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7036935 上传时间:2024-12-2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7.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规划(2009-20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订重点规划11个行业,对全省服务业发展提出总体要求,是编制各服务业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12年。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一)发展现状。总体规模发

2、展壮大。“十五”以来我省服务业规模总体呈平稳扩大趋势,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由2000年的1549.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35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8%。专栏1 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专栏2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趋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服务功能得到加强。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旅游、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服务业中比重稳中有升,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教育、文化、卫生、农村服务业等不断优化升级。专栏3 2008年四川省服

3、务业内部结构行业名称增加值(亿元)比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7.5113.0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46.685.67批发和零售业736.4116.93住宿和餐饮业360.208.28金融业459.2910.56房地产业388.428.9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8.272.4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59.193.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5.511.2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03.854.69教育367.278.4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5.104.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6.252.44合计 4350100税收和就业作用明显。2008年全省服务业实现

4、税收749.6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2%,是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服务业从业人数1445.5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30.5%,服务业新增就业数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数量的52.1%,成为我省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产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0年以来,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约24.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2008年服务业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7.13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51.1%提高到2008年的54.8%。专栏4 2000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专栏5 2008年

5、四川服务业各行业税收情况行业名称税收收入(亿元)比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36.034.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7.302.3批发和零售业191.2325.5住宿和餐饮业19.532.6金融业90.4012.1房地产业198.112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1.965.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6.384.9教育2.370.3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2.22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250.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371.8其他行业94.4412.6合计749.6100开放合作步伐加快。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各种社会资本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等企

6、业相继落户四川,目前全省已有4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55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保险机构以省级分公司计算)、140家外资批发零售企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蓬勃发展,2008年全省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二)主要问题。对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各级政府对服务业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和应有重视,导致政策扶持不够、工作推进不力。部分服务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意识,现代经营理念薄弱,难以提供高效服务。对农村消费市场关注不够,农村服务消费能力长期不足。增速和占比有所下降。2000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年发

7、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旅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服务业增速仅8.3%,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0年41.1下降到34.8,降幅高于全国同期5.3个百分点。专栏6 四川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总体规模较小,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11位,仅为广东的28.4%、江苏的37.3%、浙江的4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19.3、3.7和6.2个百分点,与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70%的差距更大。人均服务品拥有量为5345元,仅为全国平

8、均水平60%,居全国第23位。专栏7 全国及部分省区服务业占GDP比重和人均服务品拥有量对比发展结构不尽合理。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力较弱。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41.7%,17个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缓慢,农村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体制性约束日益突出。市场化程度低,铁路运输、电力、通讯、公用事业等行业垄断现象较为普遍,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较多。服务产品价格管制较严

9、,有些服务产品价格难以及时、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效益。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体系尚不健全。服务业涉及行政管理部门较多,职责分工交叉,条块分割,统计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协调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发展合力。专栏8 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及占全省比重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重点行业,强化社会分工,合理规划布局,优化政策环境,深化体制改革,

10、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服务业管理,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关联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重点行业,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区域产业指导政策,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坚持依托城市,带动农村。以中心城市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服务

11、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有效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坚持以城带乡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坚持服务生产,提升消费。加快发展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民生性服务业,提升和扩大居民消费。坚持专业分工,互动发展。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扩大和深化社会化专业分工,促进工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扩大服务业务外包,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强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村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坚持创新

12、机制,扩大开放。抓住成都列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全省服务领域改革,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吸纳各种人才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三)发展目标。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品牌,形成优势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总

13、量快速增长。力争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基本持平,遏制服务业比重下滑的趋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力争2010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GDP增幅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专栏9 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指数回归分析预测结构不断优化。力争到2012年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农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业、对外服务贸易优势更加突出,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民生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形成以成都特大城市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覆盖城乡、功

14、能完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布局。就业和税收贡献加大。就业贡献显著增强,到2012年力争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5%,达到1700万人左右,其中新增就业人口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5。创造税收不断增加,力争到2012年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我省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5%以上。专栏10 四川省服务业就业容量指数回归分析预测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实施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有较大知名度的重点品牌,到2012年力争培育1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全省3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企业100强。三、规

15、划发展的重点行业根据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突出我省比较优势,规划选择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增长潜力大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农村服务、旅游、文化、科技和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对外服务贸易等11个行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一)现代物流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强化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到2012年力争

16、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培育5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物流骨干企业。2.发展布局。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构建“一个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和8个次区域物流中心”的四川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即以成都为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攀枝花、泸州宜宾、达州、绵阳广元、南充、遂宁内江、乐山和雅安为次区域物流中心,共同将四川建成西部物流中心。专栏11 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专栏12 物流中心发展方向成都物流中心。发展面向全国跨省区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使其形成承接国际区域性货物周转的能力,形成全国性物流中心。攀枝花物流中心。发展矿产资源、钢材

17、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辐射川、滇、黔交界区域。泸州宜宾物流中心。发展酒业、化工和机械物流和集装箱内河航运物流,辐射川、滇、黔、渝交界区域。达州物流中心。发展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物流,辐射川、渝、陕、鄂交界区域。绵阳广元物流中心。发展电子产品、农产品物流,辐射川、陕、甘交界区域。南充物流中心。发展商业零售、农产品(冷链)、建材和食品物流,辐射川、渝交界区域。遂宁内江物流中心。建设仓储配送设施,发展应急物流。乐山物流中心。以大件运输为特点,形成水路联运的物流中心。雅安物流中心。发展矿业、机械加工、农产品物流,辐射西藏、攀西等地区。3.发展重点。促进物流集群发展。整合物流资源,科学布局物流园

18、区和物流中心,推进现代物流业集群发展。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大件、电子、化工、矿产资源、酒业、钢铁、冷链、粮食等专业物流集群,围绕快捷需求和零星需求发展小件快递物流集群和零担物流集群。建设物流快速通道。加强成都主交通枢纽和其他次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出川大通道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协作,配套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强化水陆联运、物流配送等功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依托。专栏13 物流快速通道布局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实施供应链管理,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形成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19、格局。培育一批拥有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四川市场,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应用。继续推动区域性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适应我省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大力宣传和推广物流国际、国家标准,推动物流设备、设施和交换平台标准化。专栏14 现代物流重点项目1.物流园区。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物流园区、新都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龙泉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遂宁物流园区、泸州物

20、流园区等。2.物流快速通道。成都主枢纽。铁路:新建成都铁路新客站、集装箱中心站、货车外绕线和城市轻轨铁路。公路:新建成都机场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城北客运中心、沙河堡客运中心和机场客运中心等,航空港货运中心、清白江公路货运中心等。航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航站楼扩建等。次级交通枢纽。广元雪峰汽车客运中心、绵阳汽车客运总站、宜宾高速公路客运站、泸州市客运中心等综合客运枢纽。扩建西昌机场,新建亚丁、川南机场等。泸州、宜宾、乐山港口建设。3.物流信息化建设。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四川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建设等。(二)商贸流通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西部商贸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批发

21、、零售、会展等行业加快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商贸结构,创新流通方式,发展新兴业态,扩大流通规模,增强市场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实现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升级。到2012年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0亿元,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到1100 亿元,打造10个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100个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培育3户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2发展布局。按照“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发展要求,连接四川境内各区域商贸中心,构建核心节点、省际节点、省内节点相互配合、层次清晰、功能较为完善、布局基本合理,有特色的现代商贸网络体系。专栏15 商贸流通业布局专栏1

22、6 商贸流通业布局重点1.核心节点。成都。建成中国西部的批发基地和购物中心,成为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全球的商贸中心城市。2.省际节点。达州。辐射川、陕、鄂、渝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泸州、宜宾。辐射川、渝、黔、滇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攀枝花。辐射川、滇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广元。辐射川、甘、陕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康定、马尔康。辐射川、藏、青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3.省内节点。绵阳、德阳、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乐山、眉山、广安、雅安、巴中和西昌等区域中心城市。3发展重点。建设批发贸易平台。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市场特色,强化市场功能,引入现代交易方式,扶持发展一批大型

23、生产资料、消费品、特色农产品等专业批发交易市场。以出口商品基地为载体,结合市场开拓与建设,发展面向国内外客户的国际性专业化市场。加快旧货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市场发展。专栏17 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1.批发贸易。新都医药大市场、攀西矿产品交易市场、攀枝花川滇特色果品集散中心、西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川南服装皮革城专业市场、川南交易市场等。2.零售贸易。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新城西商贸城、九龙仓双流国际品牌直销商城、香港新沣彭州奥特莱斯项目、川东北现代汽车商业城、西昌沃尔玛商贸中心、甘孜康巴商贸中心等。3.会展贸易。温江中国西部国际汽车城、龙泉国际汽车博览新城、龙泉纺织服装城、新津亚特兰蒂斯黄金时代、西

24、部药都、大巴山商务会展中心、西部五金机电交易市场等。促进零售贸易升级。促进连锁经营多领域跨地区发展,引导连锁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发展集传统特色商业与现代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培育会展贸易品牌。充分利用成都市良好的会展业软硬件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培育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糖酒会等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知名会展品牌,把成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会展城市。引导具备条件的二级城市培育区域性展会。(三)金融服务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培

25、育金融市场,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善融资结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到2012年力争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较强的金融聚集和一定的辐射能力,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2发展布局。按照“立足四川,辐射西部”的要求,形成核心区域、次区域的放射状布局。以成都为依托的核心区域,建成金融总部经济区和后台服务区。以四川重要二级城市为支撑,促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业聚集。专栏18 成都金融核心区布局3发展重点。建设西部金融机构中心。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川设立区域总部或法人机构,支持发展银行、保险、证券

26、、期货、信托、基金、资产管理、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推进现有信托机构重组,探索建立金融控股集团。建设西部金融交易中心。建立完善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提高交易效率。发展区域票据交易市场。争取建立区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壮大成都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争取成立西部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西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将客户服务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票据处理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后台总部落户成都。加强成都高新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创新发展各类金融产品。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参加全

27、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鼓励发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金融产品,促进各种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建设农产品期货交割点,推进化肥、天然气的远期合约交易,促进保险市场发展,培育金融中介服务市场。推动资产证券化,探索发展信贷二级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以信贷征信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金融领域司法环境整治,规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四)现代信息服务业。1思路和目标。突出比较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强化信息基础,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努力形成新型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到2

28、012年力争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培育5户年经营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的大型信息服务企业集团,将成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2发展布局。加快成都国家信息服务业基地建设,构建以成都市“五区、三基地”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域,绵阳科技城和其他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为主并各具特色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专栏19 成都信息服务业核心区“五区、三基地”布局“五区”指以成都高新西区、成都高新起步区、武侯科技园、天府软件园、科技孵化园为重点区域,辐射周边的信息服务业核心发展区。“三基地”指位于国家级信息服务业基地的国家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灾备和信息后援支持基地。

29、专栏20 信息服务业核心区(成都)布局3发展重点。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与灾备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整合信息网资源,推进“三网合一”。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等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发展提升信息传输业。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大型信息服务企业,大力提高信息传输水平,重点发展基于3G技术的无线高速宽带信息传输,进一步提高有线宽带信息传输速度,积极发展信息传输增值业务。重点发展软件业。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四大领域为重点,积极拓展软件外包业务、信息技术运行维

30、护,鼓励企业通过CMMI认证和ISO认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形成研发设计企业集群,增强软件业整体实力。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以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等为重点,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研发中心、数字化媒体运作平台和数字娱乐消费体验中心。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与服务创新。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专栏21 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农村信息服务推进工程、工业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经贸信息服务推进工程、

31、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工程、西部金融中心信息服务配套工程、电子政务工程、成都信息服务基地实施工程、下一代网络实施工程。(五)房地产业。1思路和目标。有序发展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在内的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活跃住房二级市场,健全规范房地产市场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和监测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到2012年力争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培育3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建立规范的住房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发展布局。以大中城市为重点,根据城市规划,按照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各种层

32、次和类型的房地产业。其他城市和农村集镇结合城镇建设功能的完善,开发集约型和节约型的住宅小区。3发展重点。优化房地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灾后住房恢复重建,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为重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加大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供应比例,适当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逐步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和建设步伐。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适度房地产投资规模,确保市场供需平衡。加强一级市场调控,使房屋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活跃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增强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加强房地产信息引导,强化市场风险宣传和教育工作。整

33、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提高房地产交易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物业服务。推进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规范物业管理制度,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促进传统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转变。(六)农村服务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服务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构建和完善以农村商贸流通、物流、金融、科技和信息、生活和文化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立符合各地情况,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需要的层次多、功能广、覆盖宽、全方位的农村服务业网络,全面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发展重点。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

34、,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推进农户科学储粮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汽车、家电下乡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扎实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农超对接”,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向农村延伸网点开展业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完善农业抵押担保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完善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普遍

35、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以实施“金农”工程为重点,推广“三电合一”、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业信息网站为代表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构建多平台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的应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事业,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

36、培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七)旅游产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打造旅游经济强省目标,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导产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线路统筹实施,整合旅游支撑要素,拉动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和竞争力。到2012年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培育5户年收入超过5亿元的旅游龙头企业,建成全国重要、世界知名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2发展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大板块、六条精品线” 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一个中心”指大成都旅游区,主要包括成都市及其周边1小时车程的乐山、眉山、资阳

37、、德阳、绵阳、雅安、遂宁等8市。“五大板块”指川西、攀西、川南、嘉陵江流域、川东大巴山五大旅游板块。“六条精品线”指九环线、西环线、成乐环线、三国文化旅游环线、香格里拉环线和红色旅游线等六大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专栏22 旅游产业空间布局3发展重点。完善旅游产品。依托优势资源,创新发展一批专项旅游产品,完善观光旅游产品,努力实现旅游产品从以观光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举的转变。实施旅游线路统筹行动,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线路,完善自助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挥区域旅游产品整合优势。专栏23 旅游产业产品体系1.度假旅游产品。三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第一山”、大九寨、青城山都江

38、堰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10个省级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蜀南竹海生态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度假旅游区,大邑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度假旅游区,雅安周公山度假旅游区,攀枝花红格温泉度假旅游区,螺髻山度假旅游区,西昌邛海运动休闲度假旅游区,“中国死海”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区2.七大专项旅游产品。九大生态旅游区:四川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四姑娘山生态旅游示范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二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光雾山诺水河生态旅游示范区,攀西大裂谷格萨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华蓥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宣汉百里

39、峡生态旅游示范区。工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专业村、农业主题公园、旅游农业商品等。绵阳科技城、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航天高科技工业旅游,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等水电工业旅游,水井坊、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郎酒等酒业工业旅游,德阳重装工业旅游等。六大红色旅游区:四渡赤水红色旅游片区、金沙江彝海红色旅游片区、大渡河甘孜红色旅游片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片区、伟人故里红色旅游片区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片区。五大节庆旅游活动:中国(四川)南国冰雪节、中国康定情歌节、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中国蒙顶山茶文化国际旅游节、攀枝花国际漂流节。体育健康旅游产品:体育旅游、中药康体旅游产品、户外专项旅游。自驾车旅游产

40、品:香格里拉秘境之旅、重走长征路、剑门蜀道、攀西大裂谷探秘、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自驾车旅游。季节性旅游产品:攀西冬季阳光之旅、西岭雪山温泉旅游、九寨沟赏雪旅游及古镇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形成“南国冰雪、阳光生态、温泉度假、健康运动、多彩民俗”等5大冬季旅游品牌。3.观光旅游产品。五大世界遗产观光旅游精品: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国宝大熊猫栖息地。十大文化观光旅游产品:三星堆金沙遗址古蜀文化、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青城山道教文化、三国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康巴文化、藏羌风情走廊、彝族文化、罗家坝巴人文化、川南酒文化。4.地震遗址游产品。地震遗址纪念地、地震博物馆、地震遗址探险

41、游等。加强旅游营销。明确主攻客源市场,强化境内、推动境外、重点周边、确保省内。构建旅游营销整体价格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营造出“价格洼地”竞争优势。实施整体联动宣传促销,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树立“天下四川有爱,熊猫故乡更美”安全、舒适的旅游形象,继续开展“四川人游四川”、“四川爱心之旅”活动。突出网络宣传促销作用。提升接待能力。争取旅游资金投入,加强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景区(点)上档升级,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推动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互动发展。健全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旅游标准

42、化、规范化管理,做好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八)科技和咨询服务业。1思路和目标。以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档次与服务水平为重点,规范发展咨询服务业,形成具有较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和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咨询服务体系。到2012年力争科技和咨询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科技和咨询服务企业,将四川建设成西部科技和咨询服务业基地。2发展布局。按照“一心、四区、多点”展开布局,形成以成都为中心,以成德绵、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片区为依托,带动

43、其他城市、辐射西部地区的科技和咨询服务网络体系。专栏24 科技和咨询服务业各功能区发展方向1.“一心”。指成都为全省科技和咨询服务业发展中心,重点绕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提供服务。2.四大片区。成德绵片区:重点围绕重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川南片区:重点围绕新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饮料食品等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攀西片区:重点围绕水电、钒钛、有色等优势资源开发提供服务。川东北片区:重点围绕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产品加工提供服务。3.其他中心城市。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3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

44、训、技术转移、节能减排服务、农业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开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快发展一批企业孵化器、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工业设计和节能服务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科技中介、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促进专利代理和专利技术交易发展。规范发展咨询服务业。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经济鉴证类服务业,扶持发展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各类代理、工程项目管理、职业培训等行业。建立咨询服务从业人员资质认定制度,加强各类专业人员

45、培养。引进和培育优秀咨询服务企业或机构,加强对外开放与交流,积极提升我省咨询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九)文化产业。1思路和目标。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突出巴蜀文化特色,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战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和壮大。到2012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培育3户以上年经营收入50亿元的文化企业集团,基本形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文化强省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格局。2发展布局。构建“一个集中发展区、四个特色发展区、若干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布局。集中发展区指成都都市区。特色发展区指川西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川中历史文化产业

46、发展区、川东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区。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指省内国家、省、市(州)三级基地和园区。专栏25 文化产业发展布局1.集中发展区。成都都市区。发展创意设计、文艺创作、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演艺、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2.特色发展区。川西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区: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演艺娱乐、影视制作、民族工艺品生产等。川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区:发展以酒文化、茶文化、盐文化、灯文化、恐龙文化、长江上游文化等为主的文化博览、演艺娱乐、影视制作、民间工艺品制作、广告创意设计、印刷包装等。川中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区。发展以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博览、艺术鉴赏、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川东北

47、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区。发展红色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文艺演出、图书出版、文博展览等。3.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自贡中国彩灯文化发展园区、成都武侯祠锦里旅游文化经营管理公司、建川实业集团、广元市女皇文化园、成都市三圣花乡景区、成都市兴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九寨沟演艺产业群、三星堆文化产业园、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物苑有限公司、成都洛带客家文化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863数字媒体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四川文化产业园区、成都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都红星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