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身体、仪式与消费--《智血》中基于“物”的身份建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942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0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身体、仪式与消费--《智血》中基于“物”的身份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身体、仪式与消费--《智血》中基于“物”的身份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身体、仪式与消费--《智血》中基于“物”的身份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6 卷第 4 期温 州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 7 月Vol.36 No.4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ul.2023身体、仪式与消费 智血中基于“物”的身份建构安梦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100089)摘要: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处女作智血中存在较多“物”元素,但以往研究大多忽略了作者对物身份建构功能的深刻描绘。家庭成员遗留的物品具体表征了人物离家后对故园生活的怀旧情感,同时与身体紧密相关,具有“物性”的人体更表明了奥康纳对女性作为精神与物质统一体的矛盾观点;为迎合城市逻辑

2、,乡村移民试图借助古物和艺术品实施仪式操演,实现自我跃升;南方白人通过消费附加了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符号的物,在心理上缓解了因南方边界遭遇突破而带来的种族身份危机,进一步固化了种族优越论。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智血;物;身份建构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55(2023)04-0068-09DOI:10.20107/j.wzus.202302055本文的 PDF 文件可以从 https:/ 获得在论述 20 世纪美国南方社会时,学者们往往以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的作品为例来说明南方浓厚的信仰意识。诚然,奥康纳不同于高调书写女

3、性经验、关注性别议题的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等南方女性作家1,更与因南方种族问题而充满罪感的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和沃伦(Robert Penn Warren)大相径庭,又迥异于或隐匿、或排斥其信仰的南方作家,譬如珀西(Walker Percy)和肖邦(Kate Chopin),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均聚焦于南方“极端”而“暴力”的信仰实践,而她对自身信仰层面上的“他者”身份更是毫不讳言,多次在信件与演讲中为自己的信仰正名。奥康纳的大多数故事发生在南方偏远的乡村,然而,她的处女作智血(Wise Blood,1952)却少有地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城市中。无论

4、是战争还是出于寻找工作机会的需要,乡村中的所有人都从熟悉的乡村空间里出走,最终到达城市。正是在城市背景下,传统而固定的身份为南方乡村居民提供的安全感遭遇极大挑战。与此同时,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城市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产品,改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2206530116)作者简介:安梦媛,女,湖北云梦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20 世纪美国小说,美国南方文学。1 奥康纳全名实为玛丽弗兰纳里奥康纳(Mary Flannery OConnor),在爱荷华大学求学时,她决定以“弗兰纳里”为名,放弃了让人一看便知作家身为女性的“玛丽”一名。英国作家沃(Evelyn Waug

5、h)在评价智血时,表达出对作者性别的疑惑,认为“如果这真的是一位年轻女性的独立作品的话,那它的确是非同凡响的作品”,这一略带性别偏见的评论激起了奥康纳母亲的愤怒,不过她母亲感到被冒犯的原因在于她认为沃在暗示她的女儿并非南方淑女。参见:OCONNOR F.Collected Works M.New York:Library ofAmerica,1988:897。安梦媛:身体、仪式与消费69变了现代生活,因此,在这部作品中,各式各样的“物”随处可见。以往的研究即便关注到某些意蕴深厚的物,却大多局限于探讨物作为象征的抽象意义,如斯雷格里(Susan Srigley)认为黑兹尔的汽车象征他“即将崩溃的

6、精神状态”2。培根(Jon Lance Bacon)则将作为商品的物简单视为现代人“受消费主义宰制”的铁证3。亦有研究从时兴的“物论”(thing theory)出发,研究小说中最显著的三个象征物的意义,即“汽车”“木乃伊”,以及“猿猴服装”4,但未曾观察到小说里物在身份建构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未能觉察到作者针对 20 世纪中期美国人经历的身份危机的反思,更错过了作者对其女性意识觉醒带来的矛盾心理的书写。通过回溯历史背景,本文试图挖掘出物在小说人物面临世俗身份危机时发挥的重要作用:家人遗留的物件成为现代人的情感慰藉,怀旧之物一方面将小说人物与家庭成员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奥康纳也表现出身

7、体与物之间的相互缠绕,作者对女性身体“物性”的追问亦暗示了作者的性别认同困境。在从乡村到城市的迁移过程中,物是无法适应城市逻辑的乡村移民为实现阶级跃升而实施的仪式操演的关键部分。与此同时,奥康纳通过强调美国南方白人的消费选择,再现了“二战”后南方人自诩的种族优越面临多方挑战的现状,表现出生活在全球化表面下的美国民众对外国人的恐惧,以及白人面对非裔美国人社会流动性加快这一不可避免的现象事实的集体焦虑心理。一、“物质”身体与性别身份小说中远离乡村生活的众多人物通过家人遗留的物品表达出身处异国或他乡时的强烈怀旧情感。譬如说,黑兹尔在 18 岁时入伍并听从调遣前往海外战场,在遥远的国度,黑兹尔随身携带

8、的物品只有他母亲带“黑色封皮的圣经和银边眼镜”512,正是凭借这两件遗物,这位来自美国南方的年轻士兵试图保持自己灵魂原有的纯洁,以此对抗政府和外国势力对他造成的恶劣影响。同样,在都市中流浪的伊诺克,随身携带着父亲用过的钱包,因为这是他唯一拥有的父亲触摸过的物品,对他来说,将钱包保留在身边似乎意味着父亲从未远离自己由于父亲的交易,伊诺克在年仅 12 岁时被送到一位福利会女士的家里,其费尽心思逃脱桎梏后却遭父亲逼迫,18岁便独自到城市谋生。无论是黑兹尔还是伊诺克,他们将自己与家人的想象性联结建立在物这一载体上,最重要的是,这些物品具备一个共同特征,即它们曾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体相互碰触,人的精神自此部

9、分地寄寓在这些物质实在中。换言之,人对物的依恋与珍视,实质上是由于身体的接触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以灵魂,这些物品亦成为了身体的转喻。与此同时,作者借伊诺克这一角色更进一步提出身体等同于物的奇特分类。相较于小说男主角黑兹尔,拥有不同人生轨迹却与黑兹尔在城市产生交集的伊诺克的重要性一直被低估了。事实上,在奥康纳的早期短篇习作火车(The Train)中,黑兹尔的形象最初在一定程度上乃是智2 参见:SRIGLEY S.FlanneryOConnorsSacramentalArtM.NotreDame:UniversityofNotreDamePress,2004:73。3 参见:BACON J L.A

10、Fondness for Supermarkets:Wise Blood and Consumer Culture M/KREYLING M.NewEssays on Wise Bloo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5-50。4 参见:MCGUIRE O.“Incarnational Art”:Thing Theory and Flannery OConnors Wise Blood J.Religion and theArts,2013(5):507-522。5 参见:OCONNOR F.Collected Works M.New

11、York:Library ofAmerica,1988。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 36 卷第 4 期70血中伊诺克与黑兹尔两个人物性格的综合他如伊诺克一般羞怯却又执着于自说自话般地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过去,试图与陌生人建立某种关联。格雷戈里(Donald Gregory)充满洞见地指出伊诺克是“黑兹尔的替身”6,不幸的是,他将这一对替身视作完全对立的个体,忽略了在文本发生学意义上黑兹尔与伊诺克作为彼此的替身互为同谋、互为补充的关键作用。有学者甚至认为伊诺克并非小说中黑兹尔唯一的替身,被黑兹尔撞死的“索利斯雷菲尔德亦是黑兹尔的替身”7。正是由于伊诺克看似荒唐可笑,众多学者未能觉察到,

12、奥康纳恰是凭借伊诺克这一“次要”人物向读者直接展示了身体的物质性面向:作者有意将伊诺克与钱包划上等号,认为除钱包这一身外物以外,他的父亲同样触摸过他的身体。乍看之下,这一细节似乎仅是作者对小说人物的戏谑,但如果我们综合考虑将身体视作物质而加以贬损的二元论观点,便可以理解作者对于身体物质性的持续思考亦来自于她对这一异端的关注与驳斥。秉持僵化二分法的群体认为,世界存在善与恶两个本源,而身体属于恶的领域。在一次以小说的本质与目的(“The Nature andAim of Fiction”)为题的演讲中,奥康纳指出,如今错误观点大行其道,它将“精神与物质割裂,将所有物质都看作邪恶的”868,却忽略了

13、物质的精神潜能。正如小说篇名“智血”这一充满悖论的词组所透露出的讯息那样作为身体组成部分的血液在奥康纳的设想下获得了智慧的品质,使得看似相互对立的精神与物质实际上在人体中实现了和谐共存。由此可见,作者试图强调作为物质的身体是人通往善的必要途径。然而,由于奥康纳对人类肉身物质性的强调,看似得以正名的身体却又显现出问题重重的样态,最终使得读者难以忽视母亲作为精神引领与其女性身体之间所形成的巨大张力。正是通过对女性身体具有的复杂特质的书写,奥康纳再三向读者抛出了认为母亲的身体有罪而精神纯洁的矛盾观点。正如“共和国的母亲”(Republican Motherhood)这一术语所示,历史上的美国白人母亲

14、往往被视为具有道德权威而在儿童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因此逐渐在公共领域中赢得一席之地。母亲形象在美国文化中逐渐被塑造成超越肉身存在的纯粹精神,同样,黑兹尔的母亲在孩子尚年幼时严格要求他遵守道德戒律,当她发现青少年时的黑兹尔偷窥色情演出中的裸体女性后,甚至对他施加严厉的肉体惩罚,黑兹尔因此认定自己犯下不可饶恕的大罪而试图以苦行赎罪。虽然黑兹尔的母亲在他成年前业已离世,但这位象征着信仰和美德的母亲仍能凭借她遗留的物件,使得黑兹尔义正严辞地拒绝他不务正业的同伴们的邀请,并得以暂时地抵抗有罪的世俗诱惑,坚持自己的信仰。在黑兹尔前往海外战场时,他生活的伊斯特罗德小村庄早已日渐凋敝,而待他从战场归家时,村

15、庄已是一片荒凉,只剩故居的“骨架”遗留于此510。家宅作为人“被抛入世界”时最初的摇篮,无疑抚慰了在外流离数年且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伶仃之人,与此同时,人与物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家具得到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说的那种“密度”和“情感价值”9。黑兹尔当晚便睡6 参见:GREGORY D.Enoch Emery:Ironic Doubling in Wise Blood J.The Flannery OConnor Bulletin,1975(4):52-64。7 参见:COFER J.The Gospel According to Flannery OConnor:Examin

16、ing the Role of the Bible in FlanneryOConnors Fiction M.New York:BloomsburyAcademic,2014:48。8 参见:OCONNOR F.Mystery and Manners:Occasional Prose M.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69。9 参见:鲍德里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14。安梦媛:身体、仪式与消费71在母亲生前喜爱安睡的厨房地板上,同家宅作了最后一晚“漫长的告别”。历史上,一些女性唯一拥有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便是厨房一隅

17、,在黑兹尔短暂地回归家宅之时,他亦是选择了母亲生前在此日夜忙碌的狭窄空间,从这一角度来说,黑兹尔与家宅的亲密接触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作他向往重新触碰母亲,与母亲身体融为一体的心理冲动。除此之外,黑兹尔亦对母亲生前十分珍视的衣橱心怀不舍,尽管他决定远走他乡,但他仍在衣橱里留下字条,警告窃贼此物为黑兹尔所有。如果说奥康纳此时以“骨架”这一身体意象来暗示“家”与女性身体间的隐喻关联,而无论是厨房地板,还是母亲一生中唯一一次掷重金购买的衣橱,或许这些狭小的女性空间如同“骨架”一般,指涉了女性的身体,而蜷缩其中的黑兹尔则化身为母体中的胚胎,在这短暂的夜晚里回到了生命最原初的安稳状态。对于不少评论家来说,奥

18、康纳的“厌女”倾向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譬如戈登(Sarah Gordon)便指出,奥康纳“在智血中将罪同女性身体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奥康纳内化了“男性的凝视,并以此视角来观察女性”10。诚然,小说中众多女性的确以诱惑男性人物的堕落形象出现,女性的身体图像被分割成碎片,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骇人的形象。奇怪的是,黑兹尔母亲的身影也具有了女性身体被赋予的“罪性”。当黑兹尔从演出的帐篷仓皇逃离返回家中时,他恍惚间看到陌生女性丰腴的身姿被母亲纤细的身体取代,以及表情阴郁的母亲弓起身子躺在木箱中的场景,这使他一时之间不敢直面母亲11。与此同时,这些“有罪”的女性身体往往亦同母亲形象联系在一起。当黑兹尔在火车

19、站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时,公厕墙上“城里最友好的床铺”516的广告促使他前往瓦茨太太的住处。当瓦茨太太面对这位年轻的男性时,她的言行更是直接指涉了两人在隐喻意义上的“母子关系”她伸出手“像母亲一样轻挠黑兹尔的下巴”,直接以“妈妈”的身份自居,称黑兹尔为“孩子”518。而试图引诱黑兹尔的未成年少女萨贝斯亦无端纠缠于母亲形象,甚至将木乃伊视为她与黑兹尔的孩子,从而使自己“成为”母亲。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开始从现象学的视角来看待女性身体如何塑造女性的性别身份,作为其代表人物之一的杨(Iris Marion Young)认为作为“血肉之躯”的身体所感知到的一切构成女性经验与主体性的重要部分12,通过将女性

20、身体看作“物”,而非传统男性凝视下的客体这一视角,突出了女性身体作为“物”长期以来在西方哲学二元对立体系下遭到忽视和排斥的历史,强调在社会建构之外女性身体固有的特征以及由此而来的独特生命经验,这一全新视角有助于读者考察看似“去性别化”了的奥康纳的性别身份意识,以及其在写作中的具体表征。在奥康纳的作品中,正是由于女性孕育生命的独特身体构造,被视为“罪”的女性身体成为了男主人公的情感寄托,10 参见:GORDON S.Flannery OConnor:The Obedient Imagination M.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0:125

21、。11 黑兹尔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他的恋母情结。奥康纳在回应作家朋友就智血一作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之间的关联产生的疑问时,坦诚自己在作结此书时寄宿于罗伯特菲兹杰拉德(RobertFitzgerald)家中,彼时菲兹杰拉德正在将此剧翻译为英文,奥康纳也表示自己在此期间对这一悲剧思考甚多,或许在不经意间确实受到了这部悲剧的影响。小说中黑兹尔自毁双目的行为亦呼应了俄狄浦斯这一悲剧人物的最终结局,与此同时,黑兹尔的“俄狄浦斯情结”却往往遭到忽略。参见:OCONNOR F.The Habit of Being:Letter ofFlannery OConnor M.FITZGERALD

22、S,ed.New York:Farrar,Straus Giroux,1978:68。12 参见:YOUNG I M.On Female Body Experience:“Throwing Like a Girl”and Other Essays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7。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 36 卷第 4 期72以及游子对家的追思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认为,在奥康纳的设想中,黑兹尔母亲扮演着精神引导者的角色,黑兹尔追寻着母亲的“智血”而踏上的归家之旅是他重新走向恩典的道路,那么,智血中的女性身体代表着罪这一定论并非

23、是奥康纳试图到达的终点,黑兹尔亦非通过经历女性身体暗含的罪来实现精神觉醒。恰恰相反,奥康纳在努力挖掘身体的“物性”面向时,由于对身体精神层面之外的物质层面的强调,她将看似形而上的精神之旅锚定在身体的物质内涵,并且不断将“负罪”的女性身体与作为精神引领者的母亲形象联系起来,暗中表达了自己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疑惑。如此,学者关于奥康纳由于信仰而内化了父权制对女性的贬低与仇视的观点,不再是滴水不漏,可见,以纯粹父权中心的视角来考察奥康纳的性别意识的做法亦难以达成完满的解释。二、仪式中的“物”与阶级身份相较于邻里皆为熟识的乡村环境,都市中“血缘纽带式微,家庭的社会意义变小,邻居消失,社会团结的传统基础遭

24、到破坏”13,城乡之间悬殊的运作逻辑和人际交往模式更导致经历空间置换的人难以适应都市新的运作模式,产生剧烈的心理波动。智血中贫穷且孤独的伊诺克最初到达城市时便与当地的城市居民格格不入,城市里充满陌生人的冷漠,导致他难以适应城市生活。在结识故事男主人公黑兹尔这位初到城市的外乡人时,伊诺克向他讲述并展示城市中的冷漠与敌意摩肩擦踵的人群即便与他产生了身体上的碰撞,也不会稍加停留,而黑兹尔更是在误闯红灯后遭到交通警察的恶意嘲笑,认为这些从乡下来的穷人尚未习得城市的生活法则。不过,在城市落脚两个月后,伊诺克的心态与行为已经逐渐受到城市特有的精神气质的影响,在城市中金钱至上的逐利意识的影响下,贫穷的伊诺克

25、对富有的黑兹尔十分关注14,原因在于黑兹尔不假思索地购买了推销员的土豆削皮器,对比之下,无论是他还是萨贝斯均囊中羞涩。“物神”(fetish)本用来指称“没有力量的物质性宗教象征物”15。为了在变动不居的城市生活中寻求难得的稳定性,小说中的社会底层人物伊诺克同样借助物来完成个人的独特仪式,与此同时,他亦渴求在仪式中通过物实现自我改善的梦想。需要指出的是,仪式在最严苛的意义上仅与超自然事物联系在一起,但这一严格的定义亦受到某些社会学家的挑战,如有学者认为仪式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16,升国旗亦可被视作仪式。根据人类学家的定义,仪式是一种“具有文化规范、以象征为本质属性的重复

26、性活动,目的在于影响人类事务,或者至少让人更好地理解他们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作用于超自然领域”17。出于重建内心秩序和宣泄负面情绪的需要,伊诺克的生活高度仪式化:上午在城市动物园门13 参见:沃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主义M/汪民安,陈永国,张云鹏.现代性基本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709。14 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黑兹尔并不富裕,但因为他受惠于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得到美国政府定期发放的津贴,因而黑兹尔相对伊诺克而言确实称得上更加富有。具体政策可参见:ALTSCHULER G C,BLUMIN S M.TheGI Bill:ANew Deal for Veterans M.N

27、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55-57。15 参见:韩琛.道成“物”身:物化时代的仙境或废墟M/徐敏,汪民安.物质文化与当代日常生活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27。16 参见: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1。17 参见:FIRTH R.Element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M.London:Watts,1951:222。安梦媛:身体、仪式与消费73口担任守卫,工作结束后去游泳池偷窥女性游泳,之后去固定的一家快餐店喝一杯巧克力麦芽奶昔,并骚扰店里的女侍者,接着通过侮辱关

28、在笼子里的动物来发泄自己对它们拥有良好待遇的嫉妒与仇恨,最后达到他这一系列怪诞行为的高潮部分,即在“中心的中心”动物园中的博物馆里,凝视玻璃柜中的木乃伊546。正如神秘仪式中对物的操演,伊诺克亦在他的日常仪式中将木乃伊这一诡异而神秘的物视为他对抗无序生活的强大工具,渴求借助物的力量取得自己期盼已久的物质成功与精神启示。在遇到黑兹尔之前,伊诺克的日常仪式只有他一人参与,然而,当黑兹尔驱车前来动物园寻找他时,他的血液仿佛受到汽车代表的金钱的强烈刺激而突然苏醒,他更加认定黑兹尔是他梦想成为的成功人士,这一认知推动他邀请黑兹尔加入这一仪式操演。即便在黑兹尔拒不配合的情况下,伊诺克依然带领黑兹尔完成了过

29、往只有他一人参与的仪式行为。伊诺克这一行为看似让人难以理解,但如果将其置于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Randall Collins)的“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chains)视阈下,他的行为动机便可得到合理解释。互动仪式链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时,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并得知对方已经知道该焦点,最终得以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果这一互动仪式的组成要素得到有效综合,那么参与者会分享一系列体验,包括“归属感”、个体的“情感能量”(emotional energy)、“代表群体的符号和道德感”18。小说中伊诺克费尽心思

30、,强行将黑兹尔加入到个人仪式之中,换言之,伊诺克试图与黑兹尔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仪式链,从而得到他渴求的情感能量,进而“改善他的状况,直至最佳”5108。不幸的是,黑兹尔对该仪式丝毫不感兴趣,因此直到结束,仪式也未对黑兹尔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反而黑兹尔用石块砸伤伊诺克并愤怒离去。伊诺克发现,即便他与黑兹尔在同一时空下完成互动仪式,这一仪式仍然毫无效果,于是他将木乃伊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偷出,并把它放置在自己的房间内,试图以一己之力达成另一场神秘的仪式。在这场仪式中,空间与其中的物品亦扮演了重要作用奥康纳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不少房间,她描写的房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有简单的陈设,仅需只言片语便可勾画完

31、全,但作者唯独在描述伊诺克的短租房时投注了极大心力,叙写的篇幅长达三页,非常细致地再现了其位于房间正中央的盥洗台:只见其分为三层的盥洗台颇具艺术感,最底层是空着的“礼拜堂一般的储藏柜”,本应用来存放污水桶;中间则是一块大理石板,其背后是精雕细琢的木板,刻有心形、涡卷和花朵,两边则雕有一只弓着身子的老鹰的双翅,木板中间镶嵌有一面椭圆状镜子;顶端则由类似王冠和动物的角的部分组成574。作为艺术品的盥洗台正是伊诺克仪式操演中尤为关键的物品,他耗费自己所有的存款买来一瓶镀金和一把刷子,给底层的储藏柜内部镀上金,模仿注重仪轨的器物装饰风格,无意识地为神秘事物的最终降临做好万全的准备。在“自我升华”的仪式

32、中,伊诺克将木乃伊从博物馆窃走,并放在储物柜这一圣堂般的处所,以期召唤出他翘首以盼的“神迹”,即在城市取得成功,成为保险广告里宣传的精英男士,以此证明自己身上流淌着父亲的“智血”。但在伊诺克追求成功和进步的不懈努力中,他潜意识里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真切渴望仍占据上风,因而当他面对猿猴向他伸出的手时大为感动,他想和它成为朋友,而当这一梦想被猿猴服装下发出的咒骂声打破后,他甚至选择谋杀这一极端方式,18 参见: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6-87。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 36 卷第 4 期74试图取代由人类装扮而成的猿猴明星,以便

33、得到大家的友善对待。城市的逻辑促使伊诺克借助仪式来提升自己的阶级身份,但他未曾意识到他潜意识里真正珍视的是他与其他人类个体的亲密关系,伊诺克披上猿猴服装的行为亦表明他最终放弃了人性的悲剧结局。三、作为消费品的“物”与种族身份消费通过符号控制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浸入人们的周边日常。奥康纳亦在书中描述了南方城市居民对消费品的着迷,折射出丰裕的商品环境下盛行的消费主义:黑兹尔退伍后立即在城里为自己购置了一套廉价蓝色西装和一顶黑帽子;伊诺克陶醉于逛超市带给他的新奇感,流连于造型夸张的快餐店;萨贝斯一眼看中街边推销员售卖的土豆削皮器;街道两旁闪烁的霓虹灯遮蔽了夜空,城市里的人们频繁出入影院,即便在工作

34、日的夜晚还聚集在商店里肆意购物。然而,文本世界中的芸芸众生除了在经济和精神意义上受到消费主义和作为消费品的物的控制之外,他们的消费选择亦展现了人们附加在商品上的政治文化内涵主体试图掌控物并消费物的象征意义,从而帮助建立个体的“整全”身份。读者从南方白人对物有选择的符号消费中窥知,南方白人对边界逐渐“消失”的恐惧,以及他们通过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建构身份安全感的徒劳努力。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曾长期游历美国,在他根据个人见闻与批判思考写成的历史巨著中,论及美国建国之初提出的外交方略,即“尽量扩大与外国的商业贸易和尽量避免与外国发生政治关系”19。然而,二

35、战结束后美国社会进入了永无止境的转变期。战争促使现代科技与军事装备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物理距离不再是天然的保护屏障,而安全则是一个“需要努力争取和管理的东西”20。奥康纳亦提及投放的原子弹对她产生的影响,认为即便是“对于她这个居住在佐治亚州乡下的小说家来说,这颗原子弹也影响了她对生命的判断”8134。正是由于美国南方封闭的安全空间在二战后持续遭到突破,南方白人所自恃的传统文化与种族身份均受到外国人的威胁。在智血中,由于盲人霍克斯与女儿萨贝斯在摊位附近乞讨、散发传单,致使推销员卖力吆喝来的人群都散开了,于是推销员将怒气宣泄在这对不合时宜的父女身上,称他们为“外国人”521,从而达到污名化的目的。

36、小说中黑兹尔自毁双目之后,房东弗拉德太太出于好奇和“慈善”而对他关怀备至,每日为他准备餐食,然而黑兹尔毫不领情,突然有一天告知弗拉德太太,他要去一个“外国人开的餐馆”吃饭,弗拉德太太大惊失色,恐吓黑兹尔“你会染上病的,没有哪个正常人会去那里吃饭,那是个又黑又脏的地方”5126。此时弗拉德太太对作为物质文化的外国食物“污名化”,说明南方人在二战后对不断消弭的边界和对由于移民政策放松而逐渐增加的“陌生人”的恐惧,更表征了南方白人对自身种族身份受到外部冲击的焦虑感。自 20 世纪 20 年代起,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批非裔美国人举家离开南方,这一运动史称“大迁徙”(Great Migration

37、)。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逃离南方令人窒息的种族主义和父权专制的氛围,仅“从 1940 年至 1950 年的十年间,超过两百万名非裔美国人选择离开南方、19 参见: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周明圣,译.北京:中华书局,2018:274。20 参见:李波厄特.五十年伤痕:美国的冷战历史观与世界M.郭学堂,潘忠岐,孙小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26。安梦媛:身体、仪式与消费75搬到新英格兰地区和西部工业区,或从南方的农村移居到城市”21。奇怪的是,在奥康纳的描述中,在托金汉姆这座以亚特兰大为原型的南方城市里,非裔美国人却几乎毫无影踪,小说中唯一出现过的非裔美国人是黑兹尔在火车这一“异

38、空间”里遇到的乘务员。乍看之下,小说似乎并未反映出非裔美国人突破南方的“封锁”,前往相比南方更自由的地区,更未曾提及南方白人对非裔美国人“逃逸”的反应,但实际上,奥康纳通过符号遮蔽下的汽车这一消费品强烈地暗示了非裔美国人时刻存在于南方白人的心中。通过消费有品牌的商品来建构个体身份的现象在消费行为中十分常见,譬如驾驶不同品牌汽车的现代人真正消费的似乎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附着在品牌上的象征符号:汽车在消费文化中不仅象征自由,还是拥有者社会阶层的脚注,因而许多汽车广告以塑造驾驶者“精英”形象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但在奥康纳笔下,黑兹尔前往二手车商处挑选他买得起的汽车时,车商斯雷德强调黑兹尔相中的埃塞克斯

39、(Essex)牌汽车不是由非裔美国工人制造的,因此在斯雷德的吹嘘中,即使是当时一度占据美国汽车市场四分之一份额,兼并道奇公司的克莱斯勒名牌汽车,都比不上从始至终定位为低价汽车的埃塞克斯牌汽车。更为讽刺的是,黑兹尔亦接受了这一滑稽的观点,在修车厂时向修理工重申自己破损得无法再修理的汽车质量的上乘,自称“我的车不是被一帮外国人,或者是黑人,或者是一条胳膊的残疾人生产出来的”572。无疑,奥康纳向读者展示了南方白人如何利用汽车这一消费品来表明自己的种族主义,即便越来越多的非裔美国人出于追求更大的社会流动性而“抛弃”南方22。南方穷白人囿于自身的认知局限和固执的种族偏见,在他们看来,南方经历的社会巨变

40、仅轻如鸿毛。正是在受歧视的移民人口数量激增、内部种族不平等秩序逐渐瓦解的情形下,南方穷白人以作为消费品的物为依托,极力消除因种族身份受到冲击带来的不安全感,却未曾意识到这一主观建构不过是自欺欺人。物在人类文明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人的存在基于物的实在,同时物又改变和塑造了人的思想。正如布朗(Bill Brown)所说,人通过物“创造或再造自我,组织自己的焦虑与情感,升华自身的恐惧,并让幻想得以成型”23,在奥康纳创造出的故事世界里,当南方穷白人面临社会巨变带来的身份危机时,他们以物质实在为媒,试图维护以往稳固的身份安全感,但与此同时,奥康纳也通过强调人因其肉身存在而无法摆脱的物质性面向,为研

41、究身份意识敞开了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从而刻画出人与物关系的多层维度,向读者展示出文学中物讲述的故事的无限可能。(编辑:邢娟妮)21 参见:CHAFE W H.The Unfinished Journey:America Since World War II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0。22 美国著名南方历史学家伍德沃德(C.Vann Woodward)认为,在 19 世纪末,南方的种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富人应对南方社会中阶级张力扩大化的一大利器,目的在于阻止南方穷白人与非裔美国人联合形成强大的民粹力量。黑兹尔通过汽车强化他人灌输给他的

42、白人优越论观点,其实也表现出作为穷白人的他在发觉自己身处社会底层时的自欺心。参见:WOODWARD C V.The Strange Career of Jim Crow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74:79-85。23 参见:BROWN B.A Sense of Things:The Object Matt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M.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2003:4。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第 36 卷第 4 期76Body,Rituals and Cons

43、umption Ident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Things”in Wise BloodAN Mengyuan(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ign Literature,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China100089)Abstract:Myriad“things”can be found in Flannery OConnors debut novel,Wise Blood.However,theformer research tends to neglect the autho

44、rs reflections on things function in terms of identity construction.Things left by former generations represent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aracters nostalgic feelings after leavingtheir homes,but they also imp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ings and human bodies.Furthermore,thiscorrelation shows the ambig

45、uity of OConn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emales identity of being a unity of bothmateriality and spirituality.Besides,the rural migrants endeavor to cater to the logic of the city through ritualswith antiques and works of art to become successful.By consuming things with the symbols of racism andnativism attached to them,white people in the American South psychologically relieve the strenuous identitycrisis brought about by the breach in the southern border,further solidifying their racial superiority.Key words:Flannery OConnor;Wise Blood;Things;Identity Construction(英文审校:黄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