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7713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古 田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四史”研究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严采薇摘要: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历经从爱国知识分子、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这三个阶段。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最终选择,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有力回答。其信仰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而内忧外患的时局催化、传统文化的熏陶、同侪的交流互进等亦是重要影响因素。对其信仰形成过程的解读,在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尤其在涵养青年民族复兴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培养知行品质及中国化时代化视野方面意义深远。关键词:邓中夏;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民族复兴

2、;当代青年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作为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价值追求和精神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走向。”值邓中夏逝世 周年之际,从其青年时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出发,帮助青年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便显得颇有价值。年 月 日,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不惧敌人的威逼利诱,豪言骨纵成灰,仍是共产党员,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历经三次思想转变,“最终完成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初步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者的复合体,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当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限于转变过程介绍,转变原因及当代价值阐释还存在较

3、大空间。于此,拟以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三次转变为纲,探析其思想转变原因及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一、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路曼曼其修远兮”,邓中夏历经曲折,终于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自幼的儒家思想教育在他心里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民主革命的时代浪潮使他生发出民主主义的萌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他最终走向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爱国知识分子:接受旧式家国理想到萌生民主革命意识邓中夏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曾立志于故纸堆中做一学者、文人。年春,他发蒙于邓氏私塾“增经门学”,三字经千家诗三国水浒等古籍经典无一不读。父亲邓典谟“取准湖南乡试举人”,精通国文、经学、历史等科,邓

4、中夏亦常蒙其教导。而邓父外出游学期间,祖父邓锡锦经商归来,也总将中夏带于左右,给他讲述在外的见闻与古今名人故事。这使邓中夏能够了解世界之一隅,愿效仿古今贤人,树立“读书报国”志向。但与皓首穷经的文人不同,在读书之余,邓中夏也关注国情与民情,对贫苦大众始终怀抱深切同情。他少时被继母嫌弃,经常与长工邓玉思等贫苦农民生活在一起,感其疾苦,这段生活经历也为他后来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群众观打下基础。这一时期,邓中夏既受到中国传统 收收稿稿日日期期:作作者者简简介介:严采薇,女,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国情怀的涵养,也感知到封建

5、主义对人精神肉体的迫害。年,在宜章县立高等小学,邓中夏师从“阴行鼓吹革命”的同盟会会员曹猷春,接触到新书报,并在与彭邦栋等同盟会会员谈话后,开始崇拜辛亥革命志士孙文、黄兴等人。在学期间,邓中夏与好友张楚、陈宪章都立志为国做番大事业,便模仿“桃园三结义”结拜。年,邓中夏在郴州阅读到谭嗣同的仁学,被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为革命事业而置生死于度外的超脱态度所感染。他开始怀疑清政府的改良主义,思想逐渐转向激进民主主义,时有欲推翻帝制、考取大学及出国留学以为国谋事等论调。年,邓中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守旧的学风令他颇为不满。他与同学蔡和森及湖南一师的毛泽东、张昆弟等人,共同求

6、教于杨昌济先生。杨昌济向学生推荐青年杂志,讲解新知,纵谈国家前途命运,又以树立远大报国志向、刻苦钻研实践鼓励之。在新知旧学的交相融汇中,他汲取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民族主义精髓,也推崇陈天华猛回头和邹容革命军中的民主革命思想。身处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思想桎梏及对社会进步的迟滞,使邓中夏胸中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热情更加澎湃。但他对中国未来前途如何,该走怎样的路,还未能有清晰的认识。(二)民主主义者:由激进民主主义逐步走向共产主义 年 月,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邓中夏投考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京大学。北大在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方针的指导下,氛围自由宽松,使邓中夏有更多机会汲

7、取新知。他不仅遍览古籍名著,还嗜取新潮书刊。十月革命爆发后,邓中夏在李大钊的引导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虽还未完全接触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但已看清中国革命必须“走俄国人的路”。正如其同学密友许宝驹所回忆的那样,邓中夏最初为国家民族之将亡而忧虑,直至经历了 年底到 年初短期的进步书刊阅读及深思熟虑后,得出了“只有接受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走苏俄的道路,中国人民才能得救”这一结论。方向明确后,邓中夏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在 年 月,他初次组织领导学生请愿游行,要求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学生救国运动的失败告终,使邓中夏等爱国学生进一步认清封建军阀的卖国本质,意识到斗争的长期性和组织性,也

8、成为其未来完全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实践积淀。五四运动前后,在“教育救国”思想的指引下,邓中夏意识到普及平民教育的重要性,便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读者群体,于 年 月创办国民杂志,在杂志上先后发表了欧洲和议吾国委员之派遣铁路统一问题中日新交涉国防军与日本等解读时事之作,将书报作为传播新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图谋的手段之一。在办刊之外,他还发现当前“学校教育惟饶于资财者之子弟始得享受,而寒畯之子弟及迫于生计而中途失学者不与焉,未足语于平民教育。苟乏术以补救之,则人民智识必大相悬殊,社会上不平之景象必层见迭出,共和国体必根本动摇”,故倡议在农村普遍设立书报室,组织成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

9、讲演团。该讲演团不畏反动军阀的干涉压制,“以教育普及与平等为目的,以露天讲演为方法”,“以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以“勤劳与知识”“爱国”“国民应尽之责任”“权利”“天赋与人造”等为题的演讲,在增进平民知识的同时,也能看到其中浓厚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同时,也反映出邓中夏的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未能跳出资产阶级“教育救国”思想的框架,还将社会上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归咎于教育,相信民智的唤醒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因而,此时的邓中夏仍应被视为激进民主主义者,但他的演讲已能够深入群众,初步实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为后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起到纽带作用。(三)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理想的初

10、步探索到最终形成五四运动中,平民教育讲演团的实践,使邓中夏对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体察。他开始向往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贫富差别的新社会,过半工半读、体劳并重的新生活。这样的理想也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新村主义的主张,颇具空想社会主义色彩。年 月,邓中夏发出实行新生活的提议,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一起成立“曦园”,开始工读互助生活。他们一边践行“劳工神圣”精神,一边研读马克思主义原理。但最终,新村的空想性决定了其必将难以为继,再加上“问题与主义”论争的影响,使像毛泽东、邓中夏这样的爱国青年开始思考社会现实。毛泽东成立“问题研究会”,将影响人生进步的有关教育、女子、孔子、家庭、劳

11、动、地方自治等 个问题列入问题研究会章程。邓中夏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对此颇为关注,将其刊发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在论争中,邓中夏进一步辨明根本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是社会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之根本改造,还认识到实用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局限。在“曦园”期间,邓中夏于 年 月加入李大钊在北大秘密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研究会搜集、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定期进行学习研讨。由此,他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平民教育讲演活动的结合。他将活动方针改为“除城市演讲外,并注重乡村演讲,工厂演讲”,使演讲对象扩大到工人农民中。他关注到工农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12、撰写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召开农村讲演筹备会启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乡村讲演办法,重视农民的智识教育;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于长辛店组织工人进行节日纪念的游行示威,成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如果说“曦园”是邓中夏对于共产主义的最初设想,那么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图书室“亢慕义斋”中对马列经典著作的系统研读,则为其追寻共产主义理想提供了理论指南。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之后,他又将理论与工人运动的斗争实践结合起来,进而逐步确立了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为基本内容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年 月,邓中夏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标志着其已完全转变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然,这一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离

13、不开他从小培养起的爱国主义情怀、前期的理论学习和斗争经验总结,尤其是工运的组织使他进一步看清了中国必须走依靠工人阶级、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俄式革命”道路。二、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影响因素邓中夏之所以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源于其自身的革命实践探索,还受到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催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革命师友的思想碰撞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时代环境:内忧外患的时代召唤近代中国危机深重,在救亡图存的探索中,社会各阶级前赴后继。农民阶级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但这场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战争以失败告终。封建地主阶级开展了“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难扶清王朝于大厦将倾。资产阶级改良派推行君主立宪制

14、以求维新变法,历经百日以流血收场。各阶级的实践均未能挽救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邓中夏对此深有所感,他幼时生活的邓家湾村环境较为闭塞,这使他对社会的最初认知主要来自身边的见闻。长工邓玉思终年辛劳却食不果腹让他深切同情,大姑母家的富裕与二姑母家的贫穷又使他深感社会不公,于是便萌生出“要是人人都有饭吃,有新衣裳穿多好呀”的想法。这也成为他后来成立“曦园”实践新村主义,再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生活实践来源。辛亥革命胜利后,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邓中夏将社会苦难的根源归咎于满清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无能。他在游艮岩望月中便有“回忆满清帝制毒,何时淘汰旧恨休”之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社会思

15、潮交织激荡,除科学社会主义外,无政府主义互助论、泛劳动主义和新村主义也有着较大影响。“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思想则被众多爱国人士视作救亡之途。此时,刚入北大的邓中夏关心国家命运,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看到军阀的腐败残暴,在平民教育、新村主义等资产阶级民主实践的失败以及一战期间列强难以调和的矛盾中,开始重新思考革命道路。随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邓中夏就与“五四运动中的部分学生领袖”一样,“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时势变化和对不同主义的尝试,使邓中夏不断作出新的道路选择,直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

16、义。(二)文化熏陶:传统文化的人格塑造邓中夏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他 岁时被送入村里的私塾读书,自三字经千家诗等启蒙读物入门,一直到北大国文门的专业学习,儒家思想始终伴随其成长,塑造其品格。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刚毅远志、荀子“学不可以已”等劝学之语,激励着邓中夏夜以继日地寒窗苦读、锤炼品质、树立远志。正如他在北大宿舍床头悬挂着“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龙蛇”的诗句横幅,用以时刻勉励于己。在“曦园”期间,他还制定了庞大的读书计划,从中外历史到马克思主义书刊,无不详细阅读,重点摘抄。后来,邓中夏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乃至马克思主古田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义思

17、想,儒家文化在新旧思想的融合中也悄然影响着他的言行。他要在众多思潮中辨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就需要博闻强识、辩证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其知行模式的养成,既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亦是对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内化。此外,他还深受水浒三国“侠文化”的影响,见到不平事便要伸张正义。少时,他见到恶霸地主欺压残害农民,便厉声指责,义正辞严、毫不退让,最终使地主哑口无言,农民得以转危为安。这种侠义思想也成为邓中夏领导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反抗强权的潜在思想动因。邓中夏生长于湖南,湖湘文化的大环境涵养着他胸怀天下的气度。湖南近百年来人才辈出,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有自立军起义领

18、袖唐才常,有“再造共和”的爱国将领蔡锷等。湘籍英豪的先进事迹激励着邓中夏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众多湘籍典范的出现,正是对湖湘学派强烈爱国情怀和民本思想的传承。北宋湖湘学者曾力主抗金,甚至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同时,也有湖湘学者格外重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重民思想。此外,湖湘学派还注重经世致用,身体力行。曾国藩便提出过“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等躬身实效之论。家乡先人的论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邓中夏。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其以国家和民族为出发点的实践探索历程。(三)同侪促进:与交游者的火花碰撞邓中夏在与师友的交流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方向。与志同道合者的相互鼓励,更加坚定其报国理

19、想。好友张楚在邓中夏入北大时曾作诗为贺,鼓励其施展才华:“爱国英雄喜出头,妙如学士登瀛洲。趁时快快云梯上,好看文光射斗牛。”邓中夏亦在写给张楚的诗句“丈夫意气尚坚决,创造乾坤有何难”“神州茫茫多荆棘,仍需消灭极加餐”中抒发壮志豪情。与师友的探讨也使邓中夏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思考。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期间,邓中夏结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他们经常在星期天跑到老师杨昌济的家中,听老师讲授新思想。他们还经常一起讨论新青年,其中“提出的各项问题,救国之情溢于言表”。年 月,毛泽东来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又经常与邓中夏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研究新思潮、新理论,讨论国家大事,而且还一道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在“曦

20、园”期间,毛泽东寄来问题研究会章程,其中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的认识也使邓中夏颇为认同。之后,毛泽东为领导“驱张运动”来到北京,复与邓中夏“从政治、社会、经济、道德、学术到文学革命、个人修养,几乎无所不谈”。“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共早期领袖”,他在 至 年间对邓中夏的革命实践产生着重要影响。李大钊不仅向邓中夏介绍马克思主义,还引导他进行革命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国民杂志、参加五四运动、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使其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此外,还有一些学友的道路探索也给予其实践启发。邓中夏的湖南老同学熊光楚曾写信提及民众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而无“自治能力

21、”,深受反动势力压迫,应广设书报室,以普及平民教育的想法。此对邓中夏平民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无影响。邓中夏将友人建议书成邓康君致校长函交由北大时任校长蔡元培,其言“康案熊君此言不无可取。爰撮录以呈尊鉴。如不以葑菲见遗,则请转示同学,极力提倡,于社会教育似不无小补也”,表明提倡之意。而身边爱国青年“实业救国”、工读互助团的实践失败以及自己号召成立的“曦园”的解散,也使他清晰地认识到资产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最终,在与师友的交流、主义的抉择和实践的检验中,邓中夏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三、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现实启示 以青年培养为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22、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深入研讨邓中夏在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过程,或对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及素质培养较具启示意义。(一)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青年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正是邓中夏的救国初心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砥砺着其勇毅前行,在救亡图存的实践探索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青年作为民族复兴的奋斗者和见证人,要“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也已将“培养担当民族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作为重大时代课题。当今世界文化在交流中互鉴,意识形态间的斗争日益加剧。多元文化的碰撞冲击,对中国青年能否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想信念提出要求。青年可能“或多或少因存在抗拒政治灌输的心理而难以形成统一的自我意识”以致信仰发生动摇。但这更多是由于青年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学深悟透,并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因而,迫切需要党以“知心人”“引路人”的身份出现,了解青年思想发展的现状与困境,用党的初心使命感染教育青年,用革命先辈信仰确立的心路历程为青年拨云见日,从而使其从内心深处厚植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对于以邓中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性解读,能够有力回答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

24、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是深化新时代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青年清楚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史,形成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立志民族复兴,“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坚持知信行统一,培育现代化建设的青春践行者信仰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离不开社会实践的检验。邓中夏对马克思主义从最初接触到坚定信仰、至死不渝,是其将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的结果。正是其对学生救国运动的领导、平民教育讲演团的组织、“曦园”的新村主义试验以及工人现状的实地考察等一系列的

25、实践探索,使他最终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奉为真理,一生笃行不怠。新时代,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因而,青年要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注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去,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主力军。高校在重视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育人,积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正如当前在高校广泛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便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青年将书本知识学以致用,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内化信仰、增长才干。当然,在知与行之间,还不应忽略信的桥梁作用

26、。培育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目标指向在于,不仅要使青年深学马克思主义,还要深信之,以至处危难险重中也能够志不改道不变地笃行之。如此,青年才能彻底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由知到行的飞跃,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自觉成为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的青春践行者。(三)实现“两个结合”,塑造兼具中国化时代化视野的新青年传统文化曾在邓中夏的思想中留下深刻烙印,他怀抱“大同社会”理想、民本观念,善于辩证思考。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他便制定了庞大的读书计划,开始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学说和俄国革命后的情况资料。在这之中,邓中夏既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尝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与所处时代的实践

27、交融。由此,青年当广泛涉猎,开拓视野。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还是中国传统古籍文献,其中都不乏对当代社会发展有益之精华。但于此,还应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应忽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地位。青年必须先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那么,要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就要掌握相关理论特质、核心内涵及思想方法,还要注意联系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社会实际。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便是将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社会这一空间场域,使其富有“中国特色”。在对待传统文化时,青年必须注意甄别文化的糟粕与精髓,“以马克思主义之矢 射中华传统文化之的”,“实

28、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道统重铸与活力再现”。“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曾经,邓中夏因身处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便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之,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青年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时空的二维互动中“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古

29、田干部学院学报 年第 期四、结语邓中夏作为老一辈革命家,生长于新旧文化交替、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始终怀抱民族复兴理想,与革命同仁偕行,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他的思想转变过程将激励着中国青年“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将鼓舞着广大青年“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知识”,以奋斗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激扬青春。注释:参见许宝驹关于邓中夏同志的回忆(年 月 日,未刊稿)。参考文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年 月 日)人民日报,

30、()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李勇论邓中夏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探索档案与建设,():战国屈原楚辞林家骊,译注北京:中华书局,:冯资荣,何培香邓中夏年谱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姜平邓中夏的一生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萧三革命烈士诗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邓中夏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杨军邓中夏思想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邓中夏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清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魏巍,钱小惠邓中夏传北京:人民出版社,:清朱彬,礼记训纂北京:中华书局,: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马非百曦园

31、回忆录团结报,()白林驰邓中夏思想发展中的几度转向及原因探析兰台世界,():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年 月 日)人民日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年 月 日)人民日报,()杜玉华中国青年发展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再出发中国青年研究,():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年 月 日)():靳浩辉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重视阈甘肃社会科学,():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青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青年邓中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及其现实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