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时空——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存在方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793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7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空——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存在方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时空——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存在方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时空——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存在方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时空山水画艺术生命的存在方式牛苒本文意在从传统山水画的时空问题来窥探中国艺术的生生之美。本文首先说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时空形式的“妙理自存”,后进一步揭示山水画中的时空所造之意境的深刻内涵,即中国人独特的生命天道观。最后,文章试图说明山水画的时空是中国哲人所构筑的永恒生命居所,时空的变换与永恒是生命之美在山水画的显现。“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山水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生命居所,所以有“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同时,山水也是每个生命个体的安歇处,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常寄情于山水,或官场不得意之时便隐居山林,才有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山水意象永远都是中国人灵魂最后的一片放逐地,尤其是在玄学、佛学之风盛行之后,

2、出现了以玄对山水、以佛对山水、以情对山水的审美思想的演变过程,这些都决定了山水画的时空的形成和发展意识。本文通过时空统一、超越时空、时空永恒三个部分来探究山水画中的艺术生命哲学。一、时空统一妙理自存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传达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宇宙生命观,艺术家将纵横千里的广袤山川归于方寸,并统领了古往今来的时间,这种并不太符合透视学原理的经营方式却传达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时空统一观。谢赫六法中有一法“经营位置”专门用以讲传统中国画的空间结构,可见中国画的构图位置关系之重要。实际上,中国绘画并没有西方那么完备的透视传统,在早期的敦煌壁画中的山水画被称作“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例如北魏的 鹿王本生图

3、大有“人大于山水,水不容泛”之势,在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的 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 中,人物都是横向排列,没有远近高低错落之意。那么,这种有特殊位置经营的山水想为我们传达什么呢?宗炳写有历史上最早的山水画论 画山水序,他提出“且夫昆仑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从这里可以看出,宗炳已经意识到了近大远小的道理。但是接下来,有个有趣的转折:“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这句点出了作画的关键不能在于仅仅是像其外貌,更重

4、要的是能够囊括千仞之高、百里之迥,能够将山川天地间神化的自然呈现在一幅山水画中。那么这种将千仞之高、百里之迥归置于一处的做法是如何统领时空的呢?北宋郭熙在 林泉高致 山水训 中说道:“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文艺风采106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郭溪所描绘的“步步移”“面面看”,是一种动态的观察方式,这是观众与作者的对话,也是观众参与作者绘画创作和欣赏的方式。观众的“移”“观”与画家对自然山川的动态创作相结合,体现了一种传统中国山水的审读方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所具

5、有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是一种互动,是一种现实和理想相结合的绘画方法。传统宋画中也可见一斑:范宽的 溪山行旅、郭熙的 早春图、李成的 晴峦萧寺图 等。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一个动态呈现加诸想象的过程,这个空间更加复杂动态,内涵丰富,这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那种“静观”的呈现方式。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具有无限的延展性。空间的变化必然以时间的线性流动为前提,在时间中,才能产生位移。因此,空间和时间在中国山水画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中国山水在流淌的时间中,构筑出了属于文人墨客的理想精神家园。因此,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和时间是动态相关的,时空在变化中相互统一。时空的统一还在于“以大观小之法”,宋代沈括在 梦溪笔谈

6、 中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现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这里说到中国的山水画的构图运用了散点透视的方式,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西画意义上的透视学的范畴。艺术家将不同视角的图像统一于一个假想的空间之中,也就是将不同时间变换视角才能得到的图像相统一,这样最终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这是一种画面空间视角的自由变换,最终为艺术家自身的妙理服务。这个妙理指的究竟是什么?老子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下道。”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中国画有一种移远就近,由

7、近知远的空间意识,这种意识弥合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所谓的妙理就是这种弥合时空局限的意识,妙理当是一种艺术家的生存哲学,是存在于山水画之间的天道观、宇宙观和人生观。二、超越时空思与境偕朱光潜先生在谈论美与美感的问题时,讲了人们对待古松的三种态度:科学的、实用的和审美的。作为观点之一的审美态度,也许可以用来解释对待自然物的态度,可是对于山水画而言,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就是“活的态度”,这个活的态度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游戏,是将人置于那个时空之中去体验、休歇、生存。这种超越空间、跨越朝代的移情,让情感和物象乃至宇宙达到了最终的契合,这就是山水画超越时空的目的造境。绘画受到时空的限制,通常只能表现一个生

8、命的片段,但是中国画家绝不满足于这个片段的内容,他们更多的是想以小观大,他们需要的是让这一山一石、一丘一壑都能够反映普遍生命,反映出宇宙的浩瀚与博大,能够见出最本真的生命存在方式。“意境”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所谓“意境”就是情与景的交融。唐代司空图所提“思与境偕”,情与景融合之后,“意境”中又包含了艺术家的个人理想。更有清代画家和理论家笪重光在 画荃 中将山水画划分为“实境”“真境”“神境”三种境界。在意境结构中的“情”“理”“气”“格”与“境”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主体与

9、客体、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也由此制约着不同的意境的创造。画家不断地经营位置,集万象于方寸,将无限寓于有限,造“象外之象”。他们在时空的统一的山水画中寻求到了生命的愉悦,这样一个山水的空间给他们提供的是一个性情的休歇处,这里没有外物,也没有文学风采107文艺风采观照的主体和被观察的对象,画家在山水的体验之中,卧游之人也在当下这四方宇宙的体验中,这个造境的世界中,人与天道共生,与宇宙共生。朱良志先生说中国画有两种不同的生命超越过程:从自我狭隘的认知和生理欲望超出、从感性的生命表现超出。这实际上是一个创作与回归的过程,我们从自我认知和欲望的角度出发来开始一次艺术创作,但是终究是给长久飘荡的游子一个

10、精神的家园。嵇康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在中国艺术家的心目中无弦之音的终极目标是“游心太玄”,同样,水墨丹青的艺术世界也是为了游心太虚幻境。画境就是生命的境界,如空灵、荒寒、苍古、萧疏、烟润之境等,这些画境倘若没有人的浸淫,就不可能产生,不把生气带入其中,就难以找寻意境背后的美。总之,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中很重视生命本身,中国哲学是围绕生命主题展开的。山水画就是中国人生命哲学的视觉表达形式。中国哲学认为世界是“活”的,每个物体,即使是看似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体征之物件也有其自身的灵性。在中国人眼中,世界是一气化的宇宙,中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时空观念,时空合一、以时统空无往不复

11、,这些终究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核心思想。三、时空永恒生生之美时空是生命存在的绝对维度,而生命本身变化无穷,同时又符合宇宙的运动规律,因此,生命是有节奏的,而这种生命的节奏感最终体现在时空表达之中。中国艺术实际上是生命表达的语言,也是中国艺术背后的根本逻辑,生命的运行流转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古代画家对于生命感的追求就是以表现“生意”为根本目标的,北宋画家董逌说:“凡附形出像,发于生意,得之自然。”韩拙说,绘画“本乎自然气韵,以全其生意,得于此者备矣,失于此者疾矣”。画家戴熙认为:“画于生机,刻意求之,转工转运,眼前地放宽一步,则生趣既定,生机自畅耳。”

12、中国画中经常表现不同的审美意象,深山飞瀑、苍松枯木、幽涧寒潭虽然这些意象的种类并不胜多,但是每幅作品却各有迥异,山山水水各不相同。他们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似同而实异的表象中掩盖着不同的真实生命。这些意象从来就有一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功能,美国学者谢柏柯说,中国画“一个微小的对象可以凝聚无穷的宇宙力量。”山水画的时空就是这样一个万物备焉的世界。这里面所蕴含的生生之道有着深厚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传统。在先秦哲学中,“生”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形态,易传 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以生为本,天地的精神就是不断的化生生命,创造生命是宇宙最崇高的德操。“性即是万物所禀生之理,生即是性。生为天之理,天只为生为道

13、。生命是宇宙的根本精神,是最高的本体。”因此,生机与生存成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最高追求。钱穆说:“中国文化主要是对人对心,可称之为艺术文化。”方东美说:“各主要文化的决定因素,在希腊是哲学,在印度是宗教与哲学,在中国是艺术与哲学。”中国人将哲学和艺术相融合,艺术是哲学的延伸,艺术的哲学化也是艺术的理想境界。在 易经 系辞传 中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种仰观俯察,远近取与,是中国人所独特的生命观照方式,也是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法则,就是这样的容纳生命的气度成为中国山水画时空意识的独特内涵。“节奏”是生命存在的永恒动力,中国人最根本的宇宙观是 易

14、经 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山水画中的时空感就是凭借着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循环往复的节奏感传达出生命的推动力。文学风采108文艺风采文学风采109宗白华认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所说的“这种空间意识是音乐性的”就是指时空合一的统一体,是境与我的和谐。他将时空的合一比作是音乐,就是因为这个艺术境界的强烈的生命节奏。有节奏的变换统一才能形成永恒往复的生命的运动,所以,运动变化是永恒的,时空是永恒的,美是永恒的,艺术永恒的。总之,时空是生命存在的绝对维度,生命的节奏是推动生命循环往复的永恒动力,中国哲学对于生命的观照是永恒的,因此,

15、对于以哲学最高追求为准则的传统山水画必然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因为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这种基于人情观照的物我合一的艺术形式也便具有了因时而变的永恒审美价值。结束语本文通过时空统一、超越时空、时空永恒三个部分来探究山水画中的艺术生命哲学。中国山水画有不同于西方透视的经营位置的方式,是为了“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这样的目的是通过“步步移”“面面看”“以小观大”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些都证明中国山水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动态关联的,是具有时间延展性的,是时空统一的。统一的时空最终是为了追求“妙理”而存在,而所谓的妙理就是这种弥合时空局限的意识。有了弥合时空的意识,便有了后来对时空的超越,以求达到与天道共生,与宇宙共生。时空永恒,洪荒不老,将生命置于宇宙天地的时空之中,是中国哲人的大气魄,这是中国人所独特的生命观照方式,也是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观照法则。生生不息,天地以生为美,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人伦的精神,是创造和变化的动因,也是山水画艺术精神永恒的精神实质。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美术馆文艺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