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草船借箭
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景阳冈
2
猴王出世
1
红楼春趣
1
口语交际
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
习作
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楚。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吧
机动
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不能读成lèi;“丞”读chénɡ,不能读成cénɡ。指导写字时,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本课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较多,可以将这些词语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在已不常用的词语,如“军令状、水寨”;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军事、委托”等。要注意分类指导,对不常用的词语,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2.课文朗读
可以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如开头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反映了两人的性格特点,被称为神来之笔。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边读边想,每次对话时人物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边议边读,读后评价。评价后再读,边演边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感受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识人心的英雄形象。把自己当成诸葛亮,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语言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本篇课文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瑜、忌、督”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之一,你知道是哪四本书吗?书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指名学生说)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 主人公:曹操 刘备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水浒传》 主人公:宋江 林冲 鲁智深 武松 李逵
《西游记》 主人公: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红楼梦》 主人公: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2.你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诸葛亮、周瑜三人有什么了解?谁来简单地说一说?
3.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也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是智慧里的智慧。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谋略与智慧的故事,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草船借箭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草船借箭)
4.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或想法呢?
预设:(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
5.老师心中也有个疑问:草船借箭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课件出示背景介绍)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接着创设情境,然后再引出主题。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先设置悬念,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借助资料,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忌”和“擂”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交流汇报,提出并解决问题:
①谁用草船向谁借箭?(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②为什么要借箭?(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③怎样借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2)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设:①周瑜借军情紧急,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成功,如期交箭。
②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4.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板块三 细读课文,解读对话
1.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定诸葛亮的罪)
(2)定诸葛亮的什么罪?(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3)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2.这些话是周瑜私下对部下鲁肃说的,可是周瑜在诸葛亮面前说的要造箭的原因是什么?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l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l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l “十天造得好吗?”
l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l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1)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2)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3)齐读周瑜说的话,思考: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3.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1)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因为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2)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知道)他明知是陷阱,为什么还要踏入陷阱?(因为当时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为了顾全大局)
(4)齐读诸葛亮说的话,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主动入套。可见诸葛亮是一个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心胸开阔的人)
4.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深入研读,感受形象
1.自学课文,圈画词句。
上节课我们通过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对这两个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周瑜嫉贤妒能,诸葛亮顾全大局。故事的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课文第6自然段中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1)课文第6自然段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我联系上下文知道诸葛亮算准了第三天四更时候会起大雾,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课文第6自然段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联系上下文知道把船连接起来是为了增加船的受箭面积。
教师相机小结: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古典名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诸葛亮能预测天气,说明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4.老师有一个问题没弄懂,谁能帮老师解开疑惑吗?
课件出示
l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l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呢?(为了使船身受到更多的箭)
(2)如果只用船的一面受箭,会有什么后果?(船无法在水面上保持平衡,很有可能翻沉)
教师小结:双面受箭是为了让船保持平衡,方便快速撤退。
5.学生继续汇报交流。
预设:课文第7自然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我联系上下文体会到诸葛亮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准三天后必有大雾。他知天文,所以能预测得这样准确,真是神机妙算。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因为江上大雾漫天,敌人根本看不清虚实,加上曹操这个人疑心重,他怕有埋伏,不会轻易出兵,这是“借”箭的绝好机会)
(2)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假如你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你会怎么想呢?(鲁肃想:前两天天气还好好的,今天怎么会起这样大的雾?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怎么想呢?(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我所料,周瑜啊周瑜,你费尽心机想谋害我,我便将计就计,胜你一筹)
6.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请同学们把“笑”字圈起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诸葛亮在笑谁?
预设:(1)诸葛亮在笑曹操,因为雾太大,曹操不敢出来迎敌,他嘲笑曹操生性多疑,反而害了自己。
(2)诸葛亮在笑鲁肃,因为鲁肃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笑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
(3)诸葛亮在笑周瑜,因为周瑜本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轻易就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周瑜根本想不到“草船借箭”这一招,这是一种得意的笑。
(4)诸葛亮在笑自己,因为他算对了天,算对了人,没有让周瑜的诡计得逞。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胜利的笑。
7.教师小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他说三天后取箭,果然第三天就取回了十万支箭。(板书: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一些重点词句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板块二 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1.学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1)诸葛亮顾全大局、心胸开阔、神机妙算。(2)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3)曹操生性多疑。(4)鲁肃忠厚老实。
3.读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1)这段话选自《三国演义》原著,它与课文中哪些自然段相对应?(第8、9自然段)
(2)这段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半文言半白话)
4.今天我们认识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赤壁之战、舌战群儒、空城计、六出祁山等)
【设计意图】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板块三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用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联系上下文阅读法、做批注阅读法、圈重点词句阅读法、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
2.作者是怎样将文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既鲜明又形象的呢?
预设:(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作者抓住了四个人物不同的特点,如他们的语言、动作等,从而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各异。
3.由此可见,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4.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要加害他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怎么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什么程度呢?请同学们课后自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睹为快吧!
【设计意图】教材只是优秀文化的缩影,语文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教材内容,还应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从读好一篇文章到读好一本书,从读好一本书到读好一段人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并抓住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
2.在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对话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一次次细细品读体味中,一个摇着鹅毛扇谈笑风生的,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诸葛亮形象跃然纸上,也跃然在学生的心中。
3.这节课在设计上直入课文主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并以此辐射全文,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烦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等传统模式。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思为本、寓学生的主动研究于阅读活动之中的原则。并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议、探究、感悟中不知不觉地理解课文,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课堂快结束时我拓展相关文章,让学生对阅读整部《三国演义》产生兴趣。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通用】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duǒ cáng nuó yí pái huái zhēng róng kōng xū
tàn xī luǒ lù xuán zhuǎn hén jì líng lì
fāng zhuān mǎ yǐ niàn dao bàn dǎo tǐ liàng
二、 选择加线字正确的读音,画“√”。
暴露无遗(yí wài) 参差(chā cī) 斩钉截铁(jiē jié)
豁(huō huò)开 叉(chā chǎ)腿 咚锵(qiāng jiāng)
三、 辨字组词。
厉(______) 渑(______) 慢(______) 即(______) 堵(______)
励(______) 绳(______) 漫(______) 既(______) 赌(______)
四、 补全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成一句完整的话。
天(____)(____)角 心(____)气(____) (____)(____)天日
前所(____)(____) 世(____)(____) (____)知非(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选词填空。
检测 观测 猜测
1.经过周密的天文(_____),科学家公布了科学准确的数据。
2.对于车体进行常规的(_____),可以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
3.这只是你的(_____),说话是要讲事实根据的。
既……又…… 只要……就…… 虽然……但……
4.(_____)有毅力,(_____)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5.我(_____)身在异国,(_____)心总在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6.姐姐是个(_____)聪明(_____)俊俏的姑娘。
六、 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急遽而漫长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老师的表扬,王丹的脸红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课文理解与填空。
1.按原文填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________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2.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匆匆》的作者_______,在文中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_,他第一次盼望的是_____________,结果母亲没有兑现承诺,原因是__________。
八、 阅读文章。
在十六七岁时学会握手
①出发前,我将班里56名十六七岁的学生分成了28组。我告诉他们,这次外出游玩,只能有28人参加,剩下的一半必须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自习。
②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他们觉得我的安排严重不公,因为不论是谁,都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甘愿待在闷热的教室里。
③他们决定用沉默来抵抗我的不公,想用这种非暴力的手段迫使我就范。
④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我严肃地说:“我绝不可能改变主意,你们是同学,不管我把你们56人分成了几组,带走了几个人,你们的情谊仍旧不会改变。你真就如此吝啬?连一次小小的机会都不肯让给你的同件?”
⑤这番话,再度使他们陷入沉默。在他们未出结果之前,我转身离开了教室。
⑥清早,旅行社的大巴开进了校园,班长将最后的名单递给了我,不多不少,整整28人。我惊奇地发现,这份名单的成员,竟是如此特别。他们的谦让,令我肃然起敬——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家庭拮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强者让给了弱者,男生让给了女生。
⑦名单上有多处涂改的痕迹,不难看出,他们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⑧临行前,我要求外出游玩的学生主动握一握那些让出机会、甘愿留在教室里的同学。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56只十六七岁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相互寒暄,微笑叮咛,那么和谐,那么温暖,那么友爱。
⑨旅行途中,我建议他们写一篇简单的游记,送给这28组里的另外一个人,让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你的快乐以及这沿途的美景。
⑩回程后,不管多么顽劣、多么厌学的孩子,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完成了这次作业。当他们把游记主动送给那位留在教室里的同学时,阳光忽然灿烂起来。我让他们再次握手 感谢那位心地善良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开心的旅程 感谢那位胸怀宽广的同学 让你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他们的右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没有谁因错失了良机而沮丧,也没有谁后悔当初的抉择。
⑪其实,我想让他们见识的,并不是一次短途旅行中的见闻,而是让他们在如此不公的条件下学会把最宝贵的财富装进自己的人生行囊中。
1.给第⑩段画“﹏﹏﹏”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第②段中写到“狭小的空间里顿时一片哗然”,透过行为可见人物内心。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不用“说”来表达,第④段画“ ”部分你想换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特殊含义 C.解释说明
5.当“我”宣布只能有28人外出游玩后,同学们的表现有哪些变化?
(______)——沉默——(______)——(______)
6.第⑧段加点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可以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写到“紧紧握在了一起”,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文章内容来看,最后一段中“最宝贵的财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文中“我”的做法,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作文。
以“我的梦想”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躲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空虚 叹息 裸露 旋转 痕迹 伶俐 方砖 蚂蚁 念叨 绊倒 体谅
2、yí cī jié huò chā qiāng
3、厉害 渑池 慢腾腾 即使 堵塞 鼓励 绳子 漫山遍野 既然 赌钱
4、涯 海 平 和 暗 无 未 有 隔 绝 焉 福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对祖国的感情永远不会变。
5、观测 检测 猜测 只要 就 虽然 但 既 又
6、
1.我感觉到变化。
2.您说买菜回来就走。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举办一次奥运会,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吗? 4.听了老师的表扬,王丹的脸红得就像一个大苹果一样。
7、水盆里 饭碗里 凝然的双眼 匆匆 朱自清 无奈和惋惜 史铁生 星期天妈妈带他出去玩 母亲太忙碌了
8、
1., , ; , , 。
2.我是不可能主动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待在闷热的教室里太无聊了。
3.我严肃地告诉他们
4.C
5.哗然 窃窃私语 沉默
6.排比 同学之间谦让、友爱的氛围
7.出游前的祝福和叮咛 出游同学归来后的感谢
8.老师通过一次特殊的旅游活动让同学们懂得尊重、体谅他人,做事要谦让,心存感恩。
9.处事冷静,体谅他人,懂得谦让,学会感恩等。
10.赞成 因为通过举行的一次特殊的旅游让学生们懂得了尊重、体谅他人,做事谦让,心存感恩,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9、示例:
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人想当一名歌声优美的音乐家,也有人想当一名富有艺术细胞的漫画家,还有的人想当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学家……
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心里同样装载着许多不平凡的梦想。
我想当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首先,我想发明一种神奇的芯片,只要把它放到人的头顶上,戴上它的人,不仅头脑会变得异常聪慧,而且身体健康。因为在当今社会缺的是人才,重要的是健康。
然后,我还想发明一台矛盾调解器,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只要有国家发生了战争,我就会出动我的矛盾调解器,帮他们化解矛盾,像当年墨子止楚攻宋一样,阻止这场战争的发生,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充满温馨。
我还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因为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歌叫《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白衣天使在面对肆虐的病魔时,眼中充满了愤怒和冷静。在生死抉择的时刻,眼中饱含着坚毅和信心。在安慰受难的病员时,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在战斗的日子里,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这种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让天空中静静流淌的浮云带走阳光,让迷离的阳光恍惚地洒在身上,有一种淡金色的希望在酝酿。
啊!虽然这些梦想离我还很遥远,但是我会努力学习,让梦想照进现实!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