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超市售货管理系统
<P>第一章 绪论</P>
<P>1.1 市场目标分析<BR>随着现在超市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我们用人的工作量是无法完成超市售货管理任务,本软件针对超市售货管理的业务,可以全面实现对超市的商品管理、进货管理、售货管理、报损管理,用户管理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大大减轻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全面提高了超市售货管理效率及服务质量,使超市收获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应用本系统可以在计算机上灵活、方便地管理商品销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处理效率,使管理更加现代化。本系统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内容,按一定的要求、科学、合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具体包括菜单设计、数据录入、统计、查询等各种设计。从而使本系统完全能满足经济性、灵活性、系统性及可靠性的要求。<BR>数据库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基础。在分析阶段要和用户双方切合作,共同收集和分析数据管理的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要求。<BR>针对超市售货管理系统,分别对采购,售货,库存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BR>1.2可行性研究<BR>本系统的设计是使用了Visual FoxPro6.0来设计,Visual FoxPro6.0是一个具有Fox数据库系统的软件,Visual FoxPro数据库是一个提供了丰富的命令和函数。多窗口的用户界面,录活实用的菜单生成语句,还具有开放结构SQL语言,多种开发工具和超加速查询以及与C语言接口等众多样性能,还利用了Rushmone等技术,不但使它具有管理大型数据库的能力,更使得FoxPro开发的应用系统其界面美观大方,方便操作,数据共享度高,运行速度快且节省了内存空间等优点,Visual FoxPro与Visual Foxbase兼容性好,原来的Visual Foxbase及dbase 的程序完全可以在FoxPro中运行,且在原掌握前两种系统的用户只需学习新系统添加的内容即可以运用。<BR>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在一系列丰富的命令和函数,采用命令窗口与平台结合的操作方式,而且采用了一种自然的语言,程序的可读性极强。通过多个版本的升华,它在可视化开发程度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开发平台。<BR>Visual FoxPro6.0的新功能如下:<BR>1.Access和Assign方法程序<BR>利用这两种用户自定义的方法程序可在查询或视图更改属性的值时执行所需的代码。<BR>2.Active Document<BR>Active Document 是一种基于Windows的,嵌入在中的非HTML应用程序,它提供了在界面中访问该应用程序功能的途径。Visual FoxPro6.0的Active Document 应用程序与任何其他的Visual FoxPro6.0应用程序一样,都可以运行表单、报表和标签,将类实例化,运行代码及操作数据,而且Active Document 应用程序还具有自身的优势,即能包容在像Internet Explorer 这样的Active Document 容器中。<BR>3.组件管理库<BR>“组件管理库”是一个新工具,能帮助用户将类库、表单、按钮等对象进行分组并组成对象、项目、应用程序或其他分组。<BR>4.代码范围分析器应用程序<BR>代码范围应用程序可记录文件中的哪些代码行被执行了。而分析应用程序则提供了那些行被真正执行,一行代码被执行的次数,所消耗的时间等信息。Visual FoxPro6.0 的“代码范围分析器”提供了可以使用并进行定制的代码范围引擎,以及一个多窗口应用程序,用语分析程序和项目。</P>
<P>5.对GIF和JPEG图形的支持<BR>经过改进的Visual FoxPro6.0支持GIF(GraphicsInterchange Format)和JPEG(Joint Photographic Electronic Group)图形文件格式,以进一步加强对Internet互操作性的支持。<BR>6.HTML帮助<BR>HTML Help是Microsoft所提供的用于创建适应Internet时代要求帮助文件的解决方案。Visual Studio中带有的HTML Help Workshop,可用于为Visual FoxPro应用程序创建和发布 HTML Help 文件。<BR>7.新的和改进的语言元素<BR>Visual FoxPro 语言已经得到了改进,以简化编程工作。而且,将Visual FoxPro 6.0 API库 Foxtools.fll中的许多有关文件名操作的函数也添加到了Visual FoxPro 中。<BR>8.OLE施放<BR>Visual FoxPro 6.0 现在支持OLE施放,这是一个强大而且有用的工具,允许在其他支持OLE施放的应用程序之间移动数据。<BR>9.项目管理器挂接程序<BR>在以前版本的Visual FoxPro 6.0中,访问项目的唯一途径是像处理.dbf文件一样,处理.pjx文件或以窗口标题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器”窗口。为了能以编程方式访问“项目管理器”,采用了Project对象关联模型。<BR>10.项目管理器挂接程序<BR>在以前版本的Visual FoxPro 6.0中,访问项目的唯一途径是像处理.dbf文件一样,处理.pjx文件或以窗口标题为基础的“项目管理器”窗口。为了能以编程方式访问“项目管理器”,采用了Project对象关联模型。<BR>11.自动服务程序(Automation Server)的改进<BR>Visual FoxPro6.0提供了经过改进而更可靠的自动服务程序。<BR>12.新增和改进了的向导和生成器<BR>除了对已有的几个向导进行了改进之外,Visual FoxPro 还带有新的向导和生成器,帮助你生成应用程序,创建数据库,在Web上发布数据,建立对象模型,以及创建你自己的向导。<BR>13.对2000年日期的支持<BR>Visual FoxPro6.0中的一些语言得到了改进,以在应用程序代码中支持2000年超市售货管理系统有这些特点<BR>1) 超市售货管理中节省的人力,减轻了售货员的劳动强度。<BR>2)降低了成本及其他费用。<BR>3)改进薄弱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BR>4) 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BR>5) 其他各种有利方面<BR></P>
</p>
概述: 旧事英语作为一种运用言语,在遣词用句方面构成了自己共同的作风,本文从旧事英语中词语的构成及翻译两个方面,引见了旧事英语的言语特征,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和英文报刊读者阅读英语旧事有所协助。<br> 中心词汇: 计算机毕业网 旧事英语新词新语翻译<br> <br>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群众传媒的英文报刊给我们翻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英文报刊运用的是一种特殊 的言语,即旧事英语,旧事英语作为一种运用言语,已逐渐从普通英语中独立出来,其遣词用句等方面也与普通英语有着不少的差异。了解旧事英语的言语特点,可以协助我们更快地获取世界最新信息,更充沛地享用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益处。<br> <br> 一、旧事英语的“新词”及翻译<br> <br> 英文报刊不只是报道旧事的媒介,而且称之为运用新词的庞大机器和杜撰新词的庞大工厂。了解新词的构成方法,将对尽快把握 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大有协助。新词的构成方法灵敏多样,罕见的有以下几种。<br> 1.派生词<br> 派生词是把词根与前缀或后缀相结合所构成的新词,是旧事英语中最罕见的创词手腕。如,在报刊上较为生动的后缀有:-ism(表示“歧视”):sexism对女性的歧视;-wise(表示“在……方面”):personalitywise(在特性方面)。较为生动的前缀有anti-(表示“支持、反传统的”):antimusic(反主流音乐);non-(表示“否认、相反”):nonpolitical(非政治的)。<br> 2.缩略词<br> 出于浪费篇幅、精练言语的需求,旧事英语中运用缩略词的频率极高,主要有三种方式:(1)截短词。这是截除原词的某一(或某些)音节所得的缩略词。如,doc——doctor(医生);(2)首字母缩略词。用词组的每个词第一个字母组成,并按字母发音的缩略词。如,DVD——digital video disc(数字电视光盘);(3)首字母拼音词。把词组每个词第一个字母组成并拼读为一个词的缩略词。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br> 3.拼缀词<br> 拼缀词是将两个词的某一局部兼并或在一个词上加上另外一个词的一局部来构成新词。由于拼缀法既可使文字生动,又可浪费用词,所以它在旧事英语中十分罕见。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类:(1)词首+词尾:c-mail——commercial+e-mail(商业电子邮件);(2)词首+词首:interpol——international+police(国际警察);(3)词首+整词:exerhead——exercise+head(运动狂);(4)整词+词尾:screenager——screen+teenager(屏幕青少年,从小就看电视、玩电脑的青少年)。<br> 4.复合词<br> 复合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同构成的新词。由于复合词可以使语句精练生动,因此备受旧事写作人的喜欢。按词性可以将复合词分为复合名词、复合描画词、复合动词等。如human shield(人肉盾牌),top-heavy(善始善终的)。复合法构词才干极强,因此,当旧事英语中需求一个并不存在的词汇时,常会采用将一个短词甚至句子用连字符连起来的方法造词,如:A heart-in-the-mouth situation(惊心动魄的场景),an all-talk-no-action craven(一个只说不举动的胆小鬼)。<br> 5.时兴词<br> 一切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习尚总是首先出如今旧事媒介上,所以旧事英语中构成了少量的时兴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时代开展的轨迹。时兴词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旧词赋新意,如Dove(鸽子→和解派);另一类为生造新词,以迷信技术范围居多,如tailonaut是taikong(中文“太空”的拼音)和astronaut的拼缀,表示“中国宇航员”,“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让这个绝妙的中西合璧的新词融入英语词汇中。<br> 6.外来词<br> 旧事英语词汇的另一个清楚的特点就是经常选用外来词,尤其是在旧事报道中记者提及外国的或早先出现的事物时,为惹起读者的兴味和留意,或更贴切地表达某词语的内涵,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有些外来语由于经常运用,曾经完全英语化了。如,persona non grata(拉丁语)——不受欢迎的人,tycoon(日语)——巨头,tai chi chuan(汉语)——太极拳。<br> <br> 二、旧事英语的“新语”及翻译<br> <br> 1.委婉语<br> 为了尽量逃避和弱化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及带有歧视意味的称谓,运用委婉语成了旧事媒体情有独钟的选择,如:“She is pregnant.”常说成:“She is expecting.”,把mad house(疯人院)称作mental hospital(肉体病院)。<br> 2.比喻性词语<br> 为了迎合群众口味,使言语即深刻易懂,又生动生动,旧事英语中常会运用一些比喻性词语,尤其是与战争、暴力、性爱相关的比喻表达法来增强旧事的兴趣性,力图瞬间即能惹起读者的留意。如:war on poverty(向贫穷停战);用sexy表示attractive或interesting。<br> 3.习语<br> 在旧事英语中,作者为了摒弃因袭、刻意求新,或是为了笼统幽默,增强效果,经常用习语活用的方式。如:They have a mountain of high-resounding resolve and a molehill of results.本句是原习语“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小题大做)的拆用方式,整句的意思是:他们决计很大,调子很高,但收效甚微。<br> 4.俚语<br> 为了延长与群众之间的情感差距,旧事英语常采用深刻口语体言语,使言语亲昵、自然、幽默、生动。较为罕见的俚语有:cool(酷),ego trip(追逐名利),poor mouth(哭穷),goody-goody(正人小人),yuppies(雅皮士)等。<br> 5.引语<br> 引语的运用使言语具有剧烈的真实感和直接感,同时还可以添加结构变化和兴趣性。旧事英语经常转述、征引旧事相关人物的说话,“说”意动词数量很多。如:“My parents were so worried,”he recalled(回想说),“that they consulted a doctor.”。<br> 6.名词定语<br> 由于名词的信息量大,具有浪费篇幅、简化句式的清楚作用,名词定语在旧事英语中也十分罕见,如:power game(权益游戏),labor force(休息力),convenience food(方便食品)。<br> 总之,旧事英语遭到群众性、节省性、兴趣性、时新性和客观性五大要素的制约,构成了用词节省、用语精练、深刻易懂、新奇 生动的特有作风,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愈加正确、深化地了解旧事报刊的内容,增强对英文报刊的学习和研讨。<br> <br> 文献资料<br>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br> [1]卢思源.新编适用翻译教程[M].南京: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br> [2]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br> [3]徐敏,陈颖.报刊旧事英语的特点[J].初等函授学报,2007,(04).<br> </p> <p> </p> <p>
</p>
<P>CDIO教育模式在3G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初探</P>
<P>自2002年起,互联网经历了近10年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IT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由社会机构引导的IT职业教育,改进了中国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轻应用、重知识轻修养的问题,提出了5:5(50%理论教学:50%的上机实践)的教学模式,增加了项目实践环节、增加了职业规划和职业素养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BR> 2009年中国进入3G时代,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数字时代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同时,我们培养的对象也变成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面对新的培养对象和新的应用环境,我们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必须与时俱进。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我们的3G时代数字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BR> <BR> 1 培养对象的新特点 <BR> <BR> 3G时代数字技术的职业培养对象大多是90后,他们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BR> ·他们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个性 <BR> 比较强,不像80后那样比较容易接受规则。 <BR> ·他们从小就接触互联网,是伴随着互联网成 <BR> 长起来的一代,知识面非常广。 <BR> ·他们同时又是伴随中国社会转型成长起来的 <BR> 一代,大多数都比较脆弱敏感。 <BR> 因此,对他们的职业教育一定要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BR> <BR> 2 3G时代职业教育内容的新特点 <BR> <BR>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给信息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大陆”。虽然互联网在过去十年为我们创立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但面向三网融合的3G时代,可以说才是“刚刚开始”。从深度和广度来说,未来的空间还很大。3G时代的信息技术职业教育要取得成功,必须涵盖以下内容: <BR> (1)培养学生对社会需要和人性需求的理解力及自我认知、信念养成的执行力。 <BR>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我们开发的应用必须是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的、必须是有盈利模式的。其次,要引领学生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习惯。比如,聚合型思维的人就比较适合做程序开发、程序测试等细致性工作;发散型思维的人就比较适合做市场营销和创意性的工作。学会鉴赏自己也要学会鉴赏别人,能够识别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BR> (2)培养学生对3G时代专业知识快速的学习力及围绕目标选择知识的鉴别力。 <BR> 3G时代是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了解天下所有的信息,掌握天下所有的知识。要让学生学会围绕自己的目标有选择地快速学习,形成为实现自己目标需要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干中学”。正如百度的总裁李彦宏所言:快速学习我们需要的本事才是成功的关键。 <BR> (3)培养学生的技术架构和模块执行能力及团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BR> 有了目标和正确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的就是强有力的执行力了。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架构能力和踏实的模块实现能力,这里除专业知识要求外,还需要非常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BR> (4)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以适应3G时代“改中用、用中改”的工作常态。 <BR> 3G时代的软件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已不再主要用于销售,而是主要用于运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能够根据运营中碰到的问题,快速地修改、重构我们的应用。“改中用、用中改”将成为未来面向3G的应用工作常态。 <BR> <BR> 3 CDIO在3G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BR> <BR> CDIO颠覆了我们传统的基于软件生命周期的软件工程模型,完全基于应用的需求和实现过程来指导软件的开发。C代表构思(Conceive)、D代表设计(Design)、I代表实现(Implement)、o代表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BR> (1)通过CDIO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CDIO符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基于用户需求展开的应用开发模式,必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3G时代的人才培养最好的模式。 <BR> (21 CDIO强调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统一,突出对人性特征的适应性,符合目前90后群体的教育需求特征。 <BR> <BR> 4 北邮3G职业教育项目的初步探索 <BR> <BR> 在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丁桂芝教授的引领下,笔者开始学习和研究CDIO教育模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CDIO教育模式是目前3G时代面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应用的职业教育最佳模式。结合笔者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上市公司拓维信息的多年教学和开发经验,特别是2006年以后专业从事3G职业教育的经历,笔者总结以下体会并应用到北邮3G职业教育项目中,供大家讨论。 <BR> <BR> 4.1 3G职业教育必须是校企结合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BR> 3G职业教育很多人理解只是移动通信网的开发技术培训,这是十分狭隘的。笔者理解的3G职业教育是面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各类人才培养。未来几年,3G相关的投资可达6000亿,将带动起一个比互联网还要庞大的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我们的3G职业教育必须针对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想要了解这个市场的需求,教育机构必须参与其中,因此,北邮3G项目运作过程是企业和学校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随时参与企业的实践。我们从企业中选聘实训导师像带研究生一样指导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 <BR> <BR> 4.2 3G职业教育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 <BR>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有用人才。通过论坛、活动、讲座和实训导师言传身教让学生理解:人是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来体现个人价值的、人只有通过友善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 <BR> <BR> 4.3 3G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培养对象的性格特征 <BR> 针对90后的特点,每个学期教师都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实践活动。老师提供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设计应用项目,并以小组的形式实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确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公司提供平台予以支持,有经济效益的给学生分成。我们的一个学生设计了“一个贵金属行业短信提醒”项目产生经济效益,公司每月给他支付几千元的分成。 <BR> <BR> 4.4 CDIO的教育模式为3G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完美架构模型 <BR> 3G职业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应用需要。CDIO的教育模式可以说非常完美地应对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应用特点。符合一个AP(应用)开发的工作流程: <BR> (1)构思(Conceive)——商业模型; <BR> (2)设计(Design)__一业务策划; <BR> (3)实现(Implement)——技术实现; <BR> (4)运作(Operate)——项目运维。5结语 <BR> CDIO教育模式为3G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完美架构模型。基于CDIO的教育模型设计出的更完善的北邮3G职业教育体系,一定会为中国的3G职业教育树立起行业标杆。 </P>
</p>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定位问题。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兴专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专业覆盖面大,外延深远,边界模糊。一般认为数字媒体技术是结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跨学科专业。本文分析了社会对跨学科专业的非理性期待,指出专才比通才更适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并对专才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br> 关键词:跨学科专业;通才;人才类型;数字媒体;本科教育<br> <br> 国家对新兴行业的关注与扶植,总能在教育领域率先看到迹象。2000年后,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加大投入,各地动画院、系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尖露头。最近一两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同样迅猛发展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感叹“形势大好”之余也必须跳出喧嚣,扪心自问,具备怎样的素质才算数字媒体技术的合格人才?我们是否有能力培养出这样的人才?<br> <br> 1 “跨学科专业”与“通才”<br> <br> 数字媒体技术“应该”是一个有前途的专业,除了新潮的字眼外,专业的综合性成为受人青睐的重要因素。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成为本专业自我介绍时最常用的标签。人们期望这个专业培养出汇通文理的英才,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做到得心应手、收放自如。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几乎所有人都对专业前途抱有不算谨慎的乐观态度。至于乐观的依据,似乎有些似是而非。<br> 首先,习惯性高估新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在探讨新专业建设的迫切性时,我们常听到类似的提法:某专业人才缺口XX万;与国外差距有多么大;相关行业产值多么惊人等等,数字无不骇人听闻。以动画为例,我们不难听到这类论证过程:<br> (1) 列举中国的少年儿童的数量多么多<br> (2) 列举中国人均消费动画片的时间多么短<br> (3) 推论中国与动画强国差距多么大<br> (4) 继续推论中国动画人才缺口有多少<br> (5) 总结中国还需要培养多少动画人才<br> 看上去这样的论证逻辑严密、论据充分,结合国家大力扶植动漫产业的相关报道,似乎不论我们如何扩大动画教育规模都不过分。四年时间很快过去,等待动画专业毕业生的不是梦想中的高薪职位,而是残酷的竞争与淘汰。动画行业对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没有显露出预想中的好胃口。人才缺口确实存在,某些人才甚至是稀缺。但是需求只有和购买力相结合,得出的数据才有参考意义。我们都知道,经济危机爆发后种种疯狂销毁物资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产品真正过剩,而是面对大众购买力的相对过剩:穷人买不起的商品只能被资本家销毁。如此简单的道理不难明了,在一哄而上的办学热潮中被有意无意忽略的问题总会在某个时候显露出来。当数字媒体技术的本科生毕业时,他们会不会成为相对过剩的“商品”呢?<br> 其次,人们对跨学科专业盲目乐观。我们总认为跨学科专业能够培养通才,他们在两种知识体系间恣意傲游,融会贯通,达到所谓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无论哪个领域内的专家,工作中难免遇到其他领域的棘手问题,看他人处理时手到擒来,不免感叹通才之难求,进而对跨学科专业抱有殷切期待,希望培养兼取二者之长的人才。而真正的跨学科专业可能并非二者简单结合,这些学科解决的也许是完全不同的问题。<br> 以工业设计专业举例,工业设计是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她一度被人称为工业造型。在外行人看来,工业产品可能存在好用不好看的问题,如果有懂美术的人来装饰一下外表,一定会得到一个好卖相。内行们当然清楚,机械加美术不等于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所要解决的人机交流问题也不限于造型。从这个角度讲,工业设计培养的是工业设计人才,这是专才,不是通才。<br>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呢
?当我们把动漫、游戏、多媒体等内容统统放入数字媒体专业的范畴内时,使用通才一词也许带有几分无奈。这个专业的涵盖面过于宽泛,每个具体的方向都独具特色。倘若目标不清,泛泛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得到所谓通才必然百无一用,难当大任。<br> <br> 2数字媒体技术本科生的市场需求<br> <br> 本科毕业生能力不足是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问题,四年的大学时光没有赋予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不可否认,学校的人才培养思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希望学生成为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学生也以高端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这里所谓的高端人才是指具备统筹、策划、管理能力的人才,比如编导、制片、游戏策划、设计师、创意总监等等。作为职业生涯长远规划,这些目标并非高不可及。而作为本科教育的终点和职业生涯的起点,这些工作并不适合大多数毕业生。<br>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应当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动画、游戏、多媒体等专业方向的知识结构既有重叠又不尽相同。我们可以大致上把各类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分为三类:<br> (1) 创作型。创作型人才是数字媒体作品的灵魂之源。导演、游戏策划、设计师、插图师都可以看作不同层次的创作型人才,他们决定作品的风格与特点。<br> (2) 开发型。开发型人才是团队基石。有竞争力的团队需要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型人才是团队中的技术骨干。他们为工作正常开展铺平道路,同时进行技术创新,为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br> (3) 操作型。操作型人才是产品制作的主力军。拥有过硬的操作型人才群是团队效率的保证。<br> 以上三种人才在本科毕业生中都能见到,但人才比例与市场需求却不尽匹配。操作型人才是具体工作的执行者,与创作型和开发型人才相比显得地位稍底,加上老师们时常流露出对创作者和开发者的格外尊敬,都让志向高远的本科生对成为操作型人才心生抵触。<br> 这令我想起在北京工业大学金工实习时的一幕。带领学生实习的大多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偶尔也可以看到高年级的本科生。机电学院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这些学生都是有心人,他们勤练加工技术,在毕业前就可以拿到八级工的资格。老师傅们辛苦多年,拿到六级就不容易,再往上需要理论支持,不容易通过。本科毕业生具备专业知识,同时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工作好找,日后从事科研工作,自己动手不求人,效率大大提高,评定职称也用得到。<br> 不只是机械领域,各行各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从来不曾短缺。企业招聘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指操作能力。比如招聘工业设计专业往往要求三到五年的工作经验,要求应聘者熟悉各种材料,能够制作模型甚至功能样机。动画公司对应聘者手中的一打证书不感兴趣,甚至对作品展示也不信任,现场制作成为证明自己最有效的手段。<br> 大型企业可能看中学生的发展潜力,耐心培养;一些成熟的行业可能会给学生按部就班的成长环境,比如建筑学。更多普通的用人单位期待招募能够迅速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的人才。操作型人才,或者那些具备过硬操作能力的人才将成为他们的首选。另外,高校自身的研发工作也需要相当数量的操作型人才支持才能顺利进行。<br> 创作型与开发型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主创者与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只能是少数人,那些“志向高远”却没有得到相应职位的毕业生同样可能面对琐碎的操作性工作。创作型人才会遭遇更尴尬的情况: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创作者,专门的创作型人才可能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游戏公司的策划人员可能来自美工、程序、甚至音效师。动画大师们也来自各种不相关的专业:宫崎骏的政治经济学背景和手冢治虫的医学博士身份被人津津乐道;电影导演中的美术、摄影、演员、广告出身者更是不胜枚举。我曾经听到一位老师给导演专业上课时告诫学生们努力学习,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当其他行当的优秀人才都来“客串”导演并漂亮的完成任务时,所谓的科班出身的导演该如何应对呢?每个相关行当都有一技之长,平时各司其职,靠手艺吃饭。有创作冲动时可以随时上位来当导演,进退自如。而导演专业的学生倘若学艺不精,回旋余地就非常小了。 <br> </p> <p> <p>三种类型的人才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操作型人才的风险小、就业率高,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多。可以作为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的重点培养目标。<br> <br> 3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原则<br> <br> 作为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学科中,建筑学体系最成熟。历史最悠久,学制是五年。与之相比,涵盖更广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四年的学制无论如何不算充裕。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本科生需要修完190学分。其中64.5个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如果再减去毕业设计、专业英语和学生可任选的其他学科课程,由专业安排的课程不到100学分。在这90多学分的限制下,如何将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们面临的最大难题。<br> 不论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哪个具体方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都免不了开设若干工具软件课程。软件已经不仅是锦上添花的增效工具,而是如同绘制草图的铅笔,成为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思想表达手段。<br> 高校的教师大都不愿过分强调工具的作用。而是试图告诉学生,工具只是手段。手段本身不重要,如果拥有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总会找到合适的工具。反之如果先入为主的死抱着工具,必然陷入舍本逐末的危险境地。道理没有错,却不好操作。对多数学生而言,在进入社会前熟练掌握几种软件只是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此时对他们灌输工具的局限性,弊大于利。<br> 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最终需要接受社会的检验。软件类课程的设置是否必要,先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工作需求等问题都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听取资方意见,可能的情况下邀请企业一线员工授课。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对师生了解业界动态和企业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考察行业通行的数字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可以反推出高校的实践类课程体系,让学生实践活动结合社会需求,并不断进行自我调节。<br>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多多益善,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所谓社会需求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清醒认识。<br> 第一:滞后性。如同市场调节固有的局限性,社会当前需求可能与
<P>ATM网络技术分析</P>
<P> 关键词:网络;交换机;通信;技术 <BR>摘要:ATM也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将信息切割成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送。综合了传输、复用、交叉连接和交换技术,结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各自优点,信元方式适用于各种类型信息的传输,是提供综合业务的网络技术基础。 </P>
<P><BR> <BR> 一、ATM基本概念 <BR> <BR> (一)ATM:异步转移模式 <BR> 异步:ATM采用的两种异步技术:异步时分复用和异步交换技术。 <BR> 转移:复用、传输、交叉连接和交换的总称。 <BR> <BR> (二)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 <BR> 复用(Multiplexing):是一种能让多种逻辑信号在一种物理介质上传送的技术。 <BR> 同步时分复用(STDM):用户端固定地占用每帧中固定的一个或若干个时隙,直到相应的连接被拆除为止;接收端则从固定的时隙中提取出用户数据。 <BR> 异步时分复用(ATDM):用户不再固定占用帧中某一个或若干个时隙,而是根据用户请求和网络的情况,由网络来动态的分配网络资源;接收端也不是从固定的时隙中提取相应的用户数据,而是根据数据中本身携带的目的地信息来接收数据。 <BR> <BR> (三)TDM中的固定时隙交换技术 <BR> 输入帧中固定位置的时隙被固定地交换到输出帧中的某一固定时隙。 <BR> <BR> (四)ATM中的异步交换技术 <BR> 数据经过ATM交换机交换后,随机地占用一个或若干个时隙 <BR> <BR> 二、ATM网络交换机功能的实现 <BR> <BR> 交换设备是ATM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用作组织内的Hub,快速将数据分组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或者用作广域通信设备,在远程LAN之间快速传送ATM信元。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令牌环网等传统LAN采用共享介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够进行传送,而ATM提供任意节点间的连接,节点能够同时进行传送。来自不同节点的信息经多路复用成为一条信元流。在该系统中,ATM交换器可以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所拥有或者是组织内部网的一部分。 <BR> <BR> 1.工作原理 <BR> 中心控制单元由CPU模块、通信处理模块和路由及业务管理模块组成。正常工作状态下,CPU模块只是控制是否允许某项通信协议的接收、发送,并不直接参与具体通信协议的处理。具体通信协议的处理、协议数据的接收、发送都是由通信处理模块独立完成的。 <BR> CPU模块对通信处理模块的控制是通过一个命令寄存器进行的,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是通过双端口RAM进行的。 <BR> 通信处理模块中的ATM业务模块即SAR模块的信息通过路由及业务管理模块后到达交换矩阵进行交换。通信处理模块提供ATM侧的收发复用的8bit宽的Utopia接口,而路由及业务管理模块提供ATM侧的16bit宽的Utopia接口,两者不能直接相连,两个模块之间需要进行Utopia接口转换,转换电路采用CPLD实现。 <BR> 路由及业务管理模块作为CPU的一个外部设备,与CPU模块之间通过CPU模块之间通过CPU的外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总线相连。由于路由及业务管理模块的CPU模块提供分开的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两模块之间需要进行总线接口转换,转换电路采用EPLD实现。 <BR> <BR> 2.中心控制单元的功能 <BR> <BR> (1)CPU模块 <BR> CPU模块包括CPU核、32b
展开阅读全文