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简介:闫红果,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杨宏伟、王亚妮:中国共产党凝聚政治共识的百年探索,北京社会科学 年第 期,第 页。马雪松、陈虎:人民政协凝聚全过程共识的民主意蕴、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理论探讨 年第期,第 页。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研究闫红果(湖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浙江湖州 )摘要: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重要发力点,是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是激发乡村精英群体能动性的重要举措。个体对国家政治方向、政治纲领、政治主体、政治制度的认同,是政治共识生成的关键。面对乡村能人队伍结构的新变化、该群体中
2、一些人不关心政治或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并存现象、乡村社会传统习俗的影响,以及基层政协吸纳乡村能人时“重进入、轻管理”的倾向,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在思想认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人民政协向基层延伸的重视;在队伍打造层面,进一步强化人民政协对乡村能人的吸纳力度;在机制建设层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乡村能人的常态机制;在价值引领层面,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对乡村能人的思想整合功能。关键词:人民政协;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统一战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政治共识是一定时期生活在一定政治共同体内的人们对某种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规范准则的一致认同。”从执政党的角度来看,明确政治方向、
3、制定政治纲领、确立核心地位、发展政治制度既是凝聚政治共识的主要方略,也是将社会中多元化思想认知整合起来,及时汇聚分散、孤立的政治力量,进而实现治国理政目标的重要举措。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情,在凝聚政治共识的过程中,对不同社会个体有所“选择”和“侧重”成为一种必然。乡村能人是乡村社会的精英,在基层社会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将这一群体团结起来,是新时代做好政治共识凝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人民政协作为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政治组织,在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过程中,应有清晰的内容设计,并注意扬长避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效能。关于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功能作用,学界著述颇丰,探讨的视角亦呈现
4、多元化态势,而对人民政协如何向下延伸以凝聚基层民众共识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一些学者的呼吁。马雪松、陈虎认为,凝聚全过程共识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协商参与基层事务的积极性,但“目前,基层政协的治理地位、功能作用、协商机制仍有待明确,协商民主的纵深发展要求加强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柯迪祖从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角度,考察了人民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政协 年来的发展历程,并强调在新时代激发人民政协的新作为,必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赵秀玲通过梳理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展开小微协商、“草根”协商、联动式协商等实践,指出这对全面推进基层协商
5、民主向纵深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而解决中国式基层协商民主的瓶颈,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在队伍建设方面应“努力发掘培养培训本土协商人才成长”。上述相关研究表明,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极具现实意义,而如何进一步凝聚基层社会精英群体的政治共识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政治和统战课题。一、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重要意义“凝聚共识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政协的重要职能。”作为建言咨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政治机构,人民政协肩负着广泛凝聚基层社会共识的使命,对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凝聚,既是其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的体现,亦是激发乡村精英群体能动性的重要举措。(一)有助于广泛凝聚
6、基层社会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被赋予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在实践层面,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必须加强对我国基层社会的现实观照,基层社会的声音和民意关乎人心向背、关乎执政基础。而乡村能人作为基层社会的代表性人物,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大,在当地往往具有示范性、带动性作用。因此,做好与乡村能人的对接联
7、系事宜,将他们团结起来,相当于牵住了“牛鼻子”,广泛凝聚基层社会共识工作也将有路可循。(二)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各种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开始向基层社会流入。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家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配套不断完善,乡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营商环境日益优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技术能手、返乡青年、新乡贤、“创二代”等人士扎根基层在乡村社会建功立业。在此背景下,乡村能人的队伍结构亦产生了重要变化,除土生土长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人员外,一大批思想观念超前、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善于获取和运用多种资源的青年和知识分子
8、也成为乡村能人的主体,并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村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乡村能人队伍结构的变化,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向基层延伸提出了新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既是其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的体现,也是回应和解决当下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三)激发乡村精英群体的能动性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研究闫红果柯迪祖:人民政协 年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的启示,红旗文
9、稿 年第 期,第 页。赵秀玲: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新动向及其瞻望,求是学刊 年第 期,第 页。安胜蓝:紧密团结 集智聚力 共襄复兴伟业,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 年第 期,第 页。领域战略科学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 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该“意见”对发现、培养、使用包括乡村精英群体在内的各种人才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加强人民政协对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凝聚,一方面为收纳基层社会意见和建议、广泛汇聚基层群众智慧提供了途径和渠道,充分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有利于
10、激发乡村民众的家国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乡村能人作为乡村各行业、各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或视野开阔,或有一技之长,或善于经营管理,往往掌握着生产经营的主动权和对乡村市场发展的预见性,将他们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能动性,对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结构,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二、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主要领域“凝聚共识的内涵非常丰富,凝聚共识融入了政协履职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覆盖了新时代政协的全部工作”。从实践层面来看,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的政治共识,需在政治方向、政治纲领、政治主体、政治制度四个层面完善内容设计,形成合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乡村
11、能人的政治参与和政治认同。(一)政治方向层面,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年 月 日,习近平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可见,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各社会阶层达成的政治共识。从乡村社会的实际来看,党和国家引导、培养、使用的乡村能人,不仅是“懂业务、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干人才和技能人才,更是在政治方向上认同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人民政协作为贯彻、落实党
12、的方针政策和收集社会不同意见的政治机构,首先应明确政治方向,将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首要内容。尤其要注意引导乡村能人客观地、辩证地看待中国梦,阐述其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坚定奋斗目标和奋斗信心。(二)政治纲领层面,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政治纲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既体现在党中央顶层设计层面,也取决于在乡村社会所拥有的群众基础和民意。作为代表着乡村民意和联系着乡村群众的人士,乡村能人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支持与否、认同与否、坚持与
13、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这一政治纲领在基层社会的根基,也影响着广大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看法。基于此,人民政协应充分发挥自身“上传下达”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和社情民意收集反映功能,通过乡村能人实时了解乡村人民群众的精神以及物质生产生活动态和关切、诉求,引导其充分认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年 月 日,:,年 月 日。宋俭、刘力维: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凝聚共识职能的若干理论思考,江汉论坛 年第 期,第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
14、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担当作为,形成当下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的政治共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乡村能人引导乡村群众客观分析、理性看待,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在“求同存异”中不断通过乡村能人影响、激发乡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三)政治主体层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质,是中国干成一切大事要事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一切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从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来看,“人民政协广泛凝聚共识,并由此而形成合力,塑造以
15、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结构,这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初心”。一方面,人民政协要引导乡村能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依据,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找到了实事求是的路线,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构想、新思路、新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另一方面,人民政协应及时关注乡村能人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人生信仰的多样性、差异性。对于乡村能人在城乡收入差距、民主法治水平建设、政府信
16、息公开、基层民众权益维护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看法,应及时提供问题反映的渠道,在注意化解社会内部矛盾中不断增进他们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赞同。(四)政治制度层面,坚持并用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不仅是当今中国整个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共在反思历史、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最适合中国国情和政治生态的制度形式。”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社会上不同的力量能够团结一致、联合起来,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这项制度之下,乡村能人可以依托民主党派成
17、员、无党派民主人士或是政协委员,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高效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引领乡村能人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塑造政治共识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基层民众的时代诉求和利益表达提供了渠道和载体。三、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面临的问题当前,人民政协在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问题和挑战:一是乡村能人队伍结构呈现新变化;二是不关心政治与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并存现象;三是乡村社会传统习俗的影响;四是基层政协吸纳乡村能人时“重进入、轻管理”的倾向。(一)乡村能人
18、队伍结构的复杂化引发思想认知多元化政治共识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其真、伪、优、劣取决于特定时代的物质基础。在经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研究闫红果肖存良: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政治逻辑及其路径研究,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第 页。闫红果: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增进策略研究,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第 页。济全球化时代,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尤其在求学、职业选择、人生规划等领域,越来越具备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能力,由此进一步推动了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等领域交流的日益频繁。在这场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的革新和浪潮中,人们的主观认知亦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19、化。从乡村能人的队伍结构来看,除了土生土长的种养大户和技术能手外,返乡大学生、拥有留学经历的创业青年、具有国外工作经历或外企工作经历的返乡青年,以及有机会出国考察的新乡贤等群体,都能不断壮大乡村能人队伍。乡村能人中的新面孔,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或多或少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对民主、平等、独立、自由、开放等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诉求,有的甚至在思想、认知和政治倾向上出现偏差。例如,一些具有留学经历的乡村能人热衷于西式民主,主张实行绝对的自由,等等。这既是乡村能人思想认知多元化的体现,也是达成政治共识所面临的新问题,对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功能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挑战。(二)不
20、关心政治与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并存在我国,乡村社会的发展与党在乡村社会所实施的方针政策高度相关,而当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乡村能人“建功立业”和“发家致富”的关键所在。因此,关注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大政方针,研究党委政府在乡村社会的事业布局,理应成为乡村能人的行动自觉。然而,在个别乡村,一些乡村能人不关心政治与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的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一些作为种养大户和技术专家的乡村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重业务能力培养、轻思想认识提升,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国家政治“风马牛不相及”,对国家在乡村的方针政策不关心、不熟悉。另一方面,一些乡村能人所从事的行业与国家政策和市场环
21、境息息相关,其中不少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政治会议和政治活动,但目的更多的是借此为个人发展获取政策支持、聚拢发展资源。毋庸讳言,乡村能人不关心乡村发展政策或政治参与动机功利化,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健康的,均对政治共识的凝聚产生了消极影响。(三)乡村社会传统习俗影响乡村能人政治觉悟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乡村社会的“铸魂”问题。年 月,他在江苏徐州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乡村能人既是乡村社会的精英,也是乡村民众中的代表,提升他们
22、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科学观念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重要内容。然而,“部分乡村能人以暴发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红白之事喜好大操大办,彼此攀比之风暗自盛行,破土、动工、乔迁时沉迷于看风水、求菩萨、烧头香之中。”他们认为这是乡村社会的传统习俗,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智慧”,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社会群众基础。这是一种“畸形”的认知,却于他们的内心根深蒂固,成为制约部分乡村能人现代文明素养和科学价值观念培育的一大障碍。同时,这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相悖,也与党委政府对乡村能人的成长和期待背道而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 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闫红果:乡村能人“烧头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研究 基于浙北 市的考察,科学与无神论 年第 期,第 页。(四)基层人民政协吸纳乡村能人“重进入、轻管理”“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作用发挥得好,政协工作自然就好”。可见,委员的选拔十分重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但在个别地方的具体实践中,基层人民政协委员的选拔和使用标准粗放,基层人民政协委员的政治辨识度不高,对作为乡村能人的基层政协委员缺少管理和监督。
24、从政协委员产生的一般过程来看,政协委员是“依附”在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政治载体中的,只有加入这些组织或单位才有可能获得政协委员的提名推荐,这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详见图)。因此,在政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科、教、文、卫界的代表性人物以及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的人士当选政协委员的概率往往较大。毋庸置疑,这种甄选机制确实存在明显优势,可以为人民政协选拔出一支高质量的政协委员队伍。图 政协委员产生的具体运作步骤图但具体到基层,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各个界别在提名推荐中,往往过分看重提名人选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而较少考虑提名人选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一些种养大
25、户、致富能手在当地经济建设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力的确较大,被提名并当选政协委员的概率较高。然而,进入基层政协委员队伍之后,这些乡村社会的领头雁们或埋头于发家致富,或因工作繁忙、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或在撰写提案时常常草草应付了事,往往只挂个政协委员的头衔,难以履行政协委员应有的职责与使命。因此,基层人民政协提名推荐人选过于倚重“经济导向”,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协委员选拔标准的粗放,“重进入、轻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四、完善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对策思考对于完善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的工作,有关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在思想认识、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研究闫红果李昌禹:广集众
26、智谋良策 凝聚共识开新局,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年 月 日,:,年 月 日。中国政协网:政协委员是如何产生的,年 月 日,:,年 月 日。队伍打造、机制建设、价值引领四个层面协同发力。(一)思想认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人民政协向基层延伸的重视从协商向度来看,“作为我国唯一的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不仅自身要积极协商,亦当在吸纳尽可能广泛的利益主体参与协商上拓展作为。”人民政协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协商,从覆盖范围上来看,理应为基层社会服务,从而回应和实现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协商与基
27、层协商存在着天然联系和共同目标,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理念是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促使人民政协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抓手。当前,要进一步体现人民政协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激发人民政协效能向基层延伸,就需要坚持基层机构建设和机制建设相统一的发展路向。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和新使命,基于当地实际推动“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将其打造为社情民意情报站、委员群众联络站、学习提升加油站、协商议事工作站,在“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中充分凝聚基层社会共识。另一方面,“要推动搭平台、建机制、促协商成为基层政协的工作重点,促进协商活动全
28、方位下沉。”尤其是充分发挥不同平台和机制的作用,重点加强与基层社会精英以及代表性人物的沟通和联系,并通过他们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上不同的意见与建议,从而真正做到与民协商和协商为民的高度统一。比如,基层人民政协可以依托“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等平台的优势,针对基层社会关切,邀请联动党政相关部门与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返乡创业青年、新乡贤等基层社会代表性人物展开“推心置腹”的交流,畅通上传下达的渠道,构建左右联通的机制,为基层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从而助力社会矛盾化解,减少分歧、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基层社会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二)队伍打造层面,进一步强化人民政协对乡村能人的吸纳力度人
29、民政协事业“后继有人”的问题,始终是政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众所周知,“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 细胞,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实际工作中,政协委员是构成各级人民政协的主体,也是各级人民政协工作开展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协委员队伍的整体质量直接决定着政协工作的成效。而要提升政协委员队伍的质量,把好入口关是关键环节,只有在入口处强化“过滤”制度机制,才能确保入选的委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意愿。在现实工作中,打造优质、高效、富有活力的基层政协队伍,需坚持基层人民政协委员选拔标准的“去粗放化”。根据乡村基层社会中先进典型、乡村能人影
30、响力和带头示范效果突出的实践经验,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不同的界别在提名推荐基层政协委员人选时,应进一步加强对种养大户、技术能手、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新乡贤等乡村能人群体的吸纳,尤其应加强对乡村能人中“新面孔”的关照,让那些建言献策能力充沛、参政议政愿望强烈、责任感足使命感强的乡村能人及时加入基层政协组织,为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平台和机会。同时,基层政协委员队伍建设需构建“重进入、更重管理”的导向。要深化组织领导和履职监督机制,不断激发基层政协委员的使命意识和履职积极性,压实委员职责,倒逼效能产出。对当选基层政协委员的乡村能人,凡是不履职、不尽责、工作不达标的,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予以提云南社
31、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第 期 ,董明:新时代赋能基层治理的地方政协探索 基于浙江“请你来协商”实践的分析,治理研究 年第 期,第 页。吴凡、蒋锐: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年第 期,第 页。梁馨月:加强委员队伍建设 彰显委员责任担当,沈阳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醒、警告、劝退,甚至是清退。(三)机制建设层面,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乡村能人常态化机制乡村能人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大、示范性强,往往具有一定的行为带动性。凝聚这一群体的政治共识,对于贯彻落实党在乡村社会的决策部署,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为此,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优势,围绕建言
32、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协委员联系乡村能人的常态化机制,将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一方面,对于关心政治和热衷于政治参与的乡村能人,要引导他们多为乡村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比如,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可以围绕自己关心的话题,与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乡村能人加强联系和协商,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建言咨政报告。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思想文化观念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均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价值选择和人生规划亦各不相同,一些乡村能人“只关心经济、不关心政治”“只搞业务、不谈政治”也是一种事实。对于这类乡村能人,政协委员应想方设法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在寻找“共同话题”中逐步加强联
33、系,进而缩小分歧并达成共识。(四)价值引领层面,发挥人民政协对乡村能人的思想整合功能人民政协既是乡村能人实现建言献策和参政议政的平台,也是对来自不同界别的乡村能人进行思想整合的重要场域。有学者指出:“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这是人民政协在功能上更加成熟的表现。”尤其在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代,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广泛且充分的民主协商,有助于减少认识上的分歧,增进思想认同,进而在政治生活中形成和谐、规范、有序的局面。人民政协思想整合功能的发挥需充分考虑乡村能人队伍结构和思想认识的变化,在政治宣传中兼顾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多种经历、多重背景人士的认知倾向和价值观念,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存在与碰撞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又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之下突出主旋律,对虚伪的理论、虚幻的事物、陈规陋习以及封建残余思想要揭露、批判和打击,从而不断优化乡村社会文化环境,为乡村社会民众提供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精神食粮,这也是凝聚共识的重要内容。责任编辑:罗雷人民政协凝聚乡村能人政治共识研究闫红果叶小文: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前线 年第 期,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