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76 卷 第 5 期 2023 年 9 月Vol.76 No.5 Sept.2023.031-047DOI:10.14086/ki.xwycbpl.2023.05.003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 基于期望违背理论视角洪杰文 李华伟摘要:社交媒介在远距离亲密关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对远距离亲密关系及社交媒介在其中的作用未予以充分关注。基于期望违背理论,通过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亲密关系双方在期望违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互动调适以减少关系不确定性。在“谋求共存期”,常规性和策略性的互动仪式分别建构日常生活和强化伴侣身份;在“双人对垒期”,“媒介使用规范”用以行使合
2、理权力,而“媒介奖惩机制”用以行使奖赏权力;在“颠簸起伏期”,短暂性断连消解环境系统压力,而永久性断连终结亲密伴侣身份。此外,社交媒介以原生的媒介期望违背、基于媒介的期望协商、衍生的媒介期望违背三种形式建构亲密关系中的期望违背,并形成“期望的循环互动”这一媒介化互动模式作用于亲密关系发展。关键词:亲密关系;社交媒介;期望违背;互动调适;媒介断连中图分类号:G206;C9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443(2023)05-0031-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21FXWA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XW056)人际传播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而人
3、际传播与媒介技术相勾连所形成的传播方式 计算机中介传播是网络时代传播学领域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普遍进入一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以通信技术为例,各种社交媒介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也重构了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1人类交往史上首次出现“无地点”,正如梅罗维茨所言,对人们的交往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2随着市场上每一种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或平台的推出,与地理位置遥远的亲人/爱人进行数字通信的方式选择似乎都在呈指数级增长。3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67 亿,其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 10.38 亿
4、,占网民整体的 97.2%。4而另一方面,远距离亲密关系(Long-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s,LDRRs)在人口流动的世界中越来越普遍,75%的大学生报告曾有过异地恋。5在 Z 世代群体中,网恋接受度高达 9 成以上,异地恋接受程度高达 70%以上。6与近距离亲密关系(Geographically-close romantic relationships,GCRRs)相比,远距离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往往在关系内外经历更高水平的压力以及更大的关系不确定性。7其中“异国恋”是不少情侣(尤其是出国方)除语言、教育压力源、社会文化压力源、歧视、实际压力源等众多压力之外
5、不得不面临的又一难题,国家间的遥远距离降低见面的可能性,时区不同加剧沟通不畅、引发冲突,因而需要更多的协商,在时空极致区隔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社交媒介维系沟通显得愈发艰难。这种被社交媒介中介化的亲密关系不仅改变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更促进其互动模式的改变,因而称之为“媒介化亲密关系”。施蒂格夏瓦认为,“中介化”(mediation)指通过某种媒介的传播,其能够既影响信息又影响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媒介化”(mediatization)指涉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即不断增长的媒介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及文化机制与互动模式的改变。相关文献中出现过“中介化的亲密”“媒介化的夫妻关系”等概念,本文统一采用“媒介化亲密关
6、系”这一概念。施蒂格夏瓦.文化与媒介的社会化.刘君,李鑫,漆俊邑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22-23.关于传播媒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朴素的媒介透明观和媒介决定论充斥着我们对交流媒介的想象8,然而这两种观点都不足以说明社交媒介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当前国内既有研究较多关注网络时代出现的亲密关系新形式及社交媒介在关系启动阶段的影响,却忽视社交媒介在维护既有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社交媒介如何重构亲密关系互动模式。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媒介化亲密关系”尤其是远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异国恋,从以互动为中心的期望违背视角出发,以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考察媒介技术及其使用者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过程,以及在社交媒
7、介的影响下互动模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一、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亲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强调关系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可以是情侣关系、夫妻关系、密友关系等,狭义仅指情侣关系和夫妻关系,本研究取狭义中的情侣关系。亲密关系是人际传播中最紧密的形式,也是最容易爆发矛盾和冲突的形式,其中的远距离亲密关系尤其需要中介化沟通,以互动为中心的期望违背理论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释框架。(一)“媒介化”建构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相关研究分布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护理及医学等领域。当前新闻传播相关学科的亲密关系研究与各种媒介相勾连,着重关注社交媒介在亲密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并呈现为三个研究面向。第一个面向强
8、调不同媒介,如 Facebook 的电子监视和情侣可见性行为影响关系质量9、用户汇聚在远距离浪漫社群寻求归属感和社会支持10、伴侣对玩家游戏的积极归因对亲密关系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11等。第二个面向强调关系阶段,从总体阶段看社交媒介在亲密关系六个阶段产生影响12,而关系细分阶段又包括关系形成、关系维护及关系消解。在关系启动阶段,线上交友平台从流动性、选择性和性别化三个层面嵌入个体社会生活的影响13,而在关系维系阶段各种基于媒介的关系维护行为 如通过视频聊天感受远程伴侣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参与14,关系结束阶段的数字分手仪式15、网络电子监视导致的分手痛苦16等都突出亲密关系中的技术使用及其对关系
9、质量、关系满意度或个体幸福的影响。第三个面向强调关系类型,包括通过异族婚姻交友网站寻找西方男性作为恋爱对象的跨文化亲密关系17、家庭场域内媒介化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建构“中介化的亲密”18、信奉“金钱至上”和“情随钱断”原则的虚拟恋人19等。不容忽视的是,亲密关系还会受到技术的“不良”干扰,如网络社区诞生的随意性关系(casual sex)20,亲密关系受网络技术中介后的麦当劳化和游戏化21、以社交媒介(PUA 交流群)为载体实施的“情感变异”行为22等,表明媒介技术对关系的异化影响。此外,网络及新媒体技术催生出各种类似于亲密关系的关系,如观众和表演者(主播)之间这种类似于面对面远距离亲密关系
10、的“类社会关系”(parasocial relationship)23、人与社交机器人之间建立的新型亲密关系24等,为亲密关系之外的情感补充提供了选择。国外对社交媒介与人际关系、家庭研究的交叉展开大量研究,尤其是亲密关系中的技术使用,此类研究多与关系维护行为(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behavior,RMB)息息相关。相较而言,在传统媒体时代国内新传领域对大众传播给予充分关注,但对人际传播研究关注较少。在新媒体时代研究者将视角转向各种社交媒介及其细分领域,而亲密关系与社交媒介的交叉研究尚在襁褓之中,其中线上交友和人机互动是当前新兴的研究方向,但对已经建立的亲密关系在关
11、系互动、关系维护行为、冲突协商、媒介影响等方面关注不足。(二)期望违背理论的沿革和应用期望违背理论(Expectancy Violations Theory,EVT)是以互动为中心的人际传播理论,是一个从期待到适应的过程。该理论最初由朱迪伯贡(Judee K.Burgoon)提出,旨在了解人们对侵犯个人空间23 2023 年第 5 期行为的反应25,现已扩展到包括各种情境下的所有类型的交流行为。EVT 解释并预测这样的问题:传播者如何评价那些偏离期望的行为,以及他们如何在传播中回应这类违背期望的行为。期望违背理论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期望(expectancies)、违背效价(violation
12、 valence)和传播者奖励效价(communicator reward value)。期望是基于互动情境、关系类型和传播者个人特质的被期望的行为。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具有各自期望并形成独特的互动模式,但关系中的期望违背经常发生,如伤害性事件、性抵抗、手机使用等。当伤害性事件被一方评估为高度消极的期望违背并判断他们的伴侣没有回报时,他们更有可能减少承诺、使用破坏性沟通甚至分手。26亲密关系中的性抵抗被恋爱双方给予更为否定性的评价,也更容易将此看作是期望违背。27违背效价指的是当个体感知到另一方违反期望时,他们会根据所体验到的高度觉醒,做出积极或消极的评估判断。28例如,当对于赞美和回应的期望被违
13、背时,冲突和情绪反应就会出现。消极违反期望的女性用自我表扬和同意回应赞美,积极违反期望的女性用不同意赞美和用“谢谢”回应期望。29总之,期望违背的方式有助于确定关系的本质,否定的违背增加关系不确定性,相反,肯定的违背减少关系不确定性。30传播者奖励效价是指另一方被视为回报的程度,由对方的外表吸引力、地位和个性等因素决定。28期望、违背效价和传播者奖励效价共同解释和预测个体对违背期望的行为的感知和反应。31互动调适理论(Interaction Adaptation Theory,IAT)是期望违背理论的延伸。IAT 认为互动中的调适形成了彼此关系的基础,调适具有传播意义,它向互动者和旁观者表明传
14、播者之间关系的本质。32影响人们最初互动的因素被称为需求、期望和渴望(requirements,expectations and desires,RED),这三者的混合物反映的是“个体的互动立场”(interaction position,IP)。对于特定个体来说,IP有助于预测某个个体将如何解释某种特定的互动情形,以及个体在互动开始时可能会如何行事。调适涉及非随机的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发生于对他人互动行为的回应之中。33期望违背与互动调适是人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但中文文献尚未将期望违背理论运用于亲密关系研究,也尚未运用于社交媒介研究。目前,对于期望违背的研究多采用量化方法,而以访谈为主的质
15、性研究较少,但相比于问卷调查,访谈法无疑更能揭示具体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及其在该情境下的想法、感受和意义。因此期望违背理论和访谈法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三)亲密关系中的媒介使用和期望违背有研究显示,恋爱者在恋爱中的冲突主要源于相处模式不合(59.4%)、对伴侣特质不满(31.9%)、外界因素(8.7%)这三个方面。34而媒介使用属于相处模式中的沟通模式,容易引发冲突并影响关系质量。既有研究从多个角度考察社交媒介使用与亲密关系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多种中介因素实现。社交媒介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促进连接和断连的行为是相互交织的,促进连接包括社交媒介上的关系维护和跨媒介的关系维护,
16、而低头玩手机(phubbing)和监视(surveil-lance)却导致断连并损害关系质量。35其中 phubbing 指的是在面对面互动中瞥一眼或使用手机的非言语行为,这种查看手机的行为被认为违反了对注意力或礼仪的期望36,因而可能形成一种潜在人际冲突,这种冲突可能进一步发生在“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和伴侣的技术使用不匹配时”。实际上,个人空闲时间的差异、对媒介类型的偏好、他人中途发消息的偶然性等因素都会导致技术使用的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引发的冲突会损害关系。例如,过度使用社交媒介会让他们的伴侣感受对缺乏关怀、孤独和嫉妒的更高认知,其中缺乏关怀是显著解释分手意向的关键原因。37因此,创建沟通规
17、则成为解决关系中潜在冲突的方法。在亲密关系中,沟通规则代表了伴侣同意执行或避免的一系列行为,因其在永久联系的情况下可以优化人际满意度而被视为是必要的。38对于手机使用的期望破坏,在早期约会中参与者对破坏行为的反应是什么也不做或使用间接方式表达不满,而已经约会一段时间的伴侣更容易接受的做法是直接制定手机使用规则。39在亲密关系和媒介使用的关联方面,部分研究显示出正面作用,部分研究呈现出负面影响。后33洪杰文 等: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一类研究认为一些媒介使用行为会导致关系的不满或冲突,也引入了期望违背的视角观照,但缺乏多种互动情境类型的对比,如探究从面对面沟通、基于媒
18、介的近距离沟通、异地沟通、异国沟通的区别,以及当距离变化时同一对情侣在关系期望和媒介使用上的变化。此外,现有研究关注关系中的技术使用造成的期望违背,但却较少关注这一问题:关系中的期望违背往往源于双方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不一致,而基于媒介处理这种不一致即进行互动调适时有可能会加剧原有冲突。换言之,现有研究的思路是用期望违背视角作用于亲密关系中的技术使用,而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媒介出发作用于亲密关系中的期望违背,并探析社交媒介在期望违背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究远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异国情侣如何通过社交媒介应对关系中的期望违背,并通过互动调适以促进关系发展。进一步,本
19、文以远距离亲密关系中的异国情侣为研究对象,探讨异国情侣(尤其是国外的“文化旅居者”)如何通过社交媒介进行关系互动,在期望违背发生时如何进行互动调适以促进亲密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社交媒介在亲密关系中的影响及作用。本文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RQ1:在远距离亲密关系中恋人间会产生哪些期望?在异国情境中期望违背何以发生?RQ2:当期望违背发生时,亲密关系双方如何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互动调适?RQ3:在期望的违背及调适过程中,社交媒介重构了怎样的互动模式?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笔者通过与一些研究对象(身边朋友及室友)的长时间接触,观察他们使用社交媒介与恋人进行互动的情况,初
20、步了解异国恋人进行日常联系的习惯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通过熟人介绍、网络征集等方式拓展访谈对象,并通过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方式着重考察处于跨国语境中的恋人如何通过社交媒介维系异国恋,在此过程中哪些期望发生破坏、如何进行互动调适。本研究的访谈问题主要涵盖三个部分。首先是被访者亲密关系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地域等)和亲密关系概况(最初认识时间及缘由、恋爱起止时间、目前恋爱情况、一方出国时间等)。其次是亲密关系过程中双方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互动的情况,使用社交媒介的类型、频次、时长、聊天内容,以及双方在社交媒介上共同创造的数字痕迹。第三部分聚焦出国前后对亲密关系的
21、期望是如何被破坏的,亲密关系双方如何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互动调适,在此基础上考察社交媒介对于亲密关系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 1835 岁的青年人,尽量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国家。具体的选取原则,一是自愿参与访谈且具有较明显的自我表露倾向;二是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频繁通过社交媒介进行互动,平均每天互动时间超过一小时。20 位被访者中,有 8 位男性,12 位女性,恋情持续时间为 3 个月至 4 年(见表 1)。最终有 6 人分手,6 人结婚,8 人仍在恋爱中。由于访谈对象较为年轻,尚未出现离婚的情况。在其所处的国家状态上,9 人结束异国同在国内,9 人面临一方中国一方外国,2 人在国外的不同国家。
22、访谈对象所涉及的地域包括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丹麦、希腊、白俄罗斯)、亚洲(巴基斯坦、新加坡、日本)、大洋洲(澳大利亚)。笔者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 4590 分钟的访谈,并通过软件转化成文字稿,逐字稿超过 10万字。在访谈过程中对受访者反复提到的亲密关系沟通困境以及互动过程中的一些冲突行为及不满情绪予以重点关注,如时区区隔导致的异步沟通、出国方因文化不适应导致的负面情绪等,通过对43 2023 年第 5 期社交媒介和社交媒体的英文翻译同为“social media”,本文主要采用“社交媒介”这一概念,一是为了呼应“媒介化亲密关系”,二是为了与“媒介断
23、连”“媒介化互动”等概念保持一致。本文考察的社交媒介主要包括微信文字/语音/视频、电子游戏、情侣社交类APP 等。因翻译版本不同,期望违背理论有时候被翻译成“预期违背理论”“期望破坏理论”,实为一个意思,预期即期望,期望的破坏即期望的违背。访谈对象多次提及的“关系卡点”进行总结并凝练出关系中的期望、期望违背、互动调适行为,并提取关键词进而形成初步的主题。后期通过对访谈文字的分析提取关键内容,对关键访谈内容的重新打散、整合与主题聚焦,提炼出三个期望违背-互动调适的主题,分别为:互动仪式缓解异步沟通困境、媒介使用调节两性权力斗争、媒介断连调控亲密关系热度,从而形成本文的主体研究框架。表 1 访谈对
24、象基本信息编号姓氏性别年龄(岁)学历职业异国恋男方所在地异国恋女方所在地访谈方式1胡先生男29硕士军人白俄罗斯中国(济南)电话访谈2周先生男26博士生学生加拿大中国(武汉)电话访谈3李女士女30博士生学生德国中国(北京)微信文字4王女士女29博士科研人员瑞士中国(北京)微信文字5张先生男29硕士生学生中国(武汉)日本当面访谈6杨女士女25硕士主持人英国中国(武汉)当面访谈7杨先生男29博士生学生英国丹麦微信语音8朱女士女29大专家庭主妇日本中国(武汉)当面访谈9黄女士女34硕士生学生中国(北京)德国微信语音10李先生男28博士生学生中国(南京)德国电话访谈11张女士女27本科企业职员法国中国(
25、上海)电话访谈12赵女士女27硕士企业职员英国中国(南昌)电话访谈13张先生男25博士生学生中国(北京)日本当面访谈14陈女士女29本科学生中国(北京)意大利微信语音15翟女士女24本科学生新加坡中国(杭州)电话访谈16周女士女22本科找工作中澳大利亚英国微信文字17傅先生男23本科音乐老师中国(西宁)英国微信文字18刘先生男24专科学生法国希腊微信文字19王女士女29博士生学生南亚中国(武汉)电话访谈20申女士女26硕士记者英国中国(北京)微信文字 三、媒介化亲密关系中的期望违背与互动调适期望受到传播者、关系和互动情境三个关键因素的影响。传播者因素包含某个互动同伴的突出特点,如性别、年龄、个
26、性和交流风格等。关系因素包括互动参与者之间的亲密程度,或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程度。情境因素包括一些环境因素,他们可以确定在具体情形下个体应该如何进行传播,诸如场合的正式或任务的本质等。32在人际传播尤其是亲密关系互动中,遵守规范、与期望保持一致是使社会互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当原有的互动模式被打破、期望违背产生时,亲密关系双方通过调整互动模式来适应新的互动情境以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谋求共存期的互动仪式、双人对垒期的媒介奖惩、颠簸起伏期的媒介断连(见表 2)。其中互动仪式对应了相处规则,媒53洪杰文 等: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介奖惩对应了沟通规则,而当二
27、者失效的时候形成了媒介断连,同时在关系质量上分别以“谋求共存”“双人对垒”“颠簸起伏”为喻表明在不同关系状态下的媒介互动。表 2 亲密关系中的期望违背与互动调适期望违背回应/互动调适结果/不确定性减少1随时随地保持联系自我表露逐渐加深即时性连接性时空变化互动仪式媒介互动增加2媒介沟通顺利进行伴侣之间平等尊重即时性平等性传播障碍权力博弈媒介奖惩权力关系倾斜3自我保持积极情绪伴侣承接消极情绪积极性互惠性文化休克媒介断连环境压力减小4亲密关系健康稳定顺利走向婚姻殿堂稳定性持续性关系动荡媒介断连关系走向明确(一)“谋求共存”:互动仪式缓解异步沟通困境期望违背理论认为,期望受到传播者、关系和互动情境的影
28、响,其中互动情境可以确定在具体情形下个体应该如何进行传播。情侣期待随时随地保持联系、自我表露逐渐加深即联系的即时性和连接性,但时空变化打破这种期望。从面对面沟通到社交媒介的即时沟通再到跨时区的中介化沟通,即时沟通的频率降低、自我表露的欲望被压抑、信息交换的过程愈发复杂,沟通效果也有所折扣。时区区隔造成的自我表露减少是第一层“期望违背”,在此基础上的缺乏关注、寻找替代者是更具否定性的“期望违背”。当期望违背发生时,双方通过“互动仪式”增加双方共通的媒介空间,进而增加共通的意义空间。本文采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概念,用以表示在社交媒介使用过程中的习惯性、仪式性的行为,并旨在建立身份关系、形成
29、身份认同的行为。1.常规性的互动仪式构建日常生活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高度的互为主体性与高度的情感连带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同时也为每个参加者带来了情感能量,使他们感到有信心、热情和愿望去做他们认为道德上容许的事情。40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往往通过共同事件来发起互动仪式、引发互相关注、催生情感连带,进而让俩人产生“我(你)是你(我)的男/女朋友”“我们是彼此的伴侣”的身份认同,将亲密关系“螺旋式上升”为婚姻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共同庆祝节日、互送礼物、看电影、打电玩等都是一种仪式,而异地后这种仪式被迫转移到线上,双方通过社交媒介建立“共
30、同事件”,从而强化仪式感、确认伴侣身份。例如,11 号访谈对象张女士比较喜欢和恋人一起打游戏:我在我弟的影响下,学会了王者荣耀。他(男友)以前在电脑端打英雄联盟,但是电脑没法随时随地使用,所以他也和我一起玩王者荣耀。我们双方都有空的时候,视频聊天没话说的时候,就会一起打游戏。打游戏是我们的共同爱好,会让我们感受彼此在做同一件事情。(11 号访谈对象,张女士)在日常性的媒介互动仪式中,正向期望有利于关系的和谐发展。自我实现的预言认为错误的期望最终变成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41因此,越是对关系抱有正向的期待,越会通过媒介与对方相连 和对方保持高频率互动,不仅直接
31、通过媒介联系互诉衷肠,还会关注对方的社交媒介动态并通过点赞、评论等行为参与其中,甚至与共同的好友保持联63 2023 年第 5 期系。16 号访谈对象周女士在熬过两年异国恋后,又将面临一年半的异国恋,对于关系仍然抱有正向期待:一起相处 8 年,我们已经彼此依赖,但还是面临短时间内无法结束异国的问题。我们选择继续坚守,并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所以,我们依然保持固定的日常联系 发发语音、聊聊近况,时常发一些自己拍摄的实况照片或视频,知道对方、也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让彼此放心、安心。(16 号访谈对象,周女士)2.策略性的互动仪式强化伴侣身份异国情境中的时空距离导致无法同步联系、自我表露
32、受阻,除了日常性的媒介互动仪式,亲密关系双方也会有意识地去做某件事情。既往研究认为,基于媒介的“关系维持策略”主要有 11 种:积极性、开放性、保证、社交网络、共享任务、联合活动、卡片、信件和电话、回避、反社会行为、幽默和监视。42本文发现的策略性媒介互动仪式包括在情侣社交软件记录交往日常、使用异地影视软件边聊天边看电影等。对此杨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关系维护策略:我们会一起在网易云音乐听歌,会一起在“微光”APP 看剧,会在“小恩爱”APP 记录我们的恋爱日常。这些线上互动弥补了线下互动的缺憾,也增加了两个人的心理链接。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感觉我们的心一直连在一起。(6 号访谈对象,杨女士)尽管策略
33、性的媒介互动仪式可以有效维持关系,但不可忽视的是 期望违背后的互动调适效果仍取决于二人的共同经营,这一点在策略性的媒介互动仪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互动仪式包括四个组成要素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并形成群体团结、个体情感能量、社会关系符号、道德标准等输出结果,四个要素缺一不可。40有些情况下,仅有共同事件的恋人之间缺乏深度沟通更缺乏情感连带,此时的亲密关系已是貌合神离。如果无法建立深度情感链接,仪式往往会沦为形式。13 号访谈对象张先生谈到:我们都使用微信读书,并约定在同一时间看书。这大概也是所谓
34、的“在场感”和“仪式感”吧。但是因为我们看的书并不相同,对彼此看的书的内容不是很理解,所以我们约定“不讲内容,只讲评价”,就是单纯地讲一下看书的感想、对这本书的评价等。这种沟通很容易流于表面。(13 号访谈对象,张先生)(二)“双人对垒”:媒介使用调节两性权力斗争期望的违背不仅来自不同时区导致的异步沟通,还来源于传播媒介本身。与面对面沟通相比,社交媒介带有天然的缺陷:双方由于“身体缺席”随时可以抽离社交媒介、脱离沟通环境,引发沟通不畅甚至无法再次创造沟通机会;“非语言符号的缺失”导致社交线索(如表情、动作、声音、语气语调等)的减少,降低了彼此的暴露程度;“技术故障”造成的传播中断使此前建立的媒
35、介场域瞬间消失,情感链接被突然切断后的再次连接可能丧失沟通意愿。在期望违背的基础上,异国恋伴侣采用“制定媒介使用规范”“实施媒介奖惩机制”的方式调适双方间的互动,并调节双方间的权力平衡。1.制定“媒介使用规范”以行使合理权力手机不仅仅是服务于自我利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服务于社会交往的设备。43亲密关系中对媒介使用的一致性是共同的期望,但遥远的地理间隔与时区差异破坏了一致性原则。实际上,在媒介使用方面,交往对象是否遵循大家共同认可的既定社会规范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是否遵循了某种独特规范。44换言之,个体为与他人维持良好关系应该明晰使用哪种媒介在何时进行交流,并在不同媒介中调整自己的舒适度。为避免
36、冲突,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必须互相协商 确定在交往中使用哪种媒介以及这种媒介如何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44本文将这种个体间的独特规范称为“媒介使用规范”。73洪杰文 等: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尽管社交媒介本身存在各种问题,但异国伴侣只能依赖社交媒介进行日常联系和交流。亲密关系的质量有赖于伴侣间的及时沟通、反复沟通,这是进行互动调适的基础。当“媒介沟通顺利进行”的期望被破坏时,伴侣双方会制定“媒介规则”保障正常频率的沟通,这是互动调适的重要形式。这种“媒介使用规范”正是恋人行使合理权力的结果。由弗伦奇和瑞文首先识别的六种权力(奖赏权力、强迫权力、合理权力、参照权力、专家权力
37、、信息权力)适用于各种人际交往也包括亲密关系中的交往,其中“合理权力”是指双方认为有合乎情理的权力命令他们怎么做,并且他们有遵从的义务。45合理权力中的互惠规范、平等规范、社会责任规范等都能给伴侣的愿望赋予权力和影响力,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媒介使用。随着亲密关系的升级,恋人双方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核心媒介”,如开启微信视频、语音不间断聊天,在文字聊天的过程中使用“恋人表情包”等。基于屏幕的恋爱的确是困难重重。一方面,我们会争取见面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会制定一些日常的沟通规则,比如每天定点视频、吵架不能冷战、有事情尽量打电话等。(11 号访谈对象,张女士)交往对象间具有社交权力,即影响他人行为并抵制
38、他人影响自己的一种能力。伴侣双方的交往来自他们彼此的相互影响,伴侣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可能受到另一方对其反权力的较量,因此有时候彼此都能使对方按自己要求的做。46当一方提议如何通过媒介进行联系,另一方附和形成“媒介使用规范”后,双方基本都会遵守该规范。我们有个小习惯就是每天睡觉前必须要说“晚安,我爱你”,起床也会说一声“起床了”,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对方的节奏,内心会比较安心。但有时起晚了来不及上学就没发。(16 号访谈对象,周女士)2.实施“媒介奖惩机制”以行使奖赏权力期望违背理论认为,比起非破坏性行为来,具有肯定评价的破坏行为通常会形成更好的互动结果,而具有否定评价的破坏行为通常会导致更坏的互动
39、结果。32媒介沟通规则中的“奖惩机制”是一种典型的破坏行为,但是具有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及其互动后果取决于“被奖惩”一方的反应,而奖赏权力、强迫权力的再分配正是社交媒介奖惩机制运作的体现。所谓“奖赏权力”指的是个体赐予他人奖赏的能力,能带给他人所喜欢的事物或带走他人不喜欢的事物;所谓“强迫权力”指的是个体赐予他人惩罚的能力,做他人不喜之事或剥夺他人所喜之物。46当面临冲突时,恋人一方通常是女方通过“媒介升级”和“媒介降级”来表达个人的态度、彰显对方的重要性,即通过设置对方在社交媒介中的优先级来赋予对方某种程度的重要性。此时社交媒介成为恋爱关系中奖惩机制的重要一环:惩罚你,就给你在社交媒介中的位
40、置降级(取消置顶、取消星标好友、改掉昵称、换掉情侣图像、屏蔽朋友圈等),甚至让你从我的社交媒介中消失(删除、拉黑等),而相反的行为则代表冲突消解后重新给予重要性。亲密关系中伴侣的行为反馈于个体而言是奖赏还是惩罚,影响着关系中个体的行为及关系走向。通过“媒介降级”惩罚对方,让对方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以促使亲密关系朝良性方向发展。对此,6 号访谈对象杨女士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置顶、取消置顶、删除、拉黑这四种不同的媒介层级,体现了恋人在我心里的位置。如果我认可他的重要性,就会把他置顶;但如果他表现一般,就会取消置顶,意思就是好朋友,但没有那么重要;当我觉得连朋友都做不成,就把他拉黑或删除;删除就
41、是你还有机会联系到我,你还可以加回好友;当我把他彻底拉黑时,他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可能连做朋友的机会都没有了。(6 号访谈对象,杨女士)此外,即时通信工具使“及时”变成可能,也使“不及时”变得不可忍受。社交媒介成为亲密关系中权力争夺的工具,主要体现在是否主动联系对方、是否及时回复对方。当伴侣一方主动联系对方却没有得到回应,会变得不再主动;当伴侣一方对于“及时回复”的期待落空后,也会选择“不及时回83 2023 年第 5 期复”。这种具有否定评价的破坏行为通常会导致更坏的互动结果,互不妥协的恶性循环将会消耗此前建立的感情。通过社交媒介实施的权力争夺,看起来是“要不要主动联系”“要不要及时回
42、复”“多回复还是少回复”的小事,但会在无形中拉伸彼此间的距离,甚至造成亲密关系的裂痕。13 号访谈对象提到这种基于媒介的权力争夺:社交媒介暗含了“我发了你就会看到,你看到了就会回复”的逻辑预设,但实际上我发了对方未必会看到,对方看到了也未必会回复。这种不及时回复尤其几天不回复、故意不回复的做法引起了我的不满。另一方面,社交媒介带给我一种“要及时回复”的压迫感,所以有时候我会故意延迟回复。对于伴侣而言,我希望通过这个行为让她知道:You are not the only one,I am NOT always ready for you.(13 号访谈对象,张先生)(三)“颠簸起伏”:媒介断连调
43、控亲密关系热度异国语境制造的遥远距离和时区差异往往会降低关系亲密度,而当伴侣中的出国方面临环境压力时呈现出的负面情绪影响沟通情境,造成关系中的期望违背。这类期望违背来自跨文化压力下的一方减少联系或不回消息的行为。访谈对象将这类“断开联系”的行为称为“断联”,包括整体上脱离媒介环境、断开社交媒介连接,但更强调在使用社交媒介时有意减少联系、忽视对方的消息。日常话语中的“断联”与学术话语中的“断连”(disconnect)具有相似之处,赖特(Light)在与卡西迪(Cassi-dy)的研究中指出断开连接不仅是为了不使用社交媒体,还包括用户根据个人需求策略性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47。断连最初是员工为争取
44、下班后不被工作打扰的权利(the right to disconnect),但后连接主义情境下的“断连”其本质是赋予用户一定的自主权,抑或是赋予个人控制自己网络空间信息输出和输入的“把关”能力。481.短暂性断连消解环境系统压力亲密关系中的“短暂性断连”即“日常断连”,指的是一方在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互动、出于某种原因回避互动,或在遇到困难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有意识地脱离媒介环境。在异国语境中,媒介的连接作用让国外方的压力显得时远时近。国内方运用媒介与伴侣进行沟通,实际上就是选择与这种压力相连。此时媒介可以作为纽带传导压力,也可以作为屏障隔离压力。如果国外方通过媒介传导压力,而对方能够很好地疏导压力
45、,压力消于无形,则亲密关系走向良性发展;如果对方扛不住压力也受到影响,双方都会掉进负面情绪的深渊。当然,国外方可以选择减少媒介沟通的频次,独自消解压力;国内方也可以选择缩短通话时间、转移话题、不接或漏接电话等方式来屏蔽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媒介既是压力的传输带和安慰剂,也是压力的隔离带和驱散剂。日常断连在时间轴上体现的是暂时的、短期的。33 岁奔赴德国读第二个硕士的大龄未婚女青年黄女士,在出国后面临种种困境。既有一些长期积累且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原生压力”(如经济负担、年龄压力、家庭问题等),还包括因外在环境改变突然产生的“继生压力”(如生活单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气候、尚未普及手机支付等)
46、。黄女士尽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并克制自己不要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亲密关系中。我们规定,一方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自我调节,而不是通过媒介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另一方(这个时候媒介起到一种负面情绪的隔离作用);其次再寻求伴侣支持,熟悉的声音和语气往往会起到安慰人心的作用(这个时候媒介起到一种安抚情绪的安慰剂作用)。(9 号访谈对象,黄女士)当期望发生破坏时,互动调适的结果决定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走向。“冷战”是在冲突升级情况下的媒介断连。亲密关系一方考虑到另一方的回报价值,以及投入的时间、金钱、情感等成本,会选择维护亲密关系。关系缓和后,双方或结束异国状态转为“面对面沟通为主、中介化沟通为辅”的模式,这
47、是比较理想的沟通模式;或再次通过媒介升温感情,但最终还是以结束异国恋、实现面对面沟通为93洪杰文 等: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最终目标。回暖期通过社交媒介建立起良好沟通关系的恋人能够继续前进并步入婚姻。而在危机期已经产生感情裂痕的恋人,如果在回暖期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可能会面临着亲密关系的变异和解体。对于有些恋人而言,在危机期后并没有回暖期,直接进入到后期的变异和解体阶段(告别期)。19 号访谈对象王女士在爱人出国工作期间,经历人生最灰暗的时刻,一度想要离婚,最终丈夫选择妥协回国。我老公出国工作期间,我经历了怀孕、生孩子、坐月子,各种问题一度让我抑郁崩溃。这些没有亲眼看
48、到、切身体会,只是通过媒介诉说,他是不会理解的。异国十个月,我们不断在电话里吵架、在微信上冷战。最后,我把离婚协议书发到他的邮箱,他思考后才辞职回国重新找工作。(19 号访谈对象,王女士)2.永久性断连终结亲密伴侣身份在异国语境中社交媒介为亲密关系双方提供了建构“共通意义空间”的平台,但跨文化语境却起到了严重的区隔作用,感情走向迷雾重重:是继续通过媒介化沟通维系亲密关系,还是基于当下的分离状态结束亲密关系?做何选择与传播者回报价值息息相关。传播者回报价值是从多个层面来判断的,包括声望、身体吸引力、社会吸引力以及提供金钱和情感等资源的能力。49因此,传播者回报价值的概念类似于社会交换理论中的奖励
49、概念。50亲密关系越令人满意,人们的投入也较高,就越有可能以建设性的讨论和忠诚做出反应,而不是忽视和离开亲密关系。对于已承诺的亲密关系通常会设法维持,反之则会选择结束关系。根据期望违背理论,互动得以发生的情境、传播者回报价值等都会影响亲密关系的发展,进而造成伴侣之间的关系压力。有些人基于当下的分离状态,选择结束关系。这种否定的期望违背虽然结束了关系,但减少往来更符合双方(或至少一方)的需求。在异国情况下,许多问题通过媒介沟通只会累积、发酵、放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相比于线下分手,线上分手更不用担心有过多的情感纠葛(如女方哭闹、男方心软)。此外,即使采用直接方式说“我们分手吧”,产生的心理压力大
50、小也呈现出明显的层级:视频语音文字。采用间接方式默认“三天不联系就自动分手”可能只作用于其中一方,但体现了媒介联系对于亲密关系存续的重要性。什么情况算分手?在我看来,分手不需要说出口,三天不联系就自动分手。在社交媒介这么发达的今天,一个人再忙都会腾出几分钟发消息,不发消息说明他不想继续,就这么简单。(11 号访谈对象,张女士)分手断连的方式有两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是“渐进式”:主动分手方可能会慢慢减少媒介联系、降低感情浓度,暗示亲密关系的退行及终结,而媒介联系的频次和时长是判断感情浓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手方可能还会降低在社交媒介上发布动态的频率,通过这种“社交媒介的抽离术”来暗示亲密关系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