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情感驱动的实践——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机制的ARI模型检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506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驱动的实践——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机制的ARI模型检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情感驱动的实践——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机制的ARI模型检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 0卷第2期2 0 2 3年4月全球传媒学刊G l o b a l J o u r n a l o f M e d i a S t u d i e sV o l.1 0,N o.2:6 0-8 6A p r i l 2 0 2 3气候传播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促进机制的A R I模型检验黄 河1,刘琳琳2,杨小涵31.黄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2.刘琳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3.杨小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摘 要 本文以“情感理性卷入度”模型为基础,面向城市居民检验绿色低碳信息对提升其绿色低碳行为态度与行为水平的作用路径和效果,以期为引导公众践

2、行绿色低碳行为、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信息传播与社会倡导优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发现,政策与知识信息、行动反馈信息与社交示范信息等三类关键的绿色低碳信息主要通过激发个体生成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改善公众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基于理性与情感两种认知机制形成的公众对信息质量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提升会促进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私人领域的绿色低碳实践还会促进公众在公共领域中参与更广泛的绿色低碳行动。关键词 绿色低碳态度与行为;信息说服效果;A R I模型D O I 1 0.2 6 5 9 9/G J M S.2 0 2 3.9 3 3 0 0 1 7一、引言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不仅

3、是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人民群众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实践路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习近平,2 0 1 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2 0 3 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要求(新华社,2 0 2 0)。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也在2 0 1 8年编制发布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通过引导公众积极参加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作为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行为是一项连接公众生活与自然环

4、境的实践活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动,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主动选择那些能够对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起到正向作用的行为(张斐男,2 0 2 2)。2 0 2 2年发布的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 列举了在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7个领域的4 0项绿色低碳行为,明确了全民参与绿色低碳行为的行动框架,也同时意味着构建绿色生活方式需要的是一场全方位的生活革命。然而需要承认的是,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全面而彻底地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改变、放弃传统生活方式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并非易事。不断有研究表明,公众拥有环

5、境意识和环境知识与表现出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K o l l m u s s&A g y e m a n,2 0 0 2)。事实也表明,我国公众在参与环境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知易行难”的问题。尽管长期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已使环保、绿色、节约等理念深入人心,但在现阶段实践中,公众对发展和富足物质生活的追求及落后生活风俗习惯的惯性延续,使其对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活方式的理解、认同与力行程度依旧偏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2 0 2 0)。换言之,引导公众广泛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依然要面对和跨越“知行”间的鸿沟。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信息激励可以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及自身行为的理解,有利

6、于促进公民的可持续环境行为(S c h u l t z,1 9 9 9;W a n g e t a l.,2 0 1 8)。特别是针对绿色低碳行为这类以柔性激励为主的环境政策,相较于施行经济激励或奖惩机制,信息激励在触达及影响的广泛性与持续性方面依然拥有明显优势(I y e r&K a s h y a p,2 0 0 7)。而有效进行信息激励的前提是准确识别绿色低碳信息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态度与行为选择的路径与机制。对此,目前研究多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等从理性认知路径探究公众环境行为的形成与促进机制(C h a o,2 0 1 2),却经常忽略情感因素在说服公

7、众转变行为态度与行为选择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即借助信息说服效果研究中将理性与情感两方面因素皆纳入分析体系的“情感理性卷入度模型”(A f f e c t-R e a s o n-I n v o l v e m e n t M o d e l,下文简称“A R I模型”),检验绿色低碳信息促进公众绿色低碳行为态度与行为水平的作用路径和效果,并根据实证研究进一步讨论推进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信息传播策略。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A R I模型本质上是一种“双因素说服”模型(t w o f a c t o r s m o d e l),它假设个体态度的形成来自两种性质不同但同时产生作用的说服机制 理性

8、认知机制和情感机制(B u c k e t a l.,2 0 0 4)。具体而言,理性认知机制是个体根据所接触信息的特征对其进行客观、冷静地处理,认真推敲、思考和评估信息内容,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产生相应的认知,进而形成相对理性的态度(P e t t y,1 9 9 4);与此16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相对,情感机制则更强调个体在信息接触过程中即时产生的、直接的情绪反应,这种积极、消极或中性的主观情感体验影响个体对信息内容的认知,从而左右态度的形成。与诸如详尽可能性模型(E l a b o r a t i o n L i k e l i h o o d M o d e l)、启发

9、系统式模型(H e u r i s t i c S y s t e m a t i c M o d e l)等常被用于解释信息说服机制的模型过于强调基于理性的认知机制而忽视或仅将情感机制作为一种外围的边缘说服机制不同,A R I模型认为情感体验本质上是个人综合调用各种感官和认知元素所形成的一种融合性认知(T u c k e r,1 9 8 1;B u c k,1 9 9 3),因而在影响个体态度形成方面的作用并不逊色于认知机制(B u c k e t a l.,2 0 0 4)。随着对信息说服机制研究的深入,已经有相当数量围绕核能、垃圾分类等公共环境议题的研究开始质疑A R I模型遵循的“信息

10、接触认知/态度/行为改变”的路径效果,提出在接触行为之外,信息内容也会对个人理解环境议题、建立行动决策产生影响(P a l f r e m a n,2 0 0 6;B e r n s t a d,2 0 1 4)。对此,有研究者建议,在分析信息说服效果时,将个人对信息质量的评价作为参考指标(M i c k a l,2 0 1 4;W a n g e t a l.,2 0 1 8)。信息质量是指受众认为其所获取的信息准确、真实、可信以及相关、及时、可理解、全面与完整的程度(M u n e t a l.,2 0 1 3;Z h a n g e t a l.,2 0 1 7)。当受众认为所接触信息的

11、质量达到上述标准时,会更倾向把这些信息作为个人决策与行为选择的参考;反之,其采纳信息建议的可能性就会减弱(M u n e t a l.,2 0 1 3)。态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包括“认知的成分、表达情感的成分和行为倾向”(弗里德曼等,1 9 7 8/1 9 8 4,p.3 2 1)。在环境传播的研究中,态度通常被视作对某类环境政策或相关行为的“接受”和“支持”程度(朱春奎等,2 0 2 1)。B a t e l等(2 0 1 3)和J a n s s o n等(2 0 1 9)进一步提出,“接受”关注公众是否在认知层面表现出对政策内容的认可和赞同,“支持”则更聚焦公众能否产生对低碳行为的

12、采纳与践行倾向(D r e y e r&W a l k e r,2 0 1 3)。根据此种观点,本文将个人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定义为两个层面:(1)个人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接受度,具体表现为对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J a n s s o n&R e z v a n i,2 0 1 9);(2)个人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支持及采纳绿色低碳行为的意愿(S c h a d e&S c h l a g,2 0 0 3)。此外,A R I模型还假设受众对特定议题的卷入程度会影响信息或态度对象“拉出”(p u l l o u t)他们理性认知和情感反应的倾向,即受众对接触信息的反应的深度和质量(B a t

13、 r a&R a y,1 9 8 3)会调节理性认知机制与情感机制对态度的说服作用(B u c k e t a l.,2 0 0 4)。在理性认知机制上,N e w e l l等(1 9 9 8)发现,对环境保护关心程度越高,即环境卷入度越高的消费者在评估产品价值和品牌形象时会对于那些未能提供理想环保效用的产品、品牌表现出越消极的态度;在情感机制上,以绿色广告传播效果为代表的研究也说明,当广告中使用了带有自然风景的图像时,关注生态环境状况的消费者会被激发出更高程度的“与自然26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亲近”和“感受自然美好”的愉悦体验,从

14、而对绿色广告作出更积极的评价(H a r t m a n n&A p a o l a z a-I b e z,2 0 0 9;S c h m u c k e t a l.,2 0 1 8 b)。综合以上梳理,本文将按照如下思路形成研究模型:信息内容会通过理性认知与情感两种作用机制共同影响个人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其中,个体的环境卷入度会影响信息接触过程中两种反应机制的深度与质量;而在理性认知与情感机制影响态度形成的过程中,个体对所接触信息的质量评价可能会发挥关键的影响作用。此外,为了更全面地说明从信息接触到形成绿色低碳行动的全过程机制,本研究还会考察个人的绿色低碳行为态度对其行为参与程度的影响

15、。(一)绿色低碳信息内容对理性认知和情感机制的触发作用作为“引发接受观点动机的刺激”(周葆华,2 0 0 8,p.9 7),绿色低碳信息内容是影响信息说服效果的关键要素。考虑到公众的不同特征与差异化需求,不同主题的信息内容对个体产生刺激和激励的程度一般存在差异。针对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信息干预研究表明,政策与知识信息、行动反馈信息与社交示范信息在信息干预过程中的效果通常更为突出,但其作用机制各异(V a r o t t o&S p a g n o l l i,2 0 1 7)。政策与知识信息能够在公众对特定环境行为及其意义缺乏充分了解与正确认识的情况下,显著提升他们对相应行为的价值感知(A l

16、 e x a n d e r e t a l.,2 0 0 9),从而促进其提高参与意识并加强行动。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及对公众环境行为的更高要求,推广绿色低碳行为需要通过政策与知识信息的传递激活公众意识,提高其对绿色低碳行为的认知与实践能力。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 1:政策与知识信息的接触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行动反馈信息指的是向个体提供其与他人参与环境行为的信息并展示与预期标准的比较,通过显示成就或差距对其形成激励。A b r a h a m s e和S t e g(2 0 1 3)发现,关于个人或群体表现的反馈可以通过增强行为者的自我效能感发

17、挥作用。这一方面来自与过去行为的历史比较获得的对当前参与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源于观察身边的人、群体或组织的参与行动后形成的社会比较(D e Y o u n g e t a l.,1 9 9 5;S c h u l t z,1 9 9 9)。另外,在政策效能感的角度,W a n等(2 0 1 4)研究者也指出,通过行动反馈信息向公众展示当前行动的效果,能够提高其对具体政策措施的明确性、充分性和促进性的主观感知与评价,后者也是个体进行行为选择的重要动力。本研究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假设:H 2:行动反馈信息的接触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社交示范信息则是个

18、体从其他行动者处获得的有关其正在参与环境行为36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的信息。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会通过观察来学习或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当这种行为是与个人有关的、容易理解且能为自己提供益处的。换言之,个体可能会受社交示范信息影响发生态度与行为层面的改变。B u r n(1 9 9 1)等研究者还指出,社交示范信息之所以有效,除了能够让个体通过他人的实践意识到参与行为确实可以产生影响外,还会形塑出一种相应的社会规范,使个体为了获得社会认可而倾向跟随这种行为。当前,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不仅可以让个体更容易、更广泛与更频繁地接触到来自他人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信息,由此形成的意

19、见气候与行动氛围也可能改善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认知与感受。本研究由此假设如下:H 3:社交示范信息的接触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在以上三种信息内容之外,考虑到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还会通过创作与分享网络段子、个性表演、趣味视频等轻松、活泼、搞笑的娱乐内容参与包括环境议题在内的各类社会议题的表达与讨论,因此本研究补充娱乐信息作为绿色低碳信息的另一类型,探析其对公众认知绿色低碳行为的影响。在社会议题中,娱乐信息的效果研究存在两种解释路径:一是以H o l b e r t(2 0 0 5)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娱乐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知识;二是B a r t

20、s c h和S c h n e i d e r(2 0 1 4)提出的娱乐信息能够带给公众“逃避现实生活”与“追寻幸福前景”的情感体验,这将驱动人们增加对公共事务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本研究对应提出假设:H 4:娱乐信息的接触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二)两种说服机制对个体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影响机制在接触绿色低碳信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理性认知会逐渐形成对绿色低碳行为的价值感知(p e r c e i v e d v a l u e)。其对绿色低碳行为能够产生的个人利益(p e r s o n a l r e l a t i v e b e n e f

21、 i t s)和社会利益(s o c i a l r e l a t i v e b e n e f i t s)的权衡以及对行为效用的评价,将深刻形塑个体的绿色低碳行为态度(C h u&C h i u,2 0 0 3;W a n e t a l.,2 0 1 5)。在个体利益层面,S t e r n(1 9 9 2)还发现,对“成本收益”关系的感知会显著影响人们对亲环境行为的态度。对于社会效益因素的作用,T o b l e r等(2 0 1 2)研究者的研究证明,感知效益是影响公众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据此提出假设:H 5:对绿色低碳行为的价值感知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

22、为的态度。A R I模型表明,情感和理性认知会同时影响公众对说服性信息的整体反应 即个体对目标事物的态度(B u c k e t a l.,2 0 0 4)。S l o v i c等(2 0 0 4)将情感46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描述为情绪的体验或对某种刺激产生“善”或“坏”的感觉。研究表明,亲环境行为的信息可以通过激活亲密、爱、关怀、骄傲等积极的社会情绪来影响个体对亲环境行为的评价(C h a w l a,1 9 9 9)。个体从亲环境行为中感受到的“温暖的光芒(W a r m-G l o w)”(A b b o t t e t a

23、 l.,2 0 1 3)会成为一种情感说服的过程从而对行为决策构成核心影响(S l o v i c e t a l.,2 0 0 2;D o h l e e t a l.,2 0 1 0)。对此,D e Y o u n g(1 9 8 5)与A n d r e o n i(1 9 9 0)等诸多研究者也指出,个体对参与亲环境行为的态度通常无关于任何对其结果的考虑,更不是为了期望获得回报,而仅是需要从中获得个人满足感。D e Y o u n g和K a p l a n(1 9 8 5)的研究亦表明,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人参与回收废物并不是被其中的经济激励驱使,而是被他们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有用和有益带

24、来的愉快感觉所引导。据此本研究作出假设:H 6:对绿色低碳行为的积极情绪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在态度形成机制中,信息质量评价对于巩固信息的说服效果起着关键作用(P e t t y&C a c i o p p o,1 9 8 6,p.2 6),具体而言,公众对信息是否有所助益的感知和判断决定着个人信息效用评估和相应的态度(S u s s m a n&S i e g a l,2 0 0 3),而其对接触信息时感受到乐趣的评估也被发现在激发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时有显著作用(v a n d e r H e i j d e n,2 0 0 4)。据此可以推断,一旦用户在接触绿色低碳信息时得到

25、了信息和趣味效用的满足进而产生对信息质量的肯定,这种判断和感受可能会促使个人将其与绿色低碳行为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其对这类行为的接受与认同。本研究据此将公众对绿色低碳信息的质量评价作为影响个人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要素加以考察,并提出假设:H 7:绿色低碳信息的质量评价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结合上述分析发现,信息质量评价可能在理性认知与情感机制影响个体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路径里发挥中介作用,其对应假设如下:H 8:信息质量在(a)理性认知机制、(b)情感机制影响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路径里发挥中介作用。(三)信息接触与信息处理对信息质量评价的影响在信息质量的评价过程中,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

26、的环境政策信息、媒体环境报道,以及其所观察到其他主体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状况都会增加他们对于信息完整性、信息形式多样化、信息数量丰富度的感知(冯缨、王娟,2 0 1 7;陈忆金、潘沛,2 0 2 1)。依照这样的思路,随着公众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四类信息的接触频次的增加,他们也可能对这些信息给出更高的评价,相应假设为:H 9:(a)政策与知识信息、(b)行动反馈信息、(c)社交示范信息、(d)娱乐信息的接触程度会正向影响个体对绿色低碳信息的质量评价。在信息处理机制的作用上,金燕、杨康(2 0 1 7)提出,信息质量可以理解为公56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众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的

27、程度。换言之,公众在理性认知、情感体验双重机制的影响下,能够从所接触的信息获得帮助自身理解和参与绿色低碳行为的行动价值与情绪激励,从而提升自身对所接触信息质量的满意程度。因此,围绕信息处理影响信息质量评价的假设如下:H 1 0:(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能够导向积极的信息质量评价。分析信息质量评价的生成过程可以发现,在本研究中,信息处理机制既是公众绿色低碳信息接触的结果,同时又是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它可能在信息接触与信息质量评价的关系中产生中介作用。本研究据此提出假设:H 1 1:(a)理性认知、(b)情感体验会在绿色低碳信息接触影响信息质量评价的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四)绿色低

28、碳行为态度对绿色低碳行为的作用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实践绿色低碳行为是绿色低碳信息公共传播的最终目标,也是培育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在环境行为研究中,个体对环境价值的认同和对环境问题的强烈关心是其采取亲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也是影响个体环境行为的关键因素(K o l l m u s s&A g y e m a n,2 0 0 2)。由于绿色低碳行为一般被视为亲环境行为的一个子集,由此可推断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也能够促进个体对绿色低碳行为的参与程度。为了进一步厘清绿色低碳行为的行动层次,本研究参考环境行为研究中对亲环境行为作出的私人环境行为(p r i v a t e e n v i r o

29、n m e n t a l b e h a v i o r)与公共环境行为(p u b l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b e h a v i o r)的区分(S t e r n,2 0 0 0),将绿色低碳行为分为:在私人领域中实践的绿色低碳行为,包括绿色消费、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等能够直接影响环境的行动;在公共领域中实践的绿色低碳行为,即个体将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纳入组织活动中,通过影响公共政策或他人的行为间接影响环境,如支持绿色低碳政策、鼓励他人参与绿色低碳活动等。相关假设如下:H 1 2:绿色低碳行为态度能够正向影响个体在(a)私人领域、(b)公

30、共领域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公共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需要个体交付更多的社会与经济资源,因此对个人认同绿色低碳理念的坚定程度以及相应活动的组织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S t e r n,2 0 0 0),而这可能需要个人在长期践行私人低碳行为中巩固与强化。本研究由此提出另一假设:H 1 3:私人领域的绿色低碳实践能够正向影响公共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基于上述两个假设可以发现,公众在私人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可能在其绿66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色低碳行为态度与公共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间扮演中介角色,本研究据此补充如下假设:H 1 4:私人领域绿色低碳行为会

31、在绿色低碳行为态度影响公共领域中的绿色低碳行为的路径里发挥中介作用。(五)环境卷入度的调节作用为了了解公众对绿色低碳信息的反应,我们需要考虑到公众对说服性诉求的反应倾向会根据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卷入程 度而有所不 同。环 境卷入度(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n v o l v e m e n t)一般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理解以及感知环境问题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和相关性(P e t t y&C a c i o p p o,1 9 7 9)。由A R I模型可知,针对特定的信息,公众理性认知机制和情感机制的深度和质量会随其在相应议题上卷入程度的提高而提升(B u c k

32、e t a l.,2 0 0 4)。就环境卷入度的影响而言,T u c k e r等(2 0 1 2)研究者已发现,当公众对环境问题有较强的关注意识时,他们对绿色信息的处理能力会随之提升,相应地也更容易接受信息中的环保诉求。在绿色低碳信息传播中,环境卷入度的两个关键特征会影响公众处理绿色低碳信息诉求的能力。一是环境关注(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c e r n),即个体对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看法和关切以及拥有保护环境的意愿(F r a n s s o n&G r l i n g,1 9 9 9;S c h a f f r i n,2 0 1 1)。经验

33、研究表明,环境关注是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B o r u s i a k e t a l.,2 0 2 1)。G r i mm e r和B i n g h a m(2 0 1 3)等研究者也发现,环境信息诉求对环境关注水平较高的公众影响更明显。二是环境知识(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k n o w l e d g e),即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客观准确认识。来自不同环境行为领域的研究普遍发现,与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是人们认知与行为效果的关键调节因素(L a t i f e t a l.,2 0 1 3;K a m a s a k e t a l.,2 0 1 7)。E l

34、 l e n(1 9 9 4)的研究结果表明,更高的环境关注度并不一定等同于丰富的环境知识,比如常阅读有关环境报道的人不一定清楚绿色低碳行为的标准,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考察个体的环境卷入度时,必须将具有客观属性的环境知识和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环境关注区分开来。基于此,本研究把环境卷入度划分为环境关注与环境知识两个维度,分别考察它们在不同绿色低碳信息作用于公众信息处理、信息质量评价的路径的调节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两个问题:R Q 1:环境关注是否会在绿色低碳信息接触对理性认知机制、情感机制与信息质量评价的作用路径中产生调节效果?R Q 2:环境知识是否会在绿色低碳信息接触对理性认知机制、情

35、感机制与76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信息质量评价的作用路径中产生调节效果?综上所述,基于A R I模型及绿色低碳信息传播相关研究整理形成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图1 研究概念模型图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法展开研究,为更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我国公众绿色低碳行为的践行情况,本研究依托专业数据采集机构于2 0 2 3年3月1 2日至3月2 1日面向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在线发放了1 2 0 0份问卷。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城市,主要考虑到它们是我国首批或第二批次的“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其居民在践行绿色低碳行为方面已经拥有了十余年经验

36、,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问卷共回收1 1 5 9份。在剔除未通过注意力测试、选项完全一致,以及填答时间不足3分钟、超过1 0分钟等无效样本后,研究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量为1 0 8 0份,有效率为9 3.1 8%。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86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表1 有效样本人口统计数据描述性别数量百分比(%)男4 4 94 1.6女6 3 15 8.4年龄数量百分比(%)1 8岁以下(不含1 8岁)90.81 83 0岁5 2 14 8.23 14 0岁4 0 63 7.64 15 0岁1 0 59.75 1岁及以上3 93.

37、6受教育水平数量百分比(%)初中及以下1 00.9高中(含中专)3 93.6大学本科(含大专)8 5 37 9.0研究生及以上1 7 81 6.5月收入水平数量百分比(%)3 0 0 0元以下2 0 21 8.73 0 0 15 0 0 0元9 28.55 0 0 18 0 0 0元2 0 61 9.18 0 0 11 0 0 0 0元2 0 51 9.01 0 0 0 12 0 0 0 0元2 7 62 5.62 0 0 0 13 0 0 0 0元5 95.53 0 0 0 1元以上4 03.7职业数量百分比(%)学生2 3 02 1.3国有企业工作人员1 9 61 8.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

38、 1 71 0.8政府/行政机关工作人员3 63.3民企/外企工作人员4 2 73 9.5个体经营者3 83.5其他3 63.3地区分布数量百分比(%)北京1 8 71 7.3上海5 2 84 8.9天津1 5 21 4.1重庆2 1 31 9.7(二)问卷设计和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类绿色低碳信息内容的接触频次、对信息的理性认知和情感体验、信息质量评价、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绿96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色低碳行为践行情况(包括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以及注意力测试题项。本部分题目统一使用五点量表进行测量。第二部分则是受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龄、职

39、业、受教育水平、月收入水平、所在城市等。此外,本研究控制了环境卷入度的回答顺序,一半受访者在填写完人口统计特征后完成环境卷入度题项的填答,另一半受访者在问卷开始就完成该题项填答。检验发现,环境卷入度填答的顺序对受访者的环境关注(M前=4.2 5 7,M后=4.2 3 3,p=0.5 1 9)和环境知识(M前=2.6 8 0,M后=2.7 3 0,p=0.3 2 3)不会产生影响。1.绿色低碳信息内容的接触频次本研究借鉴V a r o t t o和S p a g n o l l i(2 0 1 7)的成果,将公众接触的绿色低碳信息内容划分为政策与知识信息(倡导低碳行为的政策类信息、普及低碳行为方

40、法的知识类信息、说明低碳行为价值的收益类信息)、行动反馈信息(展示人人参与低碳生活的全民行动类信息、介绍新型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创新进步类信息、呈现低碳行动社会效果的成效反馈类信息)、社交示范信息(他人对低碳生活的技巧与经验分享、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公共讨论)以及娱乐信息(以网络段子、表情包等戏剧化方式表现低碳行为的信息)四类。测量选项按照从“1=没有”到“5=总是”的顺序,题项分数越高,说明公众接触某类信息内容的频次越高。在数据处理上,除娱乐信息外,其余三类信息都以均值进行分析。2.绿色低碳信息的理性认知与情感体验低碳信息的理性认知主要考察公众对信息中“绿色低碳行为对环境保护是否有用”的判断。题项参

41、考S c h m u c k等(2 0 1 8 a)研究者的设计,内容是“我认为践行低碳行为”:(1)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2)有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3)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4)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C r o n b a c h s =0.8 0 5,KMO=0.7 9 2,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p=0.0 0 0);情感体验量表用于测量受访者接触低碳信息内容后对低碳行为的情绪反应,参考B i s s i n g-O l s o n等(2 0 1 6)研究者的量表设置了4个题项,使用五点量表加以考察,即“参与低碳行为”:(1)让我感到兴奋;(2)让我感到高兴;(3

42、)让我对自己感到满意;(4)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幸福感(C r o n b a c h s=0.8 2 4,KMO=0.8 0 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p=0.0 0 0)。上述题项得分按照“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排列,得分越高,说明公众接触低碳信息后所感知的信息价值越大、产生的情绪反应越积极。3.绿色低碳信息的质量评价本研究考察的信息质量评价是受访者对信息在自己理解和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上能够产生作用大小的评估(赖胜强、唐雪梅,2 0 1 7)。本维度参考既有研究(M u n e t a l.,2 0 1 3)设计了5个题项用于测量受访者对于所接触信息07 第1 0卷第2期 黄河,刘

43、琳琳,杨小涵:情感驱动的实践 城市居民绿色低碳行为 质量的整体评价,包括信息的充足程度(数量充足、丰富多样)、有用程度(内容深刻、有用)、趣味程度(有趣)3个方面。依照“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进行升序排列,得分越高,表明受访者认为其接触的绿色低碳信息价值越大(C r o n b a c h s =0.8 4 5,KMO=0.8 5 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p=0.0 0 0)。4.绿色低碳行为态度本研究将“接受”和“支持”两个维度纳入态度范畴下,参考N g u y e n等(2 0 1 7)人的研究,设计了7个题项。接受维度为:(1)相较于传统产品,我更喜欢绿色产品;(2)低碳

44、生活方式对我充满吸引力;(3)我非常乐于看到周围的人也采取低碳生活方式。采纳维度为:(4)我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低碳行为;(5)我打算在生活中尽可能多地参与低碳行为;(6)我愿意牺牲一定时间精力选择低碳生活方式;(7)我愿意鼓励周围的人共同参与低碳行为(C r o n b a c h s=0.9 0 8,KMO=0.9 3 1,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p=0.0 0 0)。题项得分按照“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升序排列,数值越高,表明受访者对绿色低碳行为的态度越积极。5.绿色低碳行为本研究综合了S t e r n(2 0 0 0)、B a i和L i u(2 0 1 3)的研究成果,

45、将绿色低碳行为划分为“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两类,题项得分范围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本研究分别将其作为均值加以考察,这一数值越高,表明受访者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程度越高。题项内容来自生态环境部编制的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和 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包括:“私人领域低碳行为”侧重考察受访者日常生活中对低碳行为的践行状况,由购买绿色产品、不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资源与能源、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闲置物品、减少污染产生和低碳出行7项内容组成(M=3.7 8 4,S D=0.6 1 5);“公共领域低碳行为”则考察受访者对社会层面绿色低碳行动的响应程度,具体由

46、参加植树/减塑等低碳环保活动、支持低碳政策、支持绿色社区建设和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4项内容组成(M=3.0 0 2,S D=1.0 9 8)。6.环境卷入度在环境关注的测量中,本研究将“关注”划分为主观层面的个人所感知到的环境问题对自身的“相关性”或“重要程度”(P e t t y&C a c i o p p o,1 9 7 9)、对自我环境意识的认可程度(G a t e r s l e b e n e t a l.,2 0 1 4),以及客观层面的个人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环境关注维度使用五点量表进行考察(S c h a f f r i n,2 0 1 1;G a t e r s l e b

47、 e n e t a l.,17 全球传媒学刊 2 0 2 3年第2期2 0 1 4),按照“1=完全不符合”至“5=完全符合”依次排序,分数越高表明受访者越关心环境问题,测量题项分别是“我认为”:(1)环境问题非常重要;(2)环境问题会直接影响我的生活质量;(3)我非常关心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4)自己是一个关心环境问题的人;(5)自己是一个对环境友好的人(C r o n b a c h s=0.8 4 3,KMO=0.8 5 3,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p=0.0 0 0)。在环境知识上使用4个题目(洪大用、肖晨阳,2 0 0 7)加以考察:(1)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

48、要原因之一(正确);(2)有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错误);(3)节能灯比白炽灯省电一半以上(正确);(4)绿色垃圾桶是可回收垃圾桶(错误)。题目计分规则采用“正确/错误”的回答方式进行测量,其数值基于被试的环境知识选项(回答正确=1,错误=0)相加获得,其得分范围为04。四、数据分析本研究使用Am o s 2 4.0考察信息接触通过理性认知与情感机制影响绿色低碳信息的质量评价、绿色低碳行为态度及践行状况的作用路径。环境卷入度的调节作用则使用S P S S 2 6.0的p r o c e s s插件分析。首先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本研究路径分析所需4个构面的因素负荷量在0.6 1 50.8 0 5之

49、 间,组 成 信 度 分 布 于0.8 0 80.9 0 9,平 均 方 差 萃 取 值(AV E)均在0.5 1 3以上,除绿色低碳行为态度的AV E开方后值略低于其与情绪反应的相关系数(0.7 6 70.8 5 3)之外,其余变量的AV E数值开方后均大于各成对变量的相关系数。本研究4个维度的组成信度和收敛效度达到后续分析的要求。在模型拟合度上,由于样本数量较大(本研究数量为1 0 8 0)会造成模型拟合度下降,按照B o l l e n和S t i n e(1 9 9 2)的建议采取修正方式(b o o t s r t a p次数设定为3 0 0 0)(B y r n e,2 0 1 0

50、,p p.3 2 9-3 3 9),修正后模型拟合度为:2/d f=1.1 7(3),G F I=0.9 8,AG F I=0.9 7,C F I=1.0 0,N F I=0.9 8,RM S E A=0.0 1,模型结果可接受。路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 路径分析结果S t d.U n s t d.S.E.t-v a l u ep政策与知识信息理性认知0.1 6 40.0 8 30.0 3 02.7 4 30.0 0 6行动反馈信息理性认知0.0 7 60.0 3 60.0 3 01.2 3 40.2 1 7社交示范信息理性认知0.0 0 70.0 0 30.0 2 50.1 3 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