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智障学生学习效率 习惯是个体素质内化积累水平的重要指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的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我所面对一群智商在40以下的智残儿童,这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致使大脑有不同程度的残缺,因为这样,所以父母对这些孩子就尤为的溺爱,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多方面的不良习惯。 西方教育学者曾指出:“好的习惯比
2、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因此,对于我班的智障学生来说,改正不良行为至关重要。 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就我的一点心得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要教育智障学生,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
3、活与知识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对智障学生来说,养成一种习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同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也就不容易于改变。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与家长取得了联系,在家长的支持下,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等习惯的培养。那么回到家以后,就要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再一次进行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一开始一定会比较困难,但是坚持下来,就
4、会发现学生的进步。经过几学年的坚持,我班学生现在基本上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劳动习惯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加之孩子又是智力有障碍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十分重要地行为习惯。 我班的这些新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按时到校并打扫教室卫生,教育他们我们的班集体就是他们的家,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每天带领学生扫地,冲洗抹布、擦桌椅,冲洗拖把、拖地,倒垃圾等。 刚刚开始,还真是忙得浇头乱额,一会儿要在教室指导丁欣竹如何擦窗台,一会儿还要赶紧赶到
5、水房叫李路文和田国龙如何冲洗拖把,把冲洗后的拖把如何拧干。一会儿还要再赶回教室看看丁欣竹,注意他在教室里面的安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地适应了、接受了、学会了。现在,学生们打扫卫生基本上已经成了定式。每次卫生检查,我都会组织学生们自己说说,为什么检查中没有扣分,为什么扣分了,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从而调动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教育他们从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到哪里去,不能乱丢。由于家长在家里的溺爱,使得班里的学生非常没有规矩,东西,只要自己喜欢,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要拿。像铅笔、书等。特别是不要将垃圾丢在地上。拿完物品后从不归还到原位,而是随手一放就完事,垃圾到处扔。于是我就在课上、课后不停
6、地嘱咐、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就采用“跟我学”的办法,就是每到我有垃圾时,我会对学生说:我要丢垃圾了,看我丢在哪里呢?同学们回答:“丢在垃圾桶”。需要什么东西时我都会对学生们说:“看,现在我要用粉笔写字了。”然后让他们看着,等我用完了,我会再说:“现在我用完粉笔了,我要把它放回它原来的地方了。”再在学生们的注视下放回原位。一段时间坚持下来,班里的学生很少出现丢东西的现象了。 三、文明礼貌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 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
7、受到侮辱和岐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智障学生也是如此。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改正学生的不文明语言,三年级时,我坚持每天带领学生朗读并背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无论哪个学生出现问题时,我都会细心、耐心地与她先谈心、交流再开导,最后才是教育。因为我将教育放在最后,将谈心交流放在最前面,这时学生往往都会放松心情与你敞开心扉,并虚心接受最后的教育。慢慢地学生们也不再用打骂来解决问题了,班里学生逐
8、渐养成了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品质和一定的独立性。 田家伟,她母亲怀孕和孩子出生时均无异常情况。她3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长才开始带他检查,但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做过的检查有脑图、脑干测试、听力检查,染色体、CT、核磁共振。最后到北京儿童医院确认说是智力发育迟缓。2009年10月14日带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遗传代谢系统和染色体检查,但目前无明确的检查结果。做什么事都没有规矩,而且语言特别不文明,脏话不离口。整天在课上又闹又笑、骂骂咧咧的,也不能跟同学友好地相处。因为她的“野蛮”,班里的学生也很害怕他,不愿意跟他玩。 于是我首先教会她如何使用礼貌常用语:见到大人要称呼“叔叔”、“阿姨”、“爷爷”、“奶
9、奶”等。早晨和老师见面时,要说“您早”、或“您好”,不能不打招呼。当客人要走时,要说“再见”。当需要她人帮助时,要说“请”。当别人帮你做完事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时,要说“别客气”。当别人向你道歉时,要回答说“没关系”或“不要紧”。 为了让她养成习惯,于是每天早上我都会主动地先与她打招呼,让她在我的带动下说出“老师好”,“您早”、或“您好”,放学的时候我都要提醒她说“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话语。 带领她到同学们的游戏中去,让她感受到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告诉他:“只要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你。我们要多说你好,谢谢你,请帮帮我这样的话,你才是文明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要按照守则、规范里面的条例要求自己,对吗?”看着他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听着她一声声“谢谢”“对不起”,我看到她正在一点点地融入到大家的队伍中,我是那么地感动和高兴。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不良习气的形成更难。在此,感谢各位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改变,一天天的进步,我看到了我们努力付出的成效。我愿意为了这些智障孩子奉献我的所有,也希望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因为有了我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