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课例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92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2. 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4位学生,大家想想怎样分?生:每人分2支师:看来,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均数。(板书)师:关于平均数,你有什么想知道什么
2、?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二、自主探究 认识平均数(一)、由浅入深,知识迁移1、利用已有知识,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简单数据 尝试解决师:其实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平均数了。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4、5、6)他们的平均数是( )生:5个。师:5个是怎么来的?观察课本90页例1观察统计图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饮料瓶?生:把多出来的补给少点同学。课件演示师: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或先合再分的方法,使每个人的收集的个数数变得同样多。而这个同样多的数,就是他们的平均数。师:所以,平均每个人有13个饮料瓶,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就是通过移多
3、补少,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把几个不相同的数转变成相同多的数。师:如果没有统计图,只有每个人收集的数据,你能求出他们的平均数吗?请你算算看?(板书:(14+12+11+15)=1313就是他们的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师:那接下来,就应用我们对平均数的理解,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吧。师:先看第一题,谁愿意来帮我们读一下题目。判断题:(课件一一出示)1、李强所在的小学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所以李强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 ( ) 师:对吗?为什么呢?(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不一定李强的实际身高160厘米,可能他比160厘米矮,可能他比160厘米高,也可能他正好是160厘米)序号1234567身高(cm)151162161166160159161师:对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这是这个球队7名队员的实际身高。通过对比,看一看他们的实际身高与平均身高160厘米,有怎样的关系?(有的队员比160厘米高,有的队员比160厘米矮,也有的同学正好是160厘米。)师:而李强是其中的4号队员,他的身高是166厘米。所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师:的确,平均身高160厘米,是我们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并不表示每个人的实际身高都变成了160厘米。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