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30020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3-03-15作者简介:刘洋(1993),男,国家开放大学,研究实习员;张旭(1990),女,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刘洋1,张旭2(1.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2.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摘要:未来学校是教育数字化时代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已成为教育领域新的关注点。未来学校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形成新的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可见的未来,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最可能成为未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形态。从未来学校与混合式教学的特征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证未来学校框架下

2、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能性与适切性,为未来学校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关键词:未来学校;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 40-0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73(2023)03-0097-04DOI:10.16162/j.issn.1672-3473.2023.03.018 未来学校是教育数字化时代下的新生教育形态。未来学校通过整合空间、课程和技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学校进行新的构建,探索学校的结构变化1。在未来学校中,学习空间将进行由集体空间向个人空间的转变,授课方式也将由传统讲授式学习向个人主动探究学习转变2。这种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强调标准统一的教学秩序

3、,允许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因此,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发生变化。虽然在未来学校不再仅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但未来学校将课堂变成技术极其丰富型课堂,在可见的未来又难以大规模普及,在未来学校建设中,要尝试引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需从“线下”和“线上”两方面着手。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可能成为未来学校课堂发展的一种形态。一、未来学校与混合式学习(一)未来学校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指出教育数字化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教育可以在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对学生个体进行个性化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被打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融入更多创新思想3。与传统学校相比,未来学校的形式将大

4、不相同,它不仅仅特指一所学校,也是在各种新技术和资源的支持下对传统学校发展的一种展望,在未来学校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方式、教学安排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4。在未来学校中教学具有学习时空的无限性、基于数据的精准性、多方主体的联动性等特征。1.学习时空的无限性 在学习空间上,传统的学习活动多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未来学校将打破学校的围墙,任何可以实现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整个世界都是学习校园。未来学校的学习无处不在,无国界。在学习时间79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

5、总第199 期)上,未来学校可以实现随时学习、碎片化学习,时时处处的学习在未来学校成为常态5。2.基于数据的精准性 在智能化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基于经验的传统教学将逐步转向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这是未来学校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本质区别6。精准教学是指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通过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及其原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决策、教学指导、个性化干预以及学生的学习补救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教学形式7。精准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个性化教学。3.多方主体的联动性 在未来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区将通过

6、网络组成一种有机的学习共同体8。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力量,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主导力量,社会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支持力量。未来学校将利用教育大数据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通过家委会以及多样化家校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未来学校,通过构建学生、教师、家庭、社区多方联动的生态场,共同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智慧育人空间。(二)未来学校与混合式学习在智能化时代,学校传统的现场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将现场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会成为主导。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0)给出的普适性定义,混合式学习是指“一种将远程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合,

7、以改善学生体验,并确保学习连续性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是将在线学习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引向深度学习9。混合式学习有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基于多元主体的混合等多种混合方式。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和层次,如基于教学目标的混合、基于多元主体的混合等方面,这两个层次的混合教学不再局限于线上和线下,而是将实现教学目标作为混合式教学设计目的,同时强调多主体参与混合式教育过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将更加丰富和广泛,从而体现了教学模式的综合性。通过对上述未来学校的特征及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分析,

8、发现这种“综合式教学”模式十分符合未来学校的教学要求。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如图 1 所示)对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讨论。图 1 未来学校与混合式学习关系图1.无限时空 线上线下的混合在未来学校,学习时空的无限性打破了学校、学科、时间、空间等界限,为学习者提供更开阔的平台和空间,实现让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使学习成为一种关乎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和个体经验情感世界的整体性学习10。混合式教学中的教学环境包括开展教学活动的线下环境和线上环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无边界学习也并不意味着学习不再受约束,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学校,无边界学习也必须在学校落地生根。学校教学中优秀的师资力量,系

9、统的教学材料、完善的支持系统、人文化的教学环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都是学习者有效开展无限时空学习的基础。2.精准教学 教学目标的混合未来学校里的教学是一种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跟踪、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不仅为学习者选择适合的学习路径,也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选择11。从而为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可能。混合式学习可以是基于教学目标的多维度混合学习,这很适合未来学校中的精准教学。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教师和学生可能彼此分开,在虚拟环境中的学习者可能会受限。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目标设定比传统的面授学习更加复杂。教师要充分考虑目标实现的风险、学

10、习条件和混合式学习中的特定情景有关因素。因此,教师应谨慎设定可调整的和可实现的课程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相应范围和难度。89刘洋 张旭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课程与教学3.多方联动 多元主体的混合 未来学校里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区会组成一个学习的有机共同体12。教师和学生是混合式学习的关键主体。教师与学生可以积极互动,协调和解决困难。营造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友好氛围。家长在混合式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会深入参与混合式教育过程,特别是在学生的远程学习中,需要家长的支持。学校可以为家长建立沟通渠道,积极了解家长的需求,共同促进混合式学习目标实现。家长的想法和看法必然

11、会影响学习者的行为,所以家长可以与学校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支持学习者进行混合式学习,为学习者创造积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将家、校、社区资源融合,发掘教学资源,挖掘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将学习的边界扩张到校园以外,建构联合学校、家庭、社区多方联动的育人模式。二、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未来学校框架下的混合式学习实施模式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智慧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混合式的学习策略和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一)智慧化的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对于混合式教育的成功开展至关重要。混合式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开展活动的物理环境(线下)和数字环境(线上),学习者在这些有意

12、规划和设计的混合式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13。混合式学习需要创新性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应具有必要的技术、社会和教育支持14。这种环境不仅包括沉浸式的线上环境、还包括智能化和符合人体工程的线下环境,学习环境应当舒适、安全,有利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进行有效互动。学校可以开展调研,调查教师的需求,测试软件和硬件的功能。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能够重建或改善当前的环境,为混合式教育和学习提供便利。在智慧化的学习环境里还需为学生提供支持混合式学习的数字工具,比如直播工具、即时通讯和社交工具、思维导图工具、创作工具等专业化、便利化数字工具。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积极探索的

13、学习环境,从而构建起自身的知识体系。虚拟现实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各样真实或虚拟的环境。增强现实则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叠加到用户看到的真实场景上。(二)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设计数字化无疑是未来学校的重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整合进入教育领域,课程开发和资源设计更加便捷高效,数字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开展混合式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未来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不仅包括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有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等。将学校以外的信息资源和课程资源引进到学习中,可以扩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使学习者更容易获取富有趣味和情境化的学习内容。在未来学校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应当包括交互性的多媒体资源、开放教育资源和

14、沉浸式学习资源方面等。交互性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方便学生参与混合式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包括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私人网络课程等,不仅学生可以充分享受全球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还帮助教师节省了资源开发时间。对于沉浸式学习资源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设计,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鼓励支持学校、教师、企业等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混合式的学习策略设计在混合式学习策略设计中要关注个体知识的建构,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的认知目标15。可以尝试引用多种混合式学习策略辅助学习,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

15、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游戏化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中具体采用哪种学习策略,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具体因素决定16。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在设计相应的学习策略时要注意线上学习与面对面学习,在充分考虑传统课堂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技术的支持,使其可以延续到课堂上与线上。由于学习者存在多样性,在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采取不同的个性化辅导方式,对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进度的学生加以服务支持。99内蒙古电大学刊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RADIO&TV UNIVERSITY No.3

16、,2023(Sum No.199)2023 年第3 期(总第199 期)(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设计学习评价是指检验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程度。在混合式学习中,可以采用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共同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评价是教师和学习者作为学习共同体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自己评价自身学习效果,两种评价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目前的学习进展。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学习其他学习者完成的作业。两种评价方法混合使用有利于帮助学习者更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伴评价通常在同一合作小组中的同学之间进行,目的是客观评价,同伴评价有助于发现学习者的不足和

17、缺点,使学习者获得改进建议。学习者可以从同伴评价中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教师评价:在混合式教育中,教师也可以开展评价。因为教师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评价可帮助教师检查整个教学过程的整体效果。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在线测试、量规量表、自查表、电子档案记录表等工具。评价不应仅仅看作是衡量学生的方法,还应作为一种手段,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学校的重构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智能技术是未来学校建设的支点,但不是未来学校的全部。网络与技术融入的未来学校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与传统教学不断碰撞的基础上逐

18、渐融合,在融合中不断扩充与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未来学校框架下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未来学校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参考。参考文献1 曹培杰.未来学校的兴起、挑战及发展趋势 基于“互联网+”教育的学校结构性变革 J.中国电化教育,2017(7):9-13.2 张永军.如何创新适应未来学校的学习空间 J.人民教育,2022(1):74-78.3 王素,曹培杰.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 R.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6:1-2.4 陈其晖,陆维康.未来学校的解构与实现路径 基于 中国未来学校 2.0:概念框架 的解读 J.现代教育论丛,2020(2):36-

19、45.5 孙元涛.“未来学校”研究的共识、分歧与潜在风险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14.6 任海龙,赵雪梅,钟卓.智能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技术框架与运行体系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7):56-58.7 王良辉,夏亮亮,何文涛.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 走向人机协同 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2):108-114.8 赵澜波,赵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与体制研究 基于美国、日本、新加坡协同教育组织的比较 J.外国教育研究,2021,48(12):20-38.9 李敏.基于学习力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22

20、):28-32.10 穆肃,庄慧娟,胡丽丹,等.创新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内涵特征与实践方式 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4):13-22.11 祝智庭.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教育创变 J.基础教育,2021,18(2):5-20.12 边玉芳,张馨宇.新时代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中国电化教育,2023(2):40-46,54.13 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 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92.14 王晶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与教学策略 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1):1-6.15 冯晓英,吴怡君,曹洁婷,等.“互联网+”时代混合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J.中国远程教育,2021(6):60-67,77.16 赵涛.智慧技术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9):137-142.责任编辑:吴佩001刘洋 张旭 未来学校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课程与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