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思考——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969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思考——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思考——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思考——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5期总第 20期三晋基层治理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2023年10月Oct.2023No.5Sum 20收稿日期 2023-08-29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LLXC08YB)。作者简介 李玲(1989-),女,河南固始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与实践。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思考基于生态共同体视角的分析李玲(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摘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解读,又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生态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思想在

2、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内在价值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践归宿,以有机整体的视域把人和自然置于互生互惠的生命共同体,从共同性、整体性及伦理性达到人与自然关系融合的生态境界,影响着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实现“两山”高质量转化。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从转化支撑、转化基础、转化通道、转化优势、转化保障五个方面着手,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经济、引聚经济发展要素、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监督和责任机制。关键词 生态共同体;“两山”理论;高质量转化;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 2096-8442(2023)05-0074-06“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1生态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思想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内在价值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践归宿,以有机整体的视域把人和自然置于互生互惠的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根本和谐,是“两山”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出路。生态共同体从共同性、整体性及伦理性达到人与自然关系融合的生态境界,影响着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应当将内在价值理念维度和外在结构优化维度结合起来,不断开

4、辟“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新通道、新境界。一、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现实意义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增强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动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4(一)“两山”高质量转化,是践行“两山”理论的首要任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两山”高质量转化,旨在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将生态环境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效能。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活质量的高低。推动“两山”高质量转化

5、,有利于持续增进绿色生产能力,不断创造绿色生态价值和红利,把生态资产转化为富民资本,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践行“两山”理论,既要注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生态资源,又要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效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激发国家、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让群众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增强群众践行“两山”理论的获得感。如,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2022年浙江省余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305 万元,人均纯收入 6.4 万元,经营性收入 800 万元以上,村整体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余村的绿色发展实践成为了“两山”理念最生动诠释,也是“

6、两山”高质量转化的发展样板。(二)“两山”高质量转化,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表现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高度谋划发展。“两山”理论明确指出“绿水青山”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财富,生态环境就是生态“黄金”。因此,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键是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生态效应变成经济效益,推进“两山”高质量转化3 186。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

7、银山”高质量转化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而是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需以保护生态价值和增值生态资本为突破口,从生态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双向发力,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撑、生态红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优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协同共进,通过“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三)“两山”高质量转化,是增强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自然资源作为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地区和城市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性资源。实践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重要的经济价值。推进“两山”高质量转化实质上是

8、一个放大“绿水青山”的生产力效应、增强发展竞争力的过程。“两山”高质量转化过程中,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本前提下,通过提高生态系统供给能力,将“绿水青山”中蕴含的自然财富转化为经济社会财富,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潜力。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的区域,应通过提升绿色产品产出率、探索生态产品供给新模式、拓宽生态产品销售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绿水青山”资源型环境要素向“金山银山”型资产转化,在环境保护中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同发展。(四)“两山”高质量转化,是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

9、化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日益提升。“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的心情更加急切,对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更加强烈。持续推进“两山”高质量转化,其主旨要义是打造一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提升的多赢格局,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要推动“两山”高质量转化,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特别是倡导绿色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既满足人民对高质量物质生活品质的要求,又满足人民对优良生态环境的要求

10、,进而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75二、生态共同体视角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动因分析推动“绿水青山”高质量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多方面的动力,其中,破解生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困境是内在动力,政府的重视和生态现代化观念是外在动力,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是直接动力。(一)内在动力:破解体制机制困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过去对物质和精神“量”的需要转到对“质”的需要,其中对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高层次的生态产品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一段

11、时期将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攻坚期。然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生态价值实现的主体责任机制不完善。生态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环境保护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等主体的共同参与。但在构建生态价值的过程中,政府调控能力略有不足,管理效果有限,且部分自然资源开发企业未能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第二,生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两山”理论将“绿水青山”作为“第四产业”来经营,但由于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效率低、区域差距明显、市场规则不规范、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激励机制等原因,推动“绿水青山”高质量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力度还有待提升。第三,生态价值实现

12、中的战略机制有待健全。一方面,生态产业发展缓慢。一些地方生态产业模式单一、规模小、档次低、品种少,没有形成特色品牌,且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整体上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生态实践活动层次不够高端。当前的生态实践活动组织层次不高,次数少,参与的人数不多。破解制约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因素,客观上为“两山”理论高质量转化提供了内在动力支撑。(二)外在动力:外在环境支持“两山”理论转化的外在动力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外部条件和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的重视和生态现代化观念。一方面,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转向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

13、段。生态资源关系到人民美好生活所需的农工产品、服务产品、生态产品等供给体系质量,开发利用和保护“绿水青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基础,也是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支撑。因此,要科学引导各类生态要素资源不断转换为生态环境生产力,引导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从追逐经济增长到形成生态现代化观念。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的过渡阶段,要通过生态现代化来摆脱工业现代化的束缚,就要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例如,浙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生态优先,在生态现代化观念引导下,推动地方政府转向生态负责的政府治理模式,给“两山”转化减轻

14、阻力。(三)直接动力: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推动“两山”转化的主体是政府和群众。一方面,“两山”转化不仅减轻了政府治理环境的成本,还有利于政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能够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形成了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就是为了建立“两山”转化通道,在与人民群众互动中赢得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以生态利益为重要诉求,并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人民群众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表达想发展、盼发展的强烈利益诉求,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自发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

15、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三、生态共同体视角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目标体系生态共同体视角下“两山”理论高质量转化的价值目标是打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体,结构目标是形成多元协同的体制机制,行为目标是形成生态富民、全民共享的新格局。(一)价值目标:打造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共同体“两山”转化的过程就是兼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从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76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现出从传统人类中心论向现代化人类中心论,从只顾短期利益向谋求长远发展的转变。每个个体都处于生态共同体中,由自身向外延伸。而行动主体在生态

16、共同体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个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生态共同体同其他共同体的沟通与共识。由于资源和身份认同的缺乏,一旦行动个体离开生态共同体,很难在和其他组织的沟通中拥有话语权,且需付出巨额的行动成本。另一方面,能力和知识的个体差异推动了生态共同体的发展。“两山”转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催生了生态共同体,其提倡的就是生态的可持续性,推动相互依赖、趋于协作的个体和群体之间形成共生关系,既充分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结构目标:形成多元协同的体制机制2018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

17、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5。保护“绿水青山”就是提高发展竞争力,而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劳动实践来实现人与自然间的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变更和转换。要建立政府、社会和企业等主体在内的多元协同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政府主导的体制突破,逐步演化为政府为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联动创新的协同格局。其中,政府提供绿色制度、绿色环境等公共产品,承担着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的责任,维护绿色产品交易的秩序;企业是“两山”转化的主力军;作为消费者的公众是“两山”转化的参与者,要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消费习惯。总之,“两山”转化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18、通过规范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权利,重塑协作关系,转变合作范围,优化体制机制,形成有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与生态治理机制,有效提高“两山”转化的效率,增强政府生态治理能力,提高在“两山”转化的绩效。(三)行为目标:形成生态富民、全民共享的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环境同样是为了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的有机统一。“两山”高质量转化的行为目标之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共享民生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

19、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需要的重要手段。“两山”高质量转化的行为目标之二:聚焦推进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生态富民。充分认识绿水青山的生产力作用,树立正确发展意识,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百姓富、环境美的双赢局面。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致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推进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和全过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进绿色惠民、生态富民。例如,2022 年浙江省茶叶总产量

20、为 19.4 万吨、总产值达 264 亿元,茶叶出口量为 15.4 万吨、出口额为 4.8 亿美元,分别在全国位列第 1 位和第 2 位;同时,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等第三产业产值也突破150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四、生态共同体视角下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的优化路径生态共同体视角下,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要从转化支撑、转化基础、转化通道、转化优势、转化保障五个方面着手,即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经济、引聚经济发展要素、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一)树立生态价值观,形成“两山”高质量转化支撑只有进行价值观念的革新,才能推动“两山”

21、高质量转化。生态共同体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协调,倡导在共同价值目标基础上采取一致的行动。以观念转变推动形成“两山”高质量转化支撑,一是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为经济系统创造出了很多生态系统服务77价值。但是,在市场作用下,只有一部分生态系统服务变成了经济收入,因而就认为这一部分生态系统服务是有价值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无价值的。这种错误认知严重低估了“绿水青山”的价值。“绿水青山”的价值,既有货币化的经营主体的净收益,又有不能转化为货币化的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既有对当代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

22、有对后代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因此,要从理论出发,从多重维度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价值。二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树立绿色消费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都要求通过主动选择非消耗性利用“绿水青山”资源的产品和服务,形成有利的市场条件,使得非消耗性利用方式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推动“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三是树立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理念。充分考虑人口集聚、资源开发、配套设施、产业布局等要素,突出重点,对“两山”转化进行整体规划。另外,对于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的地方,正确认识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积极探索“生态+模式”,发展以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等为主的生态经济体系,提高生态产

23、品的供给能力,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对于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过采取严格环保能耗等方式方法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探索适合实际的转化模式和通道,发展不依赖或者几乎不依赖生态环境资源的产业,进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二)发展生态经济,夯实“两山”高质量转化基础发展生态经济是“两山”转化的关键举措,而协同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无疑是“两山”转化的新通道。“两山”转化过程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供给,环境保护也有赖于经济的支持。一是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突出产品的生态性和品牌性。一方面,凭借本地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产品、生态加

24、工业、生态旅游;另一方面,以绿色消费为导向,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产业链生态化,促使全产业链增值、全链条提升、全产业融合,增强绿色制造和绿色供给能力,打造绿色安全的食品。二是探索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活动,促进农文旅体养深度融合。通过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旅游,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等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工业的生态门槛,促进旅游和养老服务业相结合,推动绿色产业与农文旅体养的深度融合发展。三是探索“互联网+生态”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生态+”“互联网+”等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康养旅游、休闲运动等新兴产业,盘活闲置存量资源,让产品走出去,既能够发展绿色产

25、业、生态经济,又能够拓宽收入渠道。(三)引聚发展要素,打通“两山”高质量转化通道“两山”转化形式多样,如“绿水青山”对引进产业、项目、人才等起到较大的作用,而这提高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含金量,发挥了“绿水青山”对人口、信息等的吸引力和带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见,引聚经济发展要素,是“两山”高质量转化极为重要的路径。一是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吸纳外来资本、高端产业、先进技术。一方面,以环境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或者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附加值且环境友好的产业,以及现代电子商务、物流和养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另一方面,以环境优势引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技术公司等参与发展,增加

26、城市的科研创新资源,提升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引进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城市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当然,只有“绿水青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配套举措”才能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例如,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服务。三是依托环境优势,开展各类活动和申报项目。既通过开展大型生态产品会展、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又通过申报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绿色发展项目,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四)完善支持体系,打造“两山”高质量转化优势一是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条件就是技术创新,政府要加大对非消耗性

27、利用方式的技术支持,科技部门制定出台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结合生78产和市场需求,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和研制循环经济技术。二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通过采取独资、合资、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中。大力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模式,加大发放力度,并探索发展银行间的绿色债券市场,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同时,支持保险机构为符合“两山”转化的企业、区域开发项目提供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增强有效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浙江省衢州市实施了“绿色金融”“两山转化”工程,促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基

28、金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突围。三是建立生态资产核算体系。评估“绿水青山”生产能力和价值,并同货币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够准确反映人、自然环境与经济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 GDP,又要绿色 GDP”3 37。持续推行绿色GDP核算,从传统 GDP总值中扣掉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环境破坏成本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将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环境因素纳入核算体系。开展生态系统核算和编制自然环境资产负债表就是实现生态性经济价值。四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和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主要是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横向、纵向和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推进资金、

29、产业、政策与技术等多元化互补方式。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力度,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不断扩大补偿范围,有效调配“绿水青山”保护者和“金山银山”受益者间的利益,为“两山”高质量转化提供保障。(五)强化监督和责任机制,提供“两山”高质量转化保障“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两山”转化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上下联动有利于提高“两山”转化的效率。而通过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责任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群众等主体的互动与协作,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两山”转化。一方面,要建立内外联动、多渠道的监督体系,凝聚监督的合力。一是整合地

30、方监督资源,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管控,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率先构筑智慧保护平台。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强化社会监督,加强新闻媒体引导,提高舆论监督引导力。同时,鼓励群众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环保工作、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是保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保障。一是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责任。通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突出考核导向,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大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占比;构建环境保护督察机制,以及全链条全覆盖的监察体系,通过严格的制度保障生态环境质量。二是贯彻落实企业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推

31、行排污权、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多层级的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制度,促使企业主动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与社会责任,加快完善环境法律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三是推动公众参与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拓宽公众参与绿水青山保护的渠道,鼓励公众监督政府环保工作和企业排污行为,并提供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能力培训和交流平台。参 考 文 献1 生态环境部党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N.人民日报,2020-08-14(09).2 郭秀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 J.社科纵横,2019(11):10-14.3 习近平.之江新语 M.杭州:浙江

32、人民出版社,2007.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 代 表 大 会 上 的 报 告N.人 民 日 报,2017-10-28(01).5 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6-14(02).6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01).7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5-10(02).责任编辑燕斌斌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