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文陶冶 提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994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陶冶 提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文陶冶 提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文陶冶 提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2023本刊视线关注4人文陶冶 提升素养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问题的思考山东省临沂武德小学 孙善海目前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沿袭固有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提前确定主题内容,课堂上按照规定的主题展开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学习模式和思维习惯是固定的,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小学语文课堂的功能,人文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无法得到体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对人文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何体现小学语文教学功能,将人文陶冶融入教育过程,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小学语文的界定与功能在传统教育理念

2、主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技巧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语言与文化的能力,使其在思想上受到约束,进而规范日常行为,这就是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体现。随着语文的工具性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如何通过课堂知识指导学生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成为关键,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和主题往往都是提前预设好的,即通过目标设定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改变行为习惯,学习内容的人文性先于工具性,又以工具性为最终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思想传输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忽略了学生通过学习课内知识和语言技巧自主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契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现其教育功能是值得探讨的,关键在

3、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语文教学,是局限于思想内涵的教育上,还是超越思想本身,是应该深入思考的基础问题。对小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知识和书本内容,而是开发其智力、启发其精神品质的过程,是学生面对自己的成长,完成从精神、态度、志向等方面提升的过程。语文学科在这样的过程中具备其特殊性,因为语文与人的精神、态度、志向休戚相关,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根植于学生内心,进而影响其整个成长过程,促使其人格得以提升,个人情操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洗涤,不断开阔视野,受到人文性的感化。因此,语文课程不应该仅局限于思想教育,更应该与人文性相结合,将人文性融入语言与交往的必要知识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真正使语文学

4、科知识发展成为精神技能。同时,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容忽视,但思想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与学生的精神相结合,从而达到思想与人文的统一。总体来说,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目标,也是学习的方法,至于上文所提到的工具性,是伴随人文性而生的,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仅次于人文性。对人文性的规范是从语文教学的根源上甄定的功能,但实现教学的人文性,必须具体到教学过程的形式和环节,如果将人文性拆分成具体目标并逐一落实,则会偏离语文教学的人文功能,更无法实现人文陶冶。这里所提到的人文陶冶应该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启迪学生,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融入自我理解,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认识

5、世界、发展思维,再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改变行为习惯、提升精神境界。如果教师将人文割裂开来,通过固定的知识去感化学生,那么学生的认识与实际生活是存在隔阂的,无法真正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人文性也就成了刻板的教化。因此,语文教育课堂应该增强学习的游戏性和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并不会改变教学目标,而是从过程中提升了教学质量。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专注与投入,教师和学生只有真正投入游戏过程,人文陶冶才有可能实现,这里所提到的游戏指的是语文教学应该突破种种预设条件,语文应该是激发学生想象,而不是禁锢其思想,学习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辅助生活而存在的,不能凌驾于生活之上,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人文陶

6、冶才能融合于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感受更丰富精彩。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性质与功能,是为进一步分本刊视线关注TIANJIN EDUCATION5 5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铺垫。综合考虑教学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题的规范化与思想的多元化碰撞、释义的规范化与理解的多元化碰撞、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教学过程存在模式化与未来发展的灵活性碰撞。(一)主题的规范与思想的多元碰撞小学语文教学主题的关键在于应该沿用主题先行的方式,提前规定好思想内容展开教学,还是淡化教学主题,允许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自由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人文陶冶。培养学生的自主

7、学习能力一直是倡导素质教育以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但主动性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育工作者切实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因素,以及阻碍其自主能力发展的因素,并尽最大可能消解阻碍因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从根源上来说,采用主题先行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之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比如,每一篇课文都有主旨思想,按照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学生在学过课文之后应该明白文章主题,这篇课文歌颂友情,那篇课文宣扬劳动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学习,容易受到主题的牵制,无法大胆设想课文的其他意义,更不可能会有批判性的见解。比如,五年级 落花生 一课深刻描述了“人应该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8、表达了作者不畏名利的人生态度”,其实,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远不止于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就其更深层的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主题先行的学习模式,使层层深入的思想内涵化为泡影,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宏观主题的影响,会产生机械认同感,使思想受到禁锢。在此批判分析主题先行的引导模式,并不是否认主题引导的价值,教育过程应该体现基本的价值诉求,但是在教育阶段所提供的仅仅是基本的教育方向,也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基本教育方向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不断探索新的定义与内涵,使人文与社会历史中的精神与思想更有层次性,而不是为机械性的教育所服务。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不会被预设好的主题牵着走,而是在基本主题

9、的指引下,更投入地挖掘深层内涵,秉持批判性的态度去学习,从而把握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自主探讨与学习中获得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得出来的结论可能存在肤浅的特点,也有可能超出教师提前给出的预设,但无论如何,作为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都是其运用自己现有知识体系解决学习问题的结果,教师应该给出恰当评价,适度引导,保护学生的思想劳动成果,启迪学生的心灵。(二)释义的规范与理解的多元碰撞释义的规范性主要是指教师对课本的理解。以主题先行的教学模式为例,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首先是字和词,其次是句子和段落,最后是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规矩,且具有权威性。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习

10、惯有序展开教学,没有关注真实的教学环境,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是用更规范化的方式给予学生机械性的认同感。这与主题先行的教学模式是契合的,一切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因此人文性的陶冶也就成了空谈。与机械认同不同的是,每一个学生对课文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可以将规范化的释义暂且收起来,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寻找见解。学生的见解往往与其生活有密切关联,根据已有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展开对课文的分析,当然,由于学生的生活条件与经历存在差异,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必然存在差异,但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才变得更重要,教学方式也更契合实际,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也在这样

11、的教学方式中得以升华。(三)师生交流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小学课程教学的核心,交流的内容与品质能够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品质和学生学的品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与文学艺术融合的学科,教师与学生要有更紧密的交流,因此,师生话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自由的话语环境、开阔真实的空间情境、由心而生的表达气氛等都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人文魅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上文所分析的两大问题,即主题先行和释义规范解读的限制,使教师给自己的教学过程设置了框架,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真实的人格与情感展现出来,而是按照要求与模式化的流程对课文进行解读,并将这样的解

12、读当作教师的理解,但实际上教师的情感并没有在其中体现出来,教师的角色只是7/2023本刊视线关注6教学内容与目标的搬运者,这就会导致教师更多采用专业术语夸夸其谈,没有灵魂,尽管学生在课堂中看似已经领会了教师的意思,但实际上不过是按照教师的话语理解专业性的术语而已,学生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表达,与教师的交流也就变得客套与模式化,导致在师生交流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双方的主体性都不够突出。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综合,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并能够逐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发展与演变。但是交流与表达都无法离开主体而存在,也就是“我”的重要性,如果脱离了主体,语文学科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其应

13、有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利用课堂环境创造更生动且易于交流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表达、畅所欲言,与教师能够由心而生地真诚沟通,先将规范化的释义抛开,在师生交流与沟通中创造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的释义。(四)教学过程的模式化与灵活性碰撞这里所提到的模式化主要是针对教学形式提出,语文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要想真正发挥教学的意义,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对环境的创造,也离不开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与互动。师生双方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更积极开放且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也就表明课堂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模式化的,而是具有灵活性且开放多元的。反观目前教学现状,有条不

14、紊地展开教学计划更常见,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对每一堂课的内容失去新鲜感,每一节课都需要做什么,学生已经习以为常,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上文提到的游戏教学法是非常适宜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学习内容模式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化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活力与新鲜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五)校园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代表了学校的软环境,体现了学校教学的软实力,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与熏陶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要想实现人文陶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还需要注意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建设具有代

15、表意义的校园文化环境,寻找不同的表现角度,突出校园文化的不同主题。由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不是固定的,能够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与教学的初步融合。其次,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理解校园文化,从校园的发展与办学思路入手,注意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比如,学习描写春天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到校园中寻找点亮校园的一抹春色;教育学生树立伟大志向时,可以让学生参观校园文化长廊,深入体会校园建设过程,不断激励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奋发。最后,在教学中要想实现人文陶冶,应该秉持适度原则,以语文课程学习为主线,融合一定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16、六)课内知识学习与课外体验生活的结合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课内知识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应试教育水平,但是随着人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的体验感也逐步纳入教学基本规范。由于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课内知识,导致许多学生变成了课本的搬运者,并没有对课内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视野和学习渠道,利用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应该将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范围,由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长期积累与总结,因此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沙龙活动,丰富学生阅读积累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展示,实现人文陶冶走进语文课堂。最后,开展课外体

17、验活动,将阅读的好书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学习二年级上册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找一找苍耳妈妈和蒲公英妈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还有哪些植物妈妈在种子传播方面有更好的办法。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从而实现人文陶冶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三、结语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没有明确把握,对人文陶冶不够重视,这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思考,加强校园文化与教学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理解,打破固有教学模式,创造更灵活与开放的课堂。(邱瑞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