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94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4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院2023-04-28作者简介院聂春华(1978),男,广东韶关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南通大学学报 窑 社会科学版第 39 卷第 4 期双 月 刊圆园23 年 7 月出版一、问题的提出在晚近的文学研究中,身体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并衍生出大量相关的术语,如身体转向、身体叙事、身体修辞、身体写作,等等。然而,如果我们按照常识把“身体”理解为某种肉身性的存在时,却发现这些术语大多关注的只是在文本的语义空间中出现的身体。比如“身体叙事”这个概念,它在当代文学理论中通常被理解为与故事角色有关的身体塑造,或许还会溯源式地从中解析出作者及其社会语境中的身体观念这主要是一种作为观念的

2、身体,而不是作为肉身存在的真实身体。正如叙事学家丹尼尔庞德(Daniel Punday)指出的,大多数叙事批评并未真正关注真实身体与叙事的关系,它们感兴趣的身体“往往是简单的叙事对象,一个像城镇或桌子那样被表征出来的东西,很少考虑它如何参与到叙事情节、地点、动力等的建构中”17。这种被表征出来的观念身体只是将空间时间化了的“伪身体”,在这种身体观中身体的肉身存在与文本的建构方式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清晰的阐述。在当代文学理论中,身体的肉身存在为何容易被忽略?在传统的文本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写作和阅读惯例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当代文学理论主要基于印刷文学而建构,除了少数被视为边缘的实验作品,印刷文学通常

3、预设了作者赋予的语言能指的稳定性,读者除了解释的自由以外无法对文本的组织结构施加影响,读者可以跳跃阅读文本,颠倒阅身 体 书 写 与 文 本 机 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聂春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摘要院计算机等新媒体带来的文本技术,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无身体的文学传统提出了挑战。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写作和阅读惯例将改变身体关注的重心,即对新媒体文学的理解首先需要回答真实身体作为意义生产的来源和动力等问题,然后才能解决身体的观念、意义和表征等问题。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出现在人机交互的三个维度中:其一,在新媒体文学中,身体介入容易造成文本意义的失效,但合

4、理的文本设计能让身体介入成为意义生产的来源和动力;其二,新媒体文学的真正作者是人机交互的赛博格作者,其意义生产规则是人类作者的设计参与和机器的数据库与算法的结合;其三,人机交互产生的虚拟身体在文本空间中的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线性表达规则,使角色和场景的空间位置、轨迹和关系成为意义生产的主导因素。这三个维度体现了新媒体文学“用身体进行书写”而非“对身体的书写”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院新媒体文学;身体;机器;意义生产中图分类号院I06;G206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员远苑猿原圆猿缘怨渊圆园23冤园4原园060原0860淤“新媒体文学”是个宽泛而难以界定的概念。从宽泛的意义来看,国内通常把通过计算

5、机和互联网进行写作、阅读、传播的所有文学作品统称为新媒体文学作品,但部分这样的作品其实并没有体现新媒体的特点,比如像印刷文学经典作品的 PDF 格式版本,或者像国内网络文学那样的原创文学的数字出版,其实仍遵循印刷文学的写作和阅读惯例,新媒体在它们那里只是创作或阅读的工具以及传播平台。真正应用新媒体技术并对印刷文学的写作和阅读惯例造成挑战的,是超文本小说、交互性诗歌、故事生成器等文学形式,其作品从结构、形态到写作和阅读都体现了与印刷文学不同的交互性、零散化、跨媒体等特点。本文所涉及的“新媒体文学”主要指后者。读的顺序,重读前面的段落,但无论如何他都只能在其脑海中重组文本,而无法真正改变文本的物理

6、结构。其结果是塑造了一种长期的无身体的文学传统,阅读在这里主要被视为一种智力的和精神性的活动。在这样的传统中,身体的肉身性要么缺席,要么则以一种尴尬的、不舒服的方式出场在我们阅读时错误的坐姿会导致腰酸背痛,当我们在烈日或昏暗的环境下阅读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等等。时至今日,在不少读者和批评家眼中,阅读都仍被视为摆脱肉体的羁绊和现实的有限性,进入精神的自由世界的途径。在这种无身体的文学传统中,肉身成了要被排除的负累。但这些只是印刷文学存在的身体问题,计算机和网络等新媒体带来的文本技术,对这种无身体的文学传统提出了挑战。例如,阅读一部超文本小说,读者需要通过点击链接选择自己的阅读路径;在交互性戏剧中,

7、读者需要以身体作为界面,将动作投射到虚拟环境中;在类似冒险游戏的故事中,玩家需要通过身体动作引发游戏事件的发生;而在诗歌、散文或小说等生成器中,读者还需要把身体行为与机器的算法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将新媒体文学视为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阅读和写作,而不仅仅只是印刷文学的数字化或者原创文学的数字出版,那么上述例子可以说真正体现了新媒体文学自身的特点作为肉身的真实身体并非可有可无,它直接卷入了文本的组织结构并决定了文本最终的意义生产。淤在新媒体文学中,真实身体对意义生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指出,新媒体存在两个层面的交互性:首先是用户与媒体对象在

8、身体层面的交互(按下按钮、选择链接、移动身体),然后是用户与媒体对象在心理层面的交互(填补、形成假设、回忆、认同)。257在印刷文学那里,我们看到某个故事、某行诗句或某幅图像,会联想到其他诗句、画面或者回忆,但现在计算机要求我们先点击某个带链接的语句或者图像,然后才会激发心理层面的交互。这意味着对新媒体文学的理解,首先需要回答真实身体作为意义生产的来源和动力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身体的观念、意义和表征等问题。我们可以将新媒体文学的交互性理解为作为肉身的真实身体与计算机等文本机器之间的动态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塑造了语言能指并建构意义。在此基础上,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在以下三个论域浮现出来:一是真实

9、的身体,即作为肉身的身体如何介入文本组织并生产意义;二是隐喻的身体,即文本机器的物质性与意义生产的关系;三是虚拟的身体,即人机交互产生的身体如何在文本的空间中呈现出来。二、身体介入与意义生产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当批评家们开始注意超文本文学的时候,由于缺乏能够解释这种新事物的文学理论,他们很自然地在现代或后现代文学理论那里寻找话语资源,将这种新的文学形式视为罗兰巴特、德里达、福柯或德勒兹等人观点的体现。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口号是大卫 波尔特(J.DavidBolter)提出的,他将超文本文学视为“对后现代文学理论的辩护”324。现在看来,将超文本文学与现代或后现代文学理论联系起来可能

10、源自对它们之间某些相似性的简单理解。罗兰 巴特 1968 年的论文作者之死 和福柯 1969 年的论文 何谓作者?都宣称作者不再是其文本的所有者。可供读者选择甚至创建文本块和链接的超文本,自然就被早期的新媒体批评家视为上述观点的集中体现。作者之死或消失,意味着权力从作者到读者的重新分配,如乔治兰道(George P.Landow)所说,“超文本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甚至是侵入性的读者这样做侵犯了作者的权力,将之部分删除并转授给了读者”471。此种有关作者权力转移的观点,很快又在读者反应批评那里找到理论支持。大卫 波尔特说:“当沃尔夫冈 伊瑟尔和斯坦利 费舍尔谈论读者的阅读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

11、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61行为构成了文本的时候,他们描述的是超文本。”324但事实上,读者反应批评对读者作用的强调,并没有涉及读者的肉身存在与文本的实体变化,读者所有的操作都是在脑海中想象性地填补文本的语义空白。超文本赋予读者的却不只是智力参与的权力,读者只有通过点击链接的身体行为才能在文本中前行并创建属于他的意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文学早已突破了仅仅是敲击键盘这样低程度的人机交互。例如,诺亚瓦德里-弗鲁因(Noah Wardrip-Fruin)的 屏幕(Screen)是一部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文学作品,当读者戴着数据手套和头盔进入一个类似“洞穴”的虚拟现实环境时,文本开始在洞穴四

12、壁的显示屏上依次出现并伴有阅读的声音,读者需要不断移动身体面向文本,读者还发现可以像击打乒乓球那样用手来击退文字,最后文字在读者周围剥落直至整个文本崩塌。通过将文学、游戏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这个作品生动展示了一种具身的(em原bodied)、交互的和沉浸式的文本体验。5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强调读者的位置、空间和行动的重要性的作品也大量出现。2002 年,北纬 34,西经 118(34 North,118 West)面世,该作品通常被视为“第一部定位感知叙事”6,当读者戴着有 GPS 的耳机和平板电脑走进洛杉矶市中心的一个货运站时,街道、建筑物和隐藏的物体会随着读

13、者位置的改变而讲述它们的故事,为其揭开洛杉矶早期工业时代的面纱。现如今,GPS 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早已让这种定位感知叙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行走在旅游景点、博物馆、艺术馆等场所,通过手机或讲解器就可进入这个场所最富诗意的历史和文化相结合的超现实空间。随着身体成为新媒体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关键的问题浮现出来了身体是如何介入文本并制造意义的?因为身体介入所导致的文本重组未必能够形成具有内在连贯性的序列,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新媒体文学阅读的失败的例子:比如,一个嵌入了大量超链接的文本常常导致读者深陷文本的迷宫之中,他不知出口和结尾在何处,也不知文本最终要告诉他什么;又如,点击行为的随意性会导致

14、文本产生大量“冗余”,或是有违因果逻辑的事件排列,或是有悖于时间自然发展的事件安排,又或是毫无因果或时间关联的材料的拼贴并置,这些现象都极易造成读者认知上的混乱。在印刷文学中却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使在现代和后现代文学中出现了大量偏离常规的设计,我们通常并不认为作品的意义和逻辑有问题,因为印刷文学作品的意义由作者赋予,我们倾向于认为作者的设计是有意义的,意义的失效要么是作者故意设计的,要么就是读者尚未能捕捉其中的深意。新媒体文学中身体介入引起的意义失效却完全不同,因为身体对于意义而言是不同性质的“他者”。列夫 马诺维奇认为新媒体“没有开端或结局”,因为它们没有“一系列元素组织成一个序列的发展”

15、2218,因此他否定了新媒体与叙事的关系。然而,这样的否定似乎又太绝对了,身体介入容易造成文本组织的失序与意义的失效,但不少新媒体文本在通过合理细致的设计之后依然能够让读者获得预期的或未曾预料的意义。因此,新媒体文学中身体介入的“他性”,更像是对作者和读者提出的挑战,而不是对意义生产的否定和破坏。贡纳利尔斯托(Gun原nar Liest覬l)在论及 GPS 作品时,将身体介入与意义生产之间的这种矛盾称为“序列访问悖论”(se原quence-access paradox),即当通过数字重建某个场所的历史事件的序列时,用户位置和行为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数据库的访问并不遵循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轨迹。

16、但他并没有像马诺维奇那样激进地否定了新媒体和叙事的关系,而是认为设计师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在序列和访问之间做出平衡以创造出丰富的故事体验。775接下来,我们以耶洛莉丝道格拉斯(J.Yellowlees Douglas)对超文本小说 下午,一个故事(Afternoon,A Story)的阅读为例,证明作者的访问设计如何缔造了身体介入与意义生产之间的积极关系。迈克尔 乔伊斯(Michael Joyce)的 下午,一个故事 是用超文本写作软件“故事空间”(Storys原pace)创作的,讲的大概是一个男人早晨目睹一起交通事故而引发的故事。“故事空间”有一特殊的设计,即允许作者设立某些“保护区”(gu

17、ardfields),控制读者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才可访问该区域的文本。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将一处叫“white afternoon”的文本块设为保护区,读者需要先访问 57 个其他文本块才被允许进入这里。道格拉斯对 下午 进行了四次阅读,前三次阅读要么遵循文本的默认路径,要么按照自己的方式选择路径,其结果都是难聂春华62以获得完整而明确的故事。她读到了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形成连贯性的序列。直到第四次阅读,文本解除了对她的访问限制,她得以进入“white afternoon”这个节点,在这里她感到自己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真相:这个男人正是这起事故的肇事者,而在事故中丧生的是他的前妻和儿

18、子。为何在第四次阅读时道格拉斯获得了叙事的那种连贯性和终结感?因为“保护区”的访问控制让她形成了螺旋式地深入到叙事中的认知幻觉,她感觉已经走到了这个超文本的终点,“当我到达那里,我感觉到了事物的结尾,因为 white afternoon 代表了 下午,一个故事 最远的物理空间,相当于文本的地下室或小说的结尾”8105。在这种“纵深感”中,前三次阅读接收到的信息碎片因为有了参照而获得了相对确定的位置,文本有了她所相信的开头和结尾。下午,一个故事 让我们看到巧妙的叙事设计是如何解决“序列访问悖论”的。在这里,只有深入到文本的“保护区”,才有可能获得某种叙事的连贯感。换言之,对身体介入的控制为读者填

19、补语义的“空白”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可见,虽然身体介入有可能造成意义的失效,但同样也可以成为意义生产的来源和动力。对它们关系的最好理解是将身体介入视为对意义生产的挑战,而不是对意义生产的否定。三、作为身体隐喻的文本机器人机交互不仅指的是人类身体的机器化,也指文本机器的身体化。当文本由计算机输出,计算机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作者的工作,这让计算机的拟人化变得相当自然。文本机器的身体是其媒体物质性的隐喻说法,然而,此种物质性在印刷文学研究中却被长期忽视。正如凯瑟琳 海尔斯(N.Kather原ine Hayles)指出的,印刷文学研究长期以来满足于将文学视为非物质的语言结构,关于文学作品的物质性的严谨研究

20、只在目录学、手稿文化和图书生产等专业领域获得发展,因此,“印刷文学被广泛认为没有身体,只有会说话的头脑”932。准确地说,印刷文学的“身体”并非“没有”,只是被其写作和阅读惯例所遮蔽了它预设了文本是稳固的整体,读者除了在其想象空间内有施展拳脚的余地,是无法对此文本整体(textual whole)造成改变的。根据马库艾斯克利仁(Markku Eske原linen)的观察,文本整体的观念至少包括以下五种预设:“读者可轻松阅读整个文本,因为与这个传统目标 相关的唯一努力和挑战是解释性的;读者应通读全文,以便能充分理解和解释它;通读完全文的那个点也标志着阅读的终点;在阅读之间(或阅读过程中)能指不变

21、的情况下,重读完全相同的文本总是可能的;最后,文本的阅读方式不会影响其物质性的符号串。”1070-71可见,读者唯一的操作是想象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不会影响到文本的物质符号串。因此,当新媒体文学为读者提供了身体介入的机遇时,我们能够意识到新媒体应具有离散化的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为身体介入提供必需的间隙。此种离散化的倾向早在新媒体文学出现以前就初现端倪了,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在其 控制论与幽灵 中描述了这种倾向,即“世界越来越被看作断续,而非连续的我们处在一个断裂的、可分性和组合性取代所有连续性,以及色阶上彼此相近颜色互相影响的发展过程当中”11261-263。“断续”意味

22、着事物由许多部分组成,生命形式的无限多样性,都可缩减为数量有限的组合。语言亦复如此句子由不同的词语组成,每个词语又由词素构成。当“人们开始明白如何拆卸和重新组装所有机器中最复杂和难以预料的一个:语言”11264之时,文学就被视为数量上可以计算的、有限组合的机器了。卡尔维诺提到法国作家雷蒙 格诺的 百万亿首诗 说“它更像是一架生产十四行诗的机器的初级模型”11265,因为该作品可以通过对十首十四行诗的拆分组合而生成令人咂舌的百万亿首诗。然而,在文本整体性特征占主导地位的印刷文学中,像 百万亿首诗 这样的作品只能被视为边缘的、反常的或违规的例子。新媒体的主导特征是离散而不是连续,正如马诺维奇所言,

23、在新媒体对象中,“所有媒体元素,无论是图像、声音、形状还是行为,都表现为离散样本(像素、多边形、体素、字符、脚本)的集合”230。随着新旧媒体主导特征的转变,文学写作和阅读的核心策略也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印刷媒体中的违规现象在新媒体那里成为常态,那种文本整体性的幻觉则加速离去。就如阅读一部超文本小说那样,读者未必会读完所有的文本块,他读到的最后一页也并不必然标志着阅读的终点,他阅读的文本可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63能会周期性地或随机地改变总之,他无法再掌控文本的整体了。此种超文本性,克里斯托弗 凯普(Christopher F.Keep)总结说,“挑战了抄本书所依赖

24、的整体性的可能性。简言之,它需要一个新的身体”12171。从作者这个层面来看,新媒体零散化的特点将意义生产的部分权力转让给了文本机器。在印刷文学中,我们通常不会将文本视为作者,因为人类作者控制着文本整体与意义的输出,文本就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那样只是工具。但在新媒体文学中,当人类作者无法控制文本整体的时候,意义的来源就要部分地追溯至文本机器自身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坚持认为人类作者才是真正的、唯一的作者,因为他为文本机器配置了数据库和算法。但此种观点无法解释那些在文本机器的“黑盒”中随机产生的信息。以斯图尔特 摩斯洛普(Stuart Moulthrop)的超文本小说 里根图书馆(Reagan Li

25、brary)为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多次进入相同页面的文字都会有所不同。原因就在于,根据该小说的算法,读者前三次进入相同页面,计算机都会在一个叫“噪音单句”(noiseme)的语料库中随机抽选句子并嵌入到页面的文字中,直到第四次进入该页面其文字才会固定下来不再改变。小说的叙事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前三次读到的东西似乎没什么意义,重复阅读几次之后,叙事才会变得比较连贯。13当文本输出需要依赖随机程序的处理,人类作者也无法预测和控制最终输出的结果,在此情况下人类不再是真正的、唯一的作者了。但将文本机器视为可以脱离人类的作者,与坚持认为人类才是真正的作者,都是过于极端的看法。至少,在科幻电影中那

26、种机器获得自我意识的情节尚未出现的现下,我们更倾向于将新媒体文学的作者理解为人机交互的赛博格(cy原borg),文本意义最终的生产者既是人,也是机器。里根图书馆随机选取三次最后形成定本的生产规则,表明摩斯洛普仍想和传统叙事保持紧密联系,以实现乱中有序的张力。这为我们带来读者层面的意义生产问题如果随机生成的文本难以避免出现“噪音”,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与评价这些无序、混乱甚至无意义的“噪音”呢?我们是选择将这些“噪音”忽略,仅仅因为它们是数据库和算法的缺陷?还是将它们视为一种达达主义式的怪异美学?这些“噪音”往往有悖于我们的日常理解,即使语法输出是完全正确的,其句子也会经常表现出不合情理的怪异风格

27、。经典的例子是威廉张伯伦(William Chamberlain)和托马斯 埃特(Thomas Et原ter)在 1983 年开发的文本生成器 Racter,它可以在数据库中随机生成语法正确的文本。Racter 甚至创作了一本散文和诗歌集 警察的胡子只造了一半(The Policeman s Beard is Half Constructed),其中的作品或多或少有些怪异之处,如下面这篇短文:“一只蹦蹦跳跳的豺狼高兴而漫不经心地注视着一只冷漠的乌鸦。这很有意思。豺狼会吃乌鸦吗?我幻想着豺狼和乌鸦,幻想着豺狼期待中的乌鸦。你也可以思考一下!”1492该集子的其他作品亦复如是,句子在语法上是正确的

28、,但总给人莫名其妙之感。我们能否根据达达主义式的创作来评价计算机生成文本中的这些“噪音”?达达主义的拼贴创作似乎与计算机的随机提取相似。早在 1920 年,达达主义创始人特里斯坦 查拉(Tristan Tzara)就在 制作一首达达主义诗(To Make A Dadaist Poem)中描述了如下创作过程:“拿一份报纸。/拿出剪刀。/从这份报纸中选一篇与你想写的诗篇幅相等的文章。/将这篇文章剪下来。/接着,仔细剪下这篇文章的每一个词并将它们放进一个袋子。/轻轻摇动。/然后把每个剪下的词一个接一个地取出。/按照它们离开袋子的顺序认真码好。/这首诗很像你。/这就是你一位深具感性和无限创意的作者,尽

29、管不被庸俗大众所欣赏。”1539对达达主义的理解不能脱离其历史语境,达达主义的拼贴美学实质上是对要求逻辑连贯性的西方理性的反驳。正如查拉在 达达主义宣言 1918 中说的,“我厌恶黏滑的客观性(slimy objectivity)与和谐,它们是将任何事物都视为井然有序的科学”159。通过坚持彻底的否定、叛逆、打破传统、无视规则,达达主义挑战了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条和权威。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达达主义的拼贴创作所生产的“无意义”,视为针对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意义生产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意义”。然而,计算机生成文本并无什么“黏滑的客观性”可反对的,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数据库和算法的缺陷。如果说达达主义式的

30、无序是一种限定性的意义生产它的前提是已然成为教条的西方科学和理性传统,那么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文本恰好是聂春华64对此种限定性的突破。人类作者不再控制着全部意义的生产,他可能会在程序的预处理和处理过程中参与其中,但无法预测或左右文本机器的输出结果。确切地说,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意义是在人机协作的过程中产生于文本机器“黑盒”中的“涌现”淤的意义。它是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探索,而不是达达主义式的对传统的刻意否定。惟其如此,我们才能避免将计算机生成文本看成人类文学的拙劣的模仿者,并从中发现身体与机器的合作如何开启了词语和意义的无限组合的可能。四、虚拟身体与故事化身身体与机器的交互,创造了第三种身体:虚拟的身体。

31、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与现实世界接近但有别的虚拟世界,此种特点让它很容易与文学作品的虚构世界产生交集,不过两者有本质性的区别。计算机在虚拟现实中发挥的是它的模拟功能,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与机器交互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能够向用户呈现想象性的虚构世界,同时允许用户的各种感官参与和行为输入。换言之,虚拟世界和虚构世界的区别,在于前者模拟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动态过程,而后者只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静态表征;虚拟世界需要用户实时性地参与建构,而不只是阅读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传统印刷文学的符号能指是固定的,导致读者标准的阅读实践是和虚构世界中的各种虚构存在者(角色、叙述者、受述者)进行想象性的交流,这些虚构身体的物质基础

32、即印刷符号所给予它们的特征和身份在每次阅读中都保持不变。因此,读者尽管有自己的解释,但像角色的姓名、个性、行为等通常来说早在读者解释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然而,虚拟世界的存在者则不完全生活在虚构世界中,因为虚拟世界本身由不稳定的序列构成,需要用户或读者付出实际行动带来暂时的访问路径,造成虚拟存在者的身份和特征的形成需要依赖于用户或读者的行为输入。在新媒体文学中,读者或是通过选择和组织文本而操纵虚拟存在者的活动轨迹,或是通过故事化身(avatar)的形式让其成为读者远程控制的自我。因此,当我们区分文学中的虚拟身体和虚构身体的时候,它们所依赖的真实身体和文本机器的交互性的程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33、超文本的交互性是较弱的,读者在其中建构虚拟身体的程度也就较低,读者的点击行为会改变角色的活动轨迹和情节走向,但角色的身份和特征通常来说仍是给定的。交互性戏剧则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读者在其中建构虚拟身体的程度也就较高。例如,迈克尔 马蒂斯(Michael Mateas)和安德鲁斯特恩(AndrewStern)2005 年开发的交互性戏剧 假象(Fa觭ade)允许用户扮演剧中的一个角色该角色被邀请到他好朋友家中做客,却陷入好朋友夫妻俩相互争吵的唇枪舌战中。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让其化身和这对夫妻交谈,引起他们不同的反应,共同促进戏剧矛盾的发展。假象 中的人机交互仍然使用的是键盘输入的方式,交互性戏剧的

34、最高理想是在美国科幻剧 星际迷航 中出现的“全息甲板”(Holodeck)。它是通过计算机全息技术投射出来的虚拟空间,用户在这里可以和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拟角色互动,他们可以交谈、相互触摸甚至亲吻,用户以自身身体作为界面,如在现实世界中那样行动并影响剧情的走向。如果“全息甲板”能够实现,它将是身体与叙事的完美结合。此种交互性戏剧给传统戏剧带来的挑战就是,当用户被允许以其化身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活动时,他通常不会遵循传统戏剧的线性表达规则。这意味着交互性戏剧颠覆了戏剧的那种“剧作家”(play原wright)的传统,虚拟角色的身份、特征和活动轨迹都不再是给定的了。从超文本到交互性戏剧,这种虚拟空间中的

35、位置和运动的不断重构改变了塑造叙事的方式。具体来说,是从那种以时间线串联场景与角色的时间主导模式,走向了以角色和场景在空间中出现的位置、轨迹、关系来建构连贯意义的空间主导模式。丹尼尔 庞德描述了这种意义深远的转变。他认为,在 19 世纪现实主义叙事中,身体淤“涌现”(emergent)这个概念来自复杂性理论,原指复杂系统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结果,在 21 世纪已成为计算机领域尤其是计算机游戏领域的热点。游戏研究者将计算机游戏视为涌现系统,该系统在人机交互中以不可预测的方式运行,让玩家行为和系统结果之间的联系变得有意义。计算机随机生成文本可视为计算机游戏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并非预先建构但又不是完全混乱

36、,不可预测但又能让读者获得惊奇的效果,注重读者行为和系统结果之间的身体联结等特点,均与作为涌现系统的计算机游戏相似。身体书写与文本机器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与意义生产65访问(corporeal access)的基本条件是“一人在同一时间只能出现在一地”,这种基本条件决定了以时间线性为主导的叙事安排,但是在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科幻小说 神经漫游者(Neu原romancer)中,未来人类在赛博空间中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场景或进入不同的身体,其结果之一就是让吉布森“能够以新的方式建构场景并将情节串联在一起”1122。不同于笛卡尔式的点对点旅行的空间,赛博空间中的身体可以实现

37、瞬时的、跳跃的、等距的旅行。吉布森要在文本中展现这种技术,就不得不改变 19 世纪以来现实主义叙事的那种串联场景和情节的建构方式;在他那里,是角色和场景在赛博空间中出现的位置、轨迹和关系决定了故事的发展线索。然而,吉布森的 神经漫游者 只是一部书写未来世界的传统印刷文本,其角色和场景都只存在于虚构世界中,这意味着它对叙事方式的变革依然止于文本表征的语义空间,而没有扩展到文本的组织结构。如果要实现大卫 波尔特描述超文本时所说的那种“不是对地方的书写(writing of a place),而是用地方进行书写(writing with places)”1636的目标,身体就不仅仅只出现在文本的语义

38、空间内,它还要渗入文本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物理空间。这正是新媒体文学和传统印刷文学中身体呈现方式的区别。在新媒体文学中,当虚拟身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文本的虚构世界,它就有可能对我们身处世界的现实逻辑构成挑战。在此情形下,虚拟角色及其身体呈现是如何影响文本最终的意义生产的?我们以玛丽-劳尔 瑞安提出的一个问题为线索,她问:“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我遇见一个描述了某个角色死亡的片段,而在接下来遇见的另一片段又描述了该角色活着时的行为,我该怎么办?我应当选择一个超自然的理由来解释这个角色的复活么?”17590用超自然的理由解释上述情节是阅读印刷小说的常见策略,就像 牡丹亭 中的杜丽娘可以死而复

39、生那样。我们接受 牡丹亭 中有一种允许角色死而复生的神话时间,以此保证该虚构空间的事件和情节具有连贯性与可理解性。此种超自然的解释证明了在文本的虚构空间中是以时间主导模式为优先的,角色的空间位置最终需要依附于时间的线性发展空间位置是否合理须视乎能否符合时间的线性安排。然而,如果是在超文本小说中,这种情形很可能只是读者的选择行为导致的,虚拟角色在文本空间的出现并不遵循时间的线性发展,而且我们无法在文本的语义空间内解决这个问题,超自然的理由并不符合超文本对角色和情节的设定。我们只能期待一种策略,就是让读者成为元读者(meta-reader)。超文本读者只有意识到是其自身行为导致了这种有悖于现实逻辑

40、的片段安排,他才能在其叙事认知中纠正或修复此类“错误”。角色和场景的空间位置是首要的,时间线性只是不同的空间位置的组合可能中的一种。甚至,在这些组合中不需要存在时间线性的物理序列,空间位置的呈现只要能在读者的认知中唤起一种能够形成叙事连贯性的感觉即可,就像道格拉斯对 下午,一个故事 的第四次阅读那样。在此过程中,虚拟角色是具有自反意识的身体他只有在意识到自己的非角色性身份之后,才能缔造一个可以让他化身为角色并沉浸于其中的想象世界,而他只有沉浸在这个想象世界中才能从这个虚拟角色获得丰富的意义回馈。五、结语到此为止,我们已从三个维度探讨了新媒体文学中身体、机器和意义生产的复杂关系。简言之:1.在新

41、媒体文学中,身体介入容易造成文本意义的失效,但作者如果能接受这种挑战并进行合理的设计,身体介入将成为意义生产的丰富来源和强大动力;2.新媒体文学的真正作者是人机交互的赛博格作者,其意义生产规则是人类作者的设计参与和机器的数据库与算法的结合;3.新媒体文学中身体与机器的交互创造了虚拟的身体,它在文本空间中的呈现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线性表达规则,使角色和场景在空间中出现的位置、轨迹和关系成为意义生产的主导性因素。综合这三个方面的讨论,在新媒体文学中,身体已不再是被忽略的对象,而是促进意义生产的积极因素。对新媒体文学中的身体问题的询问,意味着反思长期以来把写作和阅读视为无身体的精神体验的文学传统。身

42、体对于新媒体文学的重要性,仿造上引大卫 波尔特的话,我们可以说,新媒体文学不是对身体的书写,而是用身体进行书写。参考文献院1 Punday D.Narrative Bodies:Toward A Corporeal Nar原聂春华66ratology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3.2 Manovich L.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M.Cam原bridge and London:The MIT Press,2001.3 Bolter J D.Literature in the Electronic Writing SpaceC.Li

43、teracy online:The Promise(and Peril)of Read原ing and Writing with Computers,ed.Myron C.Tuman.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92.4 Landow G P.Hypertext:The Convergence of Contempo原rary Critical Theory and TechnologyM.Baltimore and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2.5 Screen by N

44、oah Wardrip-Fruin DB/OL.https:/collec原tion.eliterature.org/2/.6 34 North,118 West by Jeff Knowlton DB/OL.http:/ Liest覬l G.Story and Storge-Narrative Theory as aTool for Creativity in Augmented Reality StorytellingJ.Virtual Creativity,Volume 8,Number 1,2018.8 Douglas J Y.The End of Books-Or Books wit

45、hout End?Reading Interactive NarrativesM.Ann Arbor:The U原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0.9 Hayles N K.Writing MachinesM.Cambridge and Lon原don:The MIT Press,2002.10 Eskelinen M.Cybertext Poetics:The Critical Land原scape of New Media Literary TheoryM.London andNewYork:TheContinu umInternationalPublish

46、ingGroup,2012.11 意伊塔洛 卡尔维诺.文学机器M.魏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12 Keep C F.The Disturbing Liveliness of Machines:Rethinking the Body in Hypertext Theory and FictionC.Cyberspace Textuality:Computer Technology andLiterary Theory,ed.Marie-Laure Ryan.Bloomingtonand Indianapolis: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9.13 Rea

47、gan Library by Stuart MoulthropDB/OL.http:/benz.nchu.edu.tw/garden/SMoulthrop/.14 Chamberlain W,Etter T.The Policeman s Beard isHalf ConstructedM.New York:A Warner Communi原cations Company,1984.15 Tzara T.Seven Dada Manifestos and LampisteriesM.trans.Barbara Wright,London and New York:CalderPublicati

48、ons and Riverrun Press,1992.16 Bolter J D.Writing Space:Computers,Hypertext,andthe Remediation of PrintM.Second Edition.Mah原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1.17 Ryan M L.Beyond Myth and Metaphor:Narrative inDigital MediaJ.Poetics Today,2002(4).责任编校 顾金春Body Writing and Textual MachinesBody Pr

49、oblems and Meaning Production in New Media LiteratureNIE Chun-hua(School of Humanities,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Guangzhou 510303,China)Abstract:The text technology brought by new media poses a challenge to the dominant野bodyless冶 literaturetradition.The writing and reading conventions brough

50、t about by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will change the focus of thebody爷s attention,that is,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media literature needs to answer firstly the question of the corporealbody as the source and power of meaning production,before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the body爷s idea,meaning andr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