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10706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业考吉2023年第4 期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李成摘要:青铜器上的兔形纹饰在商周时期所代表的意象呈现三个不同阶段。商代晚期,兔形纹饰与其他动物纹组合,在祭祀仪礼中充当与祖先神灵沟通的媒介。西周时期,兔形青铜器的种类增多,兔形纹饰单独出现且更加立体,使用者由般人变为周人。从晋侯墓出土兔尊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周人重视子孙繁衍的角度来看,兔尊可能表达了晋侯希冀子孙兴旺、晋国宗庙祭祀绵延的美好愿望。东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将兔形装饰在日常生活用品和马车上,反映了游牧族群的生活场景,兔的意象再次发生改变。关键词:兔形纹饰;青铜器;兔尊;商周中图分类号:K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6-2

2、3 3 5(2 0 2 3)0 4-0 0 1 7-0 8Study on the Imagery of Rabbit-Shaped Motifs on Bronze Wares in theShang and Zhou DynastiesLi ChengAbstract:The imagery of rabbit-shaped motifs on bronze wares during the late Shang,Western and Eastern Zhou Dynas-ties changed.In the late Shang Dynasty,rabbit-shaped motif

3、s were combined with other animal-shaped motifs to serve as a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ith ancestral gods in rituals.During the Western Zhou period,the variety of rabbit-shaped bronzewares increased,rabbit-shaped motifs appeared separately and became more three-dimensional,and the users changed from

4、theYin people to the Zhou people.In terms of the location and number of rabbit-shaped bronze wares from the tombs of the Marquisof the State of Jin,and the great importance attached by the Zhou people to the reproduction of descendants,the rabbit-shapedbronze wares might express the good wishes of t

5、he Marquis of the State of Jin for the prosperity of his descendants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ancestral shrine sacrifice.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the imagery of rabbit changed again when the nomads inthe north decorated the shape of rabbit on daily necessities and carriages,which reflected the

6、 life scenes of nomadic tribes.Key words:rabbit-shaped motifs;bronze ware;rabbit-shaped bronze ware;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兔形象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中有兔形陶塑,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兔玉饰,但稍晚出现于青铜器上的兔形纹饰表现更加多样,分布地域广泛,存在时期较长,兔纹除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还被人们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意象。据统计,商周时期兔纹、兔形青铜礼器有1 7 件,以兔装饰的工具、饰品也有1 0 余件。青铜器上的兔纹饰或兔造型不

7、仅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还寄托着人们的感情信仰。在研究青铜器纹饰时,国内学者提出兔纹青铜器通行于商或周初,免纹比较罕见,形象写实1(1)21(560);日本学者林已奈夫认为免、鹿、熊、猪、马等写实性动物纹都是动物形鬼神 3 1(F62)。晋侯墓地兔尊出土后,学者们的研究多聚焦于兔的文化来源、免尊的艺术性等 4 。与其他动物纹相李成,女,西安文理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青铜器与商周社会。17农业考古2 0 2 3 4比,青铜器上的兔形纹饰较为罕见,因此学界对兔纹及其意象所反映的思想变化的研究关注较少。本文通过梳理商代晚期、西周、东周时期的兔纹和兔形青铜器,从地域分布、使用人群等

8、,侧面分析商周时期人们对免在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一、商代青铜器免形纹饰及其意象(一)商代青铜礼器上的兔纹商代以兔为纹饰题材的青铜礼器仅见于,免纹与象纹、鸟纹、蛇纹等写实动物纹组合,周围常配置龙纹,以平面的铸造手法被装饰在圈足铜上。兔纹青铜多为传世器,出土地可能均在安阳殷墟,纹饰的组合、位置也较为相似。1 9 3 3 年河南安阳大司空出土的象首兽面纹 5 (P158),流口近整处装饰两只前后并列的立兔,兔首微垂,体略后倾,短尾上翘,兔身填以鳞纹,样貌恭顺(图1)。第二件兽面纹 5 (P159),颈部从流至整依次饰龙、兔、象、鸟等,兔位于象鼻之下,身体略微倾斜,耳后倾,精神抖数,兔身饰卷云纹(图2)

9、。另有一件装饰象纹、兔纹的铜,同样出自安阳大司空村 6 ,牺首疗,上装饰繁,圈足饰夔纹;盖、颈部和均饰兔纹:盖脊前端饰勾喙卷尾立鸟,两侧饰兔纹、龙纹等,龙嘴大张,似要衔住兔耳;颈部从流口至依次饰蛇、龙、鸟、象、兔等,其中兔垂首站立,温顺柔弱(图3)。据形制和纹饰判断,三件兔纹铜的年代为商代晚期。此外,盖上饰免纹,陈梦家认为是成王器7(2,其靡棱装饰疏朗立体,牺首表情不再像商代晚期拧厉,年代应在周初。盖前端两侧以免纹为中心布置龙和虎,龙嘴下的立兔高耸耳,兔身后是呈匍匐状的虎;盖后端饰兽面纹;颈饰夔纹和鸟纹,腹部和圈足分别饰常见的兽面纹、夔纹(图4)8)(P%65)。铸铭“作父丁宝彝 9 4 9

10、7),作器者应是周初的般遗民。图3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象纹图1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象首兽面纹(引自泉屋透赏彩版目录)(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第3 卷图一五六)图4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藏图2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兽面纹(引自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A662)(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第3 卷图一五七)18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商代晚期装饰写实动物纹的铜集中发现音,犬日羹献,雉日疏趾,免日明视。”1 3(P1269敬献于河南安阳,三件兔纹出土于殷墟,这些兔形给祖先神的祭品使用别称其目的在“异于人用纹饰应来自于商人铸铜作坊。到西周时期,写实也”,以示神人身份的不同以及对神的尊重。兔子动物纹在圈足上几乎消失

11、,因此,青铜器上装较少眼,视域广阔,所以被称作“明视”。可见当饰兔纹的思想应源自商王畿地区。时人们对兔的样貌和习性应非常熟悉。(二商代兔纹的意象殷墟四期的铜“装饰特点多集群式,以多据卜辞记载,兔是殷商时期狩猎的主要对象种物象或主纹作为附饰布满器身,有的一器上之一:达十几种动物纹样”1 4 。从纹饰组合看,商代晚壬申允狩毕,获兄六、豕十又六、兔百又九十期上常见的象、虎、蛇、鸟、兔等属于写实动物又九。1 0 1(甲骨文合集1 0 4 0 7 正)纹,龙是幻想动物纹,兔纹与龙纹、虎纹组合出乙未卜,今日王狩擒。允获二、兄一、鹿廿现的频率较高(表1)。距今6 5 0 0 至6 3 0 0 年的河南一、泵

12、二、百二十七、虎二、兔二十三、雉二十濮阳西水坡的三组龙虎蚌壳图案,代表北斗和七,十一月。(甲骨文合集1 0 1 9 7)东西二象的具体位置,龙虎和北斗的组合是农免是重要的肉食来源,同时也用于商代频繁耕祭祀遗迹 1 5 (P564),人们用龙、虎代表的天文知的祭祀活动。小雅狐叶描绘了炮制兔肉的三识指导农业生产。史前时期器物和遗迹中的龙、种方法:“幡幡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虎形象反映了古人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兔被之。有兔斯首,炮之之有兔斯首,幡之炙之龙和虎包围的布局并非单纯的装饰和兔形的再.有兔斯首,幡之炮之。”1 1(P569)兔肉鲜嫩,可以现,应是一种有意安排,具有一定的象征和暗示煨成美

13、味,可以熏成佳肴,也可以烤成下酒菜,吃意义。这种母题的纹饰及其布局组合暗示以兔肉畅饮,何等快意。妇好墓出土铜器上有“司母”作为牺牲或媒介,在龙或虎的协助下,在祭祀中及“司母癸”,学者认为“司 是管理兔牲的女官 1 2 向祖先神灵祈求好的收成。(PI01),可见商王室已有专职人员负责祭祀中免的二、西周青铜礼器上的免及其意象使用。礼记曲礼下载:“凡祭宗庙之礼,牛日一(一)西周时期的兔纹、兔形青铜器元大武,家日刚鬣,豚日肥,羊日柔毛,鸡日翰西周时期以兔形装饰的酒礼器逐渐增多,铜表1 免纹铜纹饰组合器名盖脊两侧纹饰颈部纹饰腹部纹饰兔纹局部象首兽面纹象首、首、兽面纹龙纹、兔纹兽面纹兽面纹兽首、鹃首、龙纹

14、龙纹、兔纹、象纹、鸟纹兽面纹象纹鸟纹、龙纹、兔纹、兽面纹蛇纹、龙纹、鸟纹、象纹、兔纹兽面纹兔、龙、虎、兽面纹愛纹、鸟纹兽面纹19农业考古2 0 2 3 4器上的兔,根据装饰手法可分为四类:浮雕免首、浅浮雕兔、高浮雕兔以及以兔尊为代表的圆雕兔。以浮雕兔首装饰首的铜器,如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监盒 1 6 (2 8-2 3 0,捉手形盖,圆鼓腹,半环形,首饰浮雕兔首,下有勾状垂耳,盖外圈和器口沿下均饰雷纹带,前后各饰一骥头(图5)。篮铭日“疆监作父辛宝彝”,监是周王朝设立在疆国的监察官 1 7 ,三监之乱后殷遗民可能流落至鄂东地区 1 8 。监篮属于球腹双耳篮,此类篮出现于殷墟二期,西周时期在宝鸡

15、石鼓山、竹园沟、晋南永凝堡等地都有发现,器主多与殷遗民有关 1 P61-P10)。此外,疆监称先考为“父辛”,符合商人用日名的称谓习惯,疆监无疑是殷遗民。随着殷遗民在周初的分散安置,可见免形纹饰的文化地域也在扩张。此外,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面纹卢(图6),捉手形盖,束颈,鼓腹,圈足外撇,提梁两端饰浮雕兔首,兔耳立,双目凸出,面颊凹陷,增加了卢的力量感和观赏性 2 0 。此卤的形制与辽宁喀左马厂沟窖藏出土的史成卢较为接近,年代应在西周早期后段。浅浮雕兔纹青铜器,如洛阳北窑铁路二中M26出土的兔纹 2 1 ,颈部饰一周兔纹,八只兔子以卧姿两两相向,首尾相接。兔首略低垂,长耳斜竖,短尾翘起,神态自若,

16、似觅食状,纹饰风格轻松活泼(图7)。腹内铸铭“戈”,戈族是活跃于殷商时期的大族,“戈”铭铜器曾出土于商代的王室大墓中 2 2 1(P95),周灭殷后,一部分戈族被安置于成周,墓主应是周初的殷遗民。高浮雕兔饰铜器,如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M28出土的曾侯谏 2 3 ,盖钮为站立免形,兔耳贴附,双目怒睁;管状流口上饰鹿角爬兽,盖、腹皆饰兽面纹。高浮雕的兔形纽和爬兽使铜整体活泼生动(图8)。曾侯谏为曾国国君,兔纹样应是首次被装饰在姬姓周人铜礼器上。此外,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典免尊,尊体为站立动物形,盖钮饰一拱背半环形伏兔,设计精巧(图9)。以往学者认为尊是立免形 2 4 (P145-146),此尊虽

17、近免形,但颈较长,足长且宽,整体造型与甲骨文“”字更接近。说文龟部:“,兽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头与兔同,足与鹿同。”2 5 1(P201)圆润的免形钮使典尊的造型更加灵动。西周早期以高浮雕手法将免饰于礼器的盖纽、首等位置,这类布局和装饰手法打破了晚商以来铜器肃穆神秘的氛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审美意趣,其使用者的身份等级较高。圆雕兔形器以晋侯墓地兔尊为代表,山西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M8出土了3 件免尊 2 6 ,晋侯墓M64出土了4 件免尊 2 7 ,学界多认为两墓年代相当于西周宣王世,墓主分别为献侯籍、穆侯费王 2 8 。晋侯墓M8出土的是一件口免形尊和图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监篮图6 故宫博

18、物院藏兽面纹卤图7 洛阳北窑出土兔纹鲜图8 随州叶家山M28曾侯谏20图9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典尊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两件兔牺尊。兔形尊为大喇叭口,下接卧兔形尊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以后,铸造时间在免尊之体;兔身两侧饰三周内高外低的同心圆纹饰,兔后;其次,夏家店上层文化中以兔为代表的写实鼻侧饰内勾双线“纹(图1 0)。此类喇叭口动物性动物纹一般装饰在小型工具、饰品上 3 1 ,与用尊流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如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在礼器尊上代表的意向可能不同;再从铸造工艺商代晚期双羊尊、辽宁喀左出土的西周早期鸭看,戎狄铜器中的兔纹多是工艺粗糙的圆雕或透尊,江苏丹徒母子墩出土的鸳鸯尊等,兔尊为商雕,

19、无动物细部神态的刻画,铸造水平明显在周代晚期以来的动物形尊增添了新的艺术元素。两人之下。晋地虽多戎人,但兔尊的器物纹饰风格件兔牺尊形制、纹饰相同,神态相似,大小略有不与成周、宗周联系较为紧密,兔尊身上的圆涡纹同。兔尊呈俯卧状,双耳紧贴颈部,四足弯曲;兔与西周早期晋侯墓M113猪尊的涡纹类似,此类体中空,背部有长方形盖,盖上置环形钮;兔腹两写实动物纹身上饰旋涡纹的审美习惯在周人统侧饰圆涡纹,鼻两侧唇上有同样的“十”字圆圈纹治中心区也有发现,如宝鸡眉县李村西周铜器窖(图1 1、图1 2),免尊塑造出免的动静结合之美。藏盏驹尊、宝鸡茹家庄強伯墓地2 号墓的骥尊(如牺尊最早发现于商代晚期,如湖南宁乡出

20、土图1 3、图1 4)。所以,兔尊依然是姬周文化的产物。的四羊方尊、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出土的牛灭商以后,周人进一步开拓南土,初到南方尊,西周时期牺尊更加盛行,免尊的出现并非偶的姬姓诸侯,在其礼器上使用立体的免形,不仅是对兔的喜爱,还另有深意,探索兔在西周时期所代表的文化意象非常重要。商周时期在青铜器上使用某种动物图1 0 晋侯墓地免形尊M8:20图1 1 晋侯墓地兔牺尊M8:21然。西周早期北赵晋侯墓地M113出土了猪尊、M114出土了凤鸟尊,与羊、鸭、鸳鸯形尊的立体灵动相比,兔和猪形体匀称、造型平稳,体态丰满,加上秩序感强的涡纹,整体器型敦实厚重,艺术风格趋向典雅精致,可以看作晋地鸟兽

21、尊的一种特色。(二)兔尊所反映的文化因素和意象晋地接近北方,多戎人,学者一般认为兔尊可能具有北方戎狄文化因素,如兔唇上的“”纹曾出现在一些北方青铜文化中 2 9 (P3)。而学者研究发现晋国所在的晋陕高原不见其他北方特色动物纹 3 0 1(P169),因此,兔尊受戎狄文化影响的说法可能值得再审视。首先,从免形纹饰的时间线索看,北方文化中的兔纹铜器多图1 2 晋侯墓地免牺尊M8:22的寓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动如脱兔”,兔有温顺敏捷的一面,“狡兔三窟”,兔也有狡點的一面。礼记曲礼载“兔日明视”。孔颖达疏:“兔肥则目开而视明也”。兔头两侧的眼晴形成几乎3 6 0 的视角,其耳朵对声音极为敏感,奔

22、跑的速度也很快。孙子九地日:“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图1 3 陕西眉县李村西周图1 4 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铜器窖藏盔驹尊纹饰一般具有取其某种超强能力出土骥尊(M2:16)21农业考古2 0 2 3 4户;后如脱免,敌不及拒。”古人已经观察到兔行动迅疾的特点。西周早期将兔形纹饰用在青铜器上,并着意刻画兔的耳朵和眼晴,铸“器”象物,大概是周人希冀获取这种对自然环境的迅敏的适应能力,这与周初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西周晚期,晋侯墓地出土的数量较多的兔尊则可能寓意多子多孙。晋侯墓M8曾经被盗,铜礼器主要随葬于室南端及西南角,虽然被盗,仍能看到三件兔尊位于室南端,即墓主头部上方,处于随葬青铜礼器的核心位置

23、,标志免尊对墓主有特殊意义。西周时期晋国青铜礼器中多动物造型礼器,M113中猪尊铸铭“晋侯作旅篮”,M114的凤鸟尊铸铭“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较早期晋侯及夫人墓葬仅随葬1 件有铭鸟兽尊,较晚出现的兔尊数目最多,却无任何文字铭记,这似乎表明在向逝者传递感情的墓葬礼仪中,免尊地位独特,以数量取胜。历史上家兔的驯养非常晚 3 2 ,先秦时期,兔是一种小型野生动物,贵族们每次猎获野兔达几十至数百只,人们发现免作为猎物,温顺又具有野性,繁衍生息的能力很强。汉代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载:“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家累累。免从狗窦人,雉从梁上飞.”33P107诗歌描述了从

24、军返乡看到野兔在狗出入的墙洞中来回穿梭,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室空无人的凄?景象。野兔一般活动于人迹罕至的野外,由于较强的繁殖力,它们能迅速抢占人类活动未到之处,对环境、气候的适应力也强。西周是中国文化礼仪的形成时期,周人重孝是区别于夏商文化气质的重要表现,子嗣绵延有利于宗族兴旺。诗经大雅思齐日:“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1(5 9)领扬文王妻大姒承继美好传统,生育许多子嗣。诗经大雅生民谓:“克克祀,以弗无子。”1(P624)即举行裡祀以祛除无子之灾难。周人重视后代繁衍,铭文中常见“子子孙孙”类吉语。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作册嗑,铭文记载嗑的儿子死了,但子有儿子,嗑为孙子举行了隆重的御祭以灾,并祭祀祖

25、父母、父母和诸神,使祖先神佑助子孙 3 4 (P95)。尔雅释兽云:“兔子日娩”,可见娩原意指兔子的繁衍,以免造尊最早隐含了人类美好的生育祝愿。在周人心目中,子嗣繁衍则宗庙祭祀后继有人,如此多的兔尊出自晋国国君墓葬,应是祈求晋侯子孙兴旺、晋国宗庙祭祀绵延之义,也表现出晋国贵族更注重对个体生命和家族命运的关注。兔在西周后期的文化意象中可能代表子孙兴旺。和商代相比,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兔纹在器祭祀方面的意义逐渐减弱,不再反映天地、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生动美好的意象增加兔与人之间的联系。三、东周铜器的免形装饰及其意象(一)兔造型铜器饰铜车马器上的兔形装饰,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在安阳殷墟、洛阳、山东

26、前掌大等地皆有发现351(212-277。东周时期,陕西陇县边家庄5 号墓出土了4件兔形车,卧兔两两镶嵌于车衡两端,大小、形态基本形同,其中一件高2.4、长5.7 厘米(图1 5)36,边家庄是秦襄公徙汛所都之地,属于秦文化,5号墓年代为春秋早期。此外,陕西神木李家畔村也出土了4 件卧兔车曦,属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匈奴族遗物。其中一件长3.7 厘米(图1 6)3 7 (2 5 2。以兔形穿箸体现了人们在狩猎活动中的放松和自如。图1 5 陇县边家庄5 号墓铜兔M5:39东周时期北方出现了装饰兔形的饰件或工具。内蒙古宁城南山根遗址M3出土的骑马猎兔铜环扣,整体呈环形,环外侧铸有两个骑马追逐之人,其

27、中一骑马者前有奔跑的兔(下页图1 7),据铜环扣的使用痕迹推测,其是系在带上的饰品38。M3 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繁荣期,年代在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内蒙古敖汉旗周家地墓地M31出土的铜刀,残长7.6 厘米 3 9 ,柄首饰透雕免纹,兔为伏耳奔跑状,刀脊内凹,刀锋上翘(下页图1 8)。出土铜刀的墓葬属夏家店上层文化,年代为春秋图1 6 陕西神木李家畔村卧免车曦22商周青铜器兔形纹饰意象转变考中期,与南山根M3同属山戎文化遗存 4 0 。此外,鄂象共分为三个阶段:尔多斯地区曾采集到四兔垂叠形、五兔连铸等多一、商末周初,免纹样作为辅助纹饰出现在免形饰品 4 1 (P22.P27)O图1 7 骑马猎兔铜

28、环扣(宁城南山根遗址M3:6)(二东周铜器上免的文化意象在北方、西北地区的铜工具、饰品以及马车车衡上均出现兔形装饰,与其空旷少人、适宜野免繁衍的环境有关,在一些考古遗存中曾发现有免骨的遗迹。但与北方青铜器上常见的羊、鹿、马、虎等动物纹相比,兔纹在北方并不多见,这可能与免体型小、提供的能量有限,而游牧族群更喜欢大型狩猎对象有关。这些免纹造型主要反映北方和西北地区人们的狩猎兔的生活场景。从上述分析可知,青铜器上的兔形纹饰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晚商时期,兔形纹饰并非主题纹饰,青铜上的兔纹暗示商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以及期盼农业丰收的信仰;西周时期,立体的免或兔首被装饰在青铜礼器醒目的位置,兔在写实动物纹

29、中的地位上升,特别是在晋国,兔成为青铜尊的主题造型,并多次出现,表明兔免代表繁衍生息的意象受到晋人重视;东周时期,生活用具和车马器饰上出现的兔造型,表明人们更加关注免的行动迅捷。四、青铜器兔形意象变迁的社会原因免纹在不同时期、不同族群的青铜文化中铸造手法有差异,文化意象也随之发生变化。铜器上动物纹饰的选择和布局往往体现了当时人们最朴素的情感和追求,以及人们对某一类动物最新的认知。随着商末周初殷人的迁移,免纹青铜器的使用者从商人到周人,从中原扩展到周边地区,免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周时期人员流动以及政权扩张的社会背景。兔所代表的文化意精美的青铜上,兔与龙、虎、象等凶猛强大的动物组合,兔居于从属

30、和陪衬的地位,表明兔作为一种向祖先神灵献媚的媒介,在祭祀中有祈求农业丰收的愿望。这与当时农业生产力低下、巫观文化盛行有关。二、西周时期,免纹作为主要纹饰出现在、尊、等重要的青铜礼器上,将兔纹作为纹饰母题源自殷墟,免饰青铜器的使用者依然为高级图1 8 奔兔首铜刀贵族。与商代晚期的平面免纹相比,周人更倾向(敖汉旗周家地M31:2)于铸造立体的免形盖钮、免首甚至免形尊。兔在西周早期和晚期的意象不同:一方面是周初受殷遗民文化影响,兔的灵巧和生存力被周人欣赏,兔形被转化到祭祀周人祖先的礼器上;另一方面,祈求多子应是西周晚期晋国崇尚的一种社会习俗,免尊与戎狄文化关联性较弱。三、东周时期,兔仅见于马车车衡饰

31、,或兵器等器饰,不见于青铜礼容器,表明免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下降,兔子迅捷、灵动的意象再次得到认识。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此时,兔已脱离以祭祀为主导的社会氛围,而与战事联系紧密。商周青铜器上的免形纹饰虽较为罕见,但兔与贵族的生活、生产以及思想追求息息相关,兔纹装饰手法的不同、所饰器类的不同体现了免在当时人们观念中独特的地位。兔形纹饰意向的转变体现出商代晚期社会等级森严、鬼神至上,西周以后,人们更关注事物的现实意义和人的内在需求。(本文写作过程得到了业师曹玮教授的悉心指导,毕经纬教授亦帮助很多,在此一并致谢!)参考文献1容庚.商周彝器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2朱

32、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9.3(日)林已奈夫,著;(日)广濑薰雄,等,译.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 C/般周青铜器综览(第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9.4王克林.晋文化与北方青铜器文化关系探索 J.23农业考古2 0 2 3 4文物季刊,1 9 9 5(4);马今洪.鸟尊、猪尊、兔尊二题 C/上海博物馆.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2;李玉芬.晋侯大墓兔尊小议J.文物世界,2 0 1 1(1).5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第3 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9 6.6日本泉屋博

33、古馆,日本九州岛国立博物馆,编.黄荣光,译.泉屋透赏:泉屋博古馆青铜器透射扫描解析 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5.7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4.8陈梦家,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订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9.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7.10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 M.北京:中华书局,1 9 7 8-1 9 8 2.11王秀梅.诗经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6.12曹定云.殷墟妇好墓铭文研究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7.

34、1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0.14张增午.商周青铜兑初论 J.故宫博物院院刊,1 9 9 4(3).1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濮阳西水坡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 0 1 2.16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青铜器卷(西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2 0.17田率.新见鄂监与西周监国制度 J.江汉考古,2 0 1 5(1).18赵东升.论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格局及政治势力变迁 J.华夏考古,2 0 1 3(2).19任雪莉.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青铜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6.2

35、0(意)意大利凯瑟琳和乔治范基金会.西清古鉴今访(北京故宫博物院卷)41号 Z.内部出版物,2 0 2 0.21洛阳博物馆.洛阳北瑶西周墓清理记 J.考古,1972(2).22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23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湖北随州叶家山M28发掘报告 J.江汉考古,2 0 1 3(4).24李学勤.立兔形典尊 M/保利藏金续.保利艺术博物馆精品选.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 0 0 1.25汤可敬,译注.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8.26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一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二次发掘 J.文物

36、,1 9 9 4(1).27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 J.文物,1 9 9 4(8).28仇士华,张长寿.晋侯墓地M8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和晋侯稣钟 J.考古,1 9 9 9(5).29王克林.晋文化与北方青铜器文化关系探索 J.文物季刊,1 9 9 5(4);赵荣,等.熠熠生辉,光耀四方一一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 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6.30邵会秋,侯知军.百兽率舞:商周时期中国北方动物纹装饰综合研究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2 0.31邵会秋,杨建华.从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看草原金属之路 J.考古,2 0 1 5(1 0

37、).32王娟.家兔驯化历史的考证 J.南方文物,2 0 1 9(4).33余冠英.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 M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 0 1 2.34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M.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8.35吴晓筠.商至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青铜车马器形式研究 M/古代文明(第1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陇县边家庄五号春秋墓发掘简报 J.文物,1988(11).37曹玮.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粹 M.西安:三秦出版社,2 0 1 2.3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 J.考古学报,1 9 7 5(1).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汉旗周家地墓地发掘简报 J.考古,1 9 8 4(5).40林法.中国东北系铜剑初论 J.考古学报,1 9 8 0(2).41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 M.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6.责任编辑:陈青松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