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老师“不公平”
我抱着一堆作业本来到教室,批改完一本便让同学针对错误,自己改正一本。忽然,“啪”的一声把我惊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赵旭东同学把本子扔在地上,我也很生气,大声叫道:“你干什么!把本子捡起来,送到我这儿来,说说怎么回事!”我叫了一遍她没动,我再次“命令”道:“快点!”全班同学都不知所措,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她脸色变了,脸上充满了怒气。但在我的目光严逼下,她不情愿地捡起了本子,慢慢地向我走来,在把本子送到我手中的一刹那,她猛地用指甲掐了我一下,我的手背上顿时出现两条深深的印痕。当时我的手背隐隐作痛,可积压在心里的怒火还是被理智压了下去,因为我想她平时是个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也很好的学生,今天的反常表现肯定有他的理由。于是我便心平气和地问她:“你是个好学生,可今天这样的态度,老师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你能告诉我原因吗?”“老师不公平!”刚说完,她的眼泪便唰唰地往下掉,我的心顿了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特敏感,因为在我上学的时候 就曾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待遇,而今天却重演到我的学生身上。由不得我多想,班上其他几个女生一哄而起,“对,老师就是不公平,为什么赵旭东全对给个90分,而班长全对却给100分,老师就是偏向班长!”我被逼问得有口难辩,原来是这件事啊!面对众人的得理不饶人,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再解释也无用,于是我叫道:“什么大不了的事,被你们说得变了样,都不许叫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同学们见我发火,都不敢再说什么,一直到下课。虽然没有人再叫,但我心理觉得问题的症结没有解决掉,所以很不踏实。
放学后,我把那几个“闹事”的同学叫到办公室,她们个个都低着头不说话,我知道她们还在生气。于是我先开了口:“怎么,还在生气吗?赵旭东,你说老师不公平对吗?其实,在老师的心里,你们都是好学生,A与A—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更不存在公平不公平,偏心不偏心的问题,班上那么多同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可能记清楚每个人错了几题、对了几题,然后给个平均分值,再说既使全对也还要看作业的整洁程度,你说对吗?”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她有些改变,但还是面带不悦。我又对着其他同学说:“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整体的学习成绩,如果都像你们这样一个起哄,大家跟着闹能行吗?老师今天发火也不对,我向同学们道歉,我以后会改正自己的态度,但你们能改正自己不正确的认识吗?”大家听我这么一说,开始窃窃私语,打破了原有的沉默,我乘机说了一句:“来,让我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几只小手拍在了一起,我们都笑了!
事后,我作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他们“公平”。虽然小学生年龄不大,但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要求上进,所以才会对作业评分非常重视,对自己的一点失误都会从同学中找出其差距所在,当然也就会对老师的“不公平”产生偏激的反应。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做到“耐心”、“细心”、“不偏心”,要让学生真正找到错误根源,从而改进错误,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而不要因为老师一时疏忽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留下“不公平”的烙印!
第二:善待学生,善待自己。或许在上面的案例中,一开始我的态度有点强硬,所以才会“激怒”许多同学一哄而起,如果当时我能更理智一点,态度娓婉一点,或许那个同学就不会那么倔,也不会有后来的起哄,这可能就是经常所说的教师“应变”能力吧!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不是吗?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识到了一名教师,他所肩负的重任不仅是在“教书”更是在“育人”,它会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是一名出色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