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学本科专业最基本的培养目标就是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培养法律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发生很大变化的当下,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创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方式,依然是法学本科教育应该予以探讨的问题。一、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利用十分普遍。传统的案例教学存在案件讲述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烦琐的案例细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情与课堂要讲授的概念和理论难以有效匹配等问题。在教学对象、教学对象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发生变化的当下,传统案例教学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00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发生了很大
2、变化。他们是在学校课堂和校外培训双重“内卷”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小学和中学是在平时紧张的课堂学习和周末更为紧张的校外培训中度过的。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习惯于在各种网络游戏和诸如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模拟游戏中释放自我。进入大学后,00后大学生一方面学习上保持继续“内卷”,同时在寻求和期盼着新颖、生动而能够有效摄取知识的学习模式。其次,法学本科专业的大学四年学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大学四年他们在思政、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上占用将近一半的学习时间。法学专业还要通过对于职业生涯来说必过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同时,法学专业学生更倾向于参加国家和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一是家长和社会通常认为法律
3、和政治有更为特殊的关系,似乎更应该或更容易考取公务员。另则,即便学生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从事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职业。更不要说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会准备研究生考试。法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其考试内容与本科教学计划的内容并不是一致的。尽管各高校法学院基于各种目的,会将法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的通过率或录取率作为培养目标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利用本科课堂很难直接发挥作用。另外,法学本科专业课的课堂时间教学任务较重,必须提高学习效率。法考、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各种考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法从高中向大学的转变,因为应试目的直接导致他们一如既往地死记硬背。这样法律思维能力得
4、不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二、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理念和思路法学“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围绕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将复杂的案例进行高度概括,塑造一个理想化的“特定场景”,或者选取一个生活场景、文学和艺术作品塑造的“特定场景”,或者直接利用法律条文所对应的“特定场景”,实现对法律概念和理论的阐释和讲授。在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再通过设计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拓展的法律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掌握。(二)一般操作步骤“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充分准备,具体包括教学知识重点
5、和难点的确定,根据重点和难点选择案例。在对选取的案例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塑造“特定场景”并将理论知识“嵌入”该特定场景进行解析。根据“特定场景”对选取的案例进行“重述”。这种“重述”是删繁就简,紧密围绕“特定场景”和理论知识展开。用高度概括的语句对“整个案例”进行言简意赅的描述,但对“特定场景”的描述则要详尽介绍,甚至细致入微。在案例选择和“特定场景”塑造上,要下足功夫,力争做到案情和场景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冲击力。案例和场景在保证与理论知识的“嵌入”关系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典型突出。可以是经典案例,比如泸州遗赠案中的公序良俗与私法自治,“西安黄碟案”中的公民住
6、宅权和警察权冲突。可以是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这些案例本身就能够体现法律热点问题。可以是热点新闻中的案例。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和场景,比如 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体现的司法制度和文化,西游记 中定海神针变成金箍棒后所有权归属,威尼斯商人 中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借贷合同体现的私法自治和契约必守原则,笑傲江湖 中林平之祖上存放在福建向阳巷老宅的辟邪剑谱的法律属性。越是大案、名案、要案的场景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的名场面,越能节约时间并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讲授相关法律概念和理论,进行一般理论教学。针对重点或难点,向学生介绍案例和“特定场景”。然后由案例和“特定场景”引
7、发的法律问题让大家思考,并随机找两到三位同学分享自己对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观点。在对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基于该“特定场景”和法律知识进一步设计逐层深入的问题进行追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对该重点和难点较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再找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以便教师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例如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和法律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利用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讲授该章内容时,可以通过嵌入三个“特定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解释方法。第一步,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完成“法律解释”中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合宪性解释、当然解释、扩张解释与限缩解释等基本知识的学习
8、。第二步,设计三个不同层面的“特定场景”和若干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首先,第一个“特定场景”是常见的生活场景,公园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培养法律思维文/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王炳军学科实践总第1532期-95科 学 大 众智 慧 教 育2023年 第9期Popular Science“禁止自行车入内”标语所宣示的管理情境。虽然这个特定场景对应的是普通的管理规则,但法律规则的解释方法和管理规则的解释方法是相同的。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规则进行解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对文义理解基础上,设置下面一系列问题让同学逐步思考:公园“禁止自行车入内”规则如何解释;游客的机动车是否能够入内;游客能否推着自行车
9、入内,比如70多岁的爷爷用放置儿童座椅的自行车推着婴儿游园;公园的花木工师傅能否骑电动车入园工作,比如用电动三轮车拉运落叶和枯枝;公园的保安能否骑电动车巡逻;公园所属的派出所的民警执行公务时能否开警车穿过公园道路;公园旁高校的大学生能否在公园道路上玩轮滑或滑板;制定“禁止自行车入内”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嵌入一个法律条文规定的“特定场景”,将学生从生活中的管理规则上升到法律规则的解释。例如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798条规定的“落地果实的归属场景”。该条文具体内容为:“果实自落于邻地者,视为属于邻地。但邻地为公用地者,不在此限。”引导学生思考几个不确定概念“自落”“邻地”“视为”应如何解释。设置
10、如下问题:何为“邻地”,与邻居果树所在地毗连的耕地、林地、宅基地、屋顶、庭院是否都可以理解为“邻地”;何为“果实自落”,成熟后自然下落,风吹落,鸟啄落,或者下落过程中滚入领地,是否属于“自落”;如何理解“视为”,果实作为果树的自然孳息,原本应该属于果树的所有者,为什么要“视为”属于邻地;出台该条法律的背景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争议,又是基于什么样的价值追求而制定该条文。最后,嵌入一个实务案例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具体案件引发的法律问题来解释相关的法律条文。例如实务中发生“大风吹倒路边树致人死亡”的“特定场景”,受害人的损失应该如何归责。对大风吹倒常年没有得到维护,并被虫鸟啄空的大树致行人死亡的
11、“特定场景”进行简单描述后,提出该案能否按照侵权责任法“建筑物构筑物责任”判决问题,也就是能否将“建筑物构筑物”范围扩大到“路边树木”,能否或如何进行扩张解释。第三步则是按照问题的难易预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并随机找出一两位同学简要回答问题,用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理解有偏差或者不深入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和总结。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扮演讲授者、组织者、提问者、评价者、总结者的角色,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及“特定场景”引发问题的思考上来。三、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对法律思维培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
12、学相对节省课堂时间,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传统案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介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将实务中的案例进行全面细致地介绍,有其烦琐、枯燥、无聊的一面不说,即便是一个生动的生活案例,也存在会占去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弊端。嵌入“特定的场景”,实质上是进行艺术处理,保留其生动形象的类似舞台剧效果的场景。这个场景是“立体的”“动态的”,不是单一的、枯燥的,并具有法律意义的“争点”等理论解析的价值,同时,又能保留生活案例的鲜活而生动的一面。下面我们以2008年深圳机场发生的机场清洁工梁丽“拾得”黄金案为例,说明嵌入特定场景究问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该案中,深圳某珠宝公司员工携带装有14公斤左右黄金首饰的
13、纸箱办理登机手续。该员工将纸箱放在距柜台1米远黄线处,然后到其他柜台咨询乘机事宜。33秒钟后,机场清洁工梁丽经过纸箱,并将这个无人看管的纸箱搬到残疾人专用厕所。珠宝公司员工发现纸箱丢失,寻找未果后报警。梁丽告诉同事她捡到一个很重的箱子。梁丽的两位同事将箱子打开,并经梁丽同意取走两包黄金首饰。梁丽拿出一包黄金首饰交同事去鉴定真假。下班后,梁丽将箱子带到住处。警方到梁丽家询问其是否从机场带回物品,梁丽予以否认。警方发现床下纸箱,并追回相关首饰。梁丽涉嫌盗窃罪被批捕。检察院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该案被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普遍关注。最后检察院以证据不足做出不予起诉决定。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按照通常案例教
14、学模式对该案进行案例教学,则会出现影响课堂效率的以下情况:一是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来介绍案情。对案件发生和审理的过程进行介绍,是传统案例教学的必要环节。本案案情和审理情况的介绍可能要用十分钟以上的时间。二是学生对该案的认识是按照一个完整的案情和审理过程来理解该案,涉及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的司法行为、社会舆论的介入,很难准确领会利用该案要解决的主要法律问题。三是教师和学生对案件的认知各有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而且每个人从不同的法律角度来重述案件。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都是发散的,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按照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则是从具体的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角度,
15、由师生一起来思考具体的法律问题。该案可以用来讲盗窃罪或侵占罪的构成;可以用来讲司法程序或“不予起诉”问题;可以用来讲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构成要件;可以用来讲“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等。无论讲授上诉法律知识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嵌入这样一个“特定场景”:珠宝公司员工将装有14公斤首饰的纸箱放在柜台前1米线外,然后到别处咨询登机信息。33秒后清洁工梁丽将该无人看管的“纸箱”推走。如果将理论知识和“特定场景”目的很明确地镶嵌在一起,则明显有三个优点:一是节约了介绍案例的时间,主要对33秒钟内发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即可。二是统一学生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师生在这一“共识”的基础上来思考和讨论具体的法律问题。三是
16、对法律问题和“特定场景”的利用,可以进行法律思维的规范性培养。利用对清洁工梁丽33秒钟的“拾得”行为与盗窃罪和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反复比对,就是学者所谓的“眼光往返流转”的法律思维过程。另外,嵌入的“特定场景”与社会生活、法条、法学理论基本上可以对应起来。法律是对生活中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法律条文的主要逻辑结构就是“行为+法律后果”,而行为都是发生在“特定场景”之中,也就是说大部分法律条文实质上指涉一个高度概括的特定场景。法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中的“特定场景”,为法律条文提供理论依据。因此,“特定场景”是联通社会生活、法条和法学理论的桥梁和纽带,在法学课堂上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教学是可行的。(项目名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2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法理学“嵌入特定场景究问式”案例教学改革。)-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