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 月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第 期 总第 期 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困境及出路 基于华北 镇 村的调查李晓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北京)摘 要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尤甚。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面临人口结构优化难题以及基础服务设施滞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种地成本高增收难、土地利用效益较低、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迫在眉睫等共性问题。建议通过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人口结构,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机制,以及推进镇域示范试点等政策杠杆加以系统性解决,以推动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又好又快地实现共
2、同富裕。关键词共同富裕;山区农村薄弱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发展;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过 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无论是实现共同富裕,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尤其是薄弱地区的山区农村。山区成为地形上的高地、发展上
3、的低谷,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难点区。既有文献多在“共同富裕农村 农民”的框架下展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进路方面,主要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和国家政策的梳理、阐释,明确“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为农村共同富裕找到政策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用两个“是”、两个“不是”诠释共同富裕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北京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研究”()。作者简介李晓壮(
4、),男,社会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发展。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 年第 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促进共同富裕”,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此,实现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是理论进路方面,主要从学术研究角度围绕“共同富裕”的内涵展开探讨,进而框定“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涵。高鸣、魏佳朔认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指在不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整
5、合各类外部力量以增强农民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进而实现农民发展更加全面自由、农村社会更加公平和谐的发展愿景。唐亮、杜婵认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由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共同富裕组合而成,农民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富足,农村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农村产业高质高效和乡村宜居宜业。肖华堂等认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只有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一定水平,乡村产业发展繁荣到一定程度,才能为农民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学界主要是从内生动力、外延
6、领域以及社会生产力决定论角度,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问题。三是实践进路方面,从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黄承伟认为,高质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赵培、郭俊华认为,在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中,存在农民富裕富足不充分,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等难题,为此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此外,还有学者从新型集体经济、基本公共服务、构建新型宅基地共享机制等小切口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挑战与出路。既有关于共同富裕以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学术研究成果,可归结为以“政策论”视角为基点,进
7、一步通过“两点论”“辨证论”“过程论”丰富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涵,同时对共同富裕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路径进行理论探讨。两方面文献的相同点是,均将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研究的重要方面;差异之处是,通过区分共同富裕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而聚焦研究重点。既有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对共同富裕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研究重整体宏观维度的“大概念”“大领域”,而轻微观实例研究;二是在研究内容上,阐释、剖析、论述多,利用宏观数据量化研究分析多,但却难以真实反映一地一村所面临的实际场景和挑战,研究结论所提出实现路径的精准性也会产生偏差;三是在研
8、究策略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研究的重点群体或重点领域,并不需要内涵性界定。因而,本研究重点聚焦“深入现实、发现现实发展中的真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弱项,具有共同富裕的内涵与外延特征。关于山区农村“薄弱地区”的解释,目前并无统一界定,但按现行华北 市相关政策规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低于 万元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华北 市现有 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其中八成左右集体经济薄弱村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困境及出路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 年第 期。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高鸣、魏佳朔: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历史
9、方位和实现路径,中国软科学 年第 期。唐亮、杜婵: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依据、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农村经济 年第 期。肖华堂、王军、廖祖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现实困境与推动路径,财经科学 年第 期。黄承伟: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赵培、郭俊华: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时代挑战、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经济问题探索 年第 期。李宁、李增元:新型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经济学家 年第 期。胡志平: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与机制,求索 年第 期。王庆、王震:构建新型宅基地共享机制 对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机制的
10、探讨,江西社会科学 年第 期。叶敬忠:共同富裕研究的问题导向与短板视角,社会科学辑刊 年第 期。分布在生态涵养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村薄弱地区。本研究基于实地调查,选取华北 市 镇 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实地调查(文中数据如未明确标注出处,则均来自实地调查结果),调研时间为 年 月至 月、年 月、年 月以及 年 月。在摸清研究对象存在的真实情况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审视其发展困境,分析其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二、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山区农村薄弱地区是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地区,不仅兼具农村发展的普遍问题,还有自然地形上的各种限制。华北 市农村虽地处发达地区
11、,但山区农村发展并未从城市总体发展中获利,其面临的发展问题与全国山区薄弱地区基本吻合,因此,该地区的发展变化基本预示着全国的动向。华北 市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按首善标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又实现了经济总量连年递增迈入 万亿台阶,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万元,城镇化率长期处于 以上稳态水平,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华北 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与第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大京郊大而不强”“小农业小而不精”。通过实地调研 镇 个村发现,该镇既存在上述文献所反映的农村地区共性问题,也有山区农村个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人口
12、结构优化难题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山区农村存在劳动力流失、人才稀缺且老龄化严重等人口结构优化难题,这是推进此类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性难题。山区农村与平原农村相比,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少,可利用的经济性资源不多,劳动力流动的推力较强。调研发现,镇 个村 年常住人口总数为 人,相比 年减少了 人;岁以上人口占比,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其中,村“两委”干部中 岁以上占,全村 岁以上党员占,在村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 岁以上。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镇 个村中,村小学 所,幼儿园 所(其中 所与小学合建),仅 个村有老年活动中心、个村有养老活动设施,个村有卫生室,教师、村医严重缺乏。市政基础设施
13、也亟待改进。个村中仅 个村为供水厂供应饮用水,其余村庄均为自备井;仅 个村有污水处理厂,个村有污水处理管网,但无污水处理设施;其余村庄既无污水处理管网,也无污水处理设施;仅 个村使用天然气,其余村庄仍然使用瓶装液化气等。镇镇域村庄道路虽较通达,但以水泥路为主,村庄内部道路路面硬化少。总之,受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子女教育以及基础设施软硬件等因素影响,山区农村薄弱地区的年轻人较少在村里定居、就业创业,大都外出务工。发展的系统性滞后,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导致山区村庄形成较为严重的“空巢”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较大挑战。(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产业兴旺,是解
14、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社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华北 市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年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 亿元,该市 区、区、区和 区就占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二,且如此大规模的农村集体资产主要集中在少数行政村中,据统计,这些行政村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镇全镇集体经济收入只有 万元,且该镇 个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王丽红: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 年第 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申云、景艳茜、李京蓉:村社集体经济共
15、同体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基于成都崇州市的实践考察,农业经济问题 年第 期。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京郊 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现状调查(内部资料),调查研究报告 年第 期。村多数都有负债。镇 个村地处山区,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面临的问题与全国范围内的山区基本相似,受到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政策等限制,难以聚集生产要素,产业融合发展资源匮乏,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造血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依靠上级政府专项资金“输血”,“靠补贴”维持村庄环境整治、治安维护及公共设备维修等支出,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三)种地成本高增收难山区农村的农田受地形地貌影响,农业配套成本高于平原地
16、区,加之近些年一些临时性限制发展政策的副作用,农业收入短期受到影响。以 镇为例,该地呈现农业弱、农村穷的特点。访谈得知,现在种地成本高、收益低,仅靠种地,即使不赔钱也赚不来供养子女上学、老年人养老等家庭基本开支。镇盛产大桃,桃农散户种植不具有定价权,加上当地处于生态涵养区,诸多设想发展的产业受限于生态保护政策,不具备仓储、深加工等条件,周边地区商贩低价收、深加工后高价卖,产生“农产品倒挂”现象,桃农没有从种植业中获得相应收益,“穷了自己富了别人”。镇 村普遍存在经营性净收入低、收入增长乏力、低收入群体较多等情况。年,镇 个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万元,相当于当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水平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四)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当前山区农地既存在碎片化严重、土地集约化难推广的困境,也存在农民种植过程中对土壤休耕、增肥力认识不足以及农村“空心化”导致宅基地利用低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利用效益。在耕地方面,镇 个村耕地碎片化严重,接近 的耕地地块面积不足 亩,集中连片程度较低,不利于土地集约化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化。同时,散户种植难以实现耕地轮作休耕,土壤有机质下降,导致地力贫瘠、土层薄,耕地肥力低、质量下降。在宅基地方面,镇 个村闲置的农村宅基地、搬迁后村庄原址用地、废弃矿山等建设用地未有效利用,同时存在“小宅大院、空心村”等现象。调查数据显示,镇 个村宅基地宗
18、数达到 个,人均宅基地面积达到 平方米,但因土地而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却为零。(五)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迫在眉睫近十年来,我国山地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山地绿色覆盖指数均值达到,植被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有学者认为,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山区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但这些资源难以有效转化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可利用的资源。如何使这些资源成为促进村民增收、农村共富的“源头活水”是摆在共同富裕前进道路上的客观难题。镇地处 市生态涵养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这些资源本应乘借国
19、际现代化大都市的东风得以活化,但却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依然存在城市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需要与山区农业农村资源环境发展约束之间的矛盾。镇极具旅游潜质,乡村价值亟须再发现。镇的山区生态资源是底蕴,景观是场景,但因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业链条不完整,守着绿水青山却无法带来金山银山的富民效益。如该镇 村的村干部所言,“因政策不足、路径不通,山水秀美、人杰地灵的绿水青山未能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转经济价值、经济价值保生态价值的双循环格局亦未形成。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困境及出路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根据“全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数据计算而得,:
20、。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之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杨世伟: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内在意蕴、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 期。三、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华北 镇 个村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基本符合我国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策应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从统筹国土空间规划、优化人口结构,深化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机制以及推进镇(县)域示范试点等方面加以破题,以促进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又好又快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统筹国土空间规
21、划,积极推进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整体性改革体系特征,在框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是推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综合方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本遵循,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突破口(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千万工程”经验重要内容,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略),统筹县(市、区)镇村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一是统筹镇县(市、区)空间规划衔接。以 镇为例,可以结合该镇所在区的“三区一口岸”规划及打造“平谷农业中关村”发展定位要求,将 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内容纳入区级国土空间规划,注重土地与人口、经济、产业、基础服务设施、耕地
22、及宅基地资源的空间协调性,完善镇域农业中枢规划功能。二是统筹村镇空间规划衔接。全国各地村镇先后完成了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可按照“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要求,结合镇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包括土地利用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村庄规划,对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的按照规定报批调整,提升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三是统筹镇域内外空间规划衔接。借鉴浙江省嘉兴市“一选二调三平四定五实施”“五步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一体、同步规划,加强镇域内外国土空间统筹规划,以达到人物地产景及服务设施协同创新、各有分工、相互补充,增强区域系统发展韧性。(二)加快优化人口结构,着力解决山区农村薄弱地区
23、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共同富裕,体制改革创新是关键,但核心动力是人。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外部资源的输入与帮扶,更需要加快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一是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山区农村薄弱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与特征,研究制定山区农村薄弱地区老龄人口养老的特殊政策,通过软件硬件“两手抓”系统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避免老年群体成为低收入群体或返贫群体。二是研究制定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扩大山区农村薄弱地区村级后备人才干部选拔范围,与高校、职校等教育机构合作,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村务干部学历提
24、升计划,在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的同时,借鉴阿里巴巴推行的乡村数字特派员帮扶乡村振兴机制经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科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挂职活动,做实做强新时代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建立派驻“乡村经济师”机制,推动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干部人才队伍高质量、专业化发展。三是促进人口、人才要素双向流动,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企业等高端人才要素参与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民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培育新型知识型农民,建设留得住乡愁、生活富裕的特色乡村。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 年 镇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 号
25、)。此项政策是在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目标任务是到 年全国试点不少于 个,各省(区、市)试点原则上不超过 个。沈俊: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索 以浙江嘉兴为例,中国土地 年第 期。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北京市政府公报 年第 期。(三)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筑牢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践证明,深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是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农
26、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富裕的关键一招。一是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制度。现代经营体制中,集体经济产权实质表现为股权,在确定集体成员权基础上,按照相关议事协商规则,确定集体股、普通股、优先股等股权结构和分配比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借鉴浙江省、深圳市等地地方立法经验,加快制定省市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保证农村集体产权恒久。二是高度重视集体经济组织主体性。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统筹发展体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产权、财权、事权、治权的“四权统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避免不良资本主导乡村建设。三是确立“乡镇”为单元的监督管理体制。适时加快制
27、定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逐步建立乡镇联社,明确权责,提升“统”的层级和资源调配效率、效益,形成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和“造血”能力。借鉴脱贫经验,研究制定“大带小”“强带弱”“城市带农村”“二三产业带农业”的“政策工具包”,强化“强区带弱村”的帮扶力度,鼓励资本、人才、项目等要素下乡,盘活农村土地、宅基地、生态等各类资源,创新农村产权交易、生态(碳)交易等制度,因地制宜引入优质产业资源和项目主题,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发挥“”个项目形成“”个效果的“乘数效应”,筑牢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四)创新生态建设机制,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绿
28、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根本在于解决生态环境深层次问题,实质是解决生态经济价值问题。因此,必须创新生态机制,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山区农村薄弱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造血”能力。一是坚持“守”字当头。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严格管控生态空间,牢牢守住生态保护屏障红线,确保生态空间只增不减,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绿色发展的共识,坚持走好绿色发展推动共同富裕道路。二是做好“转”字文章。将“两山理论”融入战略决策及发展规划,积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流通、消费、监督等法律体系,着力打造和充分发挥绿色(碳汇)交易
29、所平台优势,将“碳中和”“碳达峰”比较优势转为山区农村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通过护美“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以及培育和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精细化种植或养殖产业等提高产业附加值,推进现代经济、绿色产业、先进标准的总体改革配套体系建设。三是把握“创”字深意。以加强科技创新动力支撑为根本,汇聚优势资源,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研发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技术和涉农技术研发、应用、扩散,协同打造“绿色智造”技术创新链,培育新兴绿色产业,振兴乡村。(五)推进实验试点,探索镇(县)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路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场综合改革。有针对性地布局实验试点,
30、是党领导经济社会改革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坚持实验试点原则,促进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地迈开步子、趟出路子,发挥试点对实现共同富裕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可有效提高共同富裕实践成效。年 月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前,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已形成有效经验,拓宽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作为无县的超大城市,核心载体是镇域;作为有县的省市级地区,核心载体是县域。当前,已经到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可在山区农村薄弱地区所在的镇域或县域率先探索共同富裕示范区。一是镇域或县域地域单元是连接
31、乡村与区或市级至关重要的枢纽,也是政权基础,既可以解决城镇山区农村薄弱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困境及出路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社会主义论坛 年第 期。化问题,又可以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镇域或县域是较为薄弱的关键单元,如果核心载体、基础薄弱的关键单元得到补强,对全域整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意义。二是建立镇域或县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具备有利条件。以 市为例,该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对于 镇来说,乡镇、村庄谋发展的诉求十分迫切,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又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
32、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在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中,镇域或县域都具有政策性条件,因此,建立镇域或县域共同富裕示范区正是政策性红利的发力点。三是明确实验点的试点内容。借鉴浙江推动共同富裕的有益经验,以“实现镇域或县域现代化过程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目标,以消除负债、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面貌为重点,聚焦有利于产业旺、农村强、农民富、生态美等实践创新任务要点,注重政策集成,边行边试边总结,打造镇域或县域单元共同富裕样本。:,(,):,“”“”,:;责任编辑:卓惠萍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年第 期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