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208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旅融创92传统手工艺受其功能性的制约在艺术发展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为了打破这样的窘境,当代手工艺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在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从功能到价值的转变后,逐渐放弃对传统工艺繁缛复杂的追求,开始关注作品背后所携带的艺术观念和文化立场。当代手工艺在跨越了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之后,扩展到一片更大的创作领域,走出了一条区别于设计与艺术的第三条未来发展之路。十九世纪下半叶,受工业革命影响,一场以主张“手工艺即艺术”,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的艺术改良运动在英国开启,意在改变文艺复兴以来手工艺脱离艺术而发展的状态,消除工业革命造成的设计与制作相分离的结果,这场运动引发了艺术家对于手工艺艺

2、术表现力匮乏的反思,为后来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交融奠定了基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受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的西方工作室手工艺运动,淡化了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实用性,进一步突破了传统手工艺在功能、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束缚,更加强调艺术家个人生命情感的表达,使手工艺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在当下,社会的急剧转型致使传统手工艺已无法适应当代的审美价值和社会环境,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是它介入当代艺术的独特优势。再者,受到当代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材料的属性,珍惜它所带来的新的创作灵感,热衷于对材料进行新的实验与探索,不断地激发艺术家们对于材料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创造;以观念为主的当代艺术为传统手工艺的转型提

3、供了新的创作思路,艺术家愈加关注作品内涵的生成过程,将个人的问题意识与文化立场融入作品的创作过程之中,使当代手工艺作品从单纯的工艺装饰上升到个人思想情感的呈现。这种从材料物性到观念的表达、从手工艺到艺术的多维度的转变呈现出以下的明确特征:一、观念在当代手工艺创作中的重要性何为“观念”?这一概念源于杜尚的艺术思想,他认为: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有形的实物。观念艺术的实质是思想的表达,它无关材料、形式和功能,尽手工艺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探索 闫曦之 西安美术学院摘 要传统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工艺美术类型,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当代艺术则是对社会生活问题的关怀

4、而导致对旧有艺术方法论的一种改造或提示,两者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群体和艺术追求,当代艺术看似是反传统的,实则是包容的,多元并举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结合观念、材料、空间探索出一条当代艺术和手工艺的交集之路是传统手工艺活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手工艺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反思,从危机缘由、历史经验、当代艺术、转型策略等不同角度去分析,探讨当代手工艺创作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关键词当代手工艺;文化转型;当代艺术;观念文旅融创93管最终艺术品的呈现是物质的,但这个物质仅作为艺术家观念表达的载体。由于观念的介入,艺术家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品的内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如何在

5、作品中传达个人的观念,用思想表达来取代对精湛工艺的过分追求,使作品更多的是站在当代的视角,对所处的文化、社会、人类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把思考所得的思想用艺术的语言呈现出来。再者,从横向上来看,观念的出现对艺术的重新建构起到重大影响,出现了如“物派”“贫穷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手工艺受到这些术类型的影响,使得自身在工艺与艺术中双向汲取养分,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一再突破,让材料和工艺辅佐艺术家的观念表达,使当代手工艺向着艺术不断靠拢。“小红人”作为当代艺术家吕胜中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符号,它的原型取自陕北民间剪纸中抓髻娃娃的形象,造型大都是左右对称、四肢张开、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是本

6、原文化中最古老朴拙的造型,吕胜中将民间“小红人”的形象通过打散、重组、并置等方式带入当代艺术的视野,着力让它与当代发生链接创造出一种新的表现语言,正如吕胜中所言:“文化只是一件衣裳,脱掉衣服,里边的质地是一样的。”数以万计的小红人形象都是吕胜中亲手剪出来的,通过体会剪刀在红纸上行走的一圈,将小人的正形和负形分开,剪刀在纸上的行进轨迹完全变成艺术家心灵行走的轨迹,这种“什么都做了又什么都没做”正是艺术家对于“无为无不为”的古老哲学思想的理解,吕胜中已经将自己对待生命的瞬间与永恒的观念灌入“小红人”的形象之中,完成从民间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蜕变,让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来唤醒当下人类迷茫、分裂、空虚的灵魂

7、。二、功能性的弱化传统手工艺在功能的制约下很难在艺术表现上释放出活力,材料、工艺和装饰仅服务于人们对于手工艺作品功能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没有从内涵和观念上进行深刻探索,传统手工艺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但当传统手工艺进入当代艺术语境下,个性观念和当代艺术语言的介入使当代手工艺作品不再以功能至上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形式也不再停留于简单的装饰层面,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开始强调个人精神世界的呈现以及对材料语言的探索,作品成为携带个人思想观念的表达载体,这样对材料和工艺的追求就超越“物性”转向社会属性的表达,具有了情感、生命和态度,在内容上也具有了一定的深度。自此,传统手工艺功能性的唯一性被彻底瓦解

8、,手工艺作品在功能与形式之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更进一步地突破材料、空间以及形式的局限,推动了传统手工艺的开拓与创新。当代艺术家徐冰花费四年的时间创造出一本无人可以解读的天书,作品是对文字进行解构,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组合一个英文单词,使这些“伪文字”失去了原本形意相通的功能,给观者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样的荒诞感给人留下唏嘘和思考的空间,看似带有戏弄的意味,但每个细节都做到淋漓尽致,当进入这个空间面对原本稀松平常的汉字时,人们图1 生命-瞬间与永恒吕胜中油画1800cm300cm 2015年文旅融创94发现自己被惯性思维禁锢在已有的概念中,慢慢丧失审视和思考的能力,而徐冰游走于两种文化之外的世界中

9、间,改变了汉字原有的范式,淡化了其原本的表达功能,使汉字原本的文化空间得到拓展,艺术家对人类局限的思考得到释放,引发观者思考并拓展到当代社会问题。三、社会属性的凸显与传统手工艺相比,当代手工艺不仅在功能上有所改观,而且具备了鲜明的社会属性和问题意识。当代手工艺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与观念艺术对于哲学、政治和社会的思考是一脉相承的,这样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代手工艺通过强化个人对于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的关注,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的进步,这不仅体现了个人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当代手工艺对于艺术家的人文和关怀,而且无形中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都开始吸收和整合不

10、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由此来保持本国文化在文化变迁中的活力,并构建一套新的文化模式,但这样做就导致当今各国文化同质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文化发展中不可逆转的一个困局。传统手工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深刻地认识到它对于塑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被纳入非遗保护中,以此来回应世界文化多元性和差异性的要求。手工艺作品作为特定时空下文化、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窗口,本原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构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当代手工艺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自古就带着强烈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是因为它有着

11、与西方不同的“工农文化”基因,这里的“工”不是指工业而是手工艺,它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农耕生活结束后情感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应用到手工艺当中就是“心物合一”的写照,在造物时讲求“匠心”,即中庸中所谓的“尽物性”。只不过,到后来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和受外来文化的一再冲击,手工艺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正因如此,当代手工艺必须站在本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寻求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并在创作中进行有效转化,进而推动当代手工艺在中国的发展。四、艺术语言多样化传统手工艺与当代手工艺在创作上因观念的不同,导致作品所采用的造型语言、

12、材料语言和工艺语言都存在很大差异。当代手工艺创作首先关注的是作品的内涵,艺术家基于个人的艺术观念、文化立场和问题意识来确定作品的主题,而造型、材料、工艺都是围图2天书徐冰综合材料96.5cm3500cm1991年图3雄魄覃大立竹600cm230cm100cm2020年文旅融创95绕主题展开的,作为抽象观念的客观载体,目的是更好地表达艺术家的文化立场。因此,相比传统手工艺固化的风格样式、单一的材料选择和程式化的工艺流程,当代手工艺创作在艺术语言上显得更加自由和多元。(一)材料语言的多样性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作品媒介的封闭性一再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创作中对于媒介的选择更为大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

13、,从有机物到现成品,材料从单纯的感官体验上升到精神指向,从物质属性延伸到社会属性,材料和工艺的边界被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陶瓷、大漆、丝麻、金属等材料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材料进入当代手工艺。这就要求艺术家不仅要熟悉材料的物理性质,更要挖掘材料所承载的文化语义,巧妙地结合创作主题对作品进行转化,使其拓展出符合当代的文化内涵。这样丰富作品语言多样性的同时使它具有当代性,也从侧面体现出艺术家对于观念的理解和对材料特性的把握。例如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在苏州工艺双年展上展出的作品五双眼睛,五双眼睛开合的状态用苏绣的工艺绣在真丝面料的正反,通过安装程控电机使正反两面不停地上下翻转,犹如五只不断眨眼的眼睛,在昏

14、暗的空间里注视着你。当人靠近时,红外感性系统自动识别到人体停止其转动。这件作品运用苏绣精微细腻的特性来隐喻当代人内心的敏感状态,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把握和科技的运用,不仅拓展了材料的多样性,而且使材料脱离固定的文化语义而具有独立的象征性。这件作品削弱了传统手工艺的功能性和审美性,深化了它的文化内涵。(二)造型语言的多样性传统手工艺程式化的造型语言已无法适应当代审美价值,必须建立起全新的文化体系。在深入挖掘传统造型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合当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语言进行当代转化和文化语义延伸,进而形成新的造型语言。传统造型语言是在尊重和材料可行性的前提下转化为可以引发深层文化思考的造型语

15、言符号,体现着艺术家对当代社会问题和文化观念的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将传统造型语言视作一种资源,也视作一种策略,将其巧妙地运用到创作中,使作品在本土文化中具有意义的同时,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亮相于威尼斯双年展的当代手工艺作品九重天是传统造型语言在当代的完美转化,艺术家邬建安从古代神话、志异和图腾中汲取灵感,运用传统皮影镂刻的方式,建构出一个充满怪诞志异色彩的图像世界,从水里的娃娃鱼到天上的鸟象征了所有生物圈的存在,从现实生物到神话形象代表了整个世界的存在,运用生物圈环环相扣、互相吞噬的自然规律将九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安排在一个合逻辑的空间中,他将传统特有的民俗符号与自身建构的图像

16、恰当地结合在一个 LED 灯箱中,改变了传统皮影的造型语言和展陈方式,描绘出一幅人类、自然、神话与宇宙之间错综复杂的寓言式图景。(三)工艺语言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美学力求在传统造物原理和精神观念层面找到平衡,但现代化重构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致使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濒临失传,并且传统工艺的传承多停留于技术层面,忽略了对自身创造性价值的呈现。当代艺术和观念重新定义了材料和工艺在作品中扮演的角色,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观念表达的附庸,相反也解放了传统工艺语言固化的流程,使其有了更多维度的实验和创新,在造型和工艺语言上获得不断地深化和突破,进而在当代语境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当代艺术家谭大立的竹编作品雄魂,通过将

17、传统的六角针编织法改变为多面无骨的方式,将作品厚重且虚幻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改变了竹编的程式化造型,与公共空间产生互动,形成大型的雕塑式结构,在展现竹材淡雅之美的同时将当代观念和审美融入传统工艺之中,使文旅融创96传统工艺在当代语境下得以创新性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两者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不断扩大各自的创作领域。当代艺术的实验性、观念性为当代手工艺的发展丰富了多样性并注入全新的艺术活力,使当代手工艺作品在材料、造型和工艺语言方面具备了当代价值和创新能力,手工艺的象征符号、艺术形态、媒介材质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他们之间边界的不断交融不仅丰富

18、了彼此的内容,而且为各自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结语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悠久且普遍的生产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优秀文化,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度被推向边缘化的位置。传统手工艺通过借鉴当代艺术的美学观念、审美标准、创作方式,在观念、形态、材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如现成品材料、象征性的符号等。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意识到传统手工艺所带来的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在把握其中核心题材和观念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形成当代艺术的本土话语方式,以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与时俱进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向当代艺术转化的过程中,观念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的创作思路,放弃了原

19、来以功能和装饰为主的考量标准,为它的转型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当代手工艺跨过了对形式语言的迷恋,开始以问题意识来肩负其背后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将手工艺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对应起来,展现其深度的人文关怀与批判的反思意识。当代手工艺创作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显得更加自由,只要可以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观念,任何材料包括现成品都可以加以运用。在当下,当代手工艺应该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精神的同时塑造当代人文价值,在传统符号语言转化的过程中重塑审美价值,在材质的选择中体现科技的力量和材料的温度。同时,要结合当代人文环境和社会习俗,关注当代生活,完成传统元素在当代手工艺中的恰当转化。(责任编辑:牧鑫)参考文献:1方李莉.手工艺与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重塑,载民俗研究2021年第3期,第42-43页。2林岩.当代艺术语境下中国传统手工艺转型路径探析,载艺术评论2022年第1期,第51-54页。3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本土元素,载美术与设计2022年第4期,第84-86页。4张娜.后工业时代手工艺文化的审美重构及其实践路径,载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第159-16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