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显示了汉语文化的魅力,因此,文言文是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共存的。所以,了解与传承中华文明,肯定离不开文言文的学习与阅读。这是一个常识性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远,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窄。当然,你也可以说文言文处处都在,我们在进行表达的时候,由于白话与文言文的传承性,

3、会不知不觉、理所当然使用一些文言。但这些已经不是“刚需”,更多的是“典雅”,也就是说,对一般人来说,日常的表达,不使用文言,不太会影响工作、生活,甚至是学习。这就导致文言文的学习动力不足。其次是现在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语文只不过是其中一门学科,而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部分,时间与精力也不允许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投人较多。这些都是现状。一方面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一方面又是文言文学习的困境,何去何从?当所有人都有理由选择淡化文言文的时候,有一个群体却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语文老师!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因为他们几乎是所有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启蒙者。如果语文老师不能足够重视,实事求是讲,文言文的学习

4、状况堪忧!所以说,这是语文老师的集体责任!也是一名语文老师的理性认知。其次,还有作为语文老师的一种专业感受:对经典文言文学作品的珍惜。从教材来看,初中三年六册教材共选文4 0 余篇,从春秋战国到汉到唐宋元明清,涉及1 3 个历史时期,有多种体式,涉及的作者有孔子、孟子、列子、陶渊明、陶弘景、蒲松龄、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周敦颐、苏轼、范仲淹、柳宗元、韩愈、司马迁、宋濂等,基本上都是历朝历代大家。相比较浩瀚的文言文世界,这4 0 余篇选文已经少到无法再少的程度了。|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0 5这些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表现了先哲们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是民族引以为豪

5、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中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所以,因为美好,才倍加珍惜;因为倍加珍惜,才倾心投人!当然,还有第三个原因,作为教研员,你会发现你对文言文教学的美好期待与现实之间有较远距离的时候,就想尝试改变。这个原因其实是源于语文教师的责任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珍惜。张硕:您刚才谈到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我相信家长和学生也都认为学习文言文很重要,无论是从目前的考试环境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往往又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调侃: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您觉得形成“怕”的原因是什么?殷秀德:哈哈

6、,张老师,这样三“怕”的说法流传甚广。“怕”其实是相对的,怕文言文无非是不如白话文好理解,不能一目了然,看不懂。但这样的原因其实很难站住脚的,为什么呢?如果这个成为怕学文言文的原因,那么英语岂不是更甚!相比较文言文而言,英语都是陌生的呢。但这个现状确实是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与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定位与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定位。学习古代文化并不是为了回到古代生活,而是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基。张志公先生很早就提出这个思考,“文言文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把教学文言文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指望文言文为我们的下一代解决什么问题,它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进一步搞清楚。

7、这里同样要看到今天,想到未来。叫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1 1 年版)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的“课程性质”来看,在对“语文课程”的定义上基本一致,强调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目的也基本一致,重在精神成长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的定位指向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作为语文课程一部分的文言文学习,无疑也该如此。但课标在这方面的阐述似乎不尽人意。作为课

8、程一部分的文言文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该用什么样的具体方式皆缺少深人的阐述。在文言文学习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 0 篇(段)”等等。相对比较宽泛,这样的目标要求很难明晰,如什么样是“浅易”,怎样才是“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至于4 0 余篇的文言文学习能否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更加难以确定。吕叔湘先生对“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的能力”的提法曾提出自己的质疑。(浅近:不深奥,简明易懂;浅易:浅显平易。两者意思接近,没有本质区别)“可是什么是浅近文言也还大

9、可研究。生字少不一定就是浅近,熟字也可能有生义;句法跟现代差不多,也可能所差的那一点出人很大。”“浅近”二字很难说,古典作品除了书经、诗经、楚辞等特别难懂的而外,可以说都是一般文言,要在这里面分别浅近与高深是很困难的。在充分掌握了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文言,达到阅读一般文言的程度,我估计至少得学五六百课时。”2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教师对课标的“浅易”要求不大理会,也难以理会,更无需理会,因为,老师们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来教学的,教材的选文已经决定了什么是“浅易”。当然,学生更不会去理会。“浅易”概念是难以把握的,更多的时候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初中的文言0061名家访谈!文学习与考试难度不能太大

10、。从教材的选文内容来看,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理想中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也有在物我合一的美好境界中表现了精神的孤寂和苦闷;有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学习期待,也有臣子对君王的忠诚于劝谏;有被贬后心中所郁积的难以排遣的苦闷之情,也有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与乐观精神;有谈论学习的重要,也有传统技艺高超的表现。等等。看上去挺丰富,但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较来说,还是沧海一栗。这样的特点意味着课标中的期望“重在精神成长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一种难以言说或者是难以评估的目标。所以,无论是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还是要求的学习时间,都很难达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欣

11、赏品味”“审美情趣”“传承传统文化”的学习目的。但我们仔细研究课标,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强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二是“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

12、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由此,我们是否能这样延申思考: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期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与期待在悄悄发生变化:在进一步明晰文言文对学生的最终影响塑造人格的同时,也强调对“思维能力”发展的期待。通过对课标的分析理解,我们是否改变以往以教学内容为起点与主体的教学与文言文学习,回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中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和“提升思维能力”上来,设计“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依据单元主

13、题要求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激发兴趣与思考,以此提升思维能力。这样,可能也能达到课标的其它要求。也就是说,以往的以文言文的学习内容为起点的学习方式可能会满足“精神成长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需求,但是否能“提升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服务,是打个问号的。但以“思维能力”为起点、以文言文的“言文”为主体的文言文学习可能会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最起码关注了“思维能力”,在文言文的学习方面能往前迈进一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可能常常对文本的内容以及承载的文化关注较多,对其学习目的期许过高,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太沉重!不“怕”才怪!其次,学生“怕”的另一个

14、原因应该是教学方式。作为日常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多是串讲,基本上是老师首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也就是翻译;接着就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特点等进行讲解。大体如此。以周亚夫军细柳为例,先带领学生翻译全文,然后概括周亚夫人物形象,也会理解史记的文学特点。说到这儿,对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确实做得很少,现在的主体教学方式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儒指导生徒读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断句,分辨出:一篇有几章,一章有几句,一句有几处停顿。2.正音正读。3.解释词语。4.解释全句、句群或全章的意义。5.指出正|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0 7文的语法修辞特点,介绍与正文有关

15、的文化背景知识。”3 现在因为有了标点,连“断句”也省了。从课堂直观表现上来看,有这些特点:以“教师发起”为主,以教师的预设起点为主,学生面对教师的指引以及提问,会进行回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应进行评价。占据课堂比较多的是师生一一对话或者教师讲解。“串讲”的教学方式有存在的理由。一方面文言文有理解的障碍,需要进行文意疏通;另一方面,“串讲”式的教学接近于接受学习,“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人们经过漫长岁月发现和积累的知识。4 作为施教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看上去教学效率比较高。基本上属于“教教材,知识中心”的类型。还有一个现实的理由也

16、不容忽视:教师能参照的资料多,备课比较省力,符合任务繁重一线教师的工作选择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也是很清楚的。本来,初中文言文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地把自已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人、全面地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似是而非的、肤浅的观念。因此,一方面因为人的心智从不接受以此方式灌输的知识。年轻人一向渴望开拓奋进,渴望积极主动,厌恶枯燥乏味的受到纪律约束的知识。另一方面这样的惰性知识的学习加剧惰性思维,文言文的以词句翻译为主体的教学尤甚。“在训练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必须特别注意我所提到的惰性

17、思维 一一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只被大脑接收,而没有被利用、检验或与其他新鲜事物相互融合的某些观点。5 这种串讲、理解与记忆的教与学的方式,禁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至于是否能满足学生“精神成长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需求,是有疑问的,再者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于这样的接受性学习。所以,今天的文言文学习,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整体感觉是:无趣、没用、还要背诵默写。这也应该是构成学生“怕”学文言文的重要原因吧。张硕:听您如此一说,确实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其实想弄清楚“怕”是为了“不怕”,当我们找到了“怕”文言文的原因之后,就需要力求解决这个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殷秀德:想要解决好“怕”文言文的问题

18、,那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关注文言文作为学习资源的优势是什么。“距离美”。这是进行文言文教学可以利用的最大优势!文言文的语言不易读懂,记录的大多是学生未知、远离现代的文明。这样可能会出现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利用这样的差异,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兴趣。给予学生更多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独立理解文意,经历从“未知”“知”的过程,获得属于自已的成就感与语文学习的自信。教师要利用文言文的“距离美”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动力。“距离美”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现代汉语的“言”与文言文的“言”有差异,也是继承的关系;二是“文”,是指“文学”是我们今天在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至于文言作品与现代表

19、现出的文化等差异,都是附着在“言”“文”之上的。关于“言”与白话文的“距离美”的问题很复杂,选择部分有助于教学的展开。主要表现在单音节字词与虚词上。文言翻译面对最多的是单音节词,就汉语说,在词的库存里,单音节加双音节是绝对多数。但这是不分古今的笼统说,如果分古今,那就单音节和双音节的比例还有大差别:单音节是古多今少,双音节是古少今多。这差别的来源是文言里许多经常单用的词,到现代汉语是不能单用了。6 0081名家访谈1如周亚夫军细柳中的“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中的“惊”,作为单音节词,内涵非常丰富,是“惊”?还是“惊奇”“震惊”?等等,都有一定道理,因为是“群臣”的反应,并且反应不一,所以才有文帝

20、“此真将军矣!”的定性话语。再比较“皆惊”到“称善者久之”,前后的变化,特别有趣,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变化的原因是文帝的一句话:“嵯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教学,是不是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与想象的空间,文言文教学是不是有了更多的趣味。有单独的单音节词语的理解适应于教学,也有多个单音节词语进行关联教学。如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

21、闻也。”类似于“说”的动词的变化与差异,连续几个单音节动词的使用,能看出事情发展的轨迹。“告”“传”“日”“道”的意思分别是:告:告诉、告知、陈述;传: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日:说,是直接说出,多用于对话;道:在上古时作“说”讲,词义偏于“谈论”“称道。7 告一传一日一道,形成了一条传播路径,“告”“日 基本上是一对一的交流,“传”应该是一对多,或多次一对一,告知者与听众都在增加,“道”则是讨论了,两两对话行为转变为群体讨论行为,属于群体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谣言也就由此而生。以上通过个别与多个关联的单音节词语进行教学,学生一定要依据整篇文章的内容谈自已的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

22、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能进行主动探究学习,无疑比传统的“串讲”模式要有趣、有效得多。关于“言”的第二个表现是虚词。文言文因为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一般情况下,在情感与语气的表达上,常常依赖虚词。清桐城派的“因声求气”之说也是在阐述这个道理,因此,读正虚词声调,常常就能体会情绪、情感。张中行先生也曾有明确阐释: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不同句式的适当配合有关系,声音的适当变化有关系,甚至用适当的虚词(主要是表语气的虚词),使意思贯串起来也有重要的关系1 8。而白话文因为有标点,对文言文虚词的运用与理解都弱化,而这些恰恰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特征,能运用于教学,有“距离美”。如周亚夫军细柳最后一段:

23、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嵯乎,此真将军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共四个虚词,“嵯乎”:表示叹息;“矣”:第三声,在赞叹周亚夫的同时,也在叹息真将军真少啊!“耳”:第三声,表示愤怒之情;“邪”第二声,是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些虚词背后的情绪是丰富的,只有读懂这些虚词,才能真正走入文本。张硕:您对于“言”的分析非常深刻,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确实会忽略您刚才说的问题。下面该讲一讲“文”了吧。殷秀德:以上我阐述的是文言文教学中“言”的优势,下面聊聊关于“文”的优势。如果说,“言”的优势不受重视,“文”则是忽略比较多。选人教材的作

24、品多是文学作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认知,毕竟是语文教材,但在教学中,却多是将其“文学性”弃之不顾。原因是我们始终将翻译文言作品作为第一要务,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将文学作品作为文言语料,仅仅翻译而已;二是“文言翻译后的作品”,翻译成白话文后再进行文学性分析,以现代文的理解方式,“以今律古”来学习文言作品。我们正确的教学方式应该是运用文言的文学理论来理解、学习文言作品。这就需要老师们在教学时加强这方面的学|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0 9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发现其微妙之处。这样的例子甚多。如爱莲说有鲜明的句式特征:整齐中有差异,差异中见意图。体现在文章的最后一段。1.予

25、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憶!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憶!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样的写法类似于诗歌“赋”的表现手法,通过反复以强调,同时也通过“同中求异”来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第1 组是爱莲说的原文,上下句式不整齐,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放在句末;第2组是上下整齐的句式,一一对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放在句末。第1 组更重对“竞名逐利的世态人情的批判”,是伤心、失望与警示;而第2 组则重“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的表明”,

26、是知音难遇的伤感。第1 组直指社会弊端;第2组则是抒发个人情感;显而易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清楚了。9 再如陋室铭最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的典故引用,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古文笔法百篇作者李扶九先生是这样评析: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着迹,尤见其巧处。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些常见的文言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是需要老师们在教学时一一辨别,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比较新鲜的,有“距离美”。张硕:掌握和理解了文言文教学中“言”和“文”的优势,是不是就一定能教好文言文呢?殷秀德:理清文言文的学

27、习目的,明晰文言文学习“距离美”的优势,应该依据这些优势进行教学设计,朝着目标前行。这时候,“设计”对于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进行一些文言文的教学设计时,会关注学生学习的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思维。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兴趣是注意和理解的先决条件,激发生命有机体,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兴趣带来的快乐。伴随而行的是“思维”,不是简单的快乐而导致的兴趣,应该是自己努力收获成就的兴趣,这就需要学生走过一段激发思维、让思维激荡的过程。所以,我们努力远离“粗暴”的翻译和串讲,提升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是“有趣”“有用”的,让学生形成文言文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

28、归属感。如以前沪教版六年级有一篇课外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在教学中引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然后问:和文章中的表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很快有2 个疑问:1.原文是“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是“傍”而不是“后”,为什么?2.出现了蝉、螳螂、黄雀、弹丸(少孺子),为什么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而不是“黄雀捕螳螂,弹丸在下”或“蝉饮露,螳螂捕蝉,黄雀在傍,黄雀捕螳螂,弹丸在下”呢?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三种动物的表现与位置:蝉一高

29、居悲鸣一后螳螂一委身曲附一一傍黄雀一一延颈欲啄一一下可以达成以下学习目标:目标一理解三者的表现,一个比一个贪婪,蝉是可笑,螳螂可笑可悲,黄雀则是可笑可悲可叹。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背后的动物神态。目标二:三个词语一个比一个深入。词语背0101名家访谈1后动物的贪婪心态。目标三:本寓言故事想表达的是“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对“后患”的表达意图清晰。综上所述,为什么是“后”而不是“傍”的原因也就清晰了。如此再延申下来,思考第二个问题:从寓言的文体特征来理解,为什么只有“螳螂”与“黄雀”呢?寓言,常常有讽刺或劝诚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寄寓之

30、言”,在寓言中必须有寓意,而且寓意的表现方式很独特,是通过彼人彼物来表现。此二者最为贪婪,最是要警戒。“弹丸”是最终的胜利者,不合适:吴王欲伐荆,是侵略。蝉是为生存而饮露,有点贪,不影响别人,也不合适。用“螳螂”与“黄雀”才有警戒之意,符合寓言特征。这样的教学案例就是抓住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距离美”,学生在课堂上是充满解决问题的欲望的。试想,如果按照现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日常基本模式:以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为主,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学生的兴趣差异应该是明显的。张硕:您强调的“设计”意识,老师们或多或少都具备,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是

31、否有什么模式?或者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殷秀德: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有什么模式,但“兴趣”“思维”始终放在心里,而“言”“文”的“距离美”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入门钥匙”,甚至是主体内容。首先,我们看看能不能突破文言诗文原点,不能只就“文言”教“文言”,与现实、未来缺少联系与关照,无形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与现实未来之间的隔膜。我们的教学向生活靠拢,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文言文教学要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长点,架通“古”“今”之间的桥梁,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如在孙权劝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比较“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博士”与今天的“博士”意思的同异。由陋室铭中“室”的意思联系到

32、今天的住房称谓“一室户”等。其次,设计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如狼的教学设计:一、设计两头狼(小點、小诡)的对话,先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跟着示范内容进行内容理解和找出不足之处。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示范:小點:兄弟,饿不饿啊?小诡:饿啊,要找点吃的了。小:我闻到肉香。小诡:我也闻到了,是不是前面哪个人?小:对的,他的担子中有肉骨头。小诡:不行啊,有刀。小:怕啥,我们俩对付他一人没问题。小诡:对的,发挥我们狼家族的特长,我们紧紧跟着。小:上。二、给学生任务:依据文章2、3 段文意,设计对话。要求:1.从对话中能推测出屠户行为。2.两位同学一组,合作完成。

33、所有的教学内容,如此类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想象中进行表达,并完成对文章意思的理解。第三、进行情境下的文言文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提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名家访谈|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1 1如周亚夫军细柳的情境化教学设计。活动一:如果文帝发朋友圈,会发哪一句话?为什么?预设一:此真将军矣!让学生

34、分组学习文章是如何表现出亚夫为“真将军”的。预设二:为什么有“嵯乎”或没有“嵯乎”?学习活动一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发朋友圈”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要基本理解全文,一般情况下,会指向“此真将军矣!”,但“嵯乎”是文帝对亚夫的态度、情感,以及会涉及到对刘礼、徐厉以及群臣的态度、情感,相对就比较复杂,和后面三个虚词一起理解,就完整了。学习活动一的设计目的是基本理解全文。活动二:朋友圈中有亚夫、刘礼、徐厉、匈奴单于、太尉(最高的武官职位)、卫尉(皇帝的禁卫司令)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廷尉(主管刑法和监狱以及审判案件)、黄门令(掌侍左右,通报内外)这些人都会如何回复?文帝针对别

35、人的回复又该如何回复呢?每组都选择1-2 位人物进行想象创作回复并阐述理由。(先是个人创作和阐述理由,然后小组交流,每一组推荐一位阐述)学习活动二的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所有人物,将主要人物放人所有的场景中深入理解,再现全景。启发学生阅读记人叙事类的文本,要有整篇意识,也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作业:如果文帝让亚夫去托管霸上与棘门,亚夫会有哪些行动?请你写出1-2 条,阐述理由。以上三种类型,是设计的例举,既然是设计,就很难有模式,只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文“言”,发挥自已的才智,总能设计出好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张硕: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您刚才也做了详细的分析。我们谈了很多文言文

36、教学“前端”(教学设计)和“中端”(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您认为想要真正落实好文言文教学目标,在“终端”还需要做些什么吗?殷秀德:如果“前端”“中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探究的欲望,提升其思维能力。在“终端”可以引导学生做些专题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后来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其次,结合初中的名著阅读,能利用假期时间系统读读文言经典,如论语史记等,也可以选读部分唐宋八大家散文,不要求理解特别透彻,能多阅读多感受就好。总之,在“终端”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才是真正落实文言文的教学目标,量的增加才能导致质变,阅读量太少,是难以提升文言能力的。张硕: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相信把握好文言文教学中

37、的这几个重要问题,一定会让很多语文教师受益匪浅。再次感谢殷老师接受这次访谈,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有机会再继续向您请教。殷秀德:谢谢张老师!文言文的教学研究,我们一直在路上!参考文献:1庄文中编.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4.2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文字改革,1963(4).3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 0 0 0.4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5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张佳楠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2 0.68张中行著.文言与白话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7汪维辉.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中国语文,2 0 0 3(4).9般秀德.见微知著,感悟文言“腔调 爱莲说文本解读.中学语文教学,2 0 1 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