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0691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61摘要:“内圣”是人们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外王”则是外在行为的至高表现。古今中外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不仅是众多思想家在内在修养上的追求,还是为所处时代找到适合的规矩,施以适宜的政治治理实现自我的政治抱负。本文探其起源,论述其代表思想,挖掘其深度与广度,最终赋予这一思想以现实意义,为提高个人素质乃至整个国民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提升个人素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关键词:内圣;外王;理想人格一、内圣外王思想的概述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现于 庄子 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以上可以精确看出第一句的“一”也就是内圣外王。其后作者所描述的

2、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的形象,突出了作者对“内圣”人格理想的表述。而后作者明确指出:“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庄子 天下篇中讲道:“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篇作者的“内圣外王”之道是其政治设想与政治主张,“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的追求,是一种人格境界。“内圣”是修身养德,要求人成为有德性的人,时时以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直至内圣的至高境界。“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国效力,为君王建功立业。内圣最终到达外王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二、内圣外王思想的诠释(一)孔子:内

3、圣外王思想的发起者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需正其名得以维护家庭尊长,社会秩序。孔子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能不能有高尚的品格在于自己。“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句话在对于自我与他者的立身,孔子给予了明确的说法,这也就为内圣外王奠定了基础。孔子对于这一思想的提出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孔子也可被认为是这一思想的发起者,孔子对于克己复礼为仁,修己而通达,维护礼制有明确的表述,是周礼的极大维护者。礼制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就是用外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而塑造理想人格。内圣外王通俗来说就是个人品格的塑造,而在这个构成中,通过内

4、圣的修养,外王的行为得以形成,从而达到圣人品格高度,形成理想人格。从“内圣”角度看,孔子的主张中表现为“为仁由己”。孔子非常重视礼,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孔子的著名语录,孔子用礼制来约束人的行为,用礼制来给予人们思想的规范,一个人能不能成为诚意正心的圣人,其本源在自我的修养,在不断的内圣、为仁之中,个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内修于思。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已经慢慢地有内圣的表现,一种内在精神的高度。但是,孔子对于这一观点并未明确指出,只是强调个人品格,这也就为内圣外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外王”角度看,儒家以“修己”为基点,而以达到“治人”为终点。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孔

5、子所处的封建制度社会背景下,孔子的思想无疑是为了各司其职,恢复礼制,达到社会有序,稳定和平。内圣外王是有机整体,孔子重视修己而达到外王,内圣外延至外王才有现实意义,外王的实现,内圣思想的修为也才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子曰:“夫仁者,己欲浅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文/张书(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2560)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62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句话明显显出孔子的观点,自我的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或者说自己修身的同时,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周围的人也通达。换个语境也就是表达,在内圣外王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达到某种程度,你也要帮助你周围的人使他们成为和你一样的人,达到同样

6、的高度,这样才能具有内圣外王的品质,这样也就发挥了外王的作用。论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外王而有礼法,仁政之道的体现。以道德家为首,统治者至于圣人,成为仁人,成为圣人。孔子提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内圣外王”一词虽然最早呈现于庄子 天下篇一文中,但是在此之前儒家就已经有这一思想,虽并未提及“内圣外王”,但不可否认儒家对这一思想的萌芽作用。(二)孟子:内圣外王思想的践行者第一,性善论。孟子在人性思想方面,主张人性本善,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孟子对于人性本善与孔子的主张

7、又有着不同之处,孟子通过四端即“仁、义、礼、智”来表达人的品格,以此来规范人的行为。将其作为人之为人的标准,人是具有人性的,只要好好的控制那么我们也就会向善的方向发展。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孔子,都能成为圣人,但是只要不断修行,终于一天会成为像孔子一样的圣人,这也就是内圣的修行。第二,王道说。孟子主张以德服人、民为贵君为轻、尊重民意、以民为重的国家治理形式,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的政治思想,以人民为国家实施制度之本,他常常与梁惠王的对话提到这一观点。对于当时的王权持有者,孟子常常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对于某些行为他会给出强烈的批评。不过,他对于治国理政还是提出了许多超前的建议,以爱人之心帮助并教导当时的政

8、权者以王者之道而治,而非霸道之治。这也就是外王的体现。孟子通过人性以及四端来达到人的内圣,然后实施王道,由仁学发展到仁政,孟子对于孔子继承发展的也就体现在这,孔子停留在个人品格的形成,然而孟子更明显地将仁推行到政治上,也就是外王,对于内圣外王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孟子认为人不仅具有理想人格,而且对于王权领导者还应具有王道政治。详细分析内圣与外王的关系,孟子认为内圣是外王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孟子更重视于内圣,认为只有修行了内圣才有可能延伸出外王。以此也可以明显看到孟子对于内圣外王认识的缺陷,忽略了二者的许多联系与环节的差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与政治之道要以客观的角度对其分析,了解内圣与外王二者的联

9、系与差异。(三)庄子:内圣外王思想的诠释者第一,内圣。庄子对于内圣这一思想所描述的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君子的形象,突出了对“内圣”人格理想的表述。庄子对人的品级划分,内圣的修炼程度也就是划分人品级的重要依据。天人最高是人追求的最高目标,神人能精神与天地共存,至人有人认为老子已经就是这一境界的代表,圣人能成为王者内圣而外王。君子则是众多人的代表,谦谦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具有最基本的为人之品格。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追求人的最高境界,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达到精神超脱,天人的存在。第二,外王。庄子认为:“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外王”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庄子 天下篇中讲道:“以法为分

10、,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内圣外王”之道是其政治设想。从 天下篇中进一步看出,“内圣外王”是天下之治道术者的追求,是一种人格境界和政治上的诉求。第三,内圣外王。此为王者,内的修养外的王者之气以此影响世人,管理黎民百姓,达到长治久安。庄子,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 天下篇:“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以上可以精确看出第一句的“一”就是内圣外王。解释了“圣”与“王”的关系,思想家提出思想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诉求也是为了百姓更好的生活,达到路不拾遗,国泰民安。这一思想源远流

11、长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达,这一词是在庄子的著作中正式提出,在思想百汇的时代,著名思想家都有其表达的重点,总的来说,人生的修养极其重要,修身为个人生活基础,治国为个人政治抱负,思想家提出这一思想就是为了约束也是为了引导人们的个人追求,为国家政治治理提供依据。三、内圣外王思想的现实意义追根溯源庄子可谓是这一思想的正式提出者,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一境界就是西方世界所追求的终极。终极存在、终极解释、终极价值,其中终极价值与其最为相似,达到至善至美,即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圣外王。古有君子之说,现有最美之谈,内在的修养以及由内至外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内圣外王这一思想观念的普及对于提高个人内在修养,提升社会责任

12、意识和社会和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提高个人内在修养内圣外王,是人所达到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孔子古代的圣人通过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观点,COMEDYWORLD世 说 新 语63以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个人涵养亦是内圣修养的重要性,正确地培养人才,以达到内圣外王。当然在当代社会不再是古代的王者当道,君授神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内圣外王的修养赋予了时代内涵,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内圣”就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有君子修养,格物致知,包容之心,无私奉献,达到圣人品格。“外王”指做事的本领、手段、修为,最终是为更多的人服务,所以做事就要有手段,就要成功,就要努力,而“外王”

13、的权谋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现代社会个人的内圣精神,外王的行为,更是人所追求的目标,坚持内圣外王的思想,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内在价值。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已经渐渐满足人们的需要,然而精神文明的程度却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精神的不充分是时代发展重要阻力。提倡内圣外王的思想有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提升公民素养,当今社会的快文化与浮躁,网络流行文学影响着社会价值观的走向,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环境需要共同去承担,人人时时以真诚、谦和温雅、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性待人;克己复礼、规行矩止、进退有度、以君子之礼行其事,社会也将是一个和谐友爱、文明有礼社会。

14、(二)促进社会和谐华夏文明几千年从未间断,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文明在继承中得到传承,不断发扬,促进人类的文明进步。提倡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是道德与政治统一的治理方式的继承与发展。内圣与外王是相互联系的,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外王是内圣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内圣外王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其主张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的修身、修养,但是对于其外部的政治制度并无要求,另一方面,他们要求制度的不断改善,促进自己精神境界的提高,但不要求政治制度对自身社会生活的保障。封建王权的治理离不开道德,政治的实施只有在道德的指导下实施才能井然有序,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而是独断专横,政治不得人心,这样的封建统治也

15、是不会长存的。内圣的修养包括真诚、正心、致知、修身,而外王则表现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内圣外王思想也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产生重要影响。内圣外王思想主要通过自身内修的方式,以实现个人价值和回报社会,进而达到稳固社会。在中国封建制度社会,人治而非法治的社会背景与思想主张受制于人治的缺陷从而使“内圣外王”实施起来较难,从而出现了内外不统一或者是内外错位的人格存在。因此,加强内圣外王的修养,促进社会和谐,构建文明环境。结语内圣外王思想发展渊远,被赋予的时代意义特征明显,各思想家表达不一,其实质高度统一,保持继承与推新的态度,不断丰富着这一思想。内圣外王,是人所达到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孔

16、子通过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个人涵养亦是内圣修养的重要性,正确的培养人才,以达到内圣外王。当然在当代社会不再是古代的王者当道,君授神权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在现代社会的内圣外王的修养赋予了时代内涵,依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内圣”就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有君子修养,格物致知,包容之心,无私奉献,达到圣人品格。“外王”指做事的本领、手段、修为,最终是为更多的人服务,所以做事就要有手段,就要成功,就要努力,而“外王”的权谋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现代社会个人的内圣精神,外王的行为,更是人所追求的目标。坚持内圣外王的思想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促进社会

17、和谐。参考文献1 蔺惠惠.浅析“内圣外王”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J.企业导报,2012(04):240-241.2 周可真.儒、道、法的“内圣外王之道”J.江淮论坛,2017(04):36-39+56.3 刘源.庄子的内圣外王思想研究 D.西南大学,2016.4 陈赟.庄子 天下篇 与内圣外王之道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454-476.5 王俊杰.溯文化之根强精神之基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拓展 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18):52-61.6 王因.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13.7 沈锦发.孟子内圣外王思想之研究 D.华东师范大学,2011.8 裘士京,孔读云.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J.学术界,2006(01):114-118.9 李飞.再论庄子 天下的学术立场 J.甘肃社会科学,2014(05):40-44.10 盛志德.论语中孔子思想的内在结构 J.青海社会科学,2014(03):33-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