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766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文化大作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振兴民族文化。在构建民族文化强国战略时,必须充分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民族文化的综合实力、感召力和国际影响。通过突出民族性和强调文化发展的规律性,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通过突出民族性和强调文化发展的规律性,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民族舞蹈在世界文化大融合中日益增多。研究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如何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京族是广西 12 个世居民族之一,也是广西独有的海洋少数民族,过着以捕鱼为主、农耕为辅的生活。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习俗和劳动方式

2、的影响,京族民间舞蹈在舞蹈语汇、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以及成熟的艺术形式。一、京族和京族舞蹈文化概况(一)民族渊源京族由中原汉族与古骆越人结合发展而来,16世纪初叶起祖先从越南桃山(今涂山一海防市附近)等地迂迁而来,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在1958年被改叫“京族”。京族是与海、与江、与山、与边关相融相生的少数民族,东临北部湾,西接越南是中国陆地边境线的起点和海岸线的终点交汇城市,京族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京语是京族人的本族语言是京族人民京族是与海、与江、与山、与边缘相融相生的少数民族,东临北部湾,西接越南

3、,是中国陆地边境线的起点和海岸线的终点交汇城市,京族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京语是京族人的本族语言,是京族人民主要交际工具,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但京族没有本民族通行的文字,只有一种特别的土俗字“喃字”。(二)民族信仰在人类文化史的历史中几乎可以找到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根据文献的资料记载,人类宗教观念早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已有雏形。早在最初的人类面前,自然界不可战胜的力量加上思想力量和有限的能力使自然教徒出现。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原始人类和原始民族都有各种图腾崇拜、宗教或巫术活动。他们信奉道教和佛教,同时也信仰多神。京族是一个多信仰的民族,每天都有神,每个家庭都有先宗、灶君、土地和门神等类似的神灵牌位,

4、尤其是在哈亭中崇拜的赫雷德国王、圣祖阿尔卑斯山国王和陈朝将军等人。国家的兴衰,如同其生存和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一样。古代人们为求生存而仰望天空,祈求诸神。这些祈祷活动包括打渔、行船、民族繁荣、健康、衣食无忧等。祛病消灾。(三)京族舞蹈文化京族人民善于音乐,善于歌唱,舞蹈主要在节日里演出,一般是祭祀舞蹈,这些舞蹈在越南地区流传,与京族本身文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何紫怡 王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广西 崇左 532200)【摘要】传统民族舞蹈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现代化进程对人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5、,我们该如何传承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呢?怎么样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凭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自信,发展京族文化特性,提炼和论证京族在当今时代中的传统舞蹈文化的当代价值,在经济不断发展,世界文化的大融合的背景下,京族舞蹈文化因收到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主流民族舞蹈文化的强势冲击,已经处于濒临失传的状况,京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道路的研究迫在眉睫。【关键词】舞蹈文化;京族舞蹈【基金项目】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和弘扬路径研究以广西京族舞蹈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2210604028)。【作者简介】何紫怡(2001-),女,

6、汉族,广西柳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舞蹈学。王芳(19861-),女,汉族,广西宜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舞蹈教学。【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33(2022)24-000100-03100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化与传统相结合,加以加工开发。它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并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深受大家欢迎。京族以信奉道教和佛教为主,少数信奉天主教。京族的房屋多是防止海风的砖瓦房,建筑比较牢固。饮食主要是大米,食鱼、虾多,喜以鱼汁增香。女性穿窄袖紧对襟无领短衫,裤子又长又宽;男的上衣长及膝,窄袖式袒胸、腰束带。传统京

7、族舞蹈主要以“跳天灯”、“花棍舞”等为主。“跳天灯”可由四个、6名或 8名妇女参加演出,男主角头上有盘,有3支蜡烛点燃,双手各握一个杯子,杯子里还点燃了一根蜡烛,舞蹈动作单一,但是,伴随着鼓点节奏而出现,演员们一边旋转手腕,一边交错穿插,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图形,烛光和白衣交相辉映,美不胜收。“花棍舞”由1-2位女演员演出,男主角穿着白色长衫,演出时双手各持一尺多长的木棒,先唱歌后跳舞,期间还边歌边跳,舞蹈主要是手腕上的绕花棍,动作变化较大,伴奏时,鼓点越快越好,演员跳舞的速度越快越好,给人以奔放凝重之感。京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与“转腕”“手花”“击掌”“摇臂”“轮指”和基本步法“三角步”“躬身碎步”

8、密不可分,柔美贯穿其中,中指向内缩回,充满了出海归来的喜悦,大家都很高兴的意思,充分展示京族妇女的深情,温驯的个性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北方内陆世居民族那粗犷不羁的舞蹈风格,反差极大。二、京族舞蹈文化传承现状京族民间舞蹈是海洋民族最主要的舞蹈表现和祭祀仪式,舞蹈不只是一种娱乐,更有文化的象征,其中抒发对祖先的追思,亦为舞蹈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支持日益增强,京族岛屿旅游发展,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哈节集是继承优秀民俗,凝聚人心、推进文化旅游,相当于一个整体,近年来,它已成为传播京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哈节”是京族人民一年中最主要的传统节日,就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

9、月三”节性质一致,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得到了保持,举行严格祭祀仪式,为哈节增加了大量的创新内容,不管从内容上看,或从形式上看,均得到极大地饱满和充实。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哈节”,“哈节”历时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惜,全村都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处处渗透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哈妹们在祭祀仪式所营造的严肃气氛中载歌载舞,与不同的祭神仪式轮番穿插进行。娱神舞蹈有进香舞、献花舞、敬酒舞、花棍舞和天灯舞等。花棍舞于2017年被国家文化部录入艺术数字库进行保护。京族的娱神舞蹈表演是非常严肃的,任何舞蹈在来回转动时,哈妹的臀部都不能转向神位。近年来,这些娱神舞蹈已向娱人的方向转化。哈节参与人数不仅逐

10、年上升,并且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有来自周边其他民族的居民,也有当地政界、商界人士、文化界等各界人士,以及越南的国际友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媒体记者、高校研究机构等人员。“哈节”有着极高的历史与艺术审美价值。现有许多舞蹈专业编创者,对京族传统舞蹈进行了创新,利用了现代人的审美进行创编,就例如围绕“各族群众的心在党”这一主题,举办了民族舞剧京岛情海、采茶戏情暖北仑河等、京族独弦琴的演奏曲过桥风吹,以及其他一些优质文艺作品,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到处花团锦簇”建设的情景。还有许多文艺教育工作者,开展了让京族舞蹈文化走进校园融入民生的活动,如防城港市群众艺术馆开办了全民艺术普及“学才艺”系列

11、课堂,让市民群众春节宅家期间也能学习到京族舞蹈文化。三、京族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一)坊间舞蹈文化传承氛围薄弱大众文化氛围薄弱的现象表现尤为突出,第一,青年群体缺乏对京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认识,在当今这一代年轻人不愿继承民间舞蹈的京族遗产,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参与舞蹈文化的机会相当少,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需要了解京族舞蹈文化就需要了解喃语相关知识,特别是在舞蹈中,需要有团队的领头人和了解喃语知识的人,所以传承起来较为困难,有部分人认为京族舞蹈文化宗教色彩浓厚,舞蹈创编者更注重故事情节表达,不够注重文化的传播和动作的优美。第二,京族舞蹈文化研究的人员立足点多是基

12、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探索和对其文化层面的执着追求。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京族舞蹈在对“创新性发展”和“创新转变”的需求缺乏全新的理解。因此,在其实践中,对京族在舞蹈形象艺术转换的创新发展中,从构思、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一些局限性。第三,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度的提高,地方特色文化内涵逐渐被纳入国家特定项目保护范围。通过政府财政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可信赖的保障措施。政府部门虽然有颁布相关政策。执行起来未达到政府想要的效果,文化管理部门的组织、动员和保障水平,尤其是在管理机制上。此外,地方各级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民间保护、传承和发展意识,

13、积极普及京族文化教育、有效引导和领导社会的力量。总之,提高对京族舞蹈文化传承的有效认知度,增强文化意识和自信,在社会层面上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解决这个问题1012022.12百家博采百家博采的关键。(二)专业队伍中人才主体流失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人文性传承较弱等问题。由其继承与创新发展而来,均与专业团队及专业人才关注密不可分,由培养创新研究人才向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变,现有基础几乎不来源于舞蹈表演专业,形成主力人才队伍数量有限。历经十余年,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京族舞蹈艺术工作者,在经济飞速发展这一大前提下选择走出西北抛弃京族舞蹈喜爱者亦日渐增多。由此造成区域内优秀人才队伍数量下降,专业领导与

14、学术人才的匮乏。尽管有极少数的专业艺术工作者并不放弃,但是在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他们攀登顶峰的胆识与气魄反而被削弱、失落。创作上频遭摔伤,无法突破已有的限制。这样就造成了专业团队动荡,业余表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表现上,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费用却不断增加。当前,国内各高校正在进行相关的人才培养,由于京族舞蹈文化效应没有其他舞种“热度高”,再加上文化市场供求人才自律的影响,京族舞蹈专业人才就业情况不乐观。所以选择以京族舞蹈为专业的人少了,传承主体方面的研究人才较为匮乏,编创人才更显匮乏,搞专业表演的队伍技艺弱化,极大地影响京族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发展进程。(三)传承方式过于单一京族舞蹈文化传承以“哈节

15、”祭祀舞蹈和丧葬仪式来表现的。京族舞蹈与祭祀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将舞蹈穿插于祭祀活动之中,使舞蹈成为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京族舞蹈是在固定祭祀仪式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继承与发展只有在祭祀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专业人员的动作重复而枯燥地教授、传承着舞蹈文化。因此,京族舞蹈只有作为一种民间文学、艺术才能得以流传下来。从这些传统的民间歌舞表演来看,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祭天祭祖、敬神娱人以及生产劳动等方面。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民族精神,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追求和大多数人不断增长的娱乐需要。四、京族舞蹈文化传承路径(一)强化京族舞蹈文化传承环境氛围京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6、,首先是保护和补充、互补的原则。应在文化资源保护制度的框架内实现推“陈”出新,促使它的文化品质体现出经济、教育和社会应有的艺术价值。大力开展地方舞蹈文化宣传,激发京族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办好地方教材教学工作,使京族舞蹈文化融入当地教育,将优秀京族传统舞蹈文化进行线上教育资源转化,大力弘扬京族舞蹈文化,提高京族人民对京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出浓厚的京族舞蹈文化氛围,在重大节日中穿上民族服装。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唤起京族青年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自觉继承和弘扬京族舞蹈文化,高举京族舞蹈文化复兴的旗帜。(二)加强京族舞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京族舞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需扩大队伍规模

17、和培养人才,为京族舞蹈文化传播提供平台和充足的资金,鼓励专业队伍在保留京族舞蹈传统元素下进行结合当代审美创新创编,切实做好老带新,带让老一辈的专业人员领弟子们传授和传承京族舞蹈文化,避免不要在传承上出现年龄断层。大力培育京族本土舞蹈人才,引进有为有志发展京族舞蹈文化的外来人才,进一步扩大和宣传京族舞蹈文化,提高已有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三)结合当代审美传承京族舞蹈文化京族舞蹈表现出传承断层的现象,和当代青年审美不符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以在主题上,内容上与当代青年审美相结合进行创作,利用数字化这一先进手段,把京族经典舞蹈以自媒体形式传播给大众,主动打破僵化的创作方式,将京族舞蹈文化、舞蹈

18、价值观念与现代舞蹈形式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使其舞蹈风格独特,个性鲜明,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并喜欢京族舞蹈。五、结论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传承和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尤为重要,尤其是舞蹈文化。京族舞蹈承载着京族的文化和历史,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使命来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京族文化保护也是一样。尊重京族的审美习惯并结合现代美学追求,用市场推动京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开辟更广阔的文化领域,使京族舞蹈文化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快。参考文献1陆丽静.广西京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当代音乐.2021(02):138-140.2李涛.京族民间舞蹈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07).3朱新娃.文化强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6):134-136.4李涛.京族哈节歌舞的程式解读J.戏剧之家.2021(06):95-96.5黄建萍,宫振宇.文化强国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C.423-424.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