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23614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山区生态产业,打造山区特色化、品牌化的生态产业链,实现各项产业群的融合发展,不仅是发展山区经济的根本举措,更是帮助山区老百姓致富脱贫的题中之义。目前,三明市山区生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生态产业链单一、生态产业融合度不高、生态产业形式陈旧等问题。为了帮助三明市山区加快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提出了“生态+”产业链发展、配套式产业发展、产业品牌化创建等路径,进一步打造当地生态产业新引擎,实现当地山区经济健康长远发展。【关键词】山区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发展路径一、引言近两年,全国各地乡村振兴业以落地,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大的方向已指明。但在县镇一级到底

2、如何具体实施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重重挑战。尤其在偏远山区农村想实现乡村振兴,更面临缺钱、缺人、缺产业三大难题。基于此,将研究重点、实践重心瞄准到山区生态产业资源挖掘、建设上,尽快探索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子,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的必解之题。以三明市为例,当地山区县镇、农村数量较多,而且仍然有许多山区县镇在产业链构建上面临着难题,经济发展仍然依靠传统产业,生态优势未被充分挖掘与利用,未形成特色化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本研究借鉴全国各地做法,联系三明市的山区生态产业发展状况,提出一些新思考,为当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范式。二、山区生态产业的基本内涵山区生态产业是指

3、在山区通过生态资源挖掘与利用,在保护好山区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起绿色产业链,主要产业形式有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康养产业、特色养殖业等等。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核就是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的融合、生态资源与产业体系的融合、各项生态产业之间的融合,重点是要打破以往“靠山吃山”的单一局面,转变为生态、绿色、可持续的护山养山体系,在护山养山基础上,大力建设山区特色化的绿色产业链,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打造山区健康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道路。三、三明市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分析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客观分析三明市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状况,指出现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2022

4、年度三明市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2126郑祥升作者简介:郑祥升(1978),男,福建宁德古田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217 7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阶段山区生态产业发展问题及其成因,为当地山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方法制定提供依据。1.三明市山区县概况三明市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地处福建西部,处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是福建省典型的山区城市。根据相关统计显示,三明市山区县(区)主要包括三元区、沙县区、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尤溪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境内几乎全是山区,没有较大块的平地,总体地势较高,山区

5、面积广大,山区矿产、森林资源丰富。其中,尤溪县是福建省山区第一大县,也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山区县。2.三明市山区县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情况(1)生态产业链单一,生态产业融合度不高目前,从三明市各个山区县的生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生态产业链单一的情况。三明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等系列重要嘱托,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各个区县在三明市委统一领导下,制定了各项地方政策,开始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挖掘的工作,重点发展了果树种植、药材种植、禽畜养殖、山区民宿等。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发展举措,初见生态产业经济成效,但是,也暴露了产业体系单一的情况,许多山区县都是依靠一种或两种

6、产业进行经济发展,而且各项产业基本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未充分体现出产业融合的特征。这就导致生态产业发展后劲不足。(2)生态产业形式陈旧,缺乏特色化生态产业建设从三明市各个山区县的生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其突出问题就是生态产业发展形式陈旧,尤其是缺乏特色化的生态产业建设。主要表现为:各个山区县的生态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林木种植、禽畜养殖等为主,如:农业种植上,仍然以传统的农作物为主,缺乏特色农作物培育、种植,也没有在当地发展起特色农产品加工链条,农民在种植的农作物往往通过传统形式售卖。另外,虽然各个地方凭借生态环境优势,打造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产业链条,但是产业发展模式上仍然以传统经营方式为

7、主,分散式经营状况明显,缺乏规模化、市场化的产业结构链,甚至部分产业的上下游连接度不够。(3)生态区基础设施不全,产业发展缺乏条件支撑目前,三明市各个山区县的农村地区,在发展生态产业时主要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全的情况,比如:交通设施不全,导致山区百姓经营生态产业时,容易受到客观环境阻碍。许多百姓借助生态环境优势种植的特色农产品,需要绕远路去县城售卖,增加了百姓经营成本。而且,由于交通设施不全,外地收购方进入农产市场时遇到困难。再如,当地未对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对森林周边缺乏基础设施完善,许多投资商因为当地基础设施不全、建设成本高、市场空间不大,而放弃在当地投资,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四、山区生态

8、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1.积极推动生态资源转化,构建“生态+”产业链三明市各个山区县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出发点是做到生态资源转化,在发挥好生态环境优势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新型产业链,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打造山区多元化的生态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生态产业布局。例如:对荒山实施治理,通过种植特色林木、果树,提高山上的绿色植物覆盖率,以此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果园”,在发展“生态+林业”“生态+果园”的基础上,优化周边基础设施,对山脉附近的河流、胡泊进行美化,在湖畔建设了大量的民宿群,以此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上,主打山水旅游市场,借助林木、果树

9、园优势,面向游客开放多种山水旅游服务项目。康养产业上,根据区域森林资源特点,加快区域森林康养项目的品牌化建设,重点打造温泉疗养、医疗康复、中医药养生等品牌化栏目。可以将植物与动物结合起来,重点打造观景、观星、度假、植物生态园、动物游览园等品牌化的服务项目,以生态旅游为引擎,面向本省、外省开展森林康养旅游服务。通过这种形式,体现出林业、果树种植、山水旅游业、康养产业之间的联系,形成产业共同体利益体,促进地方生态产业融合发展。2.加强生态产业之间联系,推出配套式产业体系山区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本在于产业之间的交叉联系,应彻底改变以往各项产业孤军奋战的局面,寻求各项产业之间的共同利益,打通产业之间的

10、上下游市场,推出配套时产业机制,推动山区生态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例如:借助山区生态环境、气候、土壤条件的优势,大力种植药材,在当地发展药材种植业,以药材种植为主体,延伸出中药材加工、文旅产业、养老产业等,形成产业之间的配套与连接。如:当地政府带领山区农民,种植中药材,对药材种植地块进行规划,形成特色化的中药园,在中药园建设基础上,推出文旅产业模块,主打“中医药文218Regional Economies区域经济化教育”“中药观摩”等文旅市场,推动中药种植、文旅产业的融合对接。以中药种植为主,打通下游市场,在当地重点发展中药材加工,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制作+中药材产品销售”等体系,进而推

11、动整个市场体系发展,形成当地产业新引擎。3.打响山区生态产业品牌,重点扶持特色化产业现实情况表明,山区生态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面临着内部、外部市场竞争,许多山区产业之所以不见起色,且发展缓慢,主要问题就出现在产业普通化,未充分体现出当地产业特色、品牌优势,无法与其他地方产业形成鲜明对比。基于此,本文建议三明市依据地方优势,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化产业,加强市场宣传。例如:三明市的尤溪县作为福建省山区第一大县,其在农业种植上有着得明显优势,当地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基于此,可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借助生态环境优势,举全县之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一流农业品牌。一方面,

12、可以在当地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积极种植尤溪金柑、尤溪绿笋、尤溪绿茶等特色农作物。通过种植特色农作物,大力推动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同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前往当地投资,重点扶持与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鼓励企业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种植特色,打造一个将工业、科技与生态融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型工厂,打造“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万亩生态牧场、配套设施和产业链。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树立品牌意识,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大力培育从事金柑、绿笋、绿茶等农副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的龙头企业,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对外销售、宣传,并通过新媒体渠道,

13、加大产品品牌宣传与包装,形成特色化生态产业。4.完善山区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建全产业市场环境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三明市各个山区生态产业发展,关键在于市场环境优化,市场环境优化的基本前提就是基础设施完善,应通过建全基础设施,增强地方竞争力,让外地企业走得进来,以此集中扶持与发展企业,形成当地的特色化市场环境,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例如:三明市的各个山区县联合乡地处偏远山区,加大交通建设力度,共建成村通畅、组通达、产业路,有效打通对外交通动脉。通过交通条件的改善,吸引了更多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搞起特色种植、养殖,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山脉多以及交通道路开设难的情况,可以尝

14、试在峡谷、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条连接乡村的“盘山路”“挂壁路”“悬崖路”等乡村公路,打通了高山峡谷地区的交通要道,让天堑变通途。同时,对山区原本道路优化,全部通沥青路和水泥路,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进而有力助推当地生态产业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结语总而言之,山区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既要做到生态资源挖掘与利用,保证生态资源优势发挥,也要做到对生态环境保护,要让整体发展思路瞄准青山绿起来、钱包鼓起来,如此,才是对山区乡村振兴的最佳诠释。基于目前三明市各个山区县的生态产业发展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区基础设施,保证客观环境对整个产业的支撑,同时要改变单一的产业链,推动各项产业的交

15、叉融合,积极发展新型产业、寻求产业发展模式升级,打造当地特色化、品牌化产业体系,更好地保证绿水青山,确保百姓增收,实现山区经济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 王仕稳,韦伟,山仑等.宁南山区生态产业的现状、问题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2):362-368.2 李秋妍.欠发达山区生态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为例 J.全国流通经济,2022(17):96-99.3 张海燕,陈肖.生态经济背景下全域旅游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逻辑与路径评科技引领太行山区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J.国际经济合作,2022(2):封 2.4 殷治琼.大力发展沟域生态经济破解山区产业

16、发展之困中核集团助推金铃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2(4):17-19.5 张莉.贫困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湖北省幕阜山片区为例 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2,42(1):34-41,51.6 朱春雨,曹建生.太行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与建议以井陉县为例 J.河北林业科技,2022(1):66-70.7 翦晓红,卜伟绍,武建平,等.山区稻鳖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建议以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9):92-94.8 高园.生态涵养型贫困区实现生态资本运营式扶贫的路径研究以海南中部山区茶产业为例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9):111-113.219 7月刊 2023Shanghai Busin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