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诗与壶的融合与突围——章海元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创新之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1235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与壶的融合与突围——章海元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创新之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与壶的融合与突围——章海元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创新之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与壶的融合与突围——章海元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创新之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造型艺术2023年第2 期诗与壶的融合与突围章海元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创新之路曹亚明摘要:作为“老安顺”第五代传人,章海元自幼便跟随爷爷章永添和父亲章燕明做壶。他经历过2 0 世纪9 0 年代转型期潮州手拉坏朱泥壶行业的艰辛,又在新世纪的振兴发展时期成为家族的中流砥柱,在潮州中青年一代制壶人中属于代表性人物。有童年的耳目染,还有家族手艺的传承,又接受过高等院校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章海元显然比老一辈有着更为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近年来,更是通过与文艺评论家洪巧俊的默契合作,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与壶”朱泥壶作品,开创出一条潮州手拉坏朱泥

2、壶的创新之路。关键词: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章海元;以诗入壶;创新一部梦华录带动了全民“围炉煮茶”的热潮,剧中点茶、斗茶、茶百戏等宋朝茶道文化让观众对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波热潮还未消退,电视剧狂又带火了潮州工夫茶具,剧中高启强使用的茶具正是“茶房四宝”:潮汕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狂同款茶壶也成为线上平台搜索的热词,而整部剧中出场率最高的那把思亭壶,正是一把朱泥壶。早在2 0 1 4 年,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制作技艺便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翁辉东在潮州茶经中这样形容工夫茶:“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1 1 无论是人们对

3、“围炉煮茶”社交方式的向往,还是对精致茶器代表的“慢生活”的兴趣,都是源于自古以来国人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潮州制壶老字号“老安顺”第五代传人章海元制作的手拉坏朱泥壶便是在前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诗”与“壶”于一体,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诗意想象。一、时代背景:产业振兴,家族传承潮州手拉坏朱泥壶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清朝初期起,手拉壶技艺便从江苏宜兴被引进到潮州枫溪,正所谓“北有宜兴紫砂壶,南有潮【作者简介曹亚明,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东潮州5 2 1 0 4 1【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艺术基金2 0 2 2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当代工艺美术评论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 0 2 2

4、-A-05-057-450)、2 0 2 1 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师跨学科团队合作型SPOC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2 0 2 0 年韩山师范学院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在线开放课程当代文化热点透视”的阶段性成果。4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造型艺术2023年第2 期州朱泥壶”。潮州手拉壶技艺发展到清朝中期时进入兴盛时期,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并一直延续至今,前后经历了三百余年的传承与煊变。首先,潮州朱泥壶与宜兴紫砂壶最大的差异在于用料。潮州朱泥壶用料是选取潮州本地陶矿朱泥,朱泥存量更少,开采困难,收缩率相对较大,成品率低。但是,朱泥比紫泥颗粒更细

5、腻,手感相对平滑,表面更为光亮。其次,潮州朱泥壶与宜兴紫砂壶在制作工艺上有较大差异。宜兴紫砂壶一般是用拍身筒和镶身筒的方法成型,而潮州朱泥壶采用的则是手工拉坏法。潮州手拉坏朱泥壶运用的是最为原始的拉坏车旋转制陶技法,制作工序繁复,要经过拉、修、批、上水、上浆、烧等近六十道工序方可烧制而成 2,具有灵活多变、随意而就的特点,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绝技。在2 0 世纪9 0 年代之前,潮州手拉坏朱泥壶都是以实用壶为主,多面向低端市场。之后,外地壶商提出精品高端壶的要求,枫溪手拉坏朱泥壶经历了阵痛后,逐步建立了品牌,在世界各地产生更大的影响。在近年各种展会及艺术作品评比等活动的推动下,潮州逐渐涌现出一批

6、手拉坏朱泥壶的能工巧匠。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进和创新,潮州手拉坏朱泥壶这门古老的工艺在选料、制泥、拉胚、烧窑等各个技术环节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不断推动下,又设立了集产品研发、造型设计、规模生产于一体的壶艺工作室,从业人员也不再局限于本地,大大推动了手拉壶行业的发展。进入2 1 世纪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拉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用壶、爱壶、赏壶蔚然成风,人们对手拉坏朱泥壶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这一时期,壶艺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在学院派大师的引导下不断研制、创新。清华大学等高校教师曾亲赴潮州开展实地教学,还在北京为手拉壶传承人开设函授课程,为潮州壶艺师

7、营造了产、学、研的良好环境。在各方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坏朱泥壶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制作群体,制壶技艺也日臻完善。2 0 0 9 年,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手拉坏朱泥壶登上更大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了制壶道路,特别是不少8 0 后、9 0 后加入了这支队伍,为手拉坏朱泥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出现老、中、青三代共同制壶的繁荣局面。2 0 1 4 年,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得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 0 2 1 年,继凤凰单丛茶之后,“潮州手拉坏朱泥壶”成为潮州市第二个获批国

8、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站在了更高的舞台上,受到世人瞩目。进入2 1 世纪以来,潮州手拉坏朱泥壶逐步突围,作品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由匠入艺成为时代所需,手拉壶艺人通过不断地钻研成长为艺术家,逐步走出困境,从实用壶走向精品壶,整个产业迈入了振兴时期。一代又一代潮州手拉壶艺人,在传承的路上不断创新,既恪守传统的工艺基因,又不因循守旧,不拘泥于旧模式,在工艺技术上进行改良,在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上不断提升,并融入现代艺术风格。尤为难得的是,新一代传承人更为重视宣传推广,在生产中大力推行现代管理模式,力求促进潮州整个手拉壶行业的发展,使整个手拉壶行业能适应时代的变化

9、,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手工技艺的艺术生命力。章海元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转型期成长起来,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着突围之路。二、突围之路:跨界合作,以诗入壶在潮州中青年一代制壶人中,章海元属于代表性人物。他自幼便跟随爷爷章永添和父亲章燕明做壶,受到制壶世家艺术氛围的熏陶。他经历过2 0 世纪9 0 年代转型期潮州手拉坏朱泥壶行业的艰辛,又在新世纪的振兴发展时期5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造型艺术2023年第2 期成为家族的中流柱,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有童年的耳目染,还有家族手艺的传承,又接受过高等院校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章海元显然比老一辈有着更为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2013年,父

10、亲章燕明突发疾病,退下制壶一线,年轻的章海元刚从清华大学学习回来,毅然扛起章家老字号“老安顺”的品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流言董语四起,怀疑他是否能担得起这样的重任,这让他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洪巧俊的鼓励下,他选择了“以诗入壶”的方式突围,开始“诗与壶”系列作品创作。从2 0 1 3 年开始创作,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不断探索,创作出一系列以“诗与壶”为主题的作品。此前,章海元一直都笼罩在章燕明“中国手拉坏朱泥壶第一人”的光环之下。章海元所在的西塘村被誉为“中国手拉坏朱泥壶第一村”,也是“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村里手拉壶精英及专业人员高达数百人。走进枫溪西塘村,第一眼见到主干道上

11、高高悬挂着一把大红提梁手拉工艺壶,那就是“老安顺”第四代传人章燕明的手拉坏朱泥壶代表作一一长虹贯岳。“老安顺”手拉壶创始人章大得于1 8 4 3 年从枫溪西塘到江苏宜兴学艺制作紫砂壶,回到家乡后结合潮州陶艺,令手拉壶有别于紫砂壶而自成一派。章家是潮州手拉壶百年老字号“老安顺”的传承者,第四代传人章燕明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传到章海元这一辈已是第五代了。章海元常常思考,如何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呢?自从接手“老安顺”,他渐渐认识到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制壶人的发展瓶颈在于文化素养的提升上。“创新不一定就绝对正确,但是如果你没有去做,就只会永远停在这里。”此时,章海元知道壶艺不进则退,恰逢想要做出突破的文艺

12、评论家洪巧俊。他的父亲章燕明曾与洪巧俊合作紫晞等精品壶,受到业界高度认可,洪巧俊还曾为章燕明撰写了中国手拉坏朱泥壶第一人:章燕明一书 3 。洪巧俊长于章海元,他以大哥的身份鼓励章海元:“你要站在你父亲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我努力设计,你努力做壶,然后要去评奖。”于是,章海元沿着父亲章燕明与洪巧俊的合作道路继续前进。20多岁时,章海元便受到洪巧俊的影响,读了不少关于壶艺的书籍。洪巧俊是江西人,1999年才来到潮州,长期在潮州日报社任新闻部主任,曾在多家知名媒体开设过专栏,有7 0余篇作品获国家、省级奖项。2 0 多年前刚来潮州的时候他便走访过不少手拉壶艺人,后来还出版了潮州手拉壶一书,系统整理了当

13、时潮州手拉壶顶尖的壶艺师作品。他虽然不是潮州本地人,但是对壶艺研究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对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痛点把握得非常精准。洪巧俊有着文人的才思,又有着新闻人的敏感,还有经纪人的商业头脑。走访过潮州这么多家做手拉壶的手艺人,为何洪巧俊唯独推崇“老安顺”一家,对章海元如此偏爱呢?首先,要看制壶人是否有足够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欲望,能够虚心接纳来自圈外人的建议。其次,还要有足够的领悟力,将艺术设计思路融入壶艺。对于习惯家族传承的手拉壶行业来说,合作本来就有难度,面对这样的跨界合作就更具挑战性。在极重传统的潮州城,面对一个外乡人,还是一个外行人,章海元能够有这样的胸襟不断去磨合、去尝试,是极为难得的

14、缘分。潮州的手拉壶工艺精湛,工艺大师也不少,但是能写工艺美术作品评论的人才很少,而善于推广传播的人更少。这对只是在蘑菇盘前劳作的手艺人来说,文人和手艺人的跨界合作确实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洪巧俊看来,在传统文人与壶艺家的合作模式中,字画与壶艺往往是分开的,鲜有能够浑然一体的艺术作品。当然,也有陶瓷设计专业的设计师拿着稿子给手拉壶师傅,但那就是照葫芦画瓢,虽然能严格按照比例做个八九不离十的样子出来,但少了一些韵味。洪巧俊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提高文化附加值,潮州手拉坏朱泥壶才能有更大的收藏价值。于是,6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造型艺术2023年第2 期他从诗词典籍或名胜古迹中

15、提炼出设计灵感后,跟章海元解释他的设计理念与创作构思,商讨器型、尺寸、细节,一次次调整,在微信上聊到次日凌晨三四点是那段时间的常态 4 1 。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打磨,二人默契合作,独辟蹊径,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与壶”作品。不同于把字画刻在壶身上的形式,此系列作品是把诗融入到壶的造型和意境中,既保持壶的素面素身美,又有浓浓的诗意,是“看得见的意境,听得出的诗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创新之路。近几年,章海元受到朱泥壶自然肌理的启发,尝试在材质上寻找新的突破,在壶身表面手捏出坑坑洼洼的“新皮肤”,模仿自然界中的树皮,还有茫茫的戈壁滩和茅草屋,等等。在此之后,“诗与壶”

16、系列作品陆续出炉:古风梦里水乡摘星揽月彩虹满天下祥云捧日鱼戏莲并蒂莲一枝独秀兄弟八大山人秋水鸿雁乡愁草堂荷塘涟漪沙漠之神南中荣橘清溪一叶舟(又名采莲姑娘)出水芙蓉醉春风雁初飞三潭印月月亮船岁月留白 5 ,每一把壶都有理念上的诗意与技术的创新。2 0 2 0 年,诗与壶一一章海元手拉坏朱泥壶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不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由洪巧俊设计、章海元制作的2 3 把手拉坏朱泥壶,还有洪巧俊和他的女儿洪门雨露撰写的2 2 篇散文和戏剧作品,对“诗与壶”系列作品进行解读与阐释。洪门雨露的散文与戏剧创作别出心裁,具有极强的想象力,展露出新一代青年人的才思。彩虹满天下的灵感源于乾隆诗句:

17、“谁把青红绒两条,半红半紫挂天腰。”秋水鸿雁取材于杜甫诗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采莲姑娘的创意出自赵孟词句:“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洪巧俊提供设计思路和创意,通过章海元的创作实践让朱泥有了灵魂,增添了文化的深度和诗意的境界,还焕发了新媒体时代的生命力。草堂三、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着眼产业未来如何超越前人,突破历史,是时代赋予的新命题,也是新时代壶艺人必须直面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政府和高校组织的行业培训对制壶手艺人有着重要影响,章海元曾先后两次参加清华大学的行业培训班。第一次是张守智教授领衔

18、授课的清华大学“现代陶瓷设计潮州研修班”。清华大学张守智教授是我国首屈一指的陶瓷艺术设计家,曾多次亲赴潮州指导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2 0 0 8 一2 0 0 9 年间,他带领七八位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的教授来到潮州为学员授课,还聘请宜兴手拉壶领军人物为他们授课,研修班开设艺术鉴赏课程和实操类课程,培训学时长达7 0 0 学时,章海元就是这一期“现代陶瓷设计潮州研修班”学员之一。第二次是2012年7 月,章海元偕妻子奔赴北京追寻艺术之路,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举办的“全国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高研班”。高校专家学者有着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不仅对国内行业发展的情况十分熟悉,对外国设计

19、研究也非常了解,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他们指导学员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为潮州手拉坏朱泥壶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时代气息,这段学习经历对章海元后来的制壶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多位老师指导与培养,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艺术审美观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如何使作品协调、一体化方面得到了启示。月亮之歌7内蒙古艺术(蒙古文、汉文)造型艺术2023年第2 期章海元也与时俱进,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新作不断。从业三十多年来,章海元不断刻苦钻研,创作了3 0 0 多种壶形,在传统工艺上大胆探索与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造型新颖、别具一格的精品力作,不少精品壶被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和中国

20、工艺美术馆收藏,近年来陆续斩获多项国家级金奖。其作品敦煌艺术憩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月亮船金朵朵情侣舞获得国家级特别金奖,天门草堂获国家级特等奖,之外还有祥云捧日揽星揽月方圆水上人家获国家级金奖。自2 0 1 6 年潮州市启动“博物馆之城”创建工作以来,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价值彰显的博物馆在潮州地区迅速成长起来。他于2 0 1 1 年开始创建的潮州市章燕明陶瓷壶艺研究所也列入了“博物馆之城”系列馆。研究所共三层,有6 6 0 平方米的藏壶展示空间,馆藏作品3 0 0 多件,展示了“老安顺”2 0世纪4 0 年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手拉坏朱泥壶作品。除了展示收藏,馆内还设立了体验基

21、地,另有一个8 0 0 平方米的手拉壶体验馆,可现场学习体验手拉壶制作,也可通过投影设备开展研学培训,是一个多功能的展馆。他由衷地希望通过开门收徒和培训研学等途径,让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能延续下去,让更多人喜欢并传承潮州手拉坏朱泥壶这项非遗项目。与老一辈不同的是,章海元还具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于2 0 1 7 年注册了“章氏老安顺”商标;还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老传统,将手艺传授给妻子、妹妹及女儿。如今,他的妻子赖秀柳已成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女儿章烁臻则大胆创新,在手拉壶上彩绘作画;读大学的儿子也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饶宗颐先生曾为他们题写过“五代同壶”,这幅字现在悬挂在章燕明陶瓷壶艺

22、研究所的展厅里。现如今,章家第六代传承人章湘建和章烁臻也已能熟练地制壶,几代人齐心协力把“老安顺”这个老字号招牌传承下去,可谓是“六代同壶”。潮嘉风月记是清代俞蛟任广东兴宁典史时所写的笔记。其中有一段描述潮人饮茶的文字记录:“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6 该文撰写于1 7 9 3 年,是茶学界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喝茶,并不只是为了解渴;围炉,也不是为了炭火中的那一丝温热,更深层次的追求是于饮茶中感受对凡俗生活的诗意超越。可以说,“诗与壶”系列作品首次形成

23、了一个完整而密的艺术体系,壶中有诗,诗中有壶,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章海元说,“传统工艺的东西还是需要一些突破,诗与壶系列让我学到了以前没有的一些新的技法,这也是在为之后的创新打基础。”【7 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少国家级奖项,但章海元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并没有满足现状。潮州手拉壶从业者要走的创新之路还很远,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创新。参考文献:1曾楚楠,叶汉钟岭南工夫茶话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 0 1 1:1 3 1.2杨健。潮州手拉坏朱泥壶与宜兴朱泥壶的比较J陶瓷科学与艺术,2 0 1 5(7):5 9.3洪巧俊.中国手拉坏朱泥壶第一人:章燕明 M.广州: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 0 1 4:1.4洪巧俊,洪门雨露诗与壶:章海元手拉坏朱泥壶M.广州: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20.5章海元.“文人+大师”深度合作创作诗与壶一探索潮州手拉坏朱泥壶创作新模式J.陶瓷科学与艺术,2 0 2 1(4):5 5-5 6.6清俞蛟梦厂杂著 M.方南生,等校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8:3 7 2-3 7 3.7洪巧俊潮州手拉壶:把灵魂揉进泥巴里 N.羊城晚报,2 0 2 2-0 9-0 8(A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